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赵荫薇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1992,4(4):19-23
报道了利用需氧菌、溶血性链球菌、绿脓干菌及真菌等微生物指标测定大气污染的结果.经统计学分析,需氧菌类浓度与有害的大气污染物TSP与SO_2有正相关性.在此基础上监测了南京地区不同功能区的大气污染,对其环境质量作出空气清洁度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出该城市地区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不同功能的大气采样点,存在着不同程序的污染,市区50%为清洁空气,50%已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有10%已被严重污染;郊区以清洁空气为主,占88.4%. 相似文献
2.
浅议现代垃圾填埋场的大气污染及监测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造成垃圾填埋场大气污染的两大类污染物,其对环境、人体、动植物、器物和材料都有一定的危害,文章针对现代垃圾填埋场的大气环境污染,以硫化氢、氨、甲硫醇等重点大气污染因子为监测对象,结合实践总结了一部分垃圾填埋场的大气污染监测方案,包括布点原则、采样频率和时间、采样方法和分析技术,该监测方案可为现代垃圾填埋场的大气污染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两起突发性大气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的体会,讨论了4级站在突发性大气污染事故发生时应急监测的做法。 相似文献
4.
固体废弃物填埋场大气污染监测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了造成固体废弃物填埋场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和对环境产生的重要影响后,归纳设计出了一套适合于填埋场的大气污染监测方案,包括布点原则、采样频率和时间、采样方法和分析技术,该监测方案可用于不同地理环境下的固体废弃物填埋场大气污染监测. 相似文献
5.
陈敏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1991,3(1):50-51,62
南通市大气污染自动监测系统(以下简称“系统”)筹建于1985年,1987年6月通过国家环保局验收.但受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原设计系统运行可靠性较差,故障率高,不能连续工作.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对系统进行了改造,使之投入正常运行,并于9月7日在江苏省环保局主持下,通过了专家技术鉴定.现把“系统”改造中的若干问题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突发性大气污染事故的应急环境监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探讨了突发性大气污染事故状态下进行快速、科学、规范、有效的应急环境监测的作用、工作程序、监测方法和污染扩散态势的预测方法,以防止目前应急监测中措手不及、手忙脚乱、无章可循的工作弊病,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8.
9.
京津冀区域已成为全国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并且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污染特征,加强区域间的环境合作,实施区域联防联控是解决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问题的有效手段。对照《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的要求,目前京津冀区域大气监测体系还存在着监测网络不健全、监测项目覆盖不全面、监测新技术应用不足、质控体系不完善、信息产品供给与公众需求有差距等问题,与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要求不相适应。为全面提升京津冀区域大气监测体系对区域联防联控的技术支撑能力,亟需进一步完善京津冀区域的监测网络,增设传输研究、污染监控等特殊监测点位;逐步拓展监测项目,开展颗粒物化学组分和O_3前体物监测;加快遥感监测等立体监测技术在大气监测中的应用,全面分析污染物时空分布特征与传输规律;加强空气质量预报预警能力建设,为重污染天气应对提供技术支持;规范监测事权上收后的全过程质控体系,建立颗粒物标准方法比对和O_3量值传递质控机制;构建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加强数据分析应用与信息公开。 相似文献
10.
11.
环境监测实验室的环境污染与防治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主要分析了环境监测实验室产生的污染特点 ,指出环境监测实验室是一类典型的小型污染源。同时详细阐述了环境监测实验室防治污染、加强实验室环境管理的几种途径 相似文献
12.
13.
介绍了激光雷达通过垂直扫描、水平扫描和车载走航等方法在湖北大气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实例。利用地基激光雷达并结合星载激光雷达监测一次沙尘传输过程,沙尘传输高度为500~4 000 m之间,且出现3次尘降,地面PM10出现3次峰值。利用激光雷达探测大气边界层高度,颗粒物浓度受边界层高度影响,当边界层高度降到500 m以下时,PM2.5浓度达到120 μg/m3,边界层高度上升到1 500 m以上时,PM2.5浓度降到30 μg/m3以下。利用激光雷达水平扫描技术,对襄阳市高新区污染物的影响进行溯源,监测得出颗粒物浓度上升的主要原因为地面扬尘。利用激光雷达车载走航监测技术,监测黄冈市颗粒物空间分布特征,在不同区域监测到2处污染扩散带,分别位于工业区与生活区。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five papers that follow, all of which were originally presented at a workshop titled Monitoring the Environment: Scales, Methods, and Systems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The workshop, sponsored by the Society for the History of Technology and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Environmental History, examined past efforts to develop tools,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measuring or monitoring some aspect of the physical environment. Four of the papers included here focus on various aspects of air quality monitoring; the fifth has to do with monitoring the earth from space. Despite differences in time period and approach, each article examines how specific tools and methods – and the motivations for developing those tools and methods – evolved. Among other things, these papers make clear that systems for monitoring various aspects of the physical environment are shaped by a variety of stakeholders and suggest that efforts to construct such systems should not be viewed as a purely technical task. 相似文献
15.
强化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管理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对建立健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与处置技术支持系统、强化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管理方面进行的一系列研究和指导性工作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6.
17.
18.
本文论述的方法用于验证建设项目在运行期对环境的影响.在建设项目运行时,通过对其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浓度、排放量及环境污染状况的实地监测,表明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中的预测值与实际监测值的差异程度,从而得出是否达到预期限制及控制污染目标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20.
根据2016—2020年哈尔滨市、大庆市、绥化市(以下称哈大绥)国控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的SO2、NO2、PM2.5监测资料,统计年鉴中行政区划、污染物排放及气象等监测数据,分析哈大绥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的变化趋势和测算因子,采用A值法核定了哈大绥区域SO2、NO2、PM2.5的大气环境容量。结果表明:哈大绥SO2、NO2、PM2.5 3项污染物采暖季的大气环境容量均呈逐年递增趋势。通过计算环境承载能力发现,哈大绥SO2、NO2、PM2.5 3项污染物在非采暖季均具有高承载能力,哈大绥非采暖季环境容量高于采暖季。哈尔滨的个别污染物仍然处于临界超载状态,为减少重污染天气,应进一步削减采暖季污染物排放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