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正近日,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发布《关于加快制造业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2年,绿色生产方式进一步普及,生产高效、空间集聚、资源循环利用的绿色低碳产业链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的主要目标。要求绿色制造标准体系进一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标准体系标准明细表编制的总要求和基本方法,研究制定了基础标准明细表、废旧产品标准明细表、回收及分拣标准明细表、基础设施建设及管理标准明细表、贸易及物流服务标准明细表、信息化标准明细表、加工及技术标准明细表、再生产品标准明细表等8个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标准体系子体系标准明细表,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标准制修订提供了具体要求和指导。  相似文献   

3.
建筑可持续发展涉及多主体全过程,实施有效途径是构建绿色建筑供应链,基于绿色供应链理念构建绿色建筑供应链结构模型,分析绿色建筑供应链特点,界定绿色建筑供应链协调运行的主体职责,架构绿色建筑供应链主导企业及其基于主导企业驱动的绿色建筑供应链结构模型,剖析绿色建筑供应链运行实践问题,提出基于主导企业驱动的绿色建筑供应链协调运行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4.
融资难是制约再生资源企业发展的瓶颈。为帮助节能环保型企业,尤其是再生资源企业走出困境,国家发改委于2015年底正式发布了《绿色债券发行指引》,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在北京组织召开《绿色债券发行指引》政策解读会,对绿色债券的关键条款进行了详细解读。  相似文献   

5.
<正>为完善我国绿色制造标准体系,规范引领绿色工厂全面创建,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发布《绿色工厂评价通则》(GB/T36132—2018)的基础上,结合行业需求,支持了110项绿色工厂领域行业标准研究工作,涉及钢铁、化工、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电子、船舶、航天、稀土等行业。日前,《电子信息制造业绿色工厂评价导则》(SJ/T11744—2019)、《钢铁行业绿色工厂评价导则》(YB/T 4771—2019)、《纺织行业绿色工厂评价导则》(FZ/T 07004—2019)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品类繁多的化妆品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人们对化妆品包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制作精美的化妆品包装在一次使用后被随意丢弃,给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这与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背道而驰。为了推动化妆品包装回收工作的发展,从闭环供应链的视角,分析了化妆品包装回收存在的一些问题,从企业、政府、消费者的角度提出了化妆品包装回收的解决措施,以促进化妆品包装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再生底线油是废润滑油回收利用过程中留下的粘稠重质油,含有大量的胶质沥青质和金属磨屑等杂质,难于处理和利用,处置不当易造成环境污染。为推动再生底线油资源化、无害化利用,2016年绿色制造专项工作支持了新疆福克油品股份有限公司"利用再生底线油生产润滑油、润滑脂的关键技术突破"项目。目前该项目进展顺利,通过对底线油高值化利用绿色制造关键工艺技术和装备的创新和集成,解决  相似文献   

8.
绿色建筑供应链协调运行的有效性依赖于科学的绩效评价,从利益协同、目标协调、信息协调、环境协调4个角度,分析主导企业驱动下绿色建筑供应链协调运行绩效评价内容,基于综合性、实际性和适用性原则,构建主导企业驱动下绿色建筑供应链协调运行绩效的3个层次评价指标体系,分析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原理与主导企业驱动下绿色建筑供应链协调运行绩效的适应性,架构主导企业驱动下绿色建筑供应链协调运行绩效量化评价模型,阐明AHP绩效评价指标权重确定过程,阐述主导企业驱动下绿色建筑供应链协调运行绩效量化评价实施步骤,提供主导企业驱动下绿色建筑供应链协调运行绩效评价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前,商务部网站发布了部令公告,对已通过审核的《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建设管理规范》、《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建设管理规范》等80项国内贸易行业标准编号、名称及实施日期等信息进行了公布,并将由中国标准出版社发行。再生资源行业两项标准立足于目前我国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的生产经营现状,规定了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及分拣中心的性质、设立原则、建设规范,有利于引导全国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规范了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及分拣中心建设管理涉及到的相关术语及定义,为开展行业管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正应韩国电子产品回收利用合作社(KERC)的邀请,工信部节能司综合利用处李洪良处长与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刘挺院长、徐鸿总工程师、田晖所长、蔡毅主任共5人组成中国代表团,于2018年3月5—8日,赴韩国参加中韩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延伸责任制度与绿色供应链管理与实践座  相似文献   

11.
2022年7月8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国家标准《生活垃圾回收利用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本文件规定了生活垃圾回收利用收集、运输与转运、可回收物分拣、可回收物再生利用、家庭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大件垃圾和家庭装修垃圾再生利用以及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和劳动卫生等方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正标准是推动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的重要手段。为充分调动科研机构、社会团体、有关企业等的积极性,加快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标准体系建设,按照国务院深化标准化改革以及工业通信业行业标准制修订管理的有关要求,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成立了一批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领域标准化工作组。  相似文献   

13.
基于建筑全生命周期这个主线,建筑可持续发展视角下供应链协调与社会责任共担机理研究,以绿色建筑供应链运行效率为导向,以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效率为切入点,以产业链过程中各主体行为规律为基础,采用“总-分-合”的基本研究思路模式,聚焦了“主导企业驱动下绿色建筑供应链协调机理与策略、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主体社会责任共担机理、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产业链主体社会责任共担机理”等三部分核心内容,初步形成建筑可持续发展视角下供应链协调与社会责任共担机理的理论体系。本成果采用“总-分-合”的思路模式,基于循环经济理念和主体行为策略视角,遵循研究的学理逻辑,以研究生学位论文为基础,开展“主导企业驱动下绿色建筑供应链协调机理与策略、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主体社会责任共担机理、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产业链主体社会责任共担机理”3个子课题研究,从系统整体概况实施全面研究规划着手,构架了总括、绿色建筑供应链协调机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主体社会责任共担、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社会责任共担、总结等五大模块及上中下三大篇共12章的系统体系。  相似文献   

14.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09,2(12):F0004-F0004
2009年11月23—24日,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与台湾绿色生产力基金会在台北举办“两岸电子废弃物资源再生发展论坛”。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电子信息司、环保部污防司、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资产管理司,以及北京、山东、湖南等省市回收处理企业代表和台湾代表共80多人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15.
<正>为了强化汽车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推进绿色制造,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于2016年5月13日在京组织召开"汽车有害物质和可回收利用率管理"宣贯会。这是自2015年6月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汽车有害物质和可回收利用率管理要求》(公告2015年第38号)后,首次召开的大规模落实推进会议。  相似文献   

16.
正2017年12月28—29日,安徽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安徽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团体标准技术委员会成立大会、安徽双赢集团2018年全球供应链创新峰会暨新技术论坛在合肥隆重召开,来自全省和国内多个地市的协会会员代表百余人参加会议,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潘永刚,安徽省供销社党组成  相似文献   

17.
自从信息产业革命开始了经济增长的长周期,在目前经济增长正处在经济周期下行阶段,探讨以绿色设计、数字化设计、智能制造三维并行工程(3DCE)与新产品开发(NPD)协同应用于装备制造产业的产品设计、流程设计和供应链设计,实施产品价值创造,提高装备制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适应经济增长的新常态。  相似文献   

18.
近日,由佛山市技术标准研究院承担的国家质检总局科技计划项目“建筑卫生陶瓷工业废料(渣)的回收利用及相关标准研究”顺利通过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的专家组鉴定验收。该项目是由佛山市技术标准研究院承担的国家质检总局科技项目,主要通过形成陶瓷废料废渣回收利用现状和途径的研究报告,为政府引导企业节能降耗提供参考的方法依据,并形成相关标准和标准体系,推广绿色陶瓷理念,增加影响力,为企业生产更高附加值的产品提供标准化战略依据。  相似文献   

19.
正2018年2月8日,全国产品回收利用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1 5)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废玻璃分类及代码》和《废电池分类及代码》国家标准审查会。全国产品回收利用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相关领域专家组成的标准审查委员会及标准牵头起草单位人员,共25名代表出席了此次会议。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周仲凡教授担任审查委员会主任委员,组织了上述两项标准的审查。中国  相似文献   

20.
简要阐述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概念的演变、内涵,通过对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发展现状、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标准发展现状以及影响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标准发展原因等方面的分析,提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标准科学分类、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设、标准制定、推广与应用、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等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