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开心一刻     
《安全与健康》2009,(8):22-22
你跑得太慢了 黄昏的时候,我在产业道路上慢跑。一个年轻人追上我,气息急促地说:“快跑!”“发生了什么事?”我问年轻人。“赶快跑。”说完,年轻人跑到我前面去了。我快速追上他,气喘吁吁地问:“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你跑得太慢了。”说完,年轻人又快速地向前跑去。  相似文献   

2.
至善之美     
父亲被摩托车撞伤了。撞伤父亲的是一个30来岁的年轻人,他疲倦着一张脸,眼睛迟钝而呆滞。见到我,他愧疚地说:“昨晚孩子生病,我一夜没睡,眼睛老打架,没想到果真出事了。”说完就重重地叹了口气。  相似文献   

3.
《韩非子一喻老》中有一则寓言:神医扁鹊见蔡桓公说:“您的皮肤纹理有点小病,不及时治疗恐怕要加重。”只见蔡恒公不屑一顾地说:“医生就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以此夸耀自己的本事”。后来,扁鹊衷告道:“你的病已到肌肉里”。蔡桓公不以为然。十日后,扁鹊又衷告:“你的病进入肠胃。”  相似文献   

4.
一个患有慢性乙肝的年轻大学生来到心理咨询室问我:“最近,学校组织体检.发现我得了乙肝(大三阳).听说乙肝无法根治。我想来日无多了.我该怎么办?”望着这位大学生年轻而又忧郁的脸魔,我说:“年轻人.乙肝其实并不十分可怕.倒是你的这种心态要赶快纠正。”  相似文献   

5.
父亲被摩托车撞伤了。撞伤父亲的是一个30来岁的年轻人,他疲倦着一张脸,眼睛迟钝而呆滞。见到我,他愧疚地说:“昨晚孩子生病,我一夜没睡,眼睛老打架,没想到果真出事了。”说完就重重地叹了口气。  相似文献   

6.
事故(小小说)曾茂辉他找到领工员,很痛心地说:“那个事故是我出的。那天,我多睡了一会儿。我知道我已经接了班,不能再睡了,可是……”领工员说:“我知道。年轻人嘛,瞌睡是多些。这个事故你就不要再说了,好不好。”他听领工员这样说,就又找段长。,他觉得这件一...  相似文献   

7.
笑话与幽默     
不肯改 一个年轻人正在街上行乞。一位贵妇人走过来对他说:“你这么年轻,实在应该到工厂去。”“我去过很多工厂,太太。”乞丐说,可是他们什么也没有给我。  相似文献   

8.
前不久,笔者在参加公司举办的安全知识竞赛中,一名选手在答题时,将“≥”号说成了“〉”号,而其它的都与标准答案完全一致,大家都以为可以算正确了,但评委判决却是该代表队被扣去相应的分数。对此,评委的解释发人深省,他说:”安全无小事,工作中更不允许有丝毫的差错,哪怕只是一个符号上的差异,都有可能导致一场安全事故,因此,企业的安全工作不能及格,只能满分!”  相似文献   

9.
夜深人静时,我的思绪常会在往事中游走。当然,回味最多的是充满成就感的那些时候。可在昨天,我突然想起了20多年前的那一场交通事故。虽然这是一个不愉快的回忆,我却怎么也“赶”不走它,只好随着记忆行走,去寻找当年的一些琐事。却也奇怪,那一天有些事情,当时看来无足轻重,甚至事后也没有仔细想过。但今天一想起来,还让人觉得挺留恋、不说是如何出的事,也不说谁的责任,反正“追尾”后把国道给堵了。不到一分钟,车辆排起了“长龙”。一个穿破皮衣的年轻人走到跟前,对被卡在车里的我说“这里的事故报警电话是多少?”接着,他掏出手机一边说,一边又问我:“这是什么地方?”  相似文献   

10.
在《孟子·梁惠王下》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天,孟子对齐宣王说:“假如大王有一位臣子,将妻子儿女托付给朋友,自己到楚国去游历。,等他回来的时候,他的朋友却让他的妻子儿女挨饿、受冻,那么对他怎么办?”齐宣王说:“和他绝交。”孟子又说:“假如司法官不能管理好他的下属,那么对他怎么办?”齐宣王说:“罢免他。”  相似文献   

11.
前不久,我在报纸中看到一篇报道:在福建某水电厂的一次安全知识竞赛中,选手在答风险题时,只是将“〉=”说成了“〉”,而其它的都和标准答案完全一致,大家都认为可以算是“基本正确”,而仅仅因为这个符号的差别,评委的评判却是该代表队一分未得,还扣去相应的风险题分数。评委在竞赛后的评论中说,尽管选手只是错了一个符号,然而我们企业的安全工作没有及格,只有满分。  相似文献   

12.
“安全生产月”转眼就过去了。一个月公司没有发生一丁点儿安全事故,一些员工骄傲的说:“今年又是一个安全月,该发奖金啦!”。听到职工这样洋洋自得的议论,我心里高兴,但更多的是思考和警觉。我们是负责汽车渡运的特殊行业,全国四面八方成百、上千的车辆从这里渡运,一分一秒,都不能有一点的疏忽大意,不能出事故,要出事故就是大事故!  相似文献   

13.
《江苏劳动保护》2011,(3):40-40
一、什么是习惯 习惯是由重复或多次练习而巩固下来并变成需要的行为方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自觉或不自觉地按照自己的习惯在工作、生活、与人交往或是思考问题。俗语说:“习惯成自然”,习惯的形成都是一个“渐渐”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桑美”台风虽然已经过去,但却成为福建人民心中永远的痛。往事长已矣,来者犹可追。面对将来可能再次发生的超级台风,当务之急除了重建家园外,制订如何防范和应对的新预案,并把它作为一个科研课题来研究,是目前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的事情。此次“桑美”来袭,令沙埕遭受巨大伤亡。当地老渔民说,他们这辈子没见过这么大的台风,如今谈起如何应对,沙埕的干部群众不无色变和不知所措。超强台风带来的巨大死伤基本都发生在海湾里,死伤的船民中,很多不是被淹死的,而是被船只互相碰撞倾覆时被砸死的,可见当时港内船只的密集程度。带记者出海的艄公是落海后侥幸逃生的,在他看来,如此惨重的伤亡从一开始就是注定的,在劫难逃。他的看法在很多渔民和村镇干部的嘴里都得到了印证。  相似文献   

15.
提及自行车迎亲,新郎王璞告诉说,两人既是同学又是自行车运动爱好者。筹备婚礼时,王璞的爸爸向他们建议说:“既然你们都喜欢自行车,何不举行一个单车婚礼?”王璞一摸脑门说:“这个主意太妙了!”于是,  相似文献   

16.
“顽疾”症状汇总 提起安令生产,几乎人人都会说:安全生产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是每一名员工、每一个家庭的共同期盼。可对这样一个人人认同的事情,为何做起来却总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出问题呢?  相似文献   

17.
《孟子》中有个小故事,说的是孟子劝齐宣王施“仁政”。齐宣王推说无法实行。孟子说:“如果叫一个人挟着泰山跨越北海,他说,‘我不能’,这是实在不能做到的。如果叫他为老年人折一根树枝,他也说,‘我不能’,这是不肯去做,而不是做不到了。” 目前,工矿企业劳动保护存在的问题甚多,如果要企业领导在一个早晨把问题全部解决,那是“挟泰山以超北海”,强人所难。可是,有的问题只需花少量经费和人力,就可圆满解决,这种为“长者折枝”之事都连声喊难,不肯去做,那就说不过去了。 我们希望各级领导认真负起责任来,为工人“折枝”、造福。为工人“折…  相似文献   

18.
《安全与健康》2010,(5):25-25
赶火车 一年轻人赶火车入过一农场,因为时间来不及,他问农场主:“我想往你的农场过,这样能够快一点,因为我要乘6:45那趟火车,你不会反对吧?”“当然不会。如果我农场里的公牛发现了你,你乘6:15那趟火车都来得及。”  相似文献   

19.
一般认为,煤矿的现状是事故多,而与这种现状密切相关的原因,不排除安全专业人才的流失。此说虽有道理,但远未触及本质。因为煤炭生产并非简单劳动,“入地”也和“上天”一样,需要科学技术,需要懂得煤炭生产的专业人才。试想一个以务工农民为主体的煤炭生产大军,能保障安全生产;而那些学矿业的大学毕业生们,在放弃专业之后,不仅使煤矿现状依然,还给别的行业带来隐患,这种情况不比弃农农民当矿工好多少。常言道得好,“隔行如隔山”,而《直面煤矿专业人才流失》说的就是这个观点,欢迎大家就此发表高见。  相似文献   

20.
王存宝 《安全与健康》2008,(1):I0002-I0002
小学一年级语文课外读物《精彩世界》中有一则“小羊过桥”的故事:两只小羊同时走上一根独木桥,小山羊说:“我先上来的,你必须退回去。”小灰羊说:“你撒谎,是我先上来的,你必须退回去。”两只小羊在独木桥上互不相让,最终顶起架来,结果都掉到河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