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人类正面临着水污染的严峻挑战,其中生活污水是水污染的一大来源。研究城市生活污水的液面偏振反射特性.对于水资源的监测与利用、环境生态保护都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应用前景。本文选取不同浓度的三个生活污水样本,应用二向反射光度计测了不同样本在2π空间的多角度偏振反射光谱数据,建立探测方位角、光线入射角、探测天顶角、偏振角、波段等方面对所测水体的偏振反射数据的关系,并进行了初步分析与研究.这为偏振遥感在水资源环境上的应用奠定了实验基础,并对生活污水的偏振光遥感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人类正面临着水污染的严峻挑战,其中生活污水是水污染的一大来源。研究城市生活污水的液面偏振反射特性,对于水资源的监测与利用、环境生态保护都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应用前景。本文选取不同浓度的三个生活污水样本,应用二向反射光度计测了不同样本在2π空间的多角度偏振反射光谱数据,建立探测方位角、光线入射角、探测天顶角、偏振角、波段等方面对所测水体的偏振反射数据的关系,并进行了初步分析与研究。这为偏振遥感在水资源环境上的应用奠定了实验基础,并对生活污水的偏振光遥感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伊犁州2次6级地震地震动峰值不对称比、持时、峰值衰减特征和规律,选取5个典型台站的加速度记录,其中2个台站获得了较大加速度峰值,仪器烈度达VIII度,另外3个台站在2次地震中都获取记录,一个位于伊犁河谷、一个位于北天山山前、一个位于南天山山前,分别进行了地震动反应谱和傅氏谱比特征的对比分析。通过对2次地震强震动记录特征研究,探讨新疆伊犁州地区中强地震的强震动特征。  相似文献   

4.
大型工程机械在地震救援行动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但地震现场恶劣的工作环境也对其产生了较大限制。本文以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为研究对象,采用多旋翼无人机航拍、大范围正摄影、小区域/单体建筑倾斜摄影的方法采集地震废墟真实外形数据,并利用专业软件进行高精度三维建模,并对模型进行测量,得出每个救援区域的高度及面积,并计算出理论最大作业半径数据。本文研究成果对地震救援现场调用大型工程机械的选择,以及设计研制地震救援专用大型救援设备,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汶川地震后,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要按照高于本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进行抗震设防,常用的50年超越概率10%的抗震设防标准不能满足需求。本文基于《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在河南省范围内,选择了已开展过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50个场点,设计了两套概率水准,对每个场点进行地震危险性,借用每个场点50年超越概率100k的场地放大系数,计算各超越概率水准下的地面峰值加速度。通过对结果进行分析统计,综合确定河南省人员密集场所的抗震设防标准。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可拓学理论与可拓数据挖掘技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方法,并将可拓数据挖掘技术用于“5·12”汶川地震空间电离层电场文本数据文件的处理.利用自行开发的数据挖掘软件进行数据分类,在震前10天数据中,得到了2个关联度异常文件,并计算了挖掘知识的支持度与可信度.  相似文献   

7.
采用sPn震相确定陕西宁强M≥4.0级地震震源深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震中距大于170km范围内,西安数字地震遥测台网可记录到较清晰的sPn震相.本文给出了精度较高的采用sPn和Pn确定地震深度的方法,并将其用于西安地震遥测台网记录的陕西宁强M≥4.0地震序列的sPn震相,得到较为精确的地震震源深度.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制定完善的地震紧急救援预案、加强地震速报、建立专业化的地震紧急救援队伍、建立地震紧急救援工作数据信息库和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服务于地震紧急救援工作五个方面对推进地(市)级地震紧急救援工作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地(市)级地震紧急救援工作的努力方向和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制定完善的地震紧急救援预案、加强地震速报、建立专业化的地震紧急救援队伍、建立地震紧急救援工作数据信息库和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服务于地震紧急救援工作五个方面对推进地(市)级地震紧急救援工作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地(市)级地震紧急救援工作的努力方向和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研究了峨山高精度地温观测值1998-2006年的正常、异常变化特征,玉溪及邻区破坏性地震前异常情况.结果表明:峨山高精度地温观测值的变化对观测点100 km范围内的M>5.0级地震异常十分显著,多数地震在异常过程中或结束后发震,对于短期预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针对以往载人航天应用系统中电子设备热设计的仿真分析方法不准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热平衡试验测量发热元器件温度数据验证热仿真分析结果的电子设备热设计方法。方法通过对应用系统电子设备在轨实际热工况条件的深入分析,结合电子设备的物理特性、电气特性及其技术特点,利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和数字仿真技术建立电子设备热模型,并进行热仿真分析,再将仿真计算得到的发热元器件壳温与实际热平衡试验测量得到的元器件真实壳温比对,检验热仿真分析结果的准确性。结果某电子设备在真空度为1.0×10~(-4) Pa,温度为45℃条件下开展热平衡试验,实测得到的发热元器件温度值与热仿真分析温度值之差小于1℃。热平衡试验过程中,切换电子设备的不同工作模式时,通过器件的工作电流和电压计算出其热负荷指标与仿真得到的热耗值之差低于0.1 W。结论基于热平衡试验的发热元器件实测温度数据,验证了热仿真分析结果的电子设备热设计方法科学有效,有助于后续空间站应用系统电子设备热设计工作。  相似文献   

12.
本文阐述了支持向量回归(SVR)理论及其特性,提出了基于SVR的次年最大震级的预测方法,并对所选样本进行训练和预测,结果与实际值符合较好,理论分析和实例结果验证了基于SVR的震级预测方法比BP神经网络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垂直向的Pg和Sg波的最大振幅比方法,计算2000年1月15日云南姚安6.5级地震后余震序列震源机制解,通过统计和系统聚类分析,再结合震中分布图,综合分析了云南姚安6.5级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和震源区应力场破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震源断层的走向为SEE-NWW占主导,其平均解为120°,震区主压应力轴平均解为145°,即SSE向,与震源区现今构造应力场主压应力方向一致,表明余震的应力场主要受区域应力场的控制.  相似文献   

14.
测定分配系数(Kd)方法的讨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静态被动资料讨论了影响分配系数的主要因素,认为准确测定分配系数的关键是要求实验模型对自然体系具备足够的模拟性。文中提出了测定Ks的动态模拟实验方法。研究表明,在很多情况下该法算的Kd值接近实际,且该法具有简便,实用等优点。对某些情况,如快速反应,则分配系数可用动态模拟实验的特例-静态模拟实验来测定,同样能得到接近实际的值,且过程更为简单。  相似文献   

15.
SWAT模型降水输入参数的改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文模型的运行和模拟精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输入参数的质量。论文通过不同途径获取的降水数据作为SWAT模型的输入参数,比较分析模型模拟精度。研究发现通常SWAT模型在模拟过程中选择的降水站点是固定的,如果某些年份缺失数据则会调用天气发生器,天气发生器基本可以满足SWAT模拟的需要,可以取得比较满意的结果。利用空间插值为缺乏降水观测的子流域提供降水输入参数,一定程度上提高了SWAT的模拟精度。不过在某些降水过程时空变率较大的情况下,空间插值的降水量往往偏低,导致SWAT模型对洪峰的模拟效果不好。  相似文献   

16.
对地震舆情信息的深入感知和有效管理,能够保障社会和谐发展.提出一个基于大数据技术和深度学习的地震舆情感知平台,基于Hadoop和MongoDB大数据技术实现对海量实时地震舆情数据的处理和存储.基于Word2vec和LSTM的融合模型能够有效实现震后网民的情感识别,为舆情预警提供支持.以台湾5.8级地震舆情数据为例,对该...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Z分量"低点位移"异常变化在地震前出现的异常特征、产生的背景,影响因素.得出了低点位移幅度大,频次高,异常可信度就高;异常幅度、震中远近及震级大小与异常间隔没有明显相关性;震中位置、震源深度与异常有着独特的关系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王雪莲  刘波  赵长森  黄振芳  潘旭 《环境工程》2022,40(3):166-172+211
选择北京市城乡接合部南沙河流域为典型区,采用传统面源方法中的输出系数法和EcoHat-NPS模型方法分别计算典型区的面源污染入河负荷量及入河污染浓度,利用一维水质模型实现入河点源和面源污染分离,计算各入河口基于实测的面源浓度推算值,并对输出系数法和EcoHat-NPS模型2种方法测算结果的精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输出系数法计算精度一般,EcoHat-NPS模型模拟方法计算精度和稳定性良好,COD、NH3-N、TP、TN的平均模拟精度R2为0.83、0.94、0.94、0.82,NH3-N、TP模拟效果较好,COD、TN次之;2)输出系数法计算得到COD、NH3-N、TN、TP入河量依次为1110.9,70.9,391.8,5.02 t/a;EcoHat-NPS模型方法则依次为1403.34,78,388.2,7.3 t/a;3)EcoHat-NPS模型方法可识别主要的面源污染区域,计算时间尺度灵活,更适用于北京市面源污染测算,在数据进一步精细化后,可推广用于全市面源入河污染物的测算。  相似文献   

19.
根据1976年松潘地震的经验,可预见未来较长时间内,"5-12"地震灾区泥石流防治的工程量十分巨大。针对目前泥石流防治工程流量计算中获取流域特征参数工作量大、低效等问题,本文在确定出研究区最佳分辨率为10m的DEM基础上,用MATLAB数学软件实现了目前较新的"三方向算法"洼地填充处理,消除了传统算法中河流"平行线"现象,较好保留原始地形信息,成功构建出水文地貌关系正确DEM(Hc-DEM)。提取出水网和相关流域等数据,经有机结合处理,并结合研究区泥石流特征,在苏保河泥石流沟上游设计一工程防治点,利用GIS技术成功实现了泥石流流域面积F、主沟长度L和主沟床平均纵比降J等参数的自动、快速、准确提取。在MATLAB平台下设计出暴雨洪峰流量和泥石流洪峰流量计算的自动算法,结合研究区实际情况,最终实现泥石流流量的计算。研究表明,在泥石流防治工程流量计算中,多功能软件及优化算法的集成,可以快速有效的实现泥石流相关参数的自动获取和流量的智能计算,满足了日益增加的泥石流防治需求。  相似文献   

20.
1998年1月10日张北发生Ms6,2级地震。在震前一、二年,远在400km外的邯郸地区的多种前兆手段准同步地出现了中期异常变化,这些异常的变化幅度显著,在时间上与张北地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信度较高。分析邯郸地区的前兆异常与张北地震的关系,有利于该区强震监测预报水平的提高,也可为地震前兆特征和机理的深入研究提供实际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