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曳引驱动电梯的空载曳引力试验是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中都必须进行的试验项目,井道顶部空间不足、对重缓冲距离过大和曳引条件不符合都可能引发冲顶现象,本文介绍了在该试验中发生冲顶现象后的应对办法,以及如何判定冲顶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随着检验理论的发展及检验工作的改革.对重缓冲距项目的检验要求与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从过去的实际测量变为观察划线。无论哪种检验方式都存在缓冲器越程的取值范围。电梯缓冲器越程关系到电梯的安全,这一距离过大或过小都会造成维护保养人员不安全的存在。为此,笔者就针对此问题进行以下论述。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TSG T7001—2009《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相关项目的理解,分别根据对重压缩其缓冲器和轿厢压缩其缓冲器时相关项目的要求,通过推演分析,说明了电梯对重越程距离最大允许值是关于电梯井道两端空间和电梯具体配置(如电梯额定速度、缓冲器压缩行程、极限开关撞弓有效长度和对重导轨制导行程等)的函数,而其最小允许值与轿厢上极限开关安装位置有关,结合现场检验实例详解,对如何确定对重越程距离范围和分析判定对重越程距离的合理性进行了论述,对电梯对重越程距离的确定和检验提供较全面而具有可操作性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文中针对定期检验中遇到的缓冲距标识问题作简要讨论,对重缓冲距的标识是使用单位和维保单位在日常维护保养中最容易忽视的细节之一,但在《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检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TSG T7001-2009)中将其作为B类项目有明确的检验要求和规定。文中论述了缓冲距标识的意义即它可以直观反映出轿厢位于顶层端站平层位置时,对重撞板与其缓冲器顶面间的最大允许垂直距离是否在允许范围内。文中最后给出了对重缓冲距标识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电梯顶部的安全空间是指对重缓冲器被对重完全压缩时,电梯顶部的相关安全尺寸必须满足TSGT7001-2009《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附件A中3.2项的要求。以起到对轿厢、轿顶附件、轿顶设备以及轿顶人员的保护。一些大楼设计时按照标准楼层的高度来设计,但有时由于楼房建造的误差以及开发商为了后期装潢的需要而订购超高的电梯轿厢,就使电梯顶层安全空间难以满足国家标准的要求,即使采取措施进行补救,也会使对重缓冲距限制在很小的允许值。由于新装电梯的曳引钢丝绳伸长的很快,会导致轿厢撞击上极限开关前,对重就已经撞击到对重缓冲器了。电梯维保单位则会通过裁剪曳引钢丝绳的方式来增大对重缓冲距,以使对重缓冲距保持在较大值,这样可以很长的时间都不再需要裁剪钢丝绳。而这样做则忽视了电梯顶部安全空间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曳引式电梯对重运行上方安全空间的尺寸计算涉及到轿厢缓冲距、对重缓冲距及其最大允许值、缓冲器压缩行程等测量和设计数据,监督检验时稍不注意,很容易出现判定结论错误。本文对TSG T7001—2009 3.2(2)展开讨论,分析此项目检验时应考虑的风险,结合两例检验案例,提出对重上方安全空间应满足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曳引式电梯对重缓冲距的作用入手,简要分析了缓冲距确定需要综合考虑的三个因素,最后给出了缓冲距的标识方法。  相似文献   

8.
国家质检总局2013年底公告要求《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TSG T7001-2009)(以下简称《检验规则》)附件C中增加了轿厢与井道壁距离的检验项目,这一内容的修改是考虑电梯使用人员的保护需要,同时对电梯定期检验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全面论述了增加轿厢与井道壁距离检验项目的必要性,提出了检验方法和合格条件,为电梯检验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曳引驱动电梯检规4.5(2)项是第2号修改单新提出的重点检验项目,该要求的提出提高了电梯曳引力的可靠性和运行安全.本文针对电梯对重块的检验技术特点,简要列举了与对重块有关的检验项目及要求,阐述项目之间的关联性,重点对对重块检验过程中容易遇到的问题与隐患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具体的应对策略,实现指导检验人员、维保人员现场检...  相似文献   

10.
空载上行制动工况曳引检查以制动距离、制动减速度等为主要判定指标,是曳引式电梯检验检测活动中判断曳引能力最为简易直观的一种试验方法。本文拟结合一起电梯检验案例,对受检电梯进行空载上行制动工况曳引检查试验,通过测量上行制动距离,发现其上行制停位移远超出标准推荐值。在对电梯进行大修改造后其上行制停位移距离仍无法满足标准推荐距离,为分析和解释试验过程发现的现象,通过对同一批次同型号同规格的其他电梯重复同样试验过程,对比分析找出可能存在的原因。同时基于物理学有关理论,建立数学模型,结合实际算例,分析电梯系统质量对空载上行制动试验制动距离及制动减速度的影响,以期为电梯检验检测及实际维护保养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1.
电梯顶层高度是由轿厢高度S4加上轿厢顶最高部件与井道顶部最低部件之间的尺寸距离S3组成。 当电梯发生意外冲顶时,电梯对重装置完全压实在缓冲器上,轿厢底平面必定超出电梯顶层层楼平面。超出的尺寸是由对重装置的撞板与缓冲器顶面之间的距离S1与缓;中器被完全压缩时的行程S2之和所组成(见图1)。  相似文献   

12.
由于电梯制动器制动力不足会导致比较严重的安全事故,这凸显了在电梯检验中制动器制动能力验证的重要性。在电梯定期检验中需进行空载上行制动试验,通过制动距离或减速度评判电梯的制动能力。本文介绍了一种曳引驱动电梯上行制动试验装置,通过激光测距传感器来测量空载轿厢上行制动过程中移动的距离,然后参照电梯轿厢空载上行制动距离的合理范围,对电梯制动能力进行评价,相比传统钢丝绳划标线法更准确。  相似文献   

13.
针对现有电梯制动器难以通过可靠的仪器进行现场检测的状况,设计了便携式电梯制停参数检测装置。采用基于飞行时间(TOF)的测距技术和微机电(MEMS)电容式加速度传感器的测量原理对电梯制停过程中的制停距离和平均制停减速度进行测量,结合制停时间,综合判断电梯制动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测得电梯加速度与现有方法测试结果吻合,制停距离测量误差更小,为检验人员进行电梯制停参数检测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为了降低老旧电梯制动试验过程中轿厢失控所引发的安全风险,本文总结出了制动试验过程中可能发生轿厢蹲底和对重冲顶、曳引系统破坏、导轨和轿厢变形等潜在事故,并对相应事故风险原因进行了分析总结,结合对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和TSG T7001-2009《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的理解及相关经验总结,提出了相应事故风险预防和降低的措施,建议检验机构在做制动试验之前制定出有效可行的事故应急处理方案,确保制动试验过程中电梯失控引起的事故风险降到最低。本文为电梯维护保养技术人员和检验人员在电梯制动试验项目的检验过程中如何降低电梯制动试验的事故风险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TSGT7001—2009《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一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施行以来,在3.16项第(5)款中要求在对重缓冲器附近设置永久性的明显标识上,施工单位在对重缓冲器附近设置的永久性标识五花八门,部分检验人员对其不理解或者理解出现偏差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介绍了对重缓冲器附近设置永久性的明显标识的意义、要求以及如何来设置和验证永久性的明显标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正>电梯验收检验中,电梯平衡系数的测量是一个很重要的项目,牵涉到电梯运行时的人员和设备安全及电梯节能问题。为了能更好更快的测定电梯平衡系数,每个检验员都应该深入的理解平衡系数的内涵和测量的方法。1平衡系数的含义电梯的驱动方式有曳引驱动、强制驱动、液压驱动等多种方式,曳引驱动是现代电梯应用最普遍驱动方式。曳引电梯的轿厢与对重通过钢丝绳分别悬挂于曳引轮的两侧,轿厢与对重装置的重力使曳  相似文献   

17.
在检验工作中经常发现电梯设置的井道安全门有很多不符合标准和检规要求的地方,存在很大安全隐患。本文根据实际检验的情况,介绍了井道安全门的检验重点,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随后特别针对安全门与轿厢水平距离超标很大的情况,提出了设计整体式双层安全门的改进方案。最后提出了对电梯井道安全门出台专门管理规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电梯检验人员做制停试验时通常采用的是制动距离法,随着高速电梯、无机房电梯的快速普及,这种方法的局限性也日益凸显。使用随轿厢运动的回射式光电开关向轿厢导轨侧不间断地发射红外线信号,当安装在导轨等固定部件上的反光板反射回这一红外线信号时,光电开关则输出开关信号自动切断电梯的安全回路,通过测量光电开关与反射板之间的高低差即可得到电梯的制动距离,可为各类电梯的紧急制动试验提供更具说服力的数据。  相似文献   

19.
目前防爆电梯数量大幅度的增加,防爆电梯的检验规则刚发布,但是检验防爆电梯的检验技术还掌握在部分关键技术人员的手里,大多数的检验人员对于检验防爆电梯存在着畏惧的心理,故笔者通过资料审查、电气检验、机械检验等方面对防爆电梯的检验进行全面的剖析,希望能对检验人员起到指导作用,使检验人员更好的掌握防爆电梯的检验方法及重点。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分析电梯制动器的相关事故产生原因,介绍了几种电梯制动器风险。结合电梯检验规程,阐述在电梯使用、检验过程中,使用单位安全管理人员、维保人员和检验人员如何辨识电梯制动器风险。随着国内城市化建设的加快和旧房加装电梯项目的推进,我国城镇电梯保有量逐年攀升,电梯数量与专业工作人员比例不平衡的问题日益突出。同时,国内电梯"老龄化"问题的加剧,提高了电梯故障爆发率。近几年,相关媒体对电梯事故时有报道,引起了全社会对电梯安全运行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