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来,自从认识《江苏劳动保护》以后,我就把她当作我的良师益友,每当收到《江苏劳动保护》后,我都会在第一时间从头到尾仔细品味,感到轻松时.越看越有味道,越读越有精神。好多次妻子儿子弄不明白,说我在单位看不够,回家还要看.不知道你能看出个什么名堂.我说服妻子儿子看书不能光看题目.还要看内容才行。我看的时间长了,有空就着手写点稿子给编辑部寄去。有一次一篇章被《江苏劳动保护》刊登了,中午下班我就兴冲冲地叫妻子儿子看,当他们看到我写的一篇言论章后说:这就是你看《江苏劳动保护》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我和《江苏劳动保护》这份杂志打交道,掐指算起来也有不少个年头了,在这些年月中.我一直都是它的一名忠实读者。对上面发表的各类文章。无论是有关劳动保护方面的文件与法规.无论是理论探讨与经验介绍。也无论是一首小诗一篇短文,我都认真领会、一一拜渎。深感《江苏劳动保护》杂志一贯以人为本,宣传和普及安全文化,爱惜和关爱人的生命,具有很强的指导性、技术性、实用性,是读者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3.
读《杂志随笔》有感赵铸新《劳动保护》今年第3期刊载了谈伊强先生读1993年第11期杂志的随笔,讲了三点。关于第三点:《一名工人死于36V电压》一文,早已于1993年第3期《江苏劳动保护》杂志刊登过,谈先生认为,《劳动保护》不必再登。对此,我有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4.
拜读《周恩来舍已救人的故事》一(章登于《江苏劳动保护》2006年第1期),深受感动。不禁想起毛泽东专列轮渡让木船之善举,我愿借此机会,将这一故事介绍给《江苏劳动保护》杂志的广大读。  相似文献   

5.
1987年夏,我已在辽宁省劳动局劳动保护处工作了近一年?一天,我和同事王宏新忽然被韩福山处长叫去,说是要布置一项工作任务?原来,《劳动保护》杂志为加强劳动保护宣传工作,决定举办几个省的专辑,由省劳动部门负责组稿?在此之前已经举办了一期《江苏专辑》,这次举办《辽宁专辑》,是第二期?韩福山处长说:"我省能够争取承办一期《劳动保护》专辑,是宣传辽宁劳动保护工作的一次机会,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个窗口,交流劳动保护工作,没有经验可向《劳动保护》杂志请教,向江苏的同行学习?"这样,我和王宏新忐忑不安地接下了这个任务?组稿相当于办一期杂志?…  相似文献   

6.
不解之缘     
高玲 《劳动保护》2008,(10):97-98
初识《劳动保护》杂志,是21年前我大学毕业刚到新单位时。记得那天,带我的师傅在介绍了安全处相关的工作后,递给我一摞杂志,说有空儿时可以翻翻,我接到手中一看,“劳动保护”4个字映入眼帘,就从那一天开始,我便和《劳动保护》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7.
可以说.我也是一名老安技工作了,不仅有四年机械专业的学历,有七年下放工厂劳动的生产实践.还有断断续续十余年从事设备与安技管理的经历,耳濡目染、感同身受,“安全”二字已深深深深地烙在我的心上。正因为如此,当初我一见到《江苏劳动保护》杂志,就有一种特别的亲切感。我曾目睹着它由幼苗长成参天大树,它也伴随着我从中年进入老年.它成了我的良师益友:我坚信.我们还会相携相伴到永远。  相似文献   

8.
我对(劳动保护》杂志情有独钟,纯属缘分。每月一次的安全生产学习,班长总拿《劳动保微杂志上的事故来分析。开始我漫不经心.认为只不过吓唬人而已,谁知学习时和我吹牛的同事小李第二天出了事故,落下终身遗憾。望着病床上的同事,一阵惊悸自心中传过。从此,工间休息,安全学习,捧上《劳动保护》,读后感到文章很有说服力。事故现场我没见过.但事故现场的文字描述和照片常在《劳动保护》上看到。我深深感到,经济发展离不开安全生产,企业安全生产离不开《劳动保护》。《劳动保护》杂志探索生命意义,导引人生旅程,把点安全生产迷津…  相似文献   

9.
《劳动保护》伴我走过了许许多多的日子?在我多年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她是我的良师益友,是我离不开的好老师?刚参加工作时,一位管安全的老同志曾对我说:"《劳动保护》是本好杂志,要好好学习?"这句话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后来,领导安排我负责车间的安全生产管理教育工作,我就立即借来了《劳动保护》杂志,认真阅读,从中吸取营养?从此,《劳动保护》杂志就成了我的伙伴,成了我离不开的好教材?多年的安全生产管理教育实践告诉我,要搞安全生产工作,就离不开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所以,我就利用《劳动保护》中刊登的一些警句制作成精美的警示牌放…  相似文献   

10.
年初.接到组织上的工作调令,我一下子傻了眼.新岗位安全生产监督对我来说是那么陌生,我简直是门外汉。正当我一筹莫展、对开展工作产生畏难情绪时,领导向我推荐《江苏劳动保护》杂志,嘱咐我认真学习吸取其精华为己所用。我只得恭敬不如从命。工作之余翻阅杂志竞一下子爱不释手.杂志内容丰富生动.无论法律法规、工作研究、真人真事等栏目一下子勾起了我浓厚的兴致,尤其是工作研究栏目真的使我受益匪浅,它对我开展具体工作起到了指点迷津的作用。记得有一次我看到杂志上刊登的《试论安全化建设中新闻媒介的责任》一,很有感触,它使我开拓了思路,  相似文献   

11.
《江苏劳动保护》在全省各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和广大通讯员的大力支持下,杂志的发行量和质量显提高。为了总结经验,发扬成绩,江苏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决定对《江苏劳动保护》宣传工作做出显成绩的17个单位予以表彰。希望受表彰的单位再接再厉.为我省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映日荷花别样红张功钰今年,是《劳动保护》杂志创刊45周年,值此喜庆之际,我向《劳动保护》表示衷心的祝贺。同时,我还要说一声———谢谢您。谢谢您对我的哺育。我与《劳动保护》相识是在1962年。那年,我跨进了大学的校门,上课时,老师向我们推荐了《劳动保护...  相似文献   

13.
今年初,我县闵桥镇一居民违反有关规定.在家中用液化石油气瓶倒气,发生气瓶爆炸,倒气当场被炸身亡.并造成妻儿受伤,财产损失。我参加了事故调查,为将事故原因分析的科学合理,表述的更贴切,更具说服力,我反复清理思路。突然间,脑中有灵感一闪:我曾经看过的《江苏劳动保护》中有过类似的案例,便在我收集的《江苏劳动保护》杂志中查找.终于在1996年一、二期合刊上找到了题为《用“空”了的液化气瓶为什么会爆炸》一.中对爆炸原因的分析给了我和调查组同仁很好的启迪和借鉴。最后结合事故现场具体情况,调查组认定这是一起发生在倒气过程中的化学性爆炸事故。原因是由于倒残,使得被倒气瓶内气体压力失衡吸入空气,当倒气人将空、实气瓶用充气枪连接,打开阀门后.液化石油气迅速从实瓶流入空瓶.  相似文献   

14.
读一九九三年第十一期《劳动保护》杂志随笔当我在办公室收到7份1993年第11期《劳动保护》杂志后,除1份留存外,余6份马上送厂各有关人员处。1994年1月3日上午,已全部阅完,现将本人有感随笔如下。1.1993年第11期《劳动保护》杂志共50页,看完...  相似文献   

15.
1984年我大学毕业,分配到原劳动部,从事劳动保护工作.近30年来,始终与《劳动保护》杂志保持密切联系,既是工作需要,也是缘分使然. 我没学过劳动保护专业,刚工作时单位阅览室这方面的书籍刊物不多,翻阅最多的要算《劳动保护》杂志,其全面性、政策性、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适合各类读者,尤其像我这样的初学者.在她的引导下,结合学习日本学者青岛贤司的《安全管理学》《安全工程学》《安全教育学》,我顺利地度过了劳动保护专业启蒙教育阶段.渐渐地,《劳动保护》杂志成为我每期必看的杂志和工作中必备的参考书,她不仅是我专业学习的引路人,而且是我工作中的亲密导师.  相似文献   

16.
2003年4月,我在东北大学图书馆一楼的期刊室,用电脑检索到了《劳动保护》杂志的名字,那是我与《劳动保护》杂志的初次相遇.《劳动保护》杂志以科学严谨、精确专业的文章,帮助我顺利完成了题为《龙门式起重机吊装作业安全》的毕业论文. 毕业后,我一直从事安全管理工作,《劳动保护》杂志成了常伴左右的良师益友.每逢工作上遇到难题,需要专业解答与指导,我都会第一时间想到《劳动保护》杂志,而她也从未让我失望过. 由于安全员的特殊身份,我格外喜欢杂志中的"安全员手记"栏目.有一天我心血来潮,打算也尝试一下这种把安全管理与小说、散文等文学形式相结合的写作方法.经过两个晚上的冥思苦想,我完成了第一篇作品——《陆老师的牛仔裙》,战战兢兢地投给了时任编辑王文尧.  相似文献   

17.
今年,是《劳动保护》杂志创刊40周年。值此喜庆之际,我作为特约通讯员,向《劳动保护》杂志创刊40周年表示热烈的祝贺!并祝愿《劳动保护》越办越好,在安全生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我是从事安全宣传教育的,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要想胜任本职工作,搞好煤矿安全宣传教育,离不开《劳动保护》杂志。可以这样说,劳动保护杂志需要我们通讯员,我们通讯员需要劳动保护杂志。 多年的工作告诉我,《劳动保护》杂志是一家办得颇有特色、深受广大读者欢迎和好评的刊物。 其一是指导性强。劳动保护杂志发表的评论、专论、短评、政策、法规、文件等,都为我局指…  相似文献   

18.
回忆与祝福     
俞欣 《劳动保护》2003,(8):30-31
《劳动保护》杂志从1953年创办到现在已经整整50年了。50年来,她和共和国的安全生产、劳动保护事业一起,走过了艰辛而光辉的历程。50年中,我也由一个30多岁的年轻人而步入耄耋之年。我虽然早已离休,但每当想起在《劳动保护》杂志工作的岁月,依然感到十分亲切和怀念。  相似文献   

19.
今天我们以基层安监系统读身份参加本次《江苏劳动保护》杂志举办的读、作、编座谈会,感到十分高兴。2005年,吴江市经我们安监局总共订阅《江苏劳动保护》杂志1170份,订阅量连年递增,连续3年超过1000份,下面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20.
不辜负读者     
李志华 《劳动保护》2008,(10):95-95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劳动保护》杂志的前身是《劳动保护通讯》,其合订本是杂志的珍贵历史资料,由于各种变动,杂志社已经遗失了。庆幸的是,这些珍贵的合订本在我的一次采访中失而复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