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7 毫秒
1.
甲苯与TX100溶液间气液平衡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气相EPICS(equilibrium partitioning in closed system)法研究了甲苯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X-100(TX100)溶液间气液平衡分配关系.研究表明,甲苯的表观亨利系数(Hc)随TX100浓度的增加而降低,TX100可明显地影响甲苯在气液相的分配行为,抑制甲苯挥发;当TX100的浓度低于其临界胶束浓度(CMC),浓度的增加对Hc影响不明显,抑制甲苯挥发能力相对较弱;浓度大于CMC,Hc随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迅速降低.温度对Hc的影响显著,温度升高,相应Hc也随之增大.  相似文献   

2.
混合表面活性剂对菲和芘的增溶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余海粟  朱利中 《环境化学》2004,23(5):485-489
比较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Tween2 0 ,Tween40 ,Tween60 ,Tween80 ,Brij35和Brij5 8)与SDBS混合表面活性剂对菲和芘的增溶作用 .结果表明 ,在临界胶束浓度 (CMC)以上 ,表面活性剂对菲和芘有显著的增溶作用 ,菲的增溶顺序为 :Tween40 >Tween60 >Tween2 0 >Tween80 >Brij5 8>Brij35 ;芘的增溶顺序为 :Tween60 >Tween80 >Tween40 >Brij5 8>Tween2 0 >Brij35 .阴 非离子混合表面活性剂溶液的CMC值降低 ,胶束 水中溶质的分配系数Kmc增大 ,由此对菲和芘产生协同增溶作用 ,其顺序均为 :SDBS Tween60 >SDBS Tween80 >SDBS Tween40 >SDBS Brij5 8>SDBS Tween2 0 >SDBS Brij35 ,协同增溶程度在 1 1 7%— 65 8%之间 .  相似文献   

3.
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对三氯乙烯的增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对三氯乙烯(TCE)的增溶作用.选用阴离子型十二烷基硫酸钠(SDS)、非离子型聚氧乙烯辛基苯酚醚(TX100)、阳离子型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及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和脂肽,研究表面活性剂对三氯乙烯的增溶能力.结果表明,5种表面活性剂浓度在临界胶束浓度(CMC)以上时,TCE在水相中的表观溶解度随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大而线性增大.质量增溶比(WSR)和摩尔增溶比(MSR)为鼠李糖脂>脂肽>CTAB>TX100>SDS.在各表面活性剂溶液中,所用的各表面活性剂质量浓度顺序为SDS#TX100=CTAB#鼠李糖脂=脂肽,两种生物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浓度仅为SDS的1%,但生物表面活性剂对TCE的饱和增溶容量有更好的提高效果.因此,相比之下,生物表面活性剂对TCE的增溶能力较强,其中以鼠李糖脂为最佳,而在化学合成表面活性剂中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增溶TCE的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4.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对2,4-D在土壤中吸附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曹罡  莫汉宏  安凤春 《环境化学》2002,21(4):356-359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对2,4-D在土壤中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SDBS小于其临界胶束浓度(CMC)时,2,4-D的吸附量增加;而当SDBS浓度大于其临界胶束浓度时,2,4-D的吸附量随SDBS浓度的增加而减少。表面活性剂对2,4-D吸附行为的影响是几种作用的共同结果,根据SDBS的性质,解释了表面活性剂2,4-D吸附行为影响的几个不同途径。  相似文献   

5.
腐殖酸对蒽的增溶作用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比研究了腐殖酸(HA)及3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een20,Tween80,TX100)对典型多环芳烃蒽的增溶性,并探讨了离子强度、共存有机物对HA增溶多环芳烃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表面活性物质浓度大于临界胶束浓度(CMC)时,蒽的表观溶解度与表面活性物质浓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而且HA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相比,其增溶效果明显优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增溶顺序为HA>Tween20>Tween80>TX100;同时离子强度及共存有机物对HA增溶葸的程度均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刘宇童  陈爽  鲁长青  王龙  刘会娥  谷莹露 《环境化学》2019,38(12):2836-2842
微乳液具有超强的乳化、润湿和增溶能力,以及超低的界面张力,分散粒径在5—100 nm之间,能够很好渗透进毛细孔内,对污染海砂有着很好的清洗效果.本研究选取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两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配制成微乳前驱液,对航空煤油污染海砂进行了淋洗实验.考察了洗液流速、砂子含水率、表面活性剂种类、含量以及盐用量等对除油率的影响.通过实验发现,在单一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BS、SDS)洗液以及阴/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BS/SDS)复配洗液中,单一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BS洗液除油率可达到90%以上.当SDBS的质量分数4%wt时,除油率可达93.8%.当SDBS/SDS=0.8时,除油效果可以达到69.2%,且形成WinsorⅠ型微乳液.  相似文献   

7.
表面活性剂对苊的增溶作用及应用初探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比较研究了阴、阳、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及阴 非、阳 非离子混合表面活性剂对苊的增溶作用 .SDS ,CTMAB ,TritonX 1 0 0都能显著地增加苊在水中的溶解度 ,苊在SDS ,CTMAB ,TritonX 1 0 0单体上的分配系数Kmn分别为 1 3 0× 1 0 3,0 92× 1 0 3,1 3 0× 1 0 3,在胶束相的分配系数Kmc分别为 5 6 4× 1 0 3,1 5 0× 1 0 4 ,5 5 7× 1 0 3.阴 非离子混合表面活性剂和一定条件下的阳 非离子混合表面活性剂对苊具有协同增溶作用 ,这是由于混合表面活性剂对苊的胶束分配系数Kmc增大所致 .比较了CTMA 单体态、胶束态、膨润土吸附态对苊分配作用的大小 ,以及苊在表面活性剂单体、胶束和土壤上有机质标化的分配系数Kom的大小 ,为表面活性剂在有机污染环境修复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新型螯合型表面活性剂N-十二酰基乙二胺三乙酸钠(N-LED3A)对多环芳烃(PAHs)的增溶作用,比较了N-LED3A与常见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增溶菲的性能,并测试了N-LED3A的螯合能力.结果表明,N-LED3A对萘、菲和芘都有增溶作用,胶束增溶作用显著,增溶程度的大小顺序为芘菲萘;N-LED3A、SDBS和SDS对菲的质量增溶比(WSR)分别为2.9×10-3、3.5×10-3和7.7×10-3,表明SDS的增溶能力最强,N-LED3A和SDBS的增溶能力相近;N-LED3A螯合Ca2+离子的能力与其浓度有关,浓度高于CMC时螯合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9.
重非水相液体性质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增溶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保卫  朱琨  陈学民 《环境化学》2007,26(4):452-456
在油水比1:40的条件下,浓度为200-10000 mg·l-1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TX100)对三氯乙烯(TCE)、氯苯(CB)、1, 2-二氯苯(1, 2-DCB)、1, 3-二氯苯(1, 3-DCB)、四氯乙烯(PCE)和三氯乙烯-四氯乙烯混合物(TCE-PCE, 1:1,V:V)的增溶作用表明,TX100在试验浓度范围内,对TCE,CB和1, 2-DCB均无明显增溶作用,当TX100浓度分别大于6000,4000和800 mg·l-1时,对1, 3-DCB,TCE-PCE和PCE具有显著的增溶作用.TX100在TCE,CB,1, 2-DCB,1, 3-DCB,TCE-PCE及PCE有机相/水相间的分配系数(lgKd)分别为3.60,3.36,3.38,3.26,3.17和2.07,分配系数和分配损失的大小与油-水界面张力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温度和离子强度对SDBS增溶菲的影响及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宝梁  李菱  朱利中 《环境化学》2006,25(6):697-700
研究了不同温度(15,20,25,30,35和50℃)和离子强度(0.03,0.15和0.30 mol·l-1)对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增溶菲的影响,并探讨了其增溶热力学,结果表明, SDBS对菲的增溶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增溶能力(Kmn,Kmc)减小,主要是由菲在水中溶解度增大所致;离子强度增大,SDBS的临界胶束浓度(CMC)降低、胶团变大和菲的溶解度减小,导致SDBS对菲的增溶量和增溶能力增大.菲在SDBS单体/水和胶束/水的表观分配焓变分别为-21.08kJ·mol-1和-16.54 kJ·mol-1,因此,升高温度不利于菲在SDBS单体和胶束中的分配作用;菲在水、SDBS单体和胶束中的表观熔解热分别为35.16 kJ·mol-1,14.08 kJ·mol-1和18.62 kJ·mol-1,故温度升高菲在水、SDBS单体和胶束中的溶解量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