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文先 《安防科技》2004,(10):17-19
“安全工作大于天,安全责任重于山”。安全生产对我们矿山来说尤为重要。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行为安全管理模式理论认为“一切事故(事件)都是由于人的行为失误造成的,如能避免人的行为的失误就不会发生任何事故(事件)”。从事故致因理论上讲.造成事故的原因有人、机、物、环境与管理,但从根本上可归类于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轨迹交叉论认为造成事故的根本原因有人的失误和物的缺陷,而两者轨迹交叉时就可能发生事故。从对国内和本企业事故原因分析也说明了这一点。据统计我国因管理不善、违章指挥、违章作业与违反劳动纪律(即不安全行为)所造成的事故  相似文献   

2.
煤矿生产,安全为天。绝大多数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于人的行为不规范,违章作业,违章指挥和违反劳动纪律造成的。因此,开展“个别谈心”活动,增强了“三违”人员帮教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减少和杜绝“三违”现象的发生,对建设“平安矿区”,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抓安全防事故天天在喊.可各类事故还是三日两头要命地在出,而且大都因违章引起。反违章的提法成了安全辞典里一个疲沓了的常用词,反了多少年,还是违章照常、事故依旧。为何反违章就那么难.像牛皮癣变成皮肤癌似的?笔以为.防事故已不能只靠反违章.还得狠反几个严重的“不到位”才行!  相似文献   

4.
据有关资料统计,在生产中属于违章作业而造成的事故约占事故总数的80%以上(其中违章指挥约占10%左右)。因此,杜绝违章作业、违章指挥是减少事故发生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一、习惯性违章形成的原因 从历史原因来看.许多制度、规定都是从血的教训中总结出来的,对于事故当事人来说教训是深刻的。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大多数后来者对所发生的事故原因分析不清,对习惯性违章的危害认识不足.认为安全操作规程中所规定的是教条,因而遵守和执行起来不够认真与规范。  相似文献   

6.
笔者认为,对于违章操作,可以分为“无意违章”和“故意违章”两种情况。无意违章,是指员工个人对操作规程不了解或经验不足,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违章,此类行为主要发生在新员工身上。故意违章,是指员工出于个人目的或动机,如节省精力和时间等而违章,是一种“明知故犯”的行为,此类行为常常发生在企业的老员工身上,且容易发展成为习惯性违章。企业通过新员工三级安全教育和每年的计划培训,可以消除大部分“无意违章”。要控制和杜绝“故意违章”,企业需要在确保规章和操作规程的实用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的前提下,提升安全培训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报载,太原市为确保煤矿安全生产.下发了《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和加大责任追究力度的通知》,规定“凡发生死亡3人以上事故的煤矿矿长,终身不得在太原市担任矿长”。  相似文献   

8.
瓦斯爆炸、井喷等重特大事故接连不断的发生,仔细分析其原因,绝大部分是违章引起的。对违章行为的经济惩处力度不可谓不大,但只是暂时见效,风头一过,各种违章现象又开始抬头、反弹,明知故犯的习惯性违章禁而不止。干部违章指挥,工人违章操作屡见不鲜,“治理不停,违章不断”的怪状一直困扰着我们。导致违章这一严重影响安全生产的痼疾,其产生的根源在哪里,违章为何难以根治?我们为什么会违章?如果说违章有收益的话,那收益只在省事、省力、省时。大多违章并不能获得什么直接的经济利益,而是人的惰  相似文献   

9.
说起“三违”现象(即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许多人把它看作是一种违章、违纪现象,很难将在“禁火区”内吸烟,不按规定穿着等现象与“违法”相提并论。由于认识上的误区,“三违”现象在企业甚为普遍。“三违”是“违章”不是“违法”,也导致了对“三违”现象处理的软弱无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在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中,每当谈到习惯时,人们似乎总是联想起习惯性违章、习惯性动作,很少会想到习惯性按章操作、习惯性上准标岗、习惯性干标准活和习惯性安全生产。在日常的生产中,由于习惯性违章违纪而导致事故的发生实在太多,也使企业和家庭付出了太多的代价。从笔者手中掌握的安全生产信息来看,在企业发生的各类事故中,因习惯性违章而引发的事故占到相当大比例。  相似文献   

11.
当前,有的企业存在着这样一些避不开、除不尽的怪现象:一方面有严密完整的安全管理制度,一方面员工对制度熟视无睹、我行我素,马虎、凑合、不在乎的违章作业行为屡见不鲜,领导人员一方面对安全生产大讲、特讲,一方面反其道而行之,玩忽职守、违章指挥的现象频频发生,导致了设备损坏、人身伤亡的惨重后果,给家庭、企业、社会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究其症结不难看出:“企业安全文化基础不牢固”是产生矛盾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无论是从媒体报道的各类沉重惨痛、令人发指的群体性安全事故中,还是发生在我们身边或亲眼目睹的单个安全生产事故里,我们不难发现,70%~80%是由于“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即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发生的。著名的海因里奇理论“88:10:2”也告诉我们,100起安全生产事故中88起纯属人为。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许多事故的发生都是因从业人员的“习惯性违章”所致。从笔者多年的观察和分析看,一线员工的“习惯性违章”常常居于以下四种心理。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许多事故的发生都是因从业人员的“习惯性违章”所致。从笔者多年的观察和分析看,一线员工的“习惯性违章”常常居于以下四种心理。  相似文献   

15.
违法司机与贪官是两个不同概念的词,也是不同层次的人物,把违法司机与贪官放在一起写,可比性何来?但对这类人的心理做了一番研究后,我觉得违章司机与贪官在心理上是有某些相似之处的。臂如.侥幸心理.其次为金钱利益驱动而冒险行事.孤注一掷,结果最终下场都是可悲的。不过违章司机的结局是令人扼碗叹息,而贪官则让人嗤之以鼻的。  相似文献   

16.
当前职工“三违”大多数是习惯性的。比如作为铁路行业运转车间发生的违章违纪大多数是如不按规定穿着劳保用品,不按规定交接班,大组车顶送前端没二人口望,不按规定执行作业标准等已经成为“三违”亟待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在此我仅就茂名站运转发生的违章违纪违标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17.
年终话安全     
年终岁末.常会遇见这样的情况:管理人员出现老好人思想,作风漂浮,民意测评想高分,碰到违章违纪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遇到问题绕道走。想的是”位子”,钻的是”空子”,临时思想作崇,管理松懈;职工出现自我安慰.一年忙到头.也不在乎这几天,思想不集中,且掌握年终管理人员思想动摇等特点,钻空档,违章蛮千:上述情况的出现极易导致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吴虎 《安全》2010,31(6):30-30,34
安全是煤矿天字号大事,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的,它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如果企业事故不断,那就谈不上什么经济效益。从事故统计分析来看,即80%以上的事故是由于人的行为不规范,违章作业、违章指挥和违反劳动纪律造成的,且大部分又与习惯性违章有关,而在习惯性违章人群中青工又占据了大多数。要有效地预防事故发生,就必须让其遵章守纪,  相似文献   

19.
从安全心理学出发,对违章作业人员心理状态影响因素及分类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预防违章作业的对策,对减少违章作业搞好企业安全生产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近年来中石油内部发生的重大事故案例进行分析,得出因习惯性违章造成的重大事故也占有相当大的比率,然后探寻习惯性违章的原因,分析其特性,并总结出应对习惯性违章的措施,以减少石油钻井行业因新惯性违章所造成的隐患及事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