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铜、锌污染河流与植物污染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受铜、锌污染的河流水样、底泥、土壤及植物进行采样分析,结果表明:选矿废水对河流水质造成较严重的铜、锌污染,铜超过地面水Ⅳ、Ⅴ类标准和污水综合排放一级标准,锌超过地面水Ⅱ、Ⅲ类标准,河流底泥中铜、锌严重超标。生长于污染水体中的植物,其铜、锌含量显著地高于对照植物,即植物污染严重。在几种试样植物中,紫茎泽兰铜、锌含量最高,其次是光叶蕨。此外,研究表明,污染植物铜、锌具有高度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受铜、锌污染的河流水样、底泥、土壤及植物进行采样分析,结果表明:选矿废水对河流水质造成较严重的铜、锌污染,铜超过地面水Ⅳ、Ⅴ类标准和污水综合排放一级标准,锌超过地面水Ⅱ、Ⅲ类标准,河流底泥中铜、锌严重超标。生长于污染水体中的植物,其铜、锌含量显著地高于对照植物,即植物污染严重。在几种试样植物中,紫茎泽兰铜、锌含量最高,其次是光叶蕨。此外,研究表明,污染植物铜、锌具有高度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镉、铜对植物细胞的毒性及元素吸收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关于镉、铜对植物毒性研究多以植物个体或群体为对象,研究它们对植物生长、生理生化活动及遗传特性的影响。少数研究涉及到植物细胞水平,如镉损坏农作物细胞核的结构、延缓有丝分裂的正常进行、诱导染色体异常。 我们以高等植物细胞为试验材料、采用细胞培养法,研究了镉、铜对细胞增长的影响,以及在镉、铜污染条件下,细胞对元素的吸收、累积特性,以便为揭示镉、铜的植物毒性机理及耐性细胞株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文中介绍了土壤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的概念,探讨了处理重金属污染环境的植物修复措施,研究了重金属铅、砷、锌、铜和镉污染环境的植物修复技术发展现状,并对其研究成果进行了展望,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整治及其生态修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沈阳市张士地区采集蔬菜和植物样品,采用(PE-AA300)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仪对样品中的铜、铅、镉进行分析测定。通过对植物样品中重金属元素的测定,发现菊科中铜的含量最高,槐树叶中铅的含量最高,菊科镉含量最高。通过对蔬菜样品中重金属元素的分析,得出蔬菜中各元素平均含量分别为:铜的平均含量为6.197mg/kg;铅的平均含量为1.419mg/kg;镉的平均含量为0.137mg/kg。  相似文献   

6.
二氧化硫和重金属镉、铜等物质对植物光谱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通过二氧化硫在动、静态情况下,对大气污染和土壤中镉、铜、铬、铅、锌对农作物光谱辐射特性影响的盆栽模拟试验,揭示了二氧化硫在空气-植物,镉等重金属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生物地球化学效应及其对植物光谱辐射特性的影响,以寻求一条通过遥感  相似文献   

7.
《环境保护》2008,(10):38
(新华网)中国土壤修复专家正在试验砷、铜、锌等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通过在矿区及其周边重金属污染土地种植超富集植物,吸收土壤中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物质。  相似文献   

8.
文章选择12种土类共57个不同土体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pH、有机质、速效磷、阳离子代换量和粘粒含量)和土壤中铜、镉全量.利用SPSS13.0统计软件预测了土壤铜、镉的植物可利用性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模型,发现土壤中镉的植物可利用态含量与土壤中全镉、有机质、速效磷和阳离子代换量呈正相关,与土壤pH呈负相...  相似文献   

9.
土壤中铜镉植物可利用性的表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文章选取江西红壤和江苏黄棕壤两种酸、中性土壤为研究对象,在污染企业周边采集红壤-青菜,黄棕壤-水稻样品共22组,分析了土壤-植物体中重金属铜和镉的含量。同时,选取了0.1mol/LHCl、1mol/LNH4OAc、0.1mol/LEDTA和0.1mol/L柠檬酸4种化学提取剂提取土壤中重金属。结果表明,在综合考虑重金属铜、镉的毒性水平,不同种类植物的吸收系数和植物体含水率的差异后,0.1mol/LHCl能较好地反应土壤中重金属的植物可利用性,其与植物体内重金属权重离子冲量相关的决定系数达0.885。  相似文献   

10.
以太湖地区两种典型的水稻土(乌泥土和白土)为供试土壤,在盆栽条件下种植多年生黑麦草,并配制不同pH值的模拟酸雨浇灌。通过多次刈割鲜草,研究模拟酸雨对土壤-植物系统中铜的化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植物体内铜含量的影响是模拟酸雨和“稀释效应”两种影响综合作用的结果。试验初期,表现为处理黑麦草体内铜含量低于对照;随收割茬次的增加,表现出随处理pH的降低,黑麦草体内铜含量的增加,且对缓冲能力弱的白土影响强度大于缓冲能力较强的乌泥土;对土壤pH有明显影响,随模拟酸雨作用时间增长,土壤pH下降,其降幅随处理pH的降低而增大;模拟酸雨主要影响交换态铜,表现为随处理pH的降低交换态铜的分配系数增高,在处理pH=3.0时影响到碳酸盐结合态铜,只有强酸化条件下(处理pH=2.0)才影响到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铜,对有机物结合态及残渣态铜几乎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