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水患与沙害互为因果且愈演愈烈,民勤县生态环境持续恶化,数千年绿洲潜伏毁灭危险。走进民勤县北部的中渠,西渠等湖区乡镇,路边碗口粗的沙枣树大片枯死,到外是成片弃耕的土地,一个个废弃的村庄鲜见人影,昔日的民房惟余残垣断壁。民勤惟一的地表泾流是石羊河。据有关资料显示,与上世纪50年代相比,石羊河年均来水量由5.4亿立方米锐减至近年的不足1亿立方米。地表水严重短缺,当地农民只好大量开采地下水维持农业灌溉,导致地下水位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2.
南疆属极端干旱区,以绿洲灌溉农业为主,随着水资源短缺,过度开采地下水造成水位下降、土壤盐渍化加剧等问题日益严峻,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灌溉用水效率是目前亟待考虑的问题。对叶尔羌河流域四大用水结构和农田灌溉用水效率进行分析,选取典型灌区2009—2013年的微观面板调研数据,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对1000农户小麦生产技术效率与用水效率进行测算。研究发现:1不同作物单方灌溉水产出具有差异,平均为2.25元/m3;典型区农田灌溉用水量差异明显,介于13035—20325m3/hm2之间。2农户的平均灌溉用水效率仅为0.483,生产技术效率为0.6608。3源流区水资源的相对丰裕造成普遍节水意识缺乏,灌溉方式相对单一,农户对节水技术采纳与接受的意愿较低,这些是造成当前农业用水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通过提高农户的节水行为,进一步推广节水灌溉技术,优化种植结构,提高农户对关键种植技术的掌握与管理水平,是实现技术效率与水资源产出效率有效提高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实施河南粮食核心区规划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问题,提出了科学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的对策。河南粮食核心区北部区域已出现地下水超采情况,南部区域地下水开采潜力较大。超采区应采用井灌、渠灌联合运行方式,以及雨洪补源、引黄补源、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蓄利用、节水灌溉等措施,控制地下水水位的下降。严格控制氮肥施用强度等措施可减轻地下水硝酸盐污染负荷。在规划实施中深入研究、跟踪评价农业面源对地下水的影响程度和范围,及时采取控制措施,保护地下水水质。  相似文献   

4.
黄渤海沿海地区地下水管理与海水入侵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沿海地区人口密集,经济发展迅速。地下水开采等人类活动和海平面上升导致许多地区出现了严重的海水入侵问题,引发地下水水质恶化、土壤退化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制约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科学管理沿海地区地下水,防止海水入侵加剧,已成为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此,2016年7月经科技部批复正式立项"黄渤海沿海地区地下水管理与海水入侵防治研究"(2016YFC0402800),以不同类型海岸带的海水入侵发生、演化、防治与地下  相似文献   

5.
为了查明某地麦田等作物利用地下水灌溉后出现生长缓慢及枯黄死亡等情况的原因,该地环保局对周边地下水井取样监测,对周边污染企业进行了排查。在确认某企业有非法排污行为后,对各监测水井中监测因子之间相关性进行拟合,运用SPSS软件对所有污染水井中含有的排污企业特征污染物因子和超标因子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污染地下水监测样品中非法排污企业的特征污染因子与超标因子呈显著相关,从而确认企业非法排污与下游地下水井污染存在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6.
灌区面积的变化会对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产生相应的影响,通过探求沙湾县土地扩张模式下灌区的地下水位动态特征,以达到土地资源与地下水资源的协调发展。本文通过收集沙湾县2002-2017年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及近10年(2008-2018)的地下水位资料,结合数理统计法,研究土地面积变化与地下水位间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2002-2017年,耕地面积发生较大的变化,2017年耕地面积较2002年增加8.14×10~4 hm~2;林地、果园地、牧草地面积略有波动,但变化幅度不大。2008-2018年,沙湾县地下水位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老沙湾镇小东渠村、柳毛湾镇等监测井下降速率较大,达2.35 m/a、2.52 m/a,水位下降较严重。耕地面积的快速增加导致地下水开采量的增加,是地下水水位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中国自然生态优越但脆弱。农业历史悠久,但盲目扩大农耕造成生态破坏,威胁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由于中国古代农牧业分区发展,农耕灌溉施肥,精耕细作,保护了土地资源。农业中心由黄河流域逐步迁移到长江流域,维持了可持续发展,但经验教训十分深刻。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地处中原,自然条件较好。全省面积16.7万km~2,耕地1.07亿亩。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量约413.7亿m~3,其中地表水313亿m~3,地下水204.7亿m~3,人均占有水量530m~3,亩均水量385m~3,远低于全国人均水量2632m~3、亩均水量1800m~3的水平。全省农业灌溉每年耗水约150~200亿m~3,其中开采地下水和引用地表水资源约各占1/2。但全省水环境污染严重,治理能力较低。全省工业废水达标率仅占23%,其它工  相似文献   

9.
正由大禹节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牵头,联合甘肃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兰州大学、青海省农林科学院、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甘肃农业大学、青海大学等12家单位申报的"西部牧区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与集成应用"项目获批列入2016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项目投入总经费5600万元,其  相似文献   

10.
太阳光能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绿色植物的生产是在光能的参与下,将水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成有机物质,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而贮存于碳水化合物中。生物学产量的90%—95%是来自绿色植物利用光能所进行的光合作用。可见绿色植物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和产量形成与太阳光能密切相关,或者说单位面积上植物群体产量的高低与该单位面积上植物群体固定光能的多少有关。因此,从光能资源开发利用的角度出发,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光能,不断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以形成尽可能多的有机物质,为农牧业高产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这是农牧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1.
西宁市位于湟水谷地的湟水干流及其与支流南川、北川的交汇地带.现有人口(含大通县)111.40万人,人口密度为332.54人/平方公里,工农业总产值38.11亿元,是我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城市建设用水量大幅度增加和水资源日趋紧张的矛盾,应引起充分重视.就其供水类型而言,西宁市是以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为主的城市,其地下水开采对象,主要是湟水及其支流的河谷砂卵  相似文献   

12.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水量稳定、水质好,是农业灌溉、工矿和城市的重要水源之一。地下水污染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地下水水质恶化的现象,人为因素是造成地下水污染的重要原因。减少污染源的数量、污染物的排放量和加强对地下水的保护是控制地下水污染的有效途径。按照国家环保部要求,通过污染源筛选以及对典型危险废物处置场周边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和监测,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数据,掌握了背景、常规、特征污染因子污染状况及污染物分布时空规律,来判断周边地下水是否受到污染和影响,为制定相应配套的污染控制方案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民族地区乡村旅游是实现当地贫困人口脱贫的有效途径之一,解决脱贫问题的核心与关键则是对贫困人口的精准识别与精准帮扶。选取甘南藏族自治州扎尕那村为研究案例地,以家庭为基本识别单元,采用多维贫困测度与Probit两值模型校验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民族地区乡村居民不仅面临收入上的贫困,还面临教育、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多维贫困,尤其是以教育贫困最为严重;(2)户主的受教育水平、健康状况、家庭人口规模、家庭成员的受教育水平与家庭贫困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3)家庭未成年人口数量、距离景区远近与家庭贫困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基于湖北省的农户数据,分析农户低碳经营现状,构建平原(丘陵)农户和山地农户Logit回归模型,探讨不同地形农户低碳经营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户在灌溉、保护性耕作、地膜处理方面低碳经营程度较低。农户低碳经营意愿具有区域差异性,平原(丘陵)地区和山地地区的农户具有低碳经营意愿的比例分别为52.4%和44.3%,影响这两类地区农户低碳经营意愿的因素同中有异。碳排放信息的关注度对两地区农户均具有显著影响,是否具有非农业技能、参加农业技术培训情况、周围人低碳行为的影响、作物出售比例对平原(丘陵)地区农户有显著影响,种植规模对山地地区农户有显著影响,因此应制定区域差别化的对策,提高农户低碳经营意愿,推进低碳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上海正在严格控制开采地下水,以有效抑制地面沉降的速度,地面沉降已被列入上海今后可能面对的主要地质灾害之一。据来自上海市供水部门的年终统计,2004年上海全市地下水开采量为8751万立方米,比上一年少开采1042万立方米,其开采压缩幅度是近年来较大的一次。全年实现回灌水量1412万立方米,比上一年增加110万立方米。在上海城市防灾整体预案中,地面沉降被认为是上海今后可能面对的最主要地质灾害之一。防灾专家说,地面沉降由多种因素造成,城市高楼等巨型建筑物过多过密、地下空间利用量过大都在加快城市地面的下沉,而地下水的过量开采也是一…  相似文献   

16.
《绿叶》2021,(5)
正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签署国务院令,公布《地下水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1年12月1日起施行。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地下水管理工作。地下水具有重要的资源属性和生态功能,在保障我国城乡生活生产供水、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和维系良好生态环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不断加大,导致部分地区地下水超采和污染问题突出。为了加强地下水管理,《条例》从调查与规划、节约与保护、  相似文献   

17.
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我国西部地区存在着扶贫措施可操作性不强、精准度差、成效可持续性不强等问题,导致农户过分依赖外部扶持,生计资本缺乏,自我发展能力薄弱,扶贫政策受益不均,难以解决区域性贫困等。以云南省为例,从脆弱性—抗逆力角度对西部地区的扶贫策略进行优化,提出加强事前干预和动态分析,提升各层面的抗逆能力,降低陷入贫困的风险,增强政策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快实现精准脱贫。重点从个体、社区和政府不同层面对当前扶贫政策进行分析,提出拓展农业发展功能,增加农民增收渠道,发展生态旅游,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和创新农村金融服务等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8.
地下水作为重要的淡水资源,在当今全球淡水资源严重短缺的条件下,开展气候变化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研究对于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总结了气候变化与地下水之间的关系以及列举了关于气候变化对地下水影响的研究方法,包括环境示踪剂方法、研究地下水及其沉积物的物理化学指标、地表水-地下水耦合数值模拟技术等;综述了我国华北地区、西北地区、东北地区以及国外部分典型区域气候变化对地下水水位、含水量、补给量、排泄量、泉流量、水温、水质、水化学成分、同位素组成、矿化度等的影响;提出了在气候变化下合理利用和管理地下水资源的若干对策,包括关注气候变化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大力推广抗旱节水技术,减缓温室效应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充分利用灌区地下含水层的调蓄作用以及定量化研究气候变化和地下水之间的相互关系等。  相似文献   

19.
在简要分析泉州市地下水分布类型、开采利用和污染状况的基础上,采用单项组分评价和综合评价法对区域地下水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和比较分析,对影响区域地下水水质分布格局的主要人类活动因素进行线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泉州市规划区范围内地下水呈现不同程度的污染,地下水水质状况与区域人口密度、城镇化水平,尤其是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桓台县是华北平原的具有代表性的高产粮区,长期集约化的农业耕作模式,导致地下水硝态氮含量的大幅上升,威胁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为更好地保护地下水,降低农业生产对地下水的污染,在2007年春季对桓台县323位农民进行了地下水保护意愿调查,分别对农民农业生产环保意识、改善地下水污染的意愿和农民的环境保护责任意识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多数农民担心地下水污染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但是仅少数的农民了解不合理的农业耕作会导致地下水的污染;大多数农民乐意接受新型环保肥料,但是接近一半的农民表示当地缺乏农技人员的指导;多数农民表示愿意加入农业生产协会以改善农业生产方式,但是农民对于农业所造成的地下水污染责任意识不强;受教育程度和收入状况越高的农民地下水保护意识越强,越容易接受改善农业生产模式,责任心相对也较强。建议在桓台县加大对地下水污染防治的宣传和投入力度的同时,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和健全地下水水质监控与监管体系等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