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青海省土地沙漠化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概述青海省是我国土地沙漠化严重地区之一。全省沙漠面积居全国第三位,主要分布于柴达木盆地、共和盆地和青海湖盆地,即大都分布于干旱、半干旱的荒漠和草原地带。青海沙漠化土地与沙漠分布基本上是一致的,主要分布于柴达木盆地、共和盆地和青海湖盆地的东北部,其次是青南高原西部和祁连山西部。青海土地沙漠化过程,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沙漠化的历史过程,即沙漠化的发生发展都是在历史时期内所进行的。据考证,柴达木盆地西南部祁曼塔格山下的大片沙漠,历史上曾是一片草原景观,经  相似文献   

2.
对山海关滨海盐生植物及盐生植被景观和群落配置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并参考历史文献,发现山海关滨海湿地共有盐生种子植物26科44属51种。结合山海关海岸带的气候、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地覆盖和利用的现状,选择乔、灌木类盐生植物3种,藤本类盐生植物1种,中生草本盐生植物5种,旱生草本盐生植物2种,湿生植物4种,共计15种作为滨海地区盐碱地改良和植被恢复的野生植物种类。  相似文献   

3.
郭耕 《环境教育》2006,(9):48-49
自然界需要狼.因为失去了狼.草原的食草动物失去天敌控制,过度消耗植被,最后,草原会沦为荒漠,生命系统彻底崩溃。如今,很多原本有狼等食肉动物的地方已经全然没有了,随着多年的保护.部分食草动物的数量呈现过度之势。  相似文献   

4.
自然界需要狼,因为失去了狼,草原的食草动物失去天敌控制,过度消耗植被,最后,草原会沦为荒漠,生命系统彻底崩溃.如今,很多原本有狼等食肉动物的地方已经全然没有了,随着多年的保护,部分食草动物的数量呈现过度之势.因此,我们不得不冒充一下狼,控制一下局面,否则,就会出现"因过致溃".但问题的关键是,我们能真的尽狼之道,有效地制止"因过致溃"吗?  相似文献   

5.
新疆和田地区风沙灾害及其治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世界干旱地区都面临着沙漠化的严重趋势,对沙漠的研究与治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国内许多专家先后来和田进行考察研究,其中新疆科学分院以夏训诚研究员为首的一批专家长期活跃在和田的风沙线上,从理论上、从治理措施上潜心进行系统的研究。研究的成果有效地指导了治沙实践。策勒治沙试验站成立6年来,恢复自然植被1万公顷,植被覆盖率由原来的3——5%增长  相似文献   

6.
西气东输工程靖边至宁陕界沙地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靖边至宁陕界的西气东输工程段属于毛乌素沙地南缘与陕北黄土高原北缘的过渡地带,项目区生态环境状况不稳定。一旦沙地植被遭到破坏,风吹蚀与沙搬运的荒漠化过程就会迅速发生,从而形成流沙使生态系统退化或破坏。在详细介绍了沙地特征和生态环境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荒漠化防治和治理措施,以将项目区的生态尽可能恢复成原状或将其不良影响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7.
吉林省西部草原,位于松嫩平原的中部。这里气候比较干旱,年降水量450mm左右,局部地区在400mm以下,风大是这里气候的一个显著特征。境内有洮儿河、嫩江等河流流过,地下水也比较丰富。西部草原区生长着许多耐旱、抗风沙的旱生、半旱生植物。草原类型以草甸草原为主。过去这里曾是各种野生动物成群,风吹草地见牛羊的好地方,非常适于发展畜牧业生产。  相似文献   

8.
山东海岸分布着特殊意义的海岸沙生植被,其特点为群落类型单纯,组成种类结构简单,具有显著的镶嵌性。植物有很强的抗旱、耐瘠、耐热、耐盐能力,群落自然演替缓慢。本文对该岸区沙生植被的恢复、发展和防止生态平衡失调等问题进行了生态评价,并从植物生态学角度提出海岸开发设想。  相似文献   

9.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公路扰动带植被恢复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区域伴随多条沙漠公路的修筑,公路沿线形成了生态扰动带(包括施工扰动带和运营扰动带)。它使地表空气流场改变、地表覆被剥离、风沙源出现、地表径流过程受阻、地表水分重分配以及生境隔离。野外考察和样品分析表明,扰动带的植被恢复取决于消面稳定性、降水的地表分配、时间、地下水位、种源和风场等因素,并初步总结出如下规律:①草方格内部表面沙层的有机质随时间逐渐增多;②草方格固沙措施加速了植被恢复的速度;③迎风坡自然覆沙,种子易于着床和萌发;④路肩上形成长营养期的中生植物,边坡形成旱生植物,路边优动带内的植被恢复情况因水分条件而变化;⑤植被恢复与时间成正比,演替过程为:短命植物、三芒草→蒿类→梭梭或白梭梭。最后提出改进草方格沙障的材料、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使用干水、适时播种等恢复措施。  相似文献   

10.
近30年来,青海湖地区由于湖水位下降,沙化面积日趋扩大、草场不同程度退化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已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普遍关注。而植被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破坏是本区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分析了青海湖地区植被的基本特征以及人类活动对植被资源的影响,并据此提出了对植被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意见。主要植被类型与分布特征本区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海拔高度、湖盆地形以及巨大的青海湖对湖区气候所起的调节作用,致使多种生境类型共存并具有明显的高寒生态系统特征。与此相适应的植被,基本止可分为两大类型。山前湖盆地带与河谷阶地中的草原(温性草原和高寒草原),而四周山地则发育高寒灌丛、高寒草甸等其它高寒植被类型。受局部地  相似文献   

11.
草豆蔻的栽培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草豆蔻为多年生草本药用植物,其种子团为传统中药材,并可用作食品调味剂;茎杆麻可编织保健用品和工艺品,具有很重要的经济价值.介绍了草豆蔻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栽培管理技术及其用途,并对其综合利用价值、市场需求和种植效益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对川牛膝种子开展室温常规贮藏、室温湿沙贮藏、室温超干燥贮藏、4℃低温贮藏、冷冻贮藏等5种贮藏试验,结果表明:①室温湿沙贮藏是川牛膝种子短期保存的最优方法,能显著提高种子发芽率,其值较常规保存高14.5%;其次为4℃低温贮藏.②冷冻贮藏是川牛膝种子长期保存的最佳方法,保存3年后当其他保存方式的种子寿命几乎丧失时,其生活力及发芽率仍保持在较高水平,分别为60.3%和49.9%;其次为超干燥贮藏,种子生活力和发芽率分别为51.3%和41.2%.  相似文献   

13.
一、概述 1.尘、沙的来源 空气中尘、沙多数来自工业化生产的产物,部份为自然界的地壳风化层和交通运输所引起的。大气尘的70%是由风化产生的。由工业污染产生的可达大气尘总量的25~30%。大气尘的发生源有自然发生源和人为(诱发)发生源。  相似文献   

14.
不绝涌来的黄沙正使龙羊峡水库的有效库容不断缩小。 目前,青海省共和盆地内自西向东的3条数百公里长的沙带前沿已经跃入龙羊峡库区,据统计,每年进入库区的流沙总量达3131万立方米。大量流沙进入库区,已直接威胁到电站的正常运营,使防洪、发电、灌溉能力受到严重影响,每年因此造成的经济损失约达4700万元。  相似文献   

15.
李斌  张金屯 《四川环境》2010,29(2):75-78
利用基于GIS的黄土高原植被类型分布图,结合黄土高原地区标准气象站的气象因子资料,对黄土高原植被类型变化和空间分布对气象因子变化的响应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从东南到西北,年降水量、月平均最高气温、月平均最低气温逐渐减少,年平均气温、全年日照时数、全年最大蒸散量、平均风速逐渐增加,植被类型由东南湿润半湿润森林、半干旱森林草原往西北转变成轻干旱、重半干旱的温性草原、干旱的荒漠半荒漠植被。  相似文献   

16.
四种短命植物若干生态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前言短命植物是温带荒漠地带重要的植物类群之一,通常被定义为:生长发育周期短暂,在春末夏初约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内迅速完成全部生长周期的一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于北非、西亚、中亚、北美、南美和澳大利亚等广大地区的干旱荒漠中,亦存在于部分草原、山地草甸和山地林中,以苏联中亚地区较为繁茂,在我国,短命植物主要分布于新疆西北部荒漠及毗邻的草原植被中,局部地段可构成优势层片,甚或形成群聚,从而使北疆植被显著区别于我国其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吉兰泰盐湖是荒漠区内很有经济价值的盐矿产地。本文针对近年来盐湖面临流沙覆埋危害的严峻现实,在分析盐湖区自然条件变化、沙侵危害规模、程度和原因的基础上,指出吉兰泰盐湖沙害导致盐湖自干盐中期阶段直接进入沙下盐湖阶段的过程,干旱化气候日益加剧是其自然控制因素,人类在盐湖区无节制地采樵和过度放牧,造成生态环境破坏是其触发因素,并提出了以保护生态环境为核心的综合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将青海省划分为 3个生态区 ,并提出相应的立法依据和生态保护对策 :1 .青海东部地区生态保护的关键是禁牧。2 .牧区生态保护的当务之急是以草定畜 ,控制草原载畜量。 3.江河源头高海拔地区是“生命禁区” ,应禁牧 ,封山育草 ,保护植被 ,牧民下山 ,从事多种经营 ,不断提高牧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使江河源区生态环境得到保护  相似文献   

19.
粒度、有机质、碳酸盐等物质是构成土壤的骨架.土壤粒度的前处理过程影响着粒度测量的结果,由此造成的环境指示意义可能存在偏差.本文采用四种前处理方法,即(1)原样、(2)去除有机质、(3)去除碳酸盐、(4)去除碳酸盐与有机质,对共和盆地羊曲(YQ)和朗格日(LGR)剖面的土壤样品进行粒度分析.结果表明:荒漠土羊曲剖面的原样...  相似文献   

20.
青海湖盆地土地沙化原因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海湖盆地的自然概况和土地沙化情况青海湖盆地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海拔3194—5174米,位于北纬36°15′—38°21′,东经97°51′—101°20′。历史上盆地内碧草郁郁、绿水潺潺,牛羊成群,乃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一直被当地少数民族群众尊为“神灵”朝拜,曾被誉为“西海”仙海”,“鲜水海”。近百年来,尤其是近几十年来,由于盆地内生态平衡严重失调,草场、农田退化,植被稀疏,地面裸露,风化,风蚀作用显著,沙化蔓延,湖水退缩。每年约有50多天7—10级大风,沙暴年均15次以上。因此,冬春季湖区主要是青海湖北部和东部的沙漠景观显著,是沙漠化过程发展的主要时期。夏秋季节降水多,地表呈水蚀过程,河流流入湖中的泥沙每年至少有80万吨以上,泥沙在水动力作用下推移至岸边或形成水下沙堆、沙垄和沙堤。盆地土地沙化蔓延极快,50年代沙漠面积仅452.88平方公里,1972年扩大了45.94平方公里,1986年则扩大了303.62平方公里,与1956年相比,沙漠面积扩大67.04%。如今,环境恶化,草场使用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