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20年5月12日,中国地震局系列地震科普图书精品创作工程之一——"院士谈减轻自然灾害"系列图书之《减轻自然灾害》《滑坡灾害》出版发行,这是陈颙院士继《地震灾害》《火山灾害》《海啸灾害》《空间灾害》之后最新创作的科普力作。"院士谈减轻自然灾害"系列图书由中国地震局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国地震局公共服务司、中国地震局发展研究中心组织,中国科学院院士、地球物理学家、中国地震局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  相似文献   

2.
正近日,应急管理部公布2020年度应急科普作品征集评选活动获奖作品名单,由山东省地震局创作的科普图书《大龙小庆聊地震》获"全国应急科普十佳图书","地震来了怎么办创意拼图"获得创意设计类优秀作品。据悉,此次活动是由应急管理部联合人民网面向全国应急管理系统及全社会开展的应急科普作品征集活动,旨在进一步增强社会整体应急能力和公众应急避险,自救互救能力。此次活动共征集各类作品807件,在对形式和内容进行严格筛选的基础上,邀请专家进行了综合评议,结合网络投票结果,最终评选出应急科普十佳微视频作品、应急科普十佳图书、应急科普十佳创意设计作品、应急科普十佳融媒体作品和应急科普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3.
《防灾博览》2021,(1):5-5
近日,应急管理部公布2020年度应急科普作品征集评选活动获奖作品名单,由山东省地震局创作的科普图书《大龙小庆聊地震》获"全国应急科普十佳图书","地震来了怎么办创意拼图"获得创意设计类优秀作品。据悉,此次活动是由应急管理部联合人民网面向全国应急管理系统及全社会开展的应急科普作品征集活动,旨在进一步增强社会整体应急能力和公众应急避险,自救互救能力。此次活动共征集各类作品807件,在对形式和内容进行严格筛选的基础上,邀请专家进行了综合评议,结合网络投票结果,最终评选出应急科普十佳微视频作品、应急科普十佳图书、应急科普十佳创意设计作品、应急科普十佳融媒体作品和应急科普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4.
<正>《农村民房抗震知识》挂图是由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宣教部(中国地震局宣教中心)和中国地震学会编辑制作,中国科协科普专项资助,地震出版社出版。该挂图以国家建筑物有关  相似文献   

5.
<正>《农村民房抗震知识》挂图是由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宣教部(中国地震局宣教中心)和中国地震学会编辑制作,中国科协科普专项资助,地震出版社出版。该挂图以国家建筑物有关  相似文献   

6.
<正>为了进一步了解广大农村对农居抗震科普作品的需求情况,普及农居防震抗震知识,2010年8月6日,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宣教部、河北省地震局震害防御处及宣教中心、保定市地震局共同举办了防震减灾科普惠农活动。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副主任王英、保定市地震局局长  相似文献   

7.
正近日,应急管理部公布2020年首届应急管理新媒体作品征集评选活动获奖名单。江苏省地震局《应急避险小贴士》、福建省地震局《蟾童系列防震减灾三维动画片——博物馆神奇之夜》入围优秀视频类作品名单,北京市地震局《中国地震3D云展馆》入围优秀互动类作品名单,中国地震局办公室荣获"优秀组织单位",北京市地震局常建军同志荣获"优秀创客"。  相似文献   

8.
冯锐  肖莉 《防灾博览》2004,(6):28-30
迄今为止,“小谚语,大道理”已在“科普园地”刊出了15篇,涉及的内容有宏观前兆、预测方法、抗震设防、震害防御等。当然,地震谚语远不止这些,刊登这一系列文章,是本刊在科普体裁通俗及深度上的一次尝试。我们想以此为引子,繁荣系统内外科普创作的园地,也期待着有更多的地震科学工作者以深切的责任感,关注科普园地,并赐予更多的心血精品。此栏目推出以来,得到了广大读者的支持和厚爱,这无疑是对我们最大的鼓舞,在此谨表示诚挚的谢意。我们将和大家一起努力,把地震科普搞得更活更好。  相似文献   

9.
为搞好城市抗震抢险预案的制定,北京市人防办公室首先在海淀区、通县进行了试点,并于1987年5月、6月分别在试点单位召开了现场观摩会。大会要求必须以保护人民生命财产为出发点,根据地震对城市可能造成的破坏和抗震抢险的特点,以及城市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方案》,并讨论和统一了《方案》的内容和格式:  相似文献   

10.
杨文忠所著《唐山大地震与建筑抗震》一书已于 2 0 0 0年元月由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该书系中、英文对照 ,计含文字 6万、图表 2 3个、照片 791幅 ,内容包括唐山的建筑与城市发展简史、唐山大地震震害与抗震建筑、震后应急救灾与恢复重建3部分 ,是一本集历史性、科技性与系统性于一体的大型文献图书。全书以建筑为主线 ,阐述了唐山建筑的沿革 ,城市的形成、发展、毁坏和重建过程 ,真实地展示并对比了唐山建筑遭受地震破坏前后的变化。  作者是唐山人 ,曾亲身经历了 1 976年唐山大地震 ,并参与了大地震震害调查、新唐山规划和…  相似文献   

11.
正2018年是汶川地震十周年,5月12日是全国第十个防灾减灾日。5月11日上午,中国地震局在中国科技会堂举办第十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活动。本次活动围绕"行动起来,减轻身边的灾害风险"的主题,启动第七届"平安中国"防灾宣导系列公益活动,举办第二届全国防震减灾科普讲解大赛决赛。活动会场举行了庄严肃穆的默哀仪式,与会人员全体起立,共同缅怀在汶川地震中不幸罹难的同胞和在抗震救  相似文献   

12.
正河北省廊坊市地震流动科普馆是全国地震系统首家流动科普馆,为做好地震流动科普馆的推广应用,市地震局、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科协于2016年5月10日上午,在廊坊市第二十三小学举办地震流动科普馆开馆暨"平安中国"防灾宣导系列公益活动。中国地震局震害防御司副司长韦开波、宣教处处长金雷、河北省地震局副局长高景春、河北省地震局震害防御处处长王立新、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中国地震出版社、防灾科技学院、"平安中国"组委会等相关单位的负责领导、学校师生等200余  相似文献   

13.
中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演变与展望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地震区划图是编制抗震设计规范的基础资料。本文回顾了中国地震区划图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发展简史,对1 956、1977、1990和2001年编制的中国地震区划图进行了简要比较,指出了4代区划图的差异;对1959、1964、1974、1989和2002年编制的中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或草案的抗震设计原则进行了比较,详细比较了5部规范或草案中关于地震作用的计算方法、场地分类和地基抗震有关规定的异同点,简要讨论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的抗震性能,特别是它在高烈度地震下的抗震性能,一直是结构抗震研究的重点问题。为了配合正在编制的《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技术规程》,进一步探讨这种结构体系的适用性,针对昆明市某实际工程,按8度区Ⅲ类场地的情形,进行了1榀3层2跨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框架1/3比例模型的拟静力试验,研究这种结构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延性、变形特性和滞回特性。试验研究表明,这种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框架抗震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5.
抗震性能设计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是以保证人的生命安全为基本目标进行抗震设防的,即在小震和中等强度地震作用下控制结构的损伤发展,而在罕遇地震作用下防止结构倒塌.然而,据此设计的建筑由地震所造成的使用功能丧失而震后恢复重建所需费用或所花费的时间可能大大超过社会和业主所能承受的限度.因此,未来建筑在多级水准设防地震下的设计需达到多级性能水准已形成共识.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将发展形成未来抗震设计规范.综述了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的最新发展状况,提出了它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张勇 《防灾博览》2009,(1):26-33
继2004年新疆实施城乡抗震安居工程后,2008年6月。借鉴汶川地震的教训,新疆决定实施《自治区城乡重要建(构)筑物抗震防灾工程》。城乡抗震安居工程的实施对象是城乡民居;城乡重要建(构)筑物抗震防灾工程的实施对象则主要是各地学校、医院、幼儿园儿童和老年人福利机构等公共建筑,城镇供水、供热、燃气等设施,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办公楼、影剧院、体育场馆、会堂(礼堂)等工程。两大工程的实施无疑将使新疆这个多震的少数民族边远地区全面提升地震综合防御能力。  相似文献   

17.
地震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性大的严重自然灾害。地震给我国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教训和警示,地震造成建设工程的倒塌破坏是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主要原因,只有确定科学合理的抗震设防要求,并按抗震设防要求和抗震设计规范进行严格的设计和施工,才能保证建筑物具备一定的抗震能力,才能有效地避免、减少地震所带来的破坏和损失。  相似文献   

18.
我国目前所开展的系列地震科普活动,还仅仅只局限于中小学生。针对学龄前儿童进行地震灾害自救常识的科普教育,还属于萌芽阶段。《幼儿地震灾害自救常识科普教育》项目是由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承担,中国地震局震害防御司项目支持,是我国第一个针对幼儿开展的地震科普教育学研究项目。项目秉持“防震减灾教育首先需要从娃娃抓起”的理念,尝试通过“教育一个娃,带动一个家,影响整个社会”的方式,全面推进防震减灾事业发展,服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9.
汶川地震中房屋建筑震害特征及抗震设计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汶川5·12特大地震造成了为数众多的建筑物不同程度的损坏。地震发生后,四川大学随即组织了现场勘查队奔赴受灾最为严重的地区了解建筑物的受损情况。本文基于大量的现场勘查资料介绍了砌体结构、框架结构、底框或局部底框砌体结构及楼梯间的震害特点。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以下观点:合理设计和施工的砌体结构有可能获得良好的抗震性能;按现行规范设计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难以实现"强柱弱梁"的要求;填充墙对框架抗震性能有显著的影响;在地震区应慎用底框砌体结构;合理的结构布置和施工质量是结构获得良好抗震性能的前提;仅用延性系数来衡量结构抗震性能具有一定的片面性;楼梯间结构设计宜考虑地震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正2021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3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为"防范化解灾害风险,筑牢安全发展基础"。今年"5·12"前夕,由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中国地震局指导,中国地震局发展研究中心、应急管理部国家减灾中心共同组织编写《地震避险手册》《家庭减灾手册》《洪涝避险手册》等3部"应急避险科普系列读物"。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直观生动的图示、科学严谨地引导公众面对灾害如何正确防范和应对,最大限度降低灾害可能造成的伤害和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