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防灾博览》2021,(1):4-4
2021年1月8日,2021年全国地震局长会议在京召开。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和防震减灾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传达学习国务院领导同志重要批示和致信精神,认真落实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部署,总结"十三五"时期和2020年防震减灾工作,谋划"十四五"事业发展,部署2021年重点任务。应急管理部党委委员、中国地震局党组书记、局长闵宜仁作题为《统一思想、明晰思路、凝聚力量,开启防震减灾工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的工作报告。  相似文献   

2.
正2020年5月9日,应急管理部副部长、中国地震局党组书记、局长郑国光接受人民日报、人民网等媒体记者访谈,介绍防震减灾事业发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郑国光介绍了我国防震减灾事业主要进展和后续工作设想。他表示,地震部门将继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提高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等系列重要论述,以及防震减灾工作重要指示批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救灾和科学普及工作。近年来,中国地震局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防灾减灾救灾和科学普及重要论述精神,2018年,应急管理部、教育部、科技部、中国科协、河北省人民政府联合成功举办了首届全国地震科普大会,联合印发《加强新时代防震减灾科普工作的意见》,举办防震减灾科普展览,为提高全民防震减灾科学素质,开启防灾减灾救灾科普事业创新发展新局面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正在纪念唐山大地震42周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唐山发表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两周年之际,2018年7月28日,应急管理部、教育部、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河北省人民政府和中国地震局联合在唐山召开全国首届地震科普大会,主要任务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以及向汶川地  相似文献   

5.
2021年7月27-29日,"防灾减灾救灾应用技术成果暨新唐山建设45周年成就展"在河北省唐山市南湖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本次展览规模约1万平方米,75家企业以及地震系统16家单位参展。展览内容包括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唐山大地震抗震救灾和新唐山建设成就、防震减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成果、防震减灾科普互动体验、防震减灾成果实物案例、防灾减灾救灾新技术新装备等六大板块。  相似文献   

6.
正2020年4月7日上午,应急管理部副部长、中国地震局党组书记、局长郑国光会见中国核工业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李清堂一行,双方就深化合作、共同推进核工业地震安全保障等进行了深入交流。郑国光代表中国地震局对李清堂一行到访表示欢迎,郑国光详细介绍了中国地震局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精神大力推进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的工作举措,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地震部门服务国家重大战  相似文献   

7.
<正>2017年9月4日,中国地震局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签署地震科学联合基金协议仪式在京举行。中国地震局局长郑国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杨卫出席签署仪式,中国地震局副局长赵和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高瑞平代表双方签署协议。中国地震局副局长牛之俊主持仪式,双方职能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仪式。郑国光表示,此次协议的签订,是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和防灾减灾救灾系列重要论述,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及国务院防震减灾工作联席会议部署的重要举措,对进一步推进我国地震科学基础理  相似文献   

8.
《防灾博览》2021,(4):13-13
近年来,防震减灾科普始终坚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自然灾害防治和科学普及等重要论述精神,广泛普及防震减灾科学知识和应急避险、自救互救技能,为增强社会防震减灾意识、提升全民防震减灾科学素养发挥了积极作用。紧抓全国防灾减灾日等重要主题日,组织地震系统各部门开展形式多样的特色科普。每2个月制定1次计划,力争做到"月月有看点,半年1亮点"。特别是2020年,在新冠疫情防控的新形势下,组织开展了网络知识竞赛、场馆直播、网络讲座等线上形式为主的科普活动,参与公众超2亿人次,创历史新高。  相似文献   

9.
《防灾博览》2022,(1):16-17
2021年工作回顾 一、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 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 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抓好工作落实 二、防震减灾服务取得显著成效 高质量完成地震应急响应服务 全方位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活动 着力开展行业服务和公众服务 三、地震监测预报预警能力持续提升 地震监测取得新进展 地震...  相似文献   

10.
正2019年10月13日是第30个国际减灾日,主题是"加强韧性能力建设,提高灾害防治水平"。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自然灾害防治等重要论述精神,中国地震局党组书记、局长郑国光同志发表视频讲话,介绍我局在加强韧性能力建设、提升地震灾害防治水平等方面开展的主要工作,倡导全社会广  相似文献   

11.
正2018年5月12日下午,四川省在汶川县映秀镇举行"5·12"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十周年纪念仪式,深切悼念在地震中不幸罹难的同胞和在抗震救灾中捐躯的英雄,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关于防灾减灾重要指示批示,要求继续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奋力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12.
正2019年9月27日上午,中国地震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战略合作协议签署仪式在京举行。应急管理部副部长、中国地震局党组书记、局长郑国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党委书记马俊杰出席并致辞,郑国光局长和孙友宏校长代表双方签署合作协议。郑国光表示,协议签署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和自然灾害防治重要论述精神重要举措,也  相似文献   

13.
宁德市地处福建省东北部,地震活动水平相对较低,地区经济欠发达。通过走访宁德、屏南县等市县防震减灾工作,我们了解到,近年来,宁德市地震局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强部门联合协作,不断整合力量,主动作为,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走出了一条基础薄弱地区防震减灾工作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4.
正2020年6月22日,应急管理部副部长、中国地震局党组书记、局长郑国光主持召开党组专题会议,再次听取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回头看"进展情况汇报,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会议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为做好防震减灾工作,提高地震灾害防治水平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明确了方法路径,是推  相似文献   

15.
吴健 《防灾博览》2021,(4):28-31
地震灾害风险的内涵和现状五年前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唐山市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提出了防震减灾工作"两个坚持、三个转变"新理念,强调防震减灾工作重心由震后转变为震前、工作目标由减少损失转变为降低风险、工作手段由单灾种减灾转变为综合减灾,最终实现全面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的目标,这成为新时期防震减灾工作的根本方针。  相似文献   

16.
正由中国地震局公共服务司指导,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具体承担组织的第四届全国防震减灾科普讲解大赛历时半年,于2020年7月28日,在福建厦门圆满落幕。一年一度的全国防震减灾科普讲解大赛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具体贯彻,是面向公众普及防震减灾科学知识、弘扬地震科学精神、传播地震文化的平台和窗口。也是一项深受各行各业不同年龄群体喜欢的比赛,已连续举办4届,成为防震减灾系列品牌活动之一。  相似文献   

17.
一年来,中国地震局党组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领导指示批示,按照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和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抗震救灾的重大部署,落实汪洋副总理主持的联席会议、专题会议要求,带领全系统干部职工凝心聚力、依法履职、积极作为,全年防震减灾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和新的成效.  相似文献   

18.
彭扬 《防灾博览》2021,(4):10-13
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唐山发表重要讲话5周年之际,应急管理部中国地震局、科技部、中国科协、河北省人民政府以"防震减灾科普助力"为主题,联合在唐山召开第二届全国防震减灾科普大会。同期,协同社会各界举办防灾减灾救灾应用技术成果暨新唐山建设45周年成就展,举办中国地震预警网示范运行新闻发布会,组织专家学者专题交流。  相似文献   

19.
"同自然灾害抗争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2016年7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唐山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指出了我国自然灾害严重的基本国情,系统阐述了"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防灾减灾救灾新理念,强调要落实责任、完善体系、整合资源、统筹力量,提高全民防灾抗灾意识,全面提高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相似文献   

20.
正2020年7月24日,中国地震局与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核集团")在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应急管理部副部长、中国地震局党组书记、局长郑国光,与中核集团总经理顾军进行会谈并签署协议。中国地震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昆,中核集团副总经理李清堂、申彦峰及双方内设机构、相关直属单位负责人见证协议签署。郑国光表示,中国地震局和中核集团进一步深化战略合作,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