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郯庐断裂系统与中国东部幔源岩浆成因CO_2关系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已发现的幔源岩浆成因CO2气藏主要分布在与郯庐断裂发育密切相关的东部伸展盆地,两者关系具体表现如下:1.中国东部幔源岩浆成因CO2气藏的空间展布与郯庐断裂保持一致;2.郯庐断裂切割深度达到上地幔;3.沿郯庐断裂岩浆活动强烈,且具幔源特点;4.中国东部伸展盆地自中、新生代以来的演化受郯庐断裂带活动影响。本文主要以郯庐断裂带为主线,结合幔源岩浆成因CO2气藏典型实例,从郯庐断裂构造环境、空间格局和演化过程对幔源岩浆成因CO2的控制作用进行初步归纳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系统梳理和总结了前人对郯庐断裂带(安徽段)活动特征的研究成果,包括构造地貌、活动方式及年代、古地震探槽;应力状态的研究成果包括最大主应力方向、稳定性及动力机制分析等。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发现郯庐断裂带(安徽段)活动特征具有分段性,总体上具有东北新、西南老的特点,其最新活动年代为安徽北段的晚更新世;郯庐断裂带安徽段的最大主应力为NEE。说明该段整体受到近东西方向的挤压。  相似文献   

3.
根据1:10000条带状地质填图所获资料,分析了育王山山前断层的几何结构和新活动时代.断层北起岙张水库大坝东北,向南经河头蕉-竺家-陈家-钱家-俞家-王家一线以西,止于詹家西南,由2条次级段呈羽列式展布,北段为岙张水库-红岩水库段,南段为红岩水库东南-詹家段.剖面上断层地貌显示清楚,西侧为侏罗系构成的育王山低山,东侧为大楔盆地.各条断层皆由多个断面构成宽几米~几十米的断层带.根据探槽、天然剖面特征和OSL、ESR样品年龄测试结果综合分析,断层至少有两期活动,早期活动性质为逆断层,时间为早更新世,晚期活动性质为右旋走滑兼正断或逆断层,时间为中更新世,最新活动时代为中更新世晚期.通过探槽揭露,确定育王山山前洪积扇陡坎是人类活动造成,而非断层陡坎.  相似文献   

4.
江苏泗洪及周边地区晚中生代以来的沉积盆地演化及现今地形地貌的形成,主要受控于郯庐断裂带泗洪段多期构造活动。新近纪—第四纪松散沉积物完整记录了新构造运动控制下的沉积基底起伏特征和沉积物堆积过程。文章以泗洪段SHJ02钻孔为例,在钻孔岩心特征分析及地层序列划分的基础上,探讨了该区古地理环境及构造演化特征。SHJ02钻孔孔深246.00 m,自上而下揭示的地层包括:第四系(埋深0~47.43 m)、新近系(埋深47.43~239.52 m)、晚白垩世红层(埋深239.52~242.70 m)及早白垩世火山岩(埋深>242.70 m)。该区晚中生代—新生代地层序列和沉积格架特征,揭示了郯庐断裂带泗洪段晚白垩世断陷沉积、古近纪隆升剥蚀、新近纪伸展环境下河-湖相沉积,以及第四纪晚期挤压背景下快速隆升的构造演化过程。新近纪—第四纪河道演化变迁、河-湖相频繁交替等沉积体系的快速转换是对郯庐断裂带泗洪段新构造运动的响应。  相似文献   

5.
自地质部航空物探大队于1957年发现郯庐断裂以来,先后有不少地质单位对该断裂的不同区段进行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在此基础上,郯庐断裂带的涵义,也由原来狭义的概念(由山东郯城至安徽庐江一带)进一步扩大,而且众说纷云。一般认为,它向北与沂沭断裂带(鲁)、营(口)—潍(坊)断裂带(渤海)、下辽河断陷(辽)和依兰—伊通断裂相连接,并延伸到苏联境内。但对它在下辽河断陷以北的去向,认识不甚一致:有人将它与敦化—密山断裂相连;也有人主张与沈阳—长春—哈尔滨断裂连接。至于它的南延,目前也有不同的见解:一种意见认为它由湖北广济过江,经衡阳到广西十万大山,入越南被红河断裂所切;另一种意见是,从湖口北部过江,与赣江断裂,北江  相似文献   

6.
刘海  魏伟  宋阳  徐洁  管政亭  黄健敏  赵国红 《环境科学》2024,45(5):2665-2677
为研究郯庐断裂带(安徽段)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控制因素和地下水质量.在郯庐断裂带周边的江淮波状平原区、沿江丘陵平原区和皖西山地共采集了86组地下水,综合运用描述性统计、Piper图、Gibbs图、离子比例分析、饱和指数、氯碱指数和熵权水质指数(EWQI)等方法,开展了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及控制因素研究,评价了地下水的质量.结果表明,郯庐断裂带(安徽段)周边浅层地下水呈弱碱性,地下水化学类型以HCO3-Ca·Mg和HCO3-Na·Ca型为主.水岩相互作用控制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形成,硅酸盐岩和碳酸盐岩风化作用控制了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形成.强烈的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是引起Na+富集的重要因素.研究区地下水整体质量较好,但受到一定程度人类活动的污染,江淮波状平原和沿江丘陵平原大部分地下水不适合直接饮用.研究结果对郯庐断裂带(安徽段)周边浅层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1地质构造背景潮城一庐江断裂带(简称那庐断裂带)是中国东部一条巨型断裂带,绵延2400多公里,总体上呈北北东走向。它是一条古老、至今仍在活动的深大断裂,经历了长期而复杂的形成演化过程。多种方法的研究结果证明,它不仅在地表是一条巨型复杂的构造活动带,而且向下延伸切穿了地壳直达上地侵。因此,鞠庐断裂带是一条长期发展起来的、至今仍在活动的超亮深断裂带。由于港庐断裂带对于该带上及其邻近地区的区域构造、沉积古地理、岩浆活动、矿产分布和强震活动等都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对它的研究,一直吸引着众多的地学工作者。本文…  相似文献   

8.
基于DEM数据,使用ArcGIS10.2软件提取了甘孜-玉树断裂东南段地区高程、地形起伏度、坡度、水系等地貌信息,结合地质资料,对其构造地貌特征进行初步研究探讨。研究表明,研究区地形起伏度在38~2088m之间、地形起伏度较大,地势总体上呈SW高、NE低的趋势;研究区总体坡度较大、地势较陡,断裂SW盘山体坡度值大于NE盘。甘孜-玉树断裂带活动影响下,断裂两盘地貌特征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研究区内山体走向、河流流向与断裂走向一致,地貌形态受构造活动所控制。  相似文献   

9.
对苏鲁皖地区布设的跨“郯庐断裂”定点短水准资料及“霍山窗”内流动水准资料进行整理。根据断层活动速率求解断层形变异常强度,基于其变化特征与本区中强地震的对比研究,发现在研究区域断层活动整体处于断层形变强度较低的背景下局部断层活动异常对地震预测有一定的指示意义,中强地震多发在异常强度加强的年份或者其后,可以视为中尺度时间的...  相似文献   

10.
对安徽及周边地区断层水准观测资料分析认为,郯庐断裂带南段安徽和江苏境内的断层以继承性构造运动为主,伴有幅度较大的波动变化;中段山东境内的断层活动主要反映了季节性变化和构造活动。整体上看,研究区内断层活动速率不高,断层均处于正常活动状态。个别断层垂直形变变化趋势与地球自转有一定的相关性,与区域主压应力轴方位角变化比较一致,这种相关表明其垂直形变变化与区域应力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1.
应用高密度电法探测北京南口-孙河隐伏断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举例说明了高密度电法在北京南口-孙河活隐伏活动断层勘测中的应用,展现高密度电法在断层定位中的广阔应用前景。简单介绍了高密度电法的基本原理。视电阻率异常剖面揭示南口-孙河断裂为正断层,北东盘上升,南西盘下降,推测断裂倾角60°~68°。视电阻率异常剖面与钻孔资料对应较好,并与钻探资料分析的断裂活动特性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2.
野外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安丘-莒县断裂莒县盆地段是一条晚第四纪以来强烈活动的断层.根据断层走向、活动时代及活动性质的变化,可分为两段.董家坡-武家曲坊段和武家曲坊-太湖段,总长度约30km.从滑动速率的分布来看,董家坡-武家曲坊段全新世早期右旋水平滑动速率为1.83mm/a,垂直滑动速率大约为0.37mm/a;全新世晚期右旋水平滑动速率为0.86mm/a,垂直滑动速率大约为0.17mm/a.武家曲坊-太湖段晚更新世早期断裂右旋水平滑动速率为2.78mm/a,垂直滑动速率为0.65mm/a.全新世晚期右旋水平滑动速率为1.37mm/a.垂直滑动速率为0.18mm/a.上述资料表明,安丘~莒县断裂带盆地段的断裂活动无论是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有差异,晚更新世以来断裂的活动性有减弱的趋势,全新世时期断裂的活动北段比南段强.  相似文献   

13.
安丘-莒县断裂莒县盆地段晚第四纪以来的活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外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安丘-莒县断裂莒县盆地段是一条晚第四纪以来强烈活动的断层。根据断层走向、活动时代及活动性质的变化,可分为两段。董家坡-武家曲坊段和武家曲坊-太湖段,总长度约30km。从滑动速率的分布来看,董家坡-武家曲坊段全新世早期右旋水平滑动速率为1.83mm/a,垂直滑动速率大约为0.37mm/a;全新世晚期右旋水平滑动速率为0.86mm/a,垂直滑动速率大约为0.17mm/a。武家曲坊-太湖段晚更新世早期断裂右旋水平滑动速率为2.78mm/a,垂直滑动速率为0.65mm/a。全新世晚期右旋水平滑动速率为1.37mm/a。垂直滑动速率为0.18mm/a。上述资料表明,安丘-莒县断裂带盆地段的断裂活动无论是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有差异,晚更新世以来断裂的活动性有减弱的趋势,全新世时期断裂的活动北段比南段强。  相似文献   

14.
2019年8月20日,海南省三亚市天涯区连续发生两次有感地震.为研究本次地震的控震断裂及琼南地区未来的地震危险性,综合分析了琼南地区历史地震活动特征和主要断裂的构造活动特征.结果表明:近EW向九所-水断裂在琼南地区起主要控震作用,沿断裂带小型地震频繁而密集发生.震中周边的NW向乐东-田独断裂较其他方向断裂活动时代最新,...  相似文献   

15.
银川活动断层卫星遥感图像解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对地表具有一定穿透能力的合成孔径雷达数据(ENVISAT ASAR)和光谱信息丰富的常规光学遥感数据(Landsat-7 ETM)作为主要数据源,综合了雷达遥感与光学遥感的成像优势,利用图像预处理、图像增强处理与多源遥感信息融合突出了银川研究区的活动断裂遥感影像特征。根据活动断层遥感解译标志,共解译出8条主要活动断层,分别为银川-平罗断裂、芦花台断裂、镇北堡断裂、黄河-灵武断裂、贺兰山东麓断裂带、黎家新庄-南泉子断裂、三关口断裂与青铜峡断裂,并对其影像特征与空间分布规律进行详细分析。银川活动断裂的解译分析为该地区的地震安全性评价与地震活动性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阜康断裂带是北天山东段博格达弧形推覆构造一条重要的地质地貌构造分界线,吉木萨尔段位于阜康断裂带最东部,晚第四纪以来断裂活动性明显,地表形成一系列的地质地貌现象。通过在吉木萨尔段开展详细的地质地貌调查、断裂陡坎测量以及探槽剖面分析等工作,从探槽发现8次古地震事件,由老到新发生年代分别为:E1(257±24~376±22)ka B.P.;E2(2271±193~257±24)ka B.P.;E3(155±04~227±09)ka B.P.;E4(133±04~1359±116)ka B.P.;E5(87±05~133±04)ka B.P.;E6(65±15~675±057)ka B.P.;E7(20±10~35±08)ka B.P.;E8(?~20±10)ka B.P.。最新一次古地震为距今约(20±10)ka,古地震事件复发周期为(24-745)ka。吉木萨尔东南探槽有两条平行断层陡坎F1-7-1及F1-7-2。根据测年结果显示:最新活动时代分别为(87±05)ka和(20±10)ka,F_(1-7-1)早于F_(1-7-2)形成。  相似文献   

17.
大别山东南麓有两套薄皮构造,以韧性剪切带为代表的韧性-半韧性薄皮构造和以逆冲推覆为特征的半脆性-脆性薄皮构造.后者可划分出六个一级薄皮层片体,总体上呈倒序迭瓦状结构.地球物理资料等证实大别地体仰冲于扬子地体之上.两者是以缓倾角断裂为边界的斜接碰撞,其南界为郯庐断裂南端、襄广断裂南东段及其间的隐伏拆离断层,主拼贴断裂在地表分枝为数条层滑-逆冲断裂.主体碰撞时代为225-75Ma,最终拼贴时代可延续到33~23Ma.韧性-半韧性薄皮构造形成于碰撞中、晚期,而半脆性-脆性薄皮构造则形成于碰撞末期及后造山期.在扬子地体俯冲过程中,俯冲于大别地体之下的盖层层片体被逐片“铲出”,呈上老下新的迭瓦状结构.广泛发育的薄皮构造调节了地体碰撞拼贴造成的强烈压缩变形.  相似文献   

18.
1 台站概况马陵山地震台位于郯城县城东北 2 0千米马陵山主峰西坡 ,地理坐标东经 1 1 8°2 7′2 1″,北纬34°4 2′8″ ,海拔 1 1 0米。台站位于沂沭断裂带内安丘———莒县断裂带东侧。台基岩石为白垩系紫红色砂岩、粉页岩 ,地层倾向东南 ,倾角 6 0°~ 70°。受断裂构造影响 ,台基岩石比较破碎。该台是海城地震后 ,根据国务院 6 9号文件为加强郯庐活动断裂地震监测与研究而设立的。 1 975年 3月建成 ,同年部分仪器投入观测 ,台站大部分仪器放置在部队开挖的备战坑道 ,坑道全长1 51 5米 ,洞内年温差小于 0 3℃ ,从环境上看是比较理想的。…  相似文献   

19.
位于扬子板块北缘、大别造山带南侧的广济-马口湖断裂带由一系列向NE逆冲的高角度叠瓦状逆冲断层和近NWW向的左行走滑断层组成,以浅层脆性变形为特征。沿断裂带广泛发育方解石脉及断层碎裂岩。断裂带围岩及方解石脉的碳、氧同位素测试显示:脉体的δ18OSMOW(13.37‰~16.68‰)较围岩的δ18OSMOW(18.53‰~21.44‰)明显偏小;而脉体的δ13CPDB(-1.54‰~2.76‰)与围岩的δ13CPDB(0.21‰~4.54‰)接近,且位于海相碳酸盐岩范围内,表明断裂带流体主要来源于下渗的大气水与围岩的水-岩相互作用。结合断裂带的构造变形特征、流体来源及热液方解石脉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确定广济-马口湖断裂带是一个较浅层次(3~5km)多期活动的逆冲、走滑断裂带;中扬子北缘燕山期的构造格局以双向对冲为特征。  相似文献   

20.
山西省晋中地区东南,地震活动频繁,特别是沿晋获断裂带分布的几个小型断陷盆地,相继发生了多次震群活动。晋获断裂是太行山隆起区上的一条主要活动断裂,地震活动频繁,具有一定不均匀性,这种差异可能反映了断裂带不同区段的新构造活动的差异,它与近东西向太原——石家庄横向构造带相交。这里对沿晋获断裂带上分布的几个断陷盆地的震群活动做一个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