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工业化、城市化不断拓展,水源污染情况日益严重,全世界的淡水资源变得越来越匮乏了。于是人们才认识到世界上的淡水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东西,它理应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来珍惜。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全世界淡水不足的危机已经初露端倪,它将严重阻碍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为了迎接淡水危机的挑战,根据联合国《21世纪议程》第18章有关水资源保护、开发、管理的原则,1993年1月18日,第47  相似文献   

2.
安阳 《防灾博览》2023,(2):36-39
<正>我们的地球从高空上看,就像一个巨大的“水球”。地球上的水,97%是海水,淡水资源仅有3%。这些淡水大多数分布在南极、北极的冰川地带。所以,地球上人类可以使用的淡水仅有0.26%左右。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并不丰富,约有1/4的人口缺少洁净的饮用水,全球淡水量严重不足。随着资源的过度开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时代。中国的人均淡水资源不到世界人均量的三分之一。我国有600多个城市缺水,400多个城市严重缺水。同时水资源的浪费非常惊人,如果一个水龙头1秒钟漏掉1滴水,一年可以漏掉360吨水。因此,节水护水,共建美丽中国,是每个人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3.
《民防苑》2006,(2)
有专家预测,按照目前人类的习惯使用淡水,到2030年全球将有接近40%的人口面临淡水资源匮乏的危机。为此,节约用水已成为全世界有识之士的共同呼声。1993年第47届联合国大会作出决议,把每年3月22日规定为“世界水日”,要求各国政府,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在这一天举办各种节约用水的宣传活动。今天,节约用水的意识在很多国家已经深入人心,在节水方面实施了一些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经验。这对于正在建设环境友好的节约型社会的我国人民来说,恰似一面检查自己所作  相似文献   

4.
从上世纪下半叶起,淡水资源匮乏与社会发展需要之间的矛盾就开始突现出来了。到了21世纪,这个矛盾越来越尖锐,淡水资源的重要性也被全世界广泛认同。在国际上甚至有战略家把淡水与石油、粮食相提并论,视为三种目前世界上最为关键的战略物资。有人甚至预言:21世纪里,在世界上将发生的局部战争中,大约1/3以上与争夺水源有关。目前,我国2/3的城市存在着供水不足的情况,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有110个。全国城市的缺水总量高达60亿立方米。淡水资源匮乏的情况越来越严重,  相似文献   

5.
吕春 《防灾博览》2010,(3):50-53
<正>水是地球生命的源泉。由于世界人口飞速膨胀,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日益紧缺。在环境污染严重和淡水资源紧缺的今天,让我们来看看世界其他国家在环保和节水方法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好经验。  相似文献   

6.
世界资源研究所的一项报告表明.地球上53亿人口中有34亿人平均每人每天只有50升水:不仅干旱的地区缺水.即使雨量较多的地区.也由于遭受污染使水质不断下降。联合国的一份报告说.世界上每天有4万多儿童因缺少洁净的水而患上传染病甚至导致死亡。地球表面虽有2/3的地方被水覆盖着.但又苦又咸的海水却占96.5%.余下的3.5%的淡水.其中近70%是尚未被利用的固体冰川。目前可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水、湖泊水与浅层地下水。总量只占全地球总水量的0.3%.全世界能利用的淡水资源每年只有9000亿立方米。每人平均约180立方米,而中国人均淡水资源量还不到世界人均的1/4.估计有8000多万人深受水资源不足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世界上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半数以上的人口分布在自然灾害严重的地区,且防灾减灾基础薄弱,每年由气候、海洋、洪涝、地震、地质、农业、林业、污染、交通事故等灾害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左右,平均每年因各类灾害死亡的人数逾十万人.各种灾害不断破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8.
《民防苑》2006,(Z1)
衡量一个城市是否现代化的标志,从宏观来看,关键在于城市的总体功能是否完善。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是重要标志之一。世界人口的迅速膨胀和人类生活需求的增长,与自然资源的渐近枯竭和生态环境的不断变化,已成为当今世界越来越突出的尖锐矛盾。这一矛盾表现为城市扩展的需求与城市土地资源紧缺的矛盾。尤其是我国近年来,以滥用城市宝贵的土地资源换取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恶性势头,已经引起党和国家领导  相似文献   

9.
我国幅员辽阔.地理气候条件复杂.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最频繁、灾害损失最大的少数国家之一。尤其是从2008年至今,南方雪灾、汶川地震、北方干旱、广西水患等相然灾害频发.经济和人员损失惨重.因此.综合防灾减灾已经成为摆在“统筹城乡发展”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大中城市由于其地位上的重要性,多已制定了相应的防灾减灾规划及采取了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但据资料显示.我国70%以上的城镇、半数以上的人口、75%以上的工农业产值分布在气象、海洋、洪水、地震等灾害严重的地区,这些小城镇的数量大.防灾基础薄弱.因此,防灾减灾所面临的困难也更大。  相似文献   

10.
今春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如波兰、奥地利、德国、法国、美国等欧洲中部国家的气候一反常态,变得干旱少雨,对农业生产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而在我国的湖北、湖南、甘肃、黑龙江、内蒙古、吉林、湖北、湖南、浙江等省区,也出现了程度不同的严重干旱.众所周知,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源是人类的生命之源.如今,淡水资源已经成为世界发展中最为关注的话题.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世界各国都在想办法破解淡水不足的难题.笔者发现,在节水方面,印度的雨水开发极具借鉴意义.因地制宜,集雨储水面对越来越严重的缺水状况,印度政府高度重视节水和储水.为了节约用水,印度中央政府专门成立了水资源部,对全国的水资源统一管理和调配.政府制定了发展水资源的国家远景规划,其中包括将一些地区的富余水资源输向缺水和易干旱的地区,重视水的储存和建造沟通低洼地域的网络等.采用新的划分灌溉工程的方法,将传统的以工程费用为标准划分改为以可覆盖播种面积为标准来划分,使水利设施的布局和利用更加有效合理.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世界人口无节制地持续增长和全球资源的不断大量消耗,“人口爆炸”与资源匮乏之间的矛盾达到了前所未有程度。近一二年来,石油价格的不断走高正是在这一世界大背景下发生的。这场石油危机对世界经济形成了严峻的考验,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都受到了石油价格暴涨的冲击。除了少数石油输出国外,世界各国无一例外地把开源节流作为重要对策,寻找替代能源和节约用油已成了世界经济的头等大事,如何开源节流这是放在世界各国面前的共同课题。由于各国的发展程度参差不齐,国情迥异,各国的开源节流举措也不尽相同。然而他山之石可  相似文献   

12.
甘肃河西地区土地荒漠化的现状、成因及其防治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甘肃省河西地区是我国荒漠化发生最重要的地区之一,其荒漠化主要类型有风蚀漠化、水蚀荒漠化和土壤盐渍化。全区现有各类荒漠化土地21.3万km^2,其中分布最广泛的沙质荒漠化土有17.59万km^2。荒漠化对当地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带来了多方面的危害。河西地区荒漠化的形成有其自然和人为两方面的原因;河西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干旱、风大、沙多、植被稀疏;以及生产实践中、水、土、植被资源等缺乏科学、合理的利用是引起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为了防治和轻减河西地区的荒漠化,提出了几点防治对策;首先是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其次是调整产业结构,合理利用资源;第三是加大荒漠化防治的投入,尤其是防沙治沙中资金、科研、人才的投入,建设重点荒漠化防治项目,使河西地区最普遍的沙质荒漠化得到遏制;第四是加强管理,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加强执法力度。  相似文献   

13.
严佩升 《灾害学》2021,(4):96-100
研究金沙江流域云南段地震灾害人口风险性分布多维度识别办法,提升该地区地震发生时救援能力以及应灾、防灾、救灾能力。通过定量确定人口风险性分布多维度识别的风险性影响因子,其中人口易损系数着重探讨人口分布、人口老幼比例、人口迁移,获得地震灾区人口分布规律,确保该风险因子足够精准。赋权各风险因子构建风险性识别模型,使用空间叠加分析功能,获得地震人口风险分布结果。运用ArcMap软件,计算地震灾害中包含的人口因素,构建研究区域发生地震时的人口风险性分布图,在图中将人口高风险分布区划分出来,以便该地区有关部门使用该办法应对可能发生的地震灾害。  相似文献   

14.
英文学术季刊《JournalofMountainScience》(简称JMS ,中文译名《山地科学学报》)于2 0 0 4年4月开始和读者见面了。JMS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山地是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山地为人类提供了70 %的淡水资源、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广袤的空间资源和优美的景观资源。全世界约有5 0 %的人口依赖山地资源而生存。同时,山地又是地球各圈层交互作用最为复杂、地球表生过程最为活跃、全球变化影响最为强烈、人类活动与环境相互作用层次最多的地区,具有生物多…  相似文献   

15.
我国经济持续发展主要体现之一就是大规模的基础工程、道路交通和城市建设。近年来,各种灾害频繁发生,造成了巨大的人身和财产损失,也给"国土规划建设"和"城市防灾规划"工作提出了更迫切更严峻的挑战。我国拥有广大面积的洪泛区[2],洪灾是制约我国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又是淡水资源极度缺乏的国家,雨水是淡水,应变灾害为资源。调整区域土地的使用性质和格局,国土规划建设是今后一个时期内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做好国土规划建设刻不容缓。把国土规划建设结合其它城市灾害提出具体的措施,整体提高我国城市防灾规划水平,以达到节约投入,节省时间,根治水患、长期受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新疆正在制定一项长期规划:在30年内把新疆所有重要的湿地都保护起来。新疆是中国湿地类型多、分布较广的地区之一,建国初期,湿地面积有280万公顷。因人口增长、农业开发、水资源利用过度等原因,许多湖泊、滩涂、沼泽被开垦,罗布泊、艾丁湖等一些重要的湖泊相继干涸,根据2001年新疆湿地资源调查的结果,新疆的湿地面积50年间锐减近一半。  相似文献   

17.
气候是关系到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环境因子。气候变化不仅与粮食生产、淡水资源、土地利用、能源和交通等有密切关系,而且还关系到环境的保护和改造。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北极地区气温的下降,地球上不少地区的气侯异常事件频繁出现,世界许多地方的气候极端事件都与粮食价格升高、贸易中断、贮备量减少和饥荒相联系。因此,气候变化问题越来越引起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关注。1972年《联合国环境大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是当今人类社会发展的潮流,也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特别是近50年来,世界城市化进程显著加速。目前,全球约有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占地球表面积约3%的城市地区。据预测,到2025年,世界人口的80%将居住在城市。城市化在带给人们富裕便捷的物质生活和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的同时,由于人口、财富在有限空间的高度集中,造成维系城市正常运转的基础设施、生命线工程、建筑物系统日益庞大和复杂,城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合理规划国家级应急物资储备设施将极大地减少灾害所造成的损失。考虑到应急管理更关注救援的有效性,本研究构建国家级应急物资储备设施选址模型(EFLP),即拓展的P-center问题,该模型考虑了地区人口分布、经济条件、交通状况和多重覆盖关键地区等综合因素,并利用变邻域(VNS)算法完成求解。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布局应急物资储备设施,能够保证应急物资及时送达灾区;同时,实验计算结果显示了变邻域算法的良好性能。  相似文献   

20.
当今世界上人口超过1000万的大城市有13个,其中7个在亚洲。据联合国最近预测,自2000年后,世界上人口超过1000万的大城市将逐步增加到21个,其中13个在亚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