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BBR工艺是一种新型的污水生物处理方法,采用生物膜法(BBR装置)和活性污泥法(BBR生化池)相结合的组合生化处理工艺。文章以海晏城镇污水处理厂为例,污水厂采用BBR工艺,通过对现场运行数据的检测分析,对BBR工艺在低温条件下处理城镇污水的工艺原理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2.
将生物接触氧化技术用于油田稠油污水的处理,在三级串联运行的生物接触氧化池中,生物膜特性主要由生物膜上原油成分决定。在沿水流方向上,生物膜上易降解原油组分含量降低,难降解组分含量上升,第一级生化池中的生物膜厚度和优势菌种数量明显超过第二级和第三级,藻类主要生长在一级生化池的后部和二、三级生化池中的生物膜上,原生动物出现在二级和三级生化池生物膜上,而后生动物只出现在三级生化池生物膜上。  相似文献   

3.
超声波技术在污泥处理利用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预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杨顺生  高晓勇 《四川环境》2006,25(1):61-64,69
本文介绍低频超声波技术在城市污水厂污泥处理中应用的原理以及可以带来的经济和环境效益。指出,对一定量的剩余污泥进行超声处理后进行发酵,或者将其回流到生化池进水,可以增加沼气产量,并使最终的泥饼数量减少。通过分析德国的应用实例,说明了超声波设备可以带来的运行成本方面的好处。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吐哈油田温米采油厂水质处理不稳定、系统腐蚀严重等问题,对采油厂含油污水生化处理系统主要设备的运行状况和处理后污水回注性能进行评价。分析了生化处理系统处理后生化池空气中H_2S含量超标的原因,即有大量SRB和硫化物进入调节池和生化池,曝气装置将H_2S带入空气中造成空气中H_2S超标。针对问题提出对策措施,并进行了现场应用,监测结果显示:调节池H_2S浓度≤10 mg/m~3,生化池H_2S浓度≤2 mg/m~3,符合GBZ 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的标准要求。有效提高了含油污水处理水质,消除了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5.
以鄯善油田污水采用生化处理代替原有物化处理为背景,介绍含油污水生化处理的原理及工艺流程。实时跟进现场应用情况,对污水生化处理系统在运行初期出现总铁、悬浮物、溶解氧超标以及絮体上浮等问题,通过室内实验分析以及现场考察论证,提出了流程及加药方案优化、排泥管改造等具体可行的对策措施,解决了现场存在的问题,并为生化处理的投运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污水处理厂智能化自动控制系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污水处理厂智能化自动控制系统.该软件由自动分析系统和工艺控制系统组成,主要功能是将工艺中的进、出水COD、BOD、氨氮、磷、色度等主要指标与工艺过程控制的污泥浓度、溶解氧、回流比等指标通过曲线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即时的最佳运行工艺控制曲线并对工艺实施控制.该软件程序采用时钟循环扫描工作方式,工作可靠性高.  相似文献   

7.
较为全面地介绍了A/O生化池和BAF生物滤池两级生化合并的应用原理和效果,对两级生化的进出水水质进行了分析,并对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对活性污泥法处理丙烯腈废水的运行过程中存在的污泥膨胀、污泥上浮、曝气区产生泡沫及"死泥"等问题进行分析,深入剖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及影响因素,探讨了解决上述问题的控制对策。通过采取调控运行过程的水温、pH值、溶解氧等措施,可有效避免活性污泥法处理丙烯腈废水过程的污泥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9.
MBBR法工艺的应用现状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景贤  罗麟  杨慧霞 《四川环境》2007,26(5):97-101
文中简要介绍了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法)的发展背景及其应用现状,并结合具体实例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结果表明:针对不同类型的污水,填料、溶解氧、水力停留时间、水温以及pH值等均不同程度的影响MBBR工艺的最终处理效果。在此基础上对MBBR与其他工艺相结合的组合工艺进行了阐述,并对其发展前景做一些展望。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二段式接触氧化工艺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填埋渗滤液的强化预处理单元溶解氧变化对单元运行效果的影响。监测了0.2mg/L,0.4mg/L,0.6mg/L,0.8mg/L,1.0mg/L五个DO水平下,COD、NH3-N在0~30h内降解状况,降解曲线在较低的DO条件下,高效段较短,而DO越高,高效段越长。同时,对不同DO水平下C/N随时间的变化也进行了检测,为达到不同的C/N水平提供了工况选择上的参考。分析了降解曲线的特征及其工程应用的价值,提出了常规条件下该单元较优的溶解氧工况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一、生活污水处理方法   1. AAA污水处理方法   这是一种间断性曝气的生物处理过程,通过好氧过程和厌氧过程的交变来消解水中污染物。 AAA是一种带澄清槽和污泥循环的活性污泥系统,连续进、出水,通过传感器检测污水中溶解氧浓度的变化速率来动态地控制曝气量和曝气时间,从而发生硝化和反硝化生物脱氮反应。特点是:曝气能量最小,可连续地控制使 BOD和氮得到最优化地去除,出水中悬浮污泥少,有溶解氧传感器的失灵报警。用 AAA对现有工艺进行改进,可降低成本。   2. APT预发酵生物除磷和氮   APT是 Activated Primar…  相似文献   

12.
针对我国低温地区的城市污水,开展了A2/O工工艺中试研究,考察溶解氧浓度对A2/O工工艺运行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A2/O工工艺并延长好氧池HRT,在系统水温为10℃-14℃的情况下可获得良好的污水处理效果。A2/O工工艺中好氧池末端的溶解氧浓度宜控制在2.8mg/L左右,此时的系统平均出水COD、氨氮、总氮和总磷浓度分别为40mg/L、3.8mg/L、13.0mg/L和0.7mg/L,平均COD、氨氮、总氮和总磷去除率分别为92.4%、83.8%、72.7%和87.1%。  相似文献   

13.
为了分析生猪养殖场粪污处理及其还田利用各阶段污染因子消减规律,在6个时间点采集了武汉市某生猪养殖场资源化处理中心在厌氧发酵和好氧深度处理两种方式下原粪、固液分离后的粪污、沼液、一级生化池中的污水、二级生化池中的污水、终沉水、还田利用后的农田水、农田附近沟渠水8种样品,分别测定上述8种样品的总氮、氨氮、总磷等指标含量,并分析各项指标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净化处理之前,原粪总氮含量600~700 mg/L,总磷含量200~300 mg/L,COD含量6 000~8 000 mg/L;经过还田处理后,水质的总氮、总磷、COD浓度与沟渠水相近,根据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已达到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14.
印染企业废水处理生化系统运行不佳的现象较为普遍,通过对4家印染企业的生化系统跟踪监测和整改调试,分析影响生化系统处理效果的原因主要与溶解氧(DO)、水力停留时间(HRT)、进水pH、加药控制有关,并在调试过程中通过单因素控制获得工艺的最佳运行参数。调试结果表明:出水DO不低于6 mg/L,HRT≥48 h,进水pH控制在8.0~8.5,能使生化系统微生物保持良好的活性和降解污染物的能力。生化系统运行最优企业CODCr降解率可达96.25%,NH3-N≤3 mg/L。出水DO不影响污泥沉降性能。  相似文献   

15.
MHA工艺是以横向流化床方式运行的膜法生物处理技术,天津市武清区污水处理厂采用该工艺运行一年来,各项排放指标均达到国家一级标准.本文简要介绍了该污水处理厂工程设计、运行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16.
生化处理技术在含油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文章阐述了油田含油污水生化处理技术概况、主要制约因素以及生物降解机理;论述了温度、pH值及溶解氧等主要因素对生化处理效果的影响,并给出了对应的最适宜运行参数;经过与传统重力沉降处理工艺比较,总结污水生化处理的技术特点及适用范围;另外介绍了吐哈油田分公司雁木西油田含油污水生化处理技术的工艺流程、主要构筑物及运行参数。运行结果表明,处理后的水质达到行业回注标准SY/T 5329-94《碎屑岩油藏注水水质推荐指标及分析方法》中的A2标准。  相似文献   

17.
在对污水进行回用处理时,须开发一种处理效果好、投资省、运行费用低、易管理的污水处理工艺,本试验研究采用改进的连续-间歇曝气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经过4个多月的运行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流程简单,无须预沉池、调节池和二沉池;对生活污水中COD的去除效果较好,在除磷脱氮方面都取得了理想的处理效果,COD去除率可达90.6%,氨氮去除率可达70.8%,总磷去除率可达96.1%。  相似文献   

18.
殷俊 《绿色视野》2013,(7):43-44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人口的增长,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正在遭到多种来源的污染。废水对水资源的污染已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特别是作为生物体重要营养元素的氮磷,随污水进入水体以后产生种种严重危害,而目前更普遍的是,氮磷等营养物质进入水体会引发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水体措。工艺要求宁国市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BOD5/COD=0.51、BOD5/TN>3~5、BOD5/TP=60,可以采用生物法对污水进行脱氮除磷处理。污水处理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选择应根据设计进水水质、处理程度要求、工程规模等多因素进行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污水处理脱氮除磷工艺,不仅可以降低工程投资,且有利于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以及减少污水处理厂的常年运行费用,保证出厂水水质。要求提高污水处理脱氮除磷程度,对NH3-N、TP去除率要求分别达到68%和50%以上,因此,对污水处理脱氮除磷工艺的选择应十分慎重。本工程的污水处理脱氮除磷技改工艺选择充分考虑污水量和污水水质以及经济条件和管理水平,优先选用技术先进、安全可靠、低能耗、低投入、少占地和操作管理方便的成熟处理工艺。工艺方案比较(一)A/A/O法A/A/O法即厌氧-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污水在流经三个不同功能分区的过程中,在不同微生物菌群作用下,使污水中的有机物、氮和磷得到去除。本工艺在系统上是最简单的同步除磷脱氮工艺,总水力停留时间小于其他同类工艺,在厌氧(缺氧)、好氧交替运行的条件下可抑制丝状菌繁殖,克服污泥膨胀,SVI值一般小于100,有利于处理后污水与污泥的分离,运行中在厌氧和缺氧段内只需轻缓搅拌,运行费用低。由于厌氧、缺氧和好氧三个区严格分开,有利于不同微生物菌群的繁殖生长,因此脱氮除磷效果非常好。目前,该法在国内外使用较为广泛。(二)UCT工艺为了解决回流污泥中过多的硝酸盐对厌氧放磷的影响,产生了UCT工艺。与A2/O法相比,UCT工艺不同之处在于污泥先回流至缺氧池,而不是厌氧池,再将缺氧池部分混合液回流至厌氧池,从而减少了回流污泥中硝酸盐对厌氧放磷的影响。但是UCT工艺增加了一次回流,多一次提升,运行费用将增加。(三)氧化沟法氧化沟工艺是上世纪50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污水处理工艺形式,是传统活性污泥工艺的一种变形。传统的Carrousel氧化沟不具备除磷功能,但在沟前增设厌氧池,便具备生物脱氮除磷功能。Orbal氧化沟的特点是对三个沟道的溶解氧浓度进行控制,使其在不同的阶段下运行,对外沟要求的低溶解氧很难控制,脱氮效果不理想。(四)AB法AB法是一种生物吸附-降解两段活性污泥法,A段负荷高,曝气时间短,仅0.5h左右,污泥负荷高达2~6kgBOD5/kgMLSS.d,B段污泥负荷较低,为0.15~0.30kg-BOD5/kgMLSS.d。该法对有机物、氮和磷都有一定的去除率,适用于处理浓度较高、水质水量变化较大的污水,通常要求进水BOD5≥250mg/L,AB法才有明显的优势。本工程设计进水BOD5为180mg/L,采用AB法显然不太合适。(五)传统SBR法其反应是在同一容器中进行。在同一容器中进水时形成厌氧(此时不曝气)、缺氧,而后停止进水,开始曝气充氧,完成脱氮除磷过程,并在同一容器中沉淀,再通过撇水器出水,完成一个程序。这种方法,总容积利用率低,一般小于50%,因此适用于较小污水量场合。(六)CAST法CAST工艺脱氮除磷的原理为:除磷是靠厌氧捕捉选择区(预反应区)和曝气反应区(主反应区)完成。硝化和反硝化在主反应区完成。(七)Unitank法Unitank工艺,又称单池系统,是SBR法的另一种形式,由三个矩形池组成,三个池水力相通,每个池内均设有供氧设备,在外边两侧矩形池设有固定出水堰和剩余污泥排放口。连续分池进水,具有脱氮除磷效果。其优点是不需回流、无二沉池、布置紧凑、占地面积小。但由于无专门的厌氧区,因此生物除磷效果差。其总的容积利用率为67%。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一套危险废物处置中心物化处理系统的工艺原理、工艺流程(废酸碱及重金属废液处理、废乳化液处理),与国内类似企业物化工艺进行对比,分析了系统的优缺点。结合国内危险废物处置现状和运行管理经验,进行了优化完善,进一步提高系统的经济性和稳定可靠性,为同类企业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人工湿地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污水处理系统。文章通过采用人工湿地系统对海东市乐都区污水处理厂尾水进行深度处理,并对其处理效果进行监测,旨在探索人工湿地在青藏高原的利用前景和存在的问题。研究期为2013年7月~2014年5月,研究结果表明:(1)人工湿地对COD、BOD5和溶解氧有显著的处理效果,通过人工湿地系统处理后,COD去除率、BOD5去除率和溶解氧增加率分别为44.19%、68.20%和68.49%,三项指标均可达地表水Ⅳ类水质标准;(2)人工湿地对氨氮、总氮和总磷有显著的处理效果,去除率分别为43.78%、25.52%和33.89%,冬季三项指标的去除率显著下降,通过人工湿地系统处理后,三项指标基本可达污水排放一级A排放标准。本研究表明,人工湿地是在青藏高原污水深度处理中处理效果明显的可行技术方法,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