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刘海龙  赵晶  陈涛  金坦  李兴 《化工环保》2020,40(1):48-52
采用Ca(ClO)2溶液在高效反应瓶中与模拟烟气进行脱硫脱硝实验,考察了模拟烟气中SO2和NOx的去除效果,以动力学为理论基础研究了Ca(ClO)2的脱硫脱硝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模拟烟气中SO2,NO,NO2的质量浓度分别为3700,1300,820 mg/m^3及Ca(ClO)2溶液浓度为0.35 mol/L的条件下,SO2去除率达到100%,NOx去除率达到67%。脱硫过程中吸收液中的ClO-是100%脱硫率的保障。Ca^2+吸收SO2的反应速率呈现一级反应的特征。得到的脱硫产物CaSO4·2H2O达到了工业石膏的品质要求。同时脱硫脱硝时NOx和SO2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烟气脱硝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氮氧化物(NOx)的污染危害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目前,我国燃煤电厂排放烟气的SO2治理已逐步走向正轨,新建的燃煤电厂基本都安装效率较高的脱硫装置.因此,控制NOx的排放将是下一步的主要任务.对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非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NCR)、电子束或电晕放电脱硝法、光催化氧化法等烟气中NOx控制技术的机理、现状、发展趋势和主要优缺点进行了详尽的论述.通过对各种工艺技术的脱除效率、应用条件、经济性等方面的分析、比较和总结,提出了未来脱硝技术研究工作的重点.基于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烟气脱硝的可行方案,从而为工业废气脱硝技术的进一步开发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烟气联合脱硫脱硝一体化吸收/催化剂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燃烧等带来的SO2、NOx是酸雨的主要来源,开发能联合控制SO2与NOx污染的技术具有广阔的前景。回顾了金属氧化物烟气联合脱硫、脱硝技术的发展史,对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中等温度SCR脱硝催化剂在高硫、高钙条件下的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在模拟高硫、高钙灰的试验烟气环境下,钒钛系中温SCR脱硝催化剂在NH3/NOx、SO2、空速、O2、H2O等参数变化时对脱硝效率的影响.试验还对催化剂的抗毒性能、再生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可为工业化的催化剂选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低NOx燃烧和排放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介绍了国内外燃烧过程中NOx控制和烟气脱硝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现状,以及同时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的研究进展,并指出同时脱硫、脱硝和无氮燃烧技术是今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NOx是燃煤电厂烟气排放三大有害物(SO2、NOx及悬浮颗粒物TSP)之一。从污染角度考虑的氮氧化物主要是NO和NO2,统称为NOx。介绍了NOx的生成机理,即热力型NOx和燃料型NOx,前者由参与燃烧的空气中所含的N2生成,后者由燃料本身的氮元素生成。分析了低氮燃烧技术、SCR烟气脱硝技术、SNCR烟气脱硝技术及SCR+SNCR组合式等NOx控制技术。其中,在燃烧过程中降低NOx生成的主要手段是采用分级燃烧,降低燃烧区域的氧浓度和降低火焰温度;在燃烧后可采用烟气处理技术降低烟气中的NOx含量。  相似文献   

7.
电子束辐照烟气脱硫脱硝技术及模型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电子束辐照烟气脱硫脱硝技术进行了简要介绍,同时对影响脱硫效率、脱硝效率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利用相应软件对反应器中吸收剂量的分布进行了模拟.  相似文献   

8.
电子束氨法烟气脱硫工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某热电厂的电子束氨法烟气脱硫脱硝工业试验装置和在该装置上进行的较全面的工艺研究,确定了影响SO2脱除效率的主要参数,为北京京丰热电EA-FGD工业示范工程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当前火电厂燃煤硫分普遍超出设计值,吸收塔入口SO2浓度过大,同时环境保护要求越来越严格,火电厂烟气中SO2浓度很难达标排放,为此脱硫装置迫切需要进行提高脱硫效率的增容改造。针对上述情况,介绍了一种使用新型复合有机酸添加剂PBA来满足脱硫系统设计脱硫效率的解决方案,探讨了PBA添加剂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并就其在节能降耗方面的应用实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对O2在湿式电迁移烟气脱硫技术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得到在放电电场中O2的存在有利于SO2的荷电迁移的结论。O2浓度的增加可使脱硫效率上升7%,使总脱硫效率接近100%,O2浓度的增加还会大幅度提高SO2电迁移量。  相似文献   

11.
液相同时脱硫脱硝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述了国内外目前开发的液相同时脱硫脱硝技术,包括湿式洗涤并脱硝(WSA-SNOx)工艺、氯酸氧化工艺(Tri NOx-NOxSorb)、湿式络合吸收(Fe-EDTA金属螯合物联合脱硫脱硝)工艺、乳化黄磷法脱硫脱硝工艺、尿素和添加剂液相脱硫脱硝工艺等新方法.分析了各种工艺的特点及存在问题,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2.
ClO_2溶液去除烟气中NO的效果及工程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实验室规模喷淋脱硝装置对ClO_2溶液去除NO的效果及影响因素进行探讨,通过脱硝产物的测定对ClO_2溶液去除NO的能力及机理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考察ClO_2溶液对供热厂燃煤锅炉烟气的实际脱硝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液气比为20L/m~3、反应温度为20℃,反应pH为4.0、进气NO质量浓度为250 mg/m~3,ClO_2质量浓度为200 mg/L的条件下,NO去除率达97%以上;ClO_2溶液可将NO氧化吸收为NO_3~-,氧化后产生的NO_x也可被NaOH溶液吸收转化为NO_2~-和NO_3~-;在ClO_2质量浓度为200~500 mg/L,反应pH为5.5~7.0的条件下处理初始NO质量浓度为212~230 mg/m~3的燃煤锅炉烟气,NO去除率为85.7%~94.6%,NO_x去除率为80.4%~88.8%,出口NO_x质量浓度低于46 mg/m~3,远低于GB 13271—2014规定的排放限值。  相似文献   

13.
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系统中NO_x浓度变化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装有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系统且配置低NOx燃烧器锅炉的NOx排放状况,探讨烟气中NOx浓度的变化规律和NOx脱除率范围,并比较了原烟气和净烟气中NOx/NO的换算系数,为CEMS监测中的数据换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Activated carbon fibers (ACFs) were used to remove SO(2) and NO from incineration flue gas. Three types of ACFs in their origin state and after pretreatment with HNO(3), NaOH, and KOH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moval efficiencies of SO(2) and NO were determined experimentally at defined SO(2) and NO concentrations and at temperatures of 150, 200 and 260 degrees C.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removal efficiencies of SO(2) and NO using the original ACFs were <56% and <27%, respectively. All ACFs modified with HNO(3), NaOH, and KOH solution could increase the removal efficiencies of SO(2) and NO. The mesopore volumes and functional groups of ACFs are important in determining the removal of SO(2) and NO. When the mesopore volumes of the ACFs are insufficient for removing SO(2) and NO, the functional groups on the ACFs are not important in determining the removal of SO(2) and NO. On the contrary, the effects of the functional groups on the removal of SO(2) and NO are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mesopore volumes as the amount of mesopores on the ACFs is sufficient to remove SO(2) and NO. Moreover, the removal efficiencies of SO(2) and NO were greatest at 200 degrees C. When the inlet concentration of SO(2) increased to 600ppm, the removal efficiency of SO(2) increased slightly and the removal efficiency of NO decreased.  相似文献   

15.
湿法同时脱硫脱硝工艺中脱硝吸收剂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开发的湿法烟气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中对脱硝吸收剂的研究现状,主要介绍了亚氯酸钠、过氧化氢、高锰酸钾、亚铁络合物、钴络合物以及尿素、亚硫酸铵。分析了各种吸收剂的优缺点,并对湿法脱硝吸收剂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随着脱硫装置的大量投运,燃煤硫分、运行人员操作水平、检修人员技术能力都直接影响着脱硫系统的安全性和经济性。结合钱电公司的运行实际,当燃煤硫分和负荷的变化,原烟气的SO2浓度低于2300mg/m3,采用2泵运行;SO2浓度超过2300mg/m3时,采用3泵运行,脱硫效率均能达到设计要求。为此,降低脱硫系统入口SO2浓度是提高优化运行的关键。脱硫系统在线仪表的准确性和数据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脱硫系统的考核和脱硫电价的补助,对脱硫系统的安全、经济运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采用填料塔对铁盐溶液吸收 H2 S的过程进行了初步研究 ,考察了气液比、填料层高度、吸收温度、Fe3+浓度、进气 H2 S浓度和 H+浓度等因素对 H2 S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气液比、填料层高度和吸收温度对吸收效率的影响比较显著。通过正交试验选出最佳工艺条件 ,在此工艺条件下 H2 S的去除率接近 10 0 %。  相似文献   

18.
徐军科  童志权 《化工环保》2006,26(3):194-197
对活性炭及瓷拉西环两种填料用自来水进行脱硫对比实验,证明无论是等宏观表面积还是等填料层高度,活性炭填料的脱硫率均高于瓷拉西环。在活性炭填料塔中进行了FeSO4液相催化氧化脱硫实验,考察了液气比、空塔气速、吸收温度及SO2进口浓度对脱硫率的影响。综合实验结果表明,连续运行500min时,脱硫率及吸收液pH分别稳定在93.5%以上及4.6左右,且两者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