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肖萍 《环境》2004,(1):5
果子狸命运的起伏,从去年5月开始。 5月:果子狸是“元凶” 2003年5月23日,果子狸的命运开始在风口浪尖飘摇不定。这天下午,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香港大学在深圳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SARS病毒溯源研究获得重要进展:从6只果子狸标本中分离到3株SARS样病毒,从1只貉标本中分离到1株SARS样病毒。其中从果子狸标本中分离的1株SARS样病毒进行了基因全序列测定,它的基因全序列分析显示:SARS样病毒与人类SARS病毒有99%以上的同源性!此后,同样的研究结果在美国的两个研究中心先后重复得出。国家林业局果断联合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等12部委下发通知,严禁一切违法捕猎和经营陆生野生动物的行为,广州600多个  相似文献   

2.
胡增官 《环境》2004,(3):40
近来,一场禽流感,弄得鸡鸭不亍;去年,一场SARS,引得人心惶惶。科学家从果子狸身上找到SARS元凶冠状支原体,讨伐滥吃野生动物的声浪一时涌起,更有人直指广东人什么都敢吃,现在终于吃出问题来了。我不吃野生动物,是指不吃当下所指的陆地野生动物。并非我端高姿态假撇  相似文献   

3.
易高 《环境》2001,(12):11-11
赣南“毒猪油”事件、朔州“假白酒”事件、广东“毒大米”事件……近年来,随着食品中毒事件的此起彼伏,人们对食品是否安全产生了担心,有的人甚至发出了“你还敢吃吗”的疑问。事实真的有这么严重吗?答案是否定的。专家认为,这场  相似文献   

4.
新闻媒体近日披露,在全世界掀起轩然大波的SARS病毒源头已找到。经深港两地专家联合攻关,目标锁定为哺乳动物,宿主直指果子狸。这无疑是人类在战胜SARS的征程上又前进了一步,人们在为这个成就而庆幸欢呼的同时,果子狸自然也成了千夫所指。人们对之深恶痛绝,大有将其打入十八层地狱之势。不过,这对果子狸倒是件好事,也许果子狸因SARS而得以脱逃灭绝的厄运。传播SARS病毒的果子狸到底为何方神圣?其实,果子狸就是人们俗称的花面狸,在动物分类学上属哺乳纲,灵猫科,果子狸属,因爱吃水果而得此名。又因头部有几块大小不等的白色斑块,构成一…  相似文献   

5.
魏庆 《环境》2012,(4):53-55
人种武器,也就是基因武器. 提起这种"大名鼎鼎"的新型生物武器,大家的脑海中就会冒出 大串问号:人种武器到底有多恐怖?有哪些国家正在研制这种武器?它有哪些类型?一旦有人运用人种武器对我们进行攻击,该如何防御呢?  相似文献   

6.
朋友们,您知道“GIOBE计划”吗?想必大家对它还比较陌生吧。它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就开始在美国实行,现在风靡全球89个国家,目前在我国也有56所学校加入了此计划,包括我省广雅中学、深圳实验学校。“GLOBE计划”的意思:即“有益于环境的全球性学习与观察计划”,是一项动手的国际环境科学和环  相似文献   

7.
秧秧 《环境》1994,(12)
1986年春节前夕,台湾屏东县家家户户正在办年货准备过年,不料发生了一件令人震惊的事:有些人吃了西施舌贝(一种海产贝类)而中毒,近50名患者急送医院抢救,其中2人因深度中毒,不治而亡。同年年底,福建东山县也因居民食了海产蛤仔而有136人中毒,一人命归黄泉。如此众多人同时中毒,起因颇值得怀疑。先是请公安部门侦察取证,看是否有人投毒杀人,继而出动卫生防疫人员,调查食品卫生。最后确认,起因系食用海产贝类所致。但海产贝类本身并无毒,那么,真正的元凶又是什么呢?经进一步分析化验,终于真相大白。原来这些海产贝类吃了一种含有毒素的藻类,积毒的贝类就成了“定时炸弹”,一旦入腹,就会使人中毒,甚至死于非命。  相似文献   

8.
曲辰 《环境导报》2003,(5):20-20
阳春三月,莺飞草长。又到了一年中最美的时光,人们开始退去冬衣换上春装,商场的衣架前又挤满了川流不息的人群。在这“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季节,聊一聊“服装的时尚”,显然是大家都欢迎的话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新世纪头20年最鼓舞人心的奋斗目标。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家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就拿“衣食住行”这一人们基本生活内容中的重要话题“衣”来说吧,怎样穿着才能既时尚又科学?既美丽又安全?这里面就大有学问。当然这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完的,既然是“聊”,我们就找几个有趣而且和大家的日常生活有关的问题说…  相似文献   

9.
已是晚上九时了,老梁和当地响导午饭后进山至今未回,尽管有人带路,同志们还是提心吊胆。我提议上山去寻找,队长说:“林海茫茫,群山连绵,我们只有七、八个人,到哪里去找?!老队员黄伯道:“我看不会出什么事,有可能他俩人发现了好猎场,留下来打夜猎了。”在焦急,烦躁的气氛中,大家一直等到月亮下了山。这时队长更加坐立不安,担心他们无法摸黑回来,对大家说:“同志们,拿枪带手电上山,留黄伯在家看守。”不到2分钟,大家已走出营房。正准备出发,忽然远处深山传来一声枪响,声音沉闷,有经验的采集员都听得出是猎枪的声音。听到老梁的枪声,大家都不约  相似文献   

10.
亚硝胺与癌     
人为什么会生癌呢?对这个问题眼下还没有十分圆满答案,但有一点是清楚的:癌症主要是由环境因素造成的。现已查明的1100余种化学致癌物质是引起人类癌瘤的主要“元凶”,而亚硝胺就是其中分布较广,致癌性强的一大类有机化合物,是当今公认的最主要的环境致癌物质。从名称谈起亚硝胺,这个名词对于读者来说也许并不陌生,因为近来一些报刊在论及癌瘤的环境病因时,都曾一再提到过它。那么,亚硝胺是些什么样的物质?它是怎样形成的?有那些致癌特性?又怎样预防它的危害呢?  相似文献   

11.
唐贞观二年(公元629年),华夏遭蝗灾。飞蝗遮天蔽日,所过之处,庄稼毁于一旦。一日,唐太宗李世民到御花园散心解忧,看到可恶的蝗虫就伸手抓了几只,并忧伤地说:“天下万民靠粮食生存,而你却毁坏庄稼。我宁愿你去吃我的五脏六腑”(也不愿你毁坏百姓的庄稼),李世民一边说一边将蝗虫送到嘴边就要吞下去。随从连忙劝阻说:“吃了这种令人厌恶的虫一定会生病。”  相似文献   

12.
循环经济在学界成了一种显学,在产业界成为一个热点。但目前对循环经济的概念理解有些混乱乃至偏顿。主要表现在两种倾向,一种是把循环经济说成是减排、节约甚至绝对化为“吃干榨净”“零排放”。只要住搜索网站打上“循环经济.吃干榨净”几个字,不到几秒钟,就会列出16万多条相关信息,足见“吃干榨净”这一用语在循环经济中的使用率之高、这种思维表达方式的风行另一种倾向是对循环经济的无限扩展、  相似文献   

13.
大海亮出的黄牌──下个世纪没鱼吃吴衍秋我家有小儿,不足两岁,因家住海滨,又听人说吃鱼的孩童更聪明,于是大人常常到鱼市买鱼,常常给他做鱼吃、每每有人逗他。问道“你今天吃的什么?”他总会也只能会回答你“鱼”!这固然是小儿语言系统尚不发达的原因,然而,我却...  相似文献   

14.
蔡志光 《环境》2002,(4):6-7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畜禽产品需求量在不断增加,生产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特别是城市“菜篮子工程”的实施,我国畜禽养殖业得到迅猛发展。现代化封闭型养殖技术,促使畜禽养殖业向集约化方向发展。目前我国畜禽养殖的集约化程度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其产生的大量污水、粪便在一些地方成为重要的污染源,甚至成为一些河流、湖泊污染的“元凶”。“猪粪是个宝,庄稼少不了”,曾经是农家肥的畜禽粪便真的成了污染“元凶”吗?在广西兴业县情况完全不是这样。  相似文献   

15.
向往     
吕定 《环境》1998,(12)
忽有一日,我对他说:“我想住一个打开门窗就能听到鸟儿鸣叫的房子”。他说:“那我把你送到动物园去吧,让你住在鸟笼里,不用打开门窗就能听到鸟儿叫,还省事儿了。”我说:“你不觉得我们现在就像被囚禁的鸟儿吗?”他这才认真起来:“你今天怎么啦?”我也不知道怎么了。不是今天怎么了,而是很久以来就怎么了。我就是想住一个打开门窗就能听到鸟儿叫声的房子。对了,也许就是农庄吧!可是,我又觉得那是我受用不起的奢华。  相似文献   

16.
环境杂谈     
在前不久举办的“合资企业技术产品博览会上,北京展团的展台上,有人正向观众介绍“纯净水”产品。几位有幸品偿到这种高级饮料的观众,有的说“口感极佳”,有的说“清凉爽口”,赞语不约而同。据了解,这种“纯净水”是用普通水,经高压薄膜过滤“逆透法”处理,每瓶3.8升,售价10元。 无独有偶,近年来市场上充斥矿泉水、蒸馏水、每瓶售价2—3元。夏季众多冷饮中,颇受游客的青睐。人们为什么要花高价买一瓶没有什么味的“白水”? 原来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增强了。阳光、空气、水是人类生存的三个条件。地球上人口爆  相似文献   

17.
国人认识、辨别自然界的植物与动物,有一个比较简单省事的办法——吃。的确,“吃辨法”奇功盖世,中草药便是“神农尝百草”吃辨出来的.这世上对植物种类的吃量,国人可算是名列前茅,每年仅在内蒙古草原上刨药材的大军就不下几十万,大军过去“百孔千疮”。我们自己吃还不算,还千方百计地让五洲四海的异胞和我们一块吃,中草药出口量逐年增多便是证据。也许是少见多怪,难道异国他邦就长不出好草?非要中华民族“斩草除根”来贡献人类?在这一点上,我们的环境意识就显得层次太低了。在我们国家里.凡是要保护的千万别让吃。否则,一发…  相似文献   

18.
在和一些不关心环保甚至心存抵触的人交谈时,我经常碰到两个难题。一个是;“你说对动物要讲感情,那为什么还吃鸡吃鸭,宰猪宰羊?”我认为,感情是在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条件下的一种思想反映。一万年以前,就是人吃人也被认为是合理的。因为那时候就是这个条件,两个部落相争,必须是你死我活。人类的伦理、道德、感情也随着客观  相似文献   

19.
读者来信     
《世界环境》2007,(3):7-7
节能的细节今天中午去市中心繁华地带办事,路过某著名饭店门前,我突然感到有点异样,仔细一看,原来是一排街边路灯未关,它们仍然闪耀着“光芒”。我顿时感到这是多么的浪费啊!但很快我又开始琢磨:为什么这些路灯会在中午时分还没有关掉,是负责路灯的工作人员疏忽,还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从应该熄灯到现在都半天时间了,为什么饭店的人就没有发现?也许大家都很忙,无暇顾及。  相似文献   

20.
如果有人说让你穿塑料汽水瓶,你一定会觉得滑稽可笑,然而这种“笑谈”现在却变成了现实。美国最近发明的一项新技术,使精明的服装厂商们能将塑料瓶回收加工,然后制成衣服和时髦的鞋子。美国一家杂志的时装版编辑康斯腾斯·怀特说:“因为漂亮,人们可选穿这种服装,而且此举有利于环保。”用塑料汽水瓶制服装的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