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钴是维生素B_(12)的构成组分,B_(12)中含钴4.5%,是人体和生物体的必须微量元素。许多生物,尤其是海洋生物,均能从其环境中吸收、浓缩稳定性钴和放射性钴。 ~(60)Co是一种感生放射性同位素,来源于核爆炸后放射性落下灰及原子反应堆排放的废液中,也是核电站和核潜艇排放废水中所含的主要放射性核素。~(60)Co半衰期较长  相似文献   

2.
作者在建立的人工小生境中,研究了具有生态学意义的~(137)Cs、~(134)Cs、~(65)Zn、~(60)Co、~(59)Fe、~(54)Mn等核素在海水、底质及海洋生物间的转移规律.本文是该项研究的第一部分,研究悬浮物、底质对核素的富集和吸附,考察了核素进入海水后的初始状态.  相似文献   

3.
前 言 自然界各种物质中都存在有天然放射性核素,海洋亦不例外。海水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主要是40K、87Rb及U系元素,其它放射性核索(包括Th系核素在内)在海洋中也有一定含量。另外,近几十年来,核爆炸的放射性落下灰及核动力装置(如核电站、核潜艇、核舰艇)产生的废水排入海洋,使海洋中出现了人工放射性核素。为了了解辽宁近岸海域的放射性水平,1981年至1982年,辽宁省渤、黄海放射性水平调查科研协作组对渤、黄海海域中的海水、底质及生物中的放射性水平进行了调查。本文仅就这些物质中的总α、总β放射性水平的分布状况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4.
本文援引1980年3—6月进行的波罗的海和斯卡格拉克海峡中水质、底质放射性污染的试验研究结果,指出受到企业加工核燃料的残渣污染的北海进水对西南波罗的海的放射性状况有影响。在卡斯格拉克海峡和西南波罗的海的水质中发现了被排放的标识放射性核~(184)Cs。根据水中~(137)Cs/~(184)Cs比值测定的放射性核素从英国温莎市到波罗的海的迁移时间为3.3年。文中指出1980年通过丹麦海峡的~(137)Cs流量,可以和从全球大气降落及由河水流入海洋的~(137)Cs总量相比。可见,目前核电站对海洋环境放射性污染的影响,在以全球污染源为背景时是微不足道的。  相似文献   

5.
<正> 放射性污染是当前最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1950年代后期,由于高空核试验造成了世界广大面积的放射性污染,而且还在地球周围形成了一个新的辐射带,称作“人工辐射带”。放射性污染主要来自核工业和核试验。它不仅发生在核试验场和核反应堆附近,而且在核加工过程中,核原料的开采和提炼,核废物的排放,核动力中的废气和废水等也会大量排放核污染,核动力工厂一旦发生事故,所造成的污染危害也是十分严重的。近年,我国工业核污染所造成的后果也很值得注意,某些地区背景辐射也值得重视。下面就放射性污染对人体危害的几个主要方面及其防治途径作些简略介绍。  相似文献   

6.
日本目前有核电站十二个,发电容量为1738万瓦.这些核电站全都建于海滨.福井县核电站最多,共有五个,建于若狭湾和敦贺湾海滨.若狭湾风光秀丽,海水浴场相连,入夏大量游人依然划船游泳、品尝海鲜.美浜、大阪、高浜三个核电站分布于若狭湾沿岸.福岛县两个核电站运行后,推动了沿海养殖事业的迅速发展.一、日本核电站附近海洋生物的放射性水平日本核电站的低放射性废水经过二回路冷却水和海水的两次稀释后,海水中放射性已达到很低的水平.美浜、大阪、高浜三个压水堆  相似文献   

7.
60Co和137Cs在紫贻贝(Mytilus edulis)体内分布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海洋中,~(60)Co和~(137)Cs是重要的放射性污染物。关于~(60)Co和~(137)Cs在海洋生物体内的累积、排出及在不同组织内的分布已有很多报道,在生物体内的代谢也受到广泛的重视,还有的提出用贻贝作为~(60)Co等污染物的指示生物。本实验在于了解~(60)Co和~(137)Cs在紫贻贝的某些亚细胞成分中的分布及该两种核素在海洋生物体内的存在状态,探讨其累积和排出机制,这对进一步估计其对高营养阶层动物和人类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具有γ放射性的~(110m)Ag是核电站放射性废液中的主要核素之一,半衰期长,并且可以通过食物链在海洋生物中富集,研究其高效去除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核电站化学去污过程加入的络合剂(如柠檬酸)对~(110m)Ag的化学形态和吸附性能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本文首先模拟核电站水化学环境,研究了柠檬酸对~(110m)Ag化学形态的影响规律,其次研究了不同形态的~(110m)Ag物种在几种优选材料上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由于核电站放射性废液的来源不同,柠檬酸与~(110m)Ag同时形成离子态络合物和~(110m)Ag0/柠檬酸纳米金属复合物;采用过氧化氢与紫外线联合高级氧化的方法能够破坏柠檬酸络合离子及~(110m)Ag0/柠檬酸复合物结构,形成单独的离子态~(110m)Ag+,从而有效地提高了~(110m)Ag物种的吸附去除性能.  相似文献   

9.
本文是放射性核素在海水、底质及海洋生物间转移规律研究的第三部分,着重研究~(137)Cs、~(134)Cs、~(65)Zn、~(60)Co、~(59)Fe、~(54)Mn在毛蚶、文蛤、对虾、罗非鱼各主要组织器官中的分布,并计算各自的富集系数,同时也考察了各种核素在生物各个组织器官中的排出、在底质中的解吸作用以及生物再利用的过程.结果表明肠道和内脏对核素的富集量高,排出也快;外壳、鳃甚至肌肉对核素的富集量低,排出也慢.文中着重讨论了肠道、外壳、鳃在不同情况下成为生物体参与外界环境核素循环主要通道的生态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排放入胶州湾中铬的主要污染源——娄山河河口海域及上游工业废水中铬的迁移形态特征及其转化;废水及河口海域海水中六价铬向三价铬的转变及其速率以及河口海域海水中三价铬向底质的迁移及其影响因素等地球化学过程进行了现场调查和室内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胶州湾娄山河口及沿岸海域中铬的可能的迁移机制为Cr_水~(VI)→Cr_水~(Ⅲ)→Cr_水~(悬)→Cr_(底质~(酸溶)→Cr_(底质)~总,并为这一过程作了定量估算,提出了胶州湾娄山河口海域铬的迁移模式图。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把扁藻、三角褐指藻、文蛤、毛蚶、对虾、罗非鱼等海洋生物引入人工水池小生境后,研究~(137)Cs、~(134)Cs、~(65)Zn、~(60)Co、~(59)Fe、~(54)Mn等核素在这一体系中行为的变化.结果表明,引入扁藻.三角褐指藻后,首先改变了~(54)Mn的存在状态,使其不易富集在藻体上;引入实验动物一个月后,并没有减少原先浮游藻类、底质对核素的吸附,但水体中相当部分的~(54)Mn、~(60)Co已转移至动物体中,池底粪粒沉淀物中的~(54)Mn、~(65)Zn、~(60)Co、~(59)Fe的含量也相当高,从而大大改变了核素在人工水池小生境中的转移规律.  相似文献   

12.
自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期,由于原子能工业的发展,核燃料处理工厂、核电站和核潜艇反应堆产生的大量低水平放射性废水被排放到海洋,放射性固体废物的深海处置以及核武器试验产生的放射性降落物,给全球海洋带来了人工放射性污染,从而威胁着人类的安全。因此,放射性对海洋的污染问题已成为国际上一个广泛议题。迄今,大部分滨海国家都把防止和控制海洋放射性污染作为人类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渤海是一个典型的半封闭内海,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周围有人口众多的城市,不少  相似文献   

13.
采用单因子和正交实验方法,研究了温度、盐度和光照度对莫氏马尾藻(Sargassummcclurei)氮和磷吸收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盐度和光照度对莫氏马尾藻氮吸收速率有显著影响(P0.05);莫氏马尾藻氮吸收最适温度范围在20~25℃,光照度为(60~140)mol/(m2s),盐度为20~30。温度和光照度对莫氏马尾藻磷的吸收速率有显著影响(P0.05),莫氏马尾藻对磷吸收最适温度范围30~35℃,光照度为(60~100)mol/(m2s)时;盐度对莫氏马尾藻磷吸收速率影响不显著(P0.05)。正交实验结果显示,影响莫氏马尾藻氮和磷吸收的主要因子为温度和光照度,在温度20~25℃、光照度100 mol/(m2s)和盐度30条件下,莫氏马尾藻氮和磷的吸收速率最大。结果说明通过控制栽培的深度来调节光照度,可有效地提高莫氏马尾藻对海水中氮和磷等营养盐的吸收速率。因此在亚热带海域大量栽培莫氏马尾藻能够有效地降低海水的富营养化程度。  相似文献   

14.
应春豹 《环境》2001,(11):44-44
核电站和其他燃煤燃油的发电厂一样,也要向环境排放废气、废水、废渣。但核电站的三废有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带有放射性。放射性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人们无法主动避它,一旦有了污染,哪怕是很少的污染,都足以使人们产生恐慌,因此核电站对三废的排放非常重视,中心内容就是减少放射性。为此,核电站设有一套精密严格的措施和制度,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使排放的放射性远  相似文献   

15.
在昌江核电站运营前,研究人员对其附近海域做了水质、沉积物和海洋生物总β放射性调查,并与我国其他海域及昌江核电站周围的陆地环境做了对比。结果表明:(1)海水样品总β比活度范围为0.040~0.074 Bq/L,平均值为0.054 Bq/L,与渤海、黄海、东海、南海近海、大亚湾核电站等海域相比,昌江核电站海域海水中总β放射性水平相对较低;(2)表层沉积物中总β比活度范围为257~925 Bq/kg,平均值为653 Bq/kg,研究海域沉积物中总β放射性水平与香港、青岛、阳江等海域水平相当;(3)海洋生物样品中总β比活度范围为8.7~63.8 Bq/kg,平均值为48.0 Bq/kg,海鱼类、虾类和贝类体内总β平均值分别为56.7 Bq/kg、63.4 Bq/kg和24.0 Bq/kg,鱼类和虾类明显大于贝类。本研究可为今后科学、合理地评价核电站运行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6.
《环境》2004,(5):54
核电站和其他燃煤燃油的发电厂一样,也要向环境排放废气、废水、废渣。但核电站的三废有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带有放射性。放射性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人们无法主动避开它,一旦有了污染,哪怕是很少的污染,都足以使人们产生恐慌,因此核电站对三废的排放非常重视,中心内容就是减少放射性。为此,核电站设有一套精密严格的措施和制度,采用先进的科  相似文献   

17.
应春豹  柯文仲 《环境》2002,(5):43-43
核电站和其他燃煤燃油的发电厂一样,也要向环境排放废气、废水、废渣。但核电站的三废有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带有放射性。放射性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人们无法主动避开它,一旦有了污染,哪怕是很少的污染,都足以使人们产生恐慌,因此核电站对三废的排放非常重视,中心内容就是减少放射性。为此,核电站设有一套精密严格的措施和制度,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使排放的放射性远低于国家允许的标准,比自然本底值还低很多。放射性物质的排放,国际上有一条原则,就是不  相似文献   

18.
锦州湾重金属污染状况的监测和变化趋势的预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利用多年的锦州湾污染源和环境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表明,在持续向锦州湾排放含重金属的废水和废渣的情况下,锦州湾的重金属污染日趋严重。以五里河口水质为例,1979年监测的13个站位海水中Cd的统计几何均值为0.81μg/L,1989年的统计几何均值为1.41μg/L。底质的污染状况更为严重,1980年位于葫芦岛锌厂最近的5号站,底质中Cd的含量为1.3×10~(-6),1988年为4.1×10~(-6),增加了2.2倍。本文根据实际测定的结果对污染状况进行了预测分析。  相似文献   

19.
福建省相邻省份已建成或正在兴建中的核电站有若干个。这些核电站排放的废液有可能通过海流波及到福建沿海海域。为了考察福建沿岸的放射性现状,以便为将来评价海峡及福建沿海的放射性环境质量提供资料,更好地开发海峡及福建沿岸的资源服务,我们利用福建海岸带及台湾海峡西侧海域调查的机会,于1984年7月对上述海域进行了枯水期和丰水期的放射性现状调查。调查范围和方法 调查范围及采样站位见图1。按丰水期、枯水期,涨潮位,落潮位采集表层海水各50l。 在50l海水样品中取出61按《海洋污染调查暂行规范》的方法制备总β测样;再取40l加入8g磷铝酸铵(AMP)搅拌30min后,静置过夜收集沉淀物,用美国Canhara公司的2201型α/β低本底自动测量仪、Ge(Li)探测器和S-80型智能多道分析器,测量样品的放射性。  相似文献   

20.
陈志岳  柯文仲 《环境》2001,(8):43-43
核电站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放射性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俗称放射性“三废”。为了阻止或减少放射性物质向环境释放,保护环境,保障公众的健康,核电站设置了一套完善的“三废”处理系统。废气经过滤高空排放压水堆的废气主要来源于主回路及其辅助系统。放射性废气用压缩机送进衰变罐内贮存60—90天,使废气内除氪85外所有放射性裂变气体几乎全部衰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