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南极长城站所在的菲尔德斯半岛50个陆域表层土壤样品中8种重金属(Cr、Ni、Cu、Zn、As、Cd、Hg、Pb)的含量(mg/kg):Cr(4.21~42.13),Ni(6.37~29.01),Cu(28.12~165.32),Zn(14.32~102.16),As(0.28~30.83),Cd(0.01~0.88),Hg(0.005~0.214),Pb(0.10~2.80)。运用统计学方法中的相对累计频率分析方法计算了这些重金属元素的环境地球化学基线值(mg/kg):Cr(6.51),Ni(13.81),Cu(81.62),Zn(36.40),As(1.54),Cd(0.09),Hg(0.019),Pb(0.65)。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来识别重金属的影响因素,表明菲尔德斯半岛陆域表层土壤重金属元素Cd、Pb、Hg、As、Cr的分布可能受到人为污染影响。  相似文献   

2.
选取广东省贵屿镇为研究区域,测定土壤中15种金属(As、Be、Cd、Co、Cr、Cu、Hg、Li、Mn、Ni、Sb、Sn、Pb、V和Zn)的含量,并确定研究区域大米中重金属(As、Cd、Cr、Cu、Hg、Ni、Pb和Zn)的含量;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法和人体健康风险评价模型研究土壤-水稻系统重金属分布特征和健康风险.结果表明,电子垃圾拆解区周边表层土壤中Hg、Sb、Sn具有明显的积累效应,Cd、Hg的平均含量超过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2-1995)Ⅱ级标准限值,贵屿镇相较于陈店镇、司马浦镇污染较严重.多元统计分析表明,Cu、Sb、Ni、Zn、Sn、Pb、Hg来源于周边电子垃圾拆解活动,Cd、Be来源于其他人为污染源,V、Li、Cr、Co、As、Mn来源于自然源.土壤-水稻系统重金属迁移积累于稻米中的重金属评价富集量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标准,富集能力CdZnCuNiAsCrHgPb.土壤重金属健康风险评估结果显示儿童更易受到重金属污染威胁,经手-口摄入是土壤暴露风险的主要途径,且各镇土壤重金属的非致癌风险和致癌风险均在可接受范围.贵屿镇通过摄取稻米途径所引起健康风险主要来自As、Cr、Cu、Ni元素.  相似文献   

3.
随着垃圾填埋场的开挖,含量较大的腐殖土的安全处置及其重金属二次污染控制已成为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腐殖土中重金属的赋存形态及其分布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重金属污染特性和毒性效应.本研究对浙江省某典型生活垃圾填埋场腐殖土中Cr、Ni、Cu、Zn、As、Cd、Hg、Pb等8种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及其生态风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重金属Ni、As和Hg含量均未超过《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2018)风险筛选值,但Cr、Zn、Cd和Pb含量超标.其中,Cr、Hg主要以残渣态存在,As主要以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存在,Cu和Pb主要以有机结合态存在.风险评价表明,所有采样点均存在重金属污染,Cd的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最为严重,且Cd和As具有较高的生物有效性.因此,在垃圾填埋场资源化利用之前必须对腐殖土中重金属进行环境监测,对重金属污染较为严重的腐殖土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4.
江西德兴矿集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矿山开发必然对矿区及周边地区的环境造成污染。文章以江西德兴铜多金属矿山及矿集区为研究区,开展区域土壤的重金属污染研究。在德兴地区4 800 km2的范围内,系统采集土壤样品919个。同时,采用X荧光光谱法、等离子原子发射光谱法等现代测试技术,分析了土壤中重金属(As、Hg、Cd、Cr、Zn、Cu、Pb)的含量。样品中重金属As、Hg、Cd、Cr、Zn、Cu和Pb的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1.790~899,0.034~4.980,0.043~8.330,10~666,25~18 500,6~1 825,16~1 312 mg/kg。通过对样品的重金属元素含量统计分析和绘制等值线图,发现该区域土壤中存在不同程度的As、Hg、Cd、Zn、Cu和Pb重金属污染。污染区域主要分布在德兴铜钼和铅锌矿区、乐安河下游乐平附近的煤矿区、西北部的煤矿区以及南部的电化学厂附近。  相似文献   

5.
三峡澎溪河回水区消落带岸边土壤重金属污染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对澎溪河回水区消落带及岸边土样品中重金属含量和样品理化性质测定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该区域内重金属分布特征,并对重金属元素间的相关性展开研究.同时,应用地累积指数对研究区域污染现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消落带样品中Cu、Cr、Zn、As、Cd、Pb、H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8.17、59.21、108.98、4.77、2.02、28.85、0.52mg·kg-1;岸边土样品中重金属的含量范围分别为22.32、54.90、98.05、7.87、0.77、22.97、0.94mg·kg-1.Cd是三峡库区污染较严重的重金属元素.相关性分析表明:在消落带样品中,Cd与Zn显著相关(p〈0.01),Pb、Hg和Cu、As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这4种重金属元素在接受外来污染时可能存在相似性;在岸边土样品中,Cd与Zn、Cr与Cu、As与Hg显著相关(p〈0.01),Pb与Cu、Cr、Zn、Cd显著正相关,表明这几种重金属可能有着相似的来源.消落带样品重金属污染程度评价结果为:Cd〉Hg〉Zn〉Pb〉Cu〉As〉Cr,岸边土样品重金属污染程度评价结果为:Hg〉Cd〉Zn〉As〉Pb〉Cu〉Cr,Cd和Hg在个别站位达到了严重污染水平.消落带土壤受人为扰动后会成为水体的二次污染源,因此,消落带土壤重金属对水体的潜在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6.
为了认识蔬菜产地土壤重金属富集现状,探索其解决途径,为污染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促进无公害蔬菜生产,确保蔬菜质量安全。在乌鲁木齐北郊蔬菜地采集26个土壤样品和7个水体样品,分别测定样品中Hg、As、Cr、Cd、Pb和Zn 6种重金属的含量。采用地积累指数(Igeo)、污染负荷指数(PLI)、潜在生态风险评价(RI)对蔬菜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进行分析。通过土壤与水样的结合,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污染来源分析,结果表明:(1)乌鲁木齐安宁渠蔬菜基地土壤中Hg、Cr和Zn重金属含量的均值分别为新疆土壤背景值的5.74、1.74、1.52倍,其中Cd含量的均值是国家二级标准的2.69倍。地下水中Cr含量均值超过国家灌溉水限制标准,是其8.89倍。(2)6种重金属Igeo的平均值依次为Cd > Hg > Cr > Zn > As > Pb,其中Cd属于中-强度污染,Hg为中度污染,Cr为轻度污染,Zn、As和Pb均为清洁水平。研究区土壤区域污染负荷指数PLIzone为1.91,属于中度污染,其中Cd的贡献率最大,为56%,其次是Hg,贡献率为22%。土壤RI均值为673.1,属于严重潜在生态风险态势。(3)研究区土壤Pb、Cr和Zn,主要来自交通和农业活动等人为污染,As、Cd主要受自然母质和大气沉降的影响。该蔬菜基地潜在生态风险主要来自Cd和Hg,建议在农业生产中防范Cd、Hg的污染。  相似文献   

7.
以中山市不同类型涉重金属企业周边土壤(0~20cm)为调查对象,分析了土壤中重金属Cu、Zn、Pb、Cd、Cr、Hg和As的含量,采用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除Pb外其它7种元素含量超过广东省背景值,不同类型土壤环境的污染程度地积累指数评价处于无-中度污染,潜在生态危害处于强度危害程度。统计分析表明,Cr、Ni、Cu、Zn具有显著相关性,不同类型企业周边土壤中重金属污染主要受Cr、Cu、Ni、Zn控制,其次是受As、Hg和Cd控制。  相似文献   

8.
中国城市污泥重金属区域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8  
通过整理和统计国内外文献(2006—2013年)报道的中国城市污泥重金属含量,分析了近年来中国城市污泥重金属的区域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城市污泥重金属Cu、Pb、Zn、Cd、Hg、As、Cr和Ni含量分别为182.5、65.3、729.6、2.1、1.4、11.5、97.5和44.9 mg·kg-1,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规定的中碱性土壤污泥农用污染物控制标准限值比较,Cu、Pb、Zn、Cd、Hg、As、Cr和Ni的超标率分别为2.3%、0、5.9%、5.5%、2.9%、0、0和3.5%;与酸性土壤污泥农用污染物控制标准限值比较,Cu、Pb、Zn、Cd、Hg、As、Cr和Ni的超标率分别为7.1%、1.3%、10.3%、27.4%、20.0%、0、1.6%和12.1%.不同区域城市污泥重金属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城市污泥Hg和As在北方地区含量较高,而Cu、Pb、Zn、Cd、Cr和Ni在南方地区含量较高.与2006年城市污泥重金属含量相比,本研究城市污泥重金属Cu、Pb、Zn、Cd、Hg、As、Cr和Ni含量均呈下降趋势,降幅分别为29.0%、16.5%、40.9%、9.0%、29.8%、41.8%、5.3%和23.6%.  相似文献   

9.
石家庄市大气降尘重金属元素来源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石家庄市采集了51件大气降尘样品,对其重金属来源进行了解析。主要针对样品所含有的As、Cd、Cr、Cu、Hg、Ni、Pb、Zn等8种重金属元素,进行相关性、富集因子及主成分分析。通过分析表明Pb与Cr、As、Hg、Ni相关性明显,Cr元素主要来源于土壤颗粒,As、Zn、Pb、Ni、Cu元素可能叠加工业污染,Hg、Cd污染严重,Pb元素主要受到燃煤和交通污染。重金属元素的空间分布表明市区含量低,二环外含量高,受交通和废气污染较重。  相似文献   

10.
不同玉米品种Cd、Pb、Zn和As积累与转运特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22个玉米品种同时在未污染、轻度、中度和重度重金属Cd、Pb、Zn和As复合污染农田土壤条件下,玉米植株各部位对Cd、Pb、Zn和As的富集和转运特性,并对Cd、Hg、As、Pb、Cr、Cu、Ni和Zn这8种重金属元素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探讨了玉米植株吸收Cd、Pb、Zn和As含量与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形态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①玉米植株不同部位Cd和Zn含量分布规律为:穗上茎叶>穗下茎叶>根>籽粒,Pb分布规律为:根>穗下茎叶>穗上茎叶>籽粒,As分布规律为:根>穗上茎叶>穗下茎叶>籽粒,分布规律的不同与作物本身积累特性以及研究区土壤中Cd、Pb、Zn和As的环境活性高低密切相关.②22个玉米品种遗传背景的较大差异造成品种间Cd和Pb的积累具有显著差异(P<0.05),表现为4种趋势:Cd和Pb复合高积累品种,单一Cd或Pb低积累品种(低Cd高Pb、低Pb高Cd),Cd和Pb复合低积累品种.其中3个品种籽粒Cd含量超过国家食品安全标准,14个品种茎叶Cd含量超过国家饲料卫生标准;所有品种茎叶和籽粒Pb含量均未超标,但部分品种籽粒Pb含量接近限值具有超标风险;不同玉米品种茎叶和籽粒As含量均远低于标准限值,表现出稳定的低积累特性;不同玉米品种茎叶Zn含量随土壤Zn含量的升高而升高,但籽粒Zn含量维持在满足植株正常生长的阈值范围内.③研究区玉米植株中Cd、Pb、Zn和As具有一定的同源性,主要受土壤中Cd、Pb、Zn和As污染物含量超标的影响较为深刻,这说明矿山采选和尾矿堆存带来的人为来源,玉米植株中Cu元素受到一定人为污染来源的影响,但影响程度有限;玉米植株中Hg、Ni和Cr元素间具有一定的同源性,说明成土母质和风化产物累积的自然来源.④玉米植株各部位Cd、Pb、Zn和As元素含量,以及Cr和Ni元素含量均具有极显著正相关性(P<0.01),Cd、Pb、Zn和As元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机制可能有共同之处,从玉米根部向地上部迁移方面表现出协同效应,Cr和Ni元素同样如此.而玉米茎叶中Hg与Cd、Pb、Zn和As元素,以及籽粒中Hg与Cd、Hg、As、Pb、Cr、Ni和Zn元素均表现出一定的拮抗作用.⑤采用对照优选法将同时满足:茎叶Cd、Pb和As含量未超过国家饲料卫生标准,籽粒Cd、Pb和As含量未超过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籽粒Cd、Pb和As聚类分析为低积累类群,植株茎叶和籽粒Cd、Pb和As富集和转运系数较低作为优选条件,筛选出C18(先玉335)可作为Cd、Pb和As复合低积累且籽粒Zn含量维持在正常水平的优选玉米品种,适宜在北方工矿企业周边重金属复合污染农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