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学会放手     
喜欢在太阳快要下山时散步,踩在暖暖的阳光下,微风拂起发丝轻吻着无瑕的脸颊,此时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中,什么也不必去想,若即若离的朦胧更感大自然的魅力无穷尽。曾几何时,大自然的景物便被文人用做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工具,大自然披上了一层神秘的感情面纱,与诗人们同悲共喜,"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上下五千年,斗转星移,如今的我们面对大自然这位伟大的母亲时是否学会了放手?放手对树木的乱砍滥伐,放手对动物的捕杀,放手对各种环境的破坏……为自己、为后代保留一片翠绿。  相似文献   

2.
<正>大自然是人心灵的归属,与生俱来的荒野基因呼唤着我们回归自然。如何让脱离自然已久的城市人重归自然?如何把自然美好的瞬间记录下来?自然笔记是用书写和绘画的方式,给大自然书写日记。在记录中感受大自然中的生命,在记录中把自我融入自然万物。有关大自然的一切:鸟鸣花落、草长莺飞、草丛里的昆虫,四季变化……时时处处皆自然,只要我们有  相似文献   

3.
每月墙报     
《环境》1999,(12)
在历史长河中,科学技术作为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利器,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福祉。从文艺复兴开始,人类快速从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人类依靠科技的进步不断进步,发现和认识大自然运动的一个又一个规律,发明和创造了一种又一种与大自然作斗争、征服大自然的  相似文献   

4.
大自然对于精神上的影响,以时间来说是最先,以地方来说是最重要。每一天,太阳;在日落之后,夜,与她的星辰。风永远吹着;草永远生长着。每一天,男人与女人,谈着话,观看着,被观看着。在一切人之间,这种形象最能吸引的就是哲人。他必须在自己心里决定它的价值。在他看来,大自然是什么?这上帝的网,它那不可理解的连贯性,从来没有开始,也从来没有结束,永远是园形的力,回到它的自身。这一点它正和他自己的心灵相像,他永远不能找到它的开始与结束——这样完全,这样无限。大自然的光彩也照得那样远,宇宙上面还有宇宙,像光线一样地放射出去,向上,向下,没有中心,没有圆周——不论是聚集的或是分散的,大自然都迫切地向人的心灵表白她自己。开始分门别类了。在年轻人的心里,每一件东西都是个别的,独自站在那里。渐渐地,他知道怎样把两件东西连在一起,看出它们之间的共同性;然后三件东西,然后3000件;于是他被他自己这种联合一切的本能所支配,  相似文献   

5.
汪永晨 《环境》2005,(12):86-87
她注定是一名行者.她用镜头和笔记录下了视野中的中国生态环境,她倾听大自然的每一次呼吸,她体味着那些被生态所累的无奈:风沙喧嚣,鸟啼虫鸣,江河呜咽,地球变迁……她叫汪永晨--她用专业化的目光,审视着自然与生态最细微的变化.她在记录中行走,她在行走中记录.  相似文献   

6.
唯一的家园     
在辽阔的宇宙中,经过几番的沧海桑田,地球终于以借来的金色阳光和自身广袤的绿色,孕育了人类的进化成长。在这个绿色的星球上,人类沐浴着阳光雨露,相伴于草木鸟兽,从钻木取火开始,不断地改造自然,改造自身,生息劳作,终于把地球建成美丽的家园。依赖着大自然的哺育和自身的智慧,人类写出了一部辉煌灿烂的文明史。  相似文献   

7.
汪永晨 《环境》2005,(11):76-77
她注定是一名行者,她用镜头和笔记录下了视野中的中国生态环境,她倾听大自然的每一次呼吸,她体味着那些被生态所累的无奈:风沙喧嚣,鸟啼虫鸣,江河呜咽,地球变迁……她叫汪永晨——她用专业化的目光、审视着自然与生态最细微的变化。她在记录中行走,她在行走中记录。某种意义上说,通过她的眼睛,我们看到了一部生动的环境史。  相似文献   

8.
蔡伯的心愿     
大自然孕育了生命,然而作为生命体最高形式的人类却对大自然母亲进行了一次又一次肆无忌惮的掠夺。几百年来,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推动下,人类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然而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程度更是超过了人类社会过去几千年来对地球生态破坏的总和。在大自然一次又一次的反扑之后,人类终于发现,只有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人类社会才能发展延续。在这样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的画卷中,生命的价值也得到了体现。在广西北海市就有一位普通的七旬老人将一生的积蓄投到荒山。 保护动物,种植树木,教育后人成为了他晚年的生活乐趣。对于老人来…  相似文献   

9.
8月7日傍晚,当我们经过长途跋涉终于见到野荷花时,我长长地“啊”了一声。一望无际的野荷花,远离喧嚣的人世,一尘不染,尽情地享受着大自然的这份难得的宁静。面对这一切,我的心醉了。在湖边,只有零星的几朵荷花绽放着,而湖中,掩映于潆潆水雾之中的是一片长势旺盛的荷花。有几个男生下水了,  相似文献   

10.
徐淑文 《福建环境》1994,11(3):16-17
人们已经习惯初春的融融春光,勃勃生机,聆嗅着鸟语花香,仲夏的如火骄阳;成荫绿柳,深秋的绵绵细雨;金黄落叶,潺潺流水,残冬晶莹的白雪。 人们习惯了风云雷电,雨雪冰霜,阳光月色,鲜花草地,人类并依据这种习惯认识大自然的规律,安排着生存的各项创造活动。爱护野生植物,保护动物,使白然界各种动、植物的质量保持着原色。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求,大自然的一切景色都发生了裂变,为维护生态平衡,1970年美国颁布了《国家环境政策法》,成为第一  相似文献   

11.
朱岚 《环境导报》2003,(24):56-56
一、充分利用幼儿园的环境 园内的“快乐农庄”是大自然的缩影、是人工设计的微型自然界,那里种植了各种蔬菜,还饲养了龟、兔、鸡等多种小动物,园内的草地和花草树木也使孩子们更贴近大自然,是幼儿极为喜爱的游戏场所。我们注重让幼儿对这一环境进行探索发现,在充满生机和趣味的大自然中,激发幼儿对环境的兴趣和爱好。  相似文献   

12.
<正>我们周边的自然环境越来越差,大自然时时向我们人类发出警告,告诫我们如果不能再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了,否则会有更加严重的后果。为此,我们也在不断地改善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争取在最大限度地保护大自然的同时,还能不断推进我们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无论在社会发展的哪一个阶段,建筑业都象征着社会发展的水平和科学技术的最高成效。在环保意识十分强烈的今天,我们建筑  相似文献   

13.
环境责任理论的背景 人类自诞生之日起就客观地必然地与大自然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开始人类为了争得一席生存之地,不得不为改善生存环境而进行不懈的斗争,却在无意识中破坏了自然界自身早已形成的生态平衡。工业化以来,人类利用手中的权利挥霍着地球有限的资源,肆无忌惮地捕捞、放牧、砍伐,原来的绿洲变成荒漠,水不再清、天不再蓝,人类的行为正在改变着整个生境系统。  相似文献   

14.
1999年是“生态旅游年”.生态游这种新的旅游形式在80年代末推出后,很快便风靡全世界.人作为大自然的一员,离不开水、空气、土壤、岩石、植物、动物、阳光等自然资源环境.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人类在同大自然斗争中,不断地从自然界取得物质资料,同时也在改变着自己的生活环境.随着近代工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类带来了空前的繁荣,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然而,人与自然环境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对立统一的整体.人渴望回归大自然,亲近她,同她作情感交流.随着人们的旅游经历不断丰富,旅游兴趣也在不断地转移,已经不完全满足于那些受人类影响过多的地方旅游,而是把目光开始投向比较原始的、古朴的自然区域,追求原汁原味的自然环  相似文献   

15.
一粒树籽,从萌芽破土开始,它就承受着大自然给予它的酷暑严寒、暴风骤雨、风和日丽、飞雪冰霜。千年风云变幻它历历在目。因此,它可称得上是一部大自然的珍贵史书。本文想在这方面,淡淡个人的一些粗浅看法。一,一棵古树的价值早在1941年,四川省万县磨刀溪(现归属湖北省利川县,改名谋道。)小庙旁的古水杉就已经引起了林业科学工作者的注意。嗣后,又有人相继对它进行了研究,并于1946年确定它与白垩纪地层中发现的水杉化石为同一属,是世界上幸存下来、并繁衍至今的唯一的一种水  相似文献   

16.
人类社会即将迈入21世纪,在人类社会的发展长河中,人类用自己的聪明和智慧,在与大自然的改造中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人类在享受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时,大自然同样给予了人类无情的回报:人口爆炸、森林减少、土地荒漠化、大气污染、水污染……人类在发展的同时,面临着生存的挑战.环境问题,严重地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环境问题,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中产生,也必须在人类生存和发展中解决,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明智选择,也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努力.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是我国的中心工作,然而,环境问题也不容忽视,我国的环境问题同样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加强环境保护,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改善和保护环境,公众的环境意识是关键.  相似文献   

17.
《环境》2001,(11)
大自然的音符随着我,身体溶化在绿的海洋,精神现在像一片叶,轻如无物又甘心顺从。阿波罗的精灵聚集在我的周围,在这个草原的清晨,草色的阳光洒在柔和的平原上,如一只手搭着情人的肩上。  相似文献   

18.
黄晓卉 《环境》2009,(6):52-59
原始之绿——成功复制大自然的精髓 想象一下,大自然是怎么让一座建筑凉快下来的?看看日本大阪大学的做法吧!在这里,营造商、建筑师和设计者们都在尝试寻找一种更好更佳的“建筑绿化”模式,他们的关注迅速地转向大自然本身——原始的绿意,而这样的方案显然已被证实在真实世界里是的确可行的:在该大学的前沿理论研究中心,设计者们“偷”来了森林的“魔法”,直接把树叶用作建筑遮荫的“衣裳”。  相似文献   

19.
王月 《世界环境》2009,(2):78-79
广袤而神秘的原始森林,奔腾不息的江河,洋溢无限生机的湿地……这些大自然的馈赠给我们提供着新鲜的空气、洁净的饮水,使万物生长,滋养着芸芸众生。  相似文献   

20.
李龙 《沿海环境》1999,(1):29-32
汹涌的涛涛洪水,伴随着1998年的夏天一同到来,长江,松花江和嫩江流域一座座美丽的城市,乡村,一个个温馨的家园,瞬间被淹没在一片汪洋之中,人们用“世纪洪水“,“百年一遇“的字眼来叙述着这场洪灾,被引以为豪的母亲河在世纪末给人留下关于人类生存危机的困惑与思考,人们从自然走进了人类自己所设计的现代文明社会,可大自然给人的并不都是温馨的回报,背离自然盲目索取的代价实在是太沉重,太沉重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