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
石门水库水质污染特征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林春 《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06,26(3):13-14,19
利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对石门水库多年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基本掌握了石门水库水质的污染状况及变化趋势。分析认为:石门水库2005年属Ⅲ类水质,近几年水库水质呈逐年转好趋势。水质主要污染因子为总磷、总氮。 相似文献
2.
辽宁省辽河流域水质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辽宁省辽河流域主要污染物的污染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监测点位中,45.46%的COD浓度为Ⅴ类或劣Ⅴ类,Ⅳ类水浓度占13.64%,Ⅲ类水为18.18%,其余为Ⅲ类以下,水质超标监测点位多位于辽河一级支流.16.67%的氨氮浓度为Ⅴ类或劣Ⅴ类,Ⅳ类水浓度占8.33%,Ⅲ类水为16.67%,Ⅲ类以下占比为58.33%.总氮监测数据显示,辽河流域58.33%的监测点位超Ⅴ类标准,总磷监测超标率为16.67%.从COD和氨氮污染特征看,支流污染是辽河流域重要的污染来源;总氮、总磷污染的来源主要来自于农业源和城市生活源.基于辽宁省辽河流域水质污染特征,提出流域水环境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3.
4.
应用《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中的“时间数列预测法”,以盐城市市区地表水高锰酸盐指数1983-1993年计11个年度的监测数据为统计资料,预测《八五》末期,1995年市区地表水高锰酸盐指数年平均值,阐明预测方法和效果。 相似文献
5.
6.
7.
长江铜陵段水质污染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江铜陵段水文水力学复杂,本文以1997年长江铜陵段水质监数据为基础,评价了本江从水环境质量现状状,分析了水质污染特征和产生原因。 相似文献
8.
洪泽湖西部湖滨水质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10年洪泽湖西部湖滨的常规监测资料,对洪泽湖西部湖滨主要污染物因子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水质污染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洪泽湖西部湖滨总体水质为Ⅴ类,处于重污染水平,TP、TN是影响洪泽湖西部湖滨水质的主要污染物。氨氮、TN、COD Mn在时空分布上均无显著差异,TP、COD有显著差异,枯水期时空分异性大于平水期、丰水期。各河口Chl-a浓度普遍高于敞水区。虽然湖水中TP、TN的浓度已达到较高的水平,但没有达到全面富营养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9.
根据廊坊市2001年~2008年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论述了廊坊河流水质状况及其污染特征,指出廊坊河流水质为劣Ⅴ类,河流水质污染较重,基本属有机污染类型;河流水污染恶化趋势基本得到遏制,水体总体污染有所减轻。在此基础上,分析河流污染的原因,并提出改善河流污染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0.
11.
12.
根据抚顺市"十一五"期间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资料,系统地分析了"十一五"期间抚顺市的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及污染原因。结果表明,"十一五"期间抚顺市的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上有所改善,环境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各年均达标,可吸入颗粒物从2008年开始连续三年达标。采暖期的空气污染明显重于非采暖期,工业区的污染重于其它区。抚顺市的环境空气污染主要受城市布局和产业结构、气象条件及汽车尾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2000~2007年的水质监测资料,9296个监测数据,对贵州省水质状况及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全省地表水水体总体以Ⅰ~Ⅲ水质为主,污染较重的河流集中在乌江水系和南盘江水系;污染严重的断面均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城市下游河段;超标断面以劣于V类为主,氨氮为主要超标项目;重金属总镉和总铅超标断面少,均大多为劣于V类;生活污水已成为贵州省最大的水环境污染源;文章还对入库河流污染防治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海浪河作为牡丹江的一级支流,多年来一直是被高度重视水质的保护工作.采用2014年海浪河3个监测断面的水质数据,分析了海浪河的水污染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海浪河干流3个监测断面中有10项指标未检出;汞、锌、硒、硫化物仅在部分断面有检出;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和氟化物3项指标在各个断面不同水期均有检出;(2)海浪河沿程变化特征为上游至下游水质逐渐变差,但变化幅度较小;水期变化特征为整体呈现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面源污染特征明显;(3)海浪河不同水期各断面污染物年平均值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均小于1,表明海浪河水体中污染物浓度均满足Ⅱ类和Ⅲ类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15.
江苏沿海地区水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80年代以来,沿海地区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海洋石油开发及海运业日益繁盛,入海河流普遍受到有机污染,近岸海域主要受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及石油类污染,海洋生态保护已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重视,根据大量调查和监测资料,对江苏省沿海地区水环境现状进行全面评价,在指出主要环境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6.
对云南省主要河流、湖泊、水库等地表水的水化学特征及其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简要分析了基本成因和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依据污染分担率划分地表水污染类型的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依据污染分担率大小,划分地表水污染类型,并冠以主名称、副名称。通过实例调查,确定污染分担率界线,提出以15%≤K〈40%的指标作为副名称,以40%≤K〈70%的指标作为主名称。定名时,副名称在前,主名称在后,组成"兼有‘××’污染的‘××’污染型的"的形式。能比较直观地反映地表水的主要污染特征。应用起来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容易为大众理解和接受,避免了数字评价的枯燥无味,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十一五”期间滇池水质变化及原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2006~2010年滇池水质监测数据,分析了“十一五”期间滇池水体富营养化主要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滇池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虽有所下降,但水质整体仍属于重度富营养化状态,认为昆明市在“十一五”期间为治理滇池所作的大量工作其成效还未完全显现。 相似文献
19.
"九五"期间滇池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工程措施及其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九五”期间,为综合治理滇池,恢复其自然生态环境,采取了城市污水处理、工业污染源治理、面源污染源治理、内污染源治理和水资源调配及其它等5方面的治理工程措施。对治理工程措施、所产生的效益及其原因进行了粗略的分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