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40出头的花修彬是张小楼井综采三队生产班班长,共产党员。工作中,他生龙活虎,是队中公认的生产骨干:生活上,他和职工打成一片,是工友的贴心人,平时大家都叫他“花班”。  相似文献   

2.
《安全与健康》2002,(10):49
南海某厂工人刘克超上夜班时,不慎将手卷入机器.如果工友发现后当即停机,他可以有活命的机会.但工友不敢擅自作主,而是跑到另一车间叫人,又一直请示到睡梦中的厂长,如此往返耽搁,刘克超失血过多死亡.一条年轻的生命竟这样结束了.  相似文献   

3.
今年40出头的花修彬是张小楼井综采三队生产班班长,共产党员.工作中,他生龙活虎,是队中公认的生产骨干;生活上,他和职工打成一片,是工友的贴心人,平时大家都叫他"花班".但是,最近不知道为什么?花班脾气突然暴躁了起来,工作上冒冒失失,平常也少言寡语.职工们心里都很纳闷,支部书记杨绪忠决定去他家进行一次家访,探个究竟.  相似文献   

4.
波是一位阳光大龄青年。进大山矿工作已有好几个年头。波进矿后被分配到掘进三队.报到后经过培训上岗。队里让他当了一名送饭工,每天班中下井给他所在的班工友送饭。波性格开朗.每次下井送饭都和工友们有说有笑.工友们都喜欢他,和他天南海北拉家常。  相似文献   

5.
5分钟前,他还在劳动,还在与工友们开着玩笑;5分钟后,他带着无限的悔恨离开了工友,离开了亲人,离开了美好的人间。人们无不痛惜地说:真没想到事故能出在他这个安全员身上! 他叫张洪业,是大连煤气公司一厂炼焦车间煤库的副班长。1988年2月23日早晨上班后,他来到了工作岗位采煤坑处,观察煤眼是否有堵塞现象。按操作规程,扒煤应从外向里扒,可是张洪业却站在煤堆中间由里向外扒。这时有人看见煤已埋到了张洪业的膝盖,就提醒他说:“这样危险!”他却满不在乎地说:“不要紧!”仍然继续扒煤。一会,煤埋到了张洪业大腿根处。又有人对张洪业喊道:“危险…  相似文献   

6.
珍爱生命     
10多年过去了,那位工友在深深矿井悲惨死去的情景仍然历历在目。 那天,我们正在掌子面挥汗如雨地铲着煤。就在这时候,悲剧发生了。一位工友在刚放了炮还未来得及支护的顶板下铲煤,被垮下来的一吨多矸石重重地压在了下面,因为伤势过重,他当场闭上了对美好生活充满渴盼的眼睛。  相似文献   

7.
生死瞬间     
安心 《安全与健康》2009,(10):50-50
厂未了一位姓马的新门卫,大伙叫他马师傅,他忙摆手,“我这样的人还能为人师表?别人向我学就惨了!”叫他老马,他也忙摆手,“老马能识途,我没经验只有教训,不敢当!”叫他马伯,他纠正说,“才五十来岁什么伯呀爷的?叫‘马跛’还差不多!”“马跛”?对,反正他脚有点跛,“伯”和“跛”又同音韵,“马伯”音重点不就“马跛”了!新门卫的脚为何跛?为何他乐意大伙叫他马跛?不知道。  相似文献   

8.
《现代职业安全》2010,(12):69-70
智利矿工巴斯托斯6个月前,与妻儿刚刚逃过智利里氏8.8级的百年大地震,又因为改行当矿工遇上矿井坍塌,与其他32名工友被困井下。幸运的是,事故发生17天后,他和工友们仍然活着。  相似文献   

9.
老严     
"老严您来啦!""老严您上班去!"工友们只要见到老严都会热情地和他打招呼。工友所喊的老严其实不姓严,姓陈名国庆。上世纪六十年代,陈国庆初中毕业后就到大山煤矿当了一名矿工。进矿后,他先在采煤队当采煤工,后因工作需要,调到掘进队,又成为一名掘进工,因有初中文化底子,加之业余时间钻研一些电学知识,于是成了大山矿小有名气的全才。平日,他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矿领导决定将其调到安全科工作,成为一名安监员。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不安全行为信息在建筑工人群体中的传染路径与影响效应,根据社会信息加工理论、计划行为理论和社会传染理论,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假设,构建以工友不安全行为信息为自变量,以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3种行为认知因素,以及不安全行为意向为中介变量的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信息传染机制理论模型。通过开发测量量表、编制调查问卷收集数据,基于271个有效样本,利用验证性因子分析与结构方程模型建模分析方法实证检验理论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工友有意不安全行为和工友不安全沟通行为通过6条传染路径诱发新的不安全行为;相较于工友不安全沟通行为,工友有意不安全行为作为传染源时的传染效应更强;管理者通过控制传染信息源和弱化传染媒介可有效抑制不安全行为信息在建筑工人群体中的传染效应。  相似文献   

11.
老李科长     
说起老李科长,周口地区味精厂1.5万多名干部职工没有不认识他的,即使叫不上他的名字,也知道那老头儿是抓安全的。叫他老李科长,一是大家对他的尊称,二是因为他工作踏实,面相又老的缘故。其实李科长满掐满算今年才48岁,叫李从勋,是味精厂安全技术科长。要问他为啥有恁高的知名度,那还得从他抓安全工作说起。红被带和小喇叭194)年秋,组织上安排老李到安全科工作,从此,一向闲不住的他真正成了一个忙人,又是下车间检查,又是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和措施,并建立了各种记录台帐和档案。可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如何起到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12.
怨,派不上用场;等,我没时间了。为了工友们少吸尘,自己动手,心里好受。 ──葛文彩的心声  相似文献   

13.
在安徽淮北矿业集团朱仙庄矿,39岁的掘进工倪龙可谓小有名气,因为别人说他有“精神病”。他的这个绰号源于他坚持不懈排查隐患、源于他心中难以释怀的安全情结。1998年7月,倪龙所在的工作面发生一起冒顶事故。垮塌的巷道中,倪龙分明听到工友痛苦地呼唤“倪龙,快来救我……”虽然他们及时营救,但相处10年的工友还是去了,倪龙失声痛哭。  相似文献   

14.
笔者所在公司新锻造车间由省某建筑公司中标承建。在厂房竣工收尾工作中,一位工人不慎被电锯锯到脚,血流如注,伤员不懂得自救,在场的工友们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厄不知所措,惊呆一阵后,才有人想起向“120”求救,又不按报警的要领,弄得救护车在偌大的厂区内外来回奔驶。其他人也没有急救的常识,手足无措忙不到要害,血流一直没能止住,其中一位工友还好心地扶伤员坐起来,结果伤口出血更快。待救护车辗转赶到现场时,  相似文献   

15.
常言道,家和万事兴。同理,班组和谐,百事顺达,是安全生产的根基。时下,不少企业班组都建立了"四必访"制度,即班组工友生病住院必访;工友婚丧大事必访;工友家庭遭遇灾害及突发事故必访;工友家庭不睦情绪低落必访。工作中,班组职工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帮助,相互关心,相互支持,这都是班组和谐的最佳表现,不仅有益于职工身心健康,而且有利于工作和  相似文献   

16.
去年9月19日晚8点钟,北京矿务局房山矿四段二组专职安全岗员宋宝明正在邻居家吃饭.听说有人找他。出门一看,是段里的一名工友,跟在后面的,是段里主管安全的副段长。他的心“ ”地跳到胸口。顿时,两手打颤腿筛糠、心里咯咯直打鼓,“从矿上到我家有近一百公里的路程,这次派车来找我,准是出了事儿!”乘副段长去招呼司机的机会,他小声向同来的那位工友问起来由。“你们班昨天夜里出了大事故,死了两个人。”工友道出了实情。“呵──”刚才那预感得到证实。他把副段长等人领到家里,越发感到问题的严重。沏茶时,手里的茶壶也跟着颤抖,两条腿象酥…  相似文献   

17.
几天前.某煤矿一基层管理人员因心情不好,对井下作业的一掘进工莫名“挑刺”,对其训斥一通。随后该员工在井下行至斜坡巷时。虽然对方工友已发出开车信号,可他却还想着刚才被训的事,没有注意到当时的情况,未钻进躲身洞,继续行走。飞车与他擦肩而过。险些酿成一起事故。  相似文献   

18.
张旺曾经是某矿山电工,1988年7月20日的夜晚,对他来说永生难忘.那个夜晚他目睹了工友小王在拔除插头的瞬间触电死亡的惨剧.  相似文献   

19.
2003年1月6日清晨4时30分左右,武汉市新华下路一歌厅的包厢内突然着火,18岁的小伙子钟某被烧伤。据钟某介绍,6日凌晨3时左右,他和往常一样下班后,独自一人在歌厅二楼的一包厢内睡觉。大约一个小时以后,他隐约中感到房子着火了,当时他以为自己在做梦,可睁开眼睛一看,包厢内真的着火了。由于屋内漆黑一片,匆忙中,他不小心触到了一根电线,双手当即被电灼伤。挣扎中,他找到了房门,冲出去不久便晕倒了。在工友的帮助下,他被送到市十一医院。经医生检查,钟某的双手、头、面、颈、胸及双下肢均已二度烧伤,目前正在医院接受治疗。…  相似文献   

20.
厂门口换上了一位姓马的新门卫.大伙叫他马师傅,他忙摆手,我这样的人还能为人师表?别人向我学就惨了!叫他老马,他也忙摆手。老马能识途,我没经验只有教训,不敢当!叫他马伯。他纠正说。才五十岁什么伯呀爷的?叫“马跛”还差不多!“马跛?”对。反正他脚瘸走路跛。“伯”和“跛”又同音韵,“马伯”音重点不就“马跛”了?但新门卫的脚为何瘸?为何他乐意大伙叫他马跛?不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