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0 毫秒
1.
1996年公布的、欧洲委员会关于要在欧洲内部使用的环境协议(EAs)框架的通报(见本期中Peter Drll的文章)激起了欧洲环境局(EEB)各成员之间的活跃辩论.这些成员的态度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各自国家中的不同实践.在颇多讨论之后,欧洲环境局对欧洲委员会所提出的思路给出其慎重和有条件的支持.这种支持基于如下意识:在一些情况下,立法不会比与一个工业部门的协议更管用,只要当局确定了具体目标与时间表、确认了监测系统和评估时间而且透明度有保证即可.  相似文献   

2.
书评     
《气候与能源:控制CO_2排放的可行性》P.A.Okken,R.J.Swart和S.Zwerver编,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1989).ISBN 0793 05205;267页 目前,减少CO_2排放的必要性已得到广泛承认,人们正在研究如何使这种温室气体的排放实际减少的问题。 这部有价值的报告是1989年9月为两周后要在荷兰召开的“大气污染与气候变化部长级会议”做准备而举行的一次学术讨论会的产物。它提出了一些技术上可行的减少CO_2排放量的方案,这些备选方案主要集中在节能、改变能源基础设施和燃料结构,可再生能源,通过再造林创造CO_2吸收库、从燃烧气体中脱除CO_2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澳大利亚能源系统正在从燃煤发电向提高能源效率和利用可更新能源过渡。温室效应和其它环境问题、以及技术改进、经济问题和社会变化的关注已刺激人们重新思考能源利用方法。澳大利亚新能源系统将改变能源主管部门和消费者的作用,提高规划灵活性,减少规划风险,提供就业和减少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4.
日本是个发达国家,按人口计算,CO_2排放量是最低的,但是随着工业的发展,最近CO_2排放量明显增加.对此,日本政府计划严格控制CO_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以便减缓全球气候变暖.该计划的目标是:将2000年的CO_2排放量稳定在1990年的排放基础上;推进太阳能的利用和以氢为燃料的利用,开展固定CO_2的各种技术革新,前者可减少CO_2排放,后者可吸收大气中的CO_2;将甲烷的排放量保持在目前的排放水平,并尽可能使各种NOx以及能导致气候变暖的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保持稳定;大力发展森林及城市的绿地面积,以便吸收大气中的CO_2;城市中减少各种车辆的CO_2排放量.为此,要考虑使用其他更有效的、CO_2排放量  相似文献   

5.
Worr.  E 《产业与环境》1995,17(1):32-35
提高能源效率是在短期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最重要途径,工业界提高能源效率的潜力很大,本文介绍了一个称为ICARUS的数据库,它包含荷兰提高能源效率的400多种措施,钢铁工业的实例研究表明这些结果对其它国家的适用性,这项实例研究证实,尽管荷兰的粗钢生产是1988年欧洲能效最高的,但存在着能源效率提高15%的技术潜力,因此,在其它国家中潜力会更大,ICARUS表明,采用一切现有技术措施可以使荷兰工业界的CO2排放量削减30%,把这种实施限于那些在社会经济上最有利的潜力。则仍有26%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埃及能源状况的特点是能源需求量相当大、能源消费量年增长率高、能源利用效率低和能源价格补贴高。因此,提高能效被认为是一个头等重要的问题,因为它会导致大幅度节约。本文概述了国家促进工业部门有效利用能源的政策,包括建立一个工业节能中心(IECC)、培训和提高能源管理专家的水平,及在工业企业中采用高能效技术。 本文还介绍了国际组织和援助机构能够对能效计划给予的援助,讨论了迄今为止所取得的成果,并总结了得到的经验、教训和发现。  相似文献   

7.
70年代以来,随着能源效率的提高,能源问题的讨论已经改变。目前经济发达国家过剩的能源生产能力,反映了能源需求以及新生产源的减少。同时,能源危机可以看作是因其对经济增长的负作用而一直不鼓励提高能源效率。而且,中央计划经济国家仍然是效率极低的能源使用者。经济增长有利于使用那些能源密集程度可能不如其所取代的技术的新技术。 能源效率的永久性提高源于经济的结构性变化,也源于高能效技术的采用。本文讨论增加节能的前景,尤其在工业(消费能源最多的最终用途)和运输业。 虽然在促进节能项目上的投资比在能源供应上的投资更经济有效,也更有益于环境,但后者仍然得到普遍支持。发展中国家随着能源消费量不断增加,自然要优先实现数量上的增长,但在这些国家,更高效地使用能源也可以大大降低需求。国际发展机构中那些仍然有利于增加能源供应而不利于节能的政策,亟待改变。然而,全世界关于必须降低能源需求的意识正在增长。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评述印度的国家能效促进政策和战略。这些政策和战略应在最近的5年经济计划的范围内加以考虑。尤其是70年代以来,印度巨大的节能潜力已得到广泛承认。但迄今为止,这一领域的成效甚微。目前,工业和其他活动的能源强度,比发达国家乃至比一些发展中国家还要高。 全面都存在着将来能取得更大进展的迹象。这里给出了一些组织和机构提高能效工作的实例,包括工业部门的一些案例研究。工业、交通和其他部门已提出许多节能措施。通过促进实施这类措施的政策,可以大大减少能源利用量。  相似文献   

9.
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技术(CO_2 capture and storage, CCS)是当前国际上公认的CO_2减排的有效措施,但封存在地下的CO_2仍然因为各种不稳定因素存在泄漏风险,对土壤环境及土壤生态系统产生威胁。选择赤子爱胜蚓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高浓度CO_2对蚯蚓形态与生理变化的影响,探究CCS泄漏所产生的土壤高浓度CO_2对蚯蚓的毒性效应。研究表明,土壤高浓度CO_2使蚯蚓出现生殖环带肿大、尾部串珠以及断尾等外部形态变化,皮肤和刚毛受到损伤并且表皮发生褶皱等现象;随着CO_2浓度的增加以及暴露时间的延长,蚯蚓的死亡率不断增加,土壤高浓度CO_2对蚯蚓的7 d和14 d半致死浓度分别为26.39%和17.78%;蚯蚓体腔细胞溶酶体中性红保留时间(NRRT)减少。因此,蚯蚓有望作为监测CO_2泄漏的指示生物,NRRT可作为识别CO_2泄漏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0.
世界新闻     
欧洲能源网建立 1991年2月8日,6个缔约成员国在 斯特拉斯堡签署了协议,成立了E~nR俱乐部 —欧洲能源网。 这个俱乐部集中了欧洲负责制定和/或 执行国家能源控制计划的组织。 E~nR的主要目标是,使其成员组织,无论 在国内还是在国际,在他们所接受的和所负 责的事务方面增强特有的效能。 为此,E~nR致力于鼓励在能源效率和促 进可再生能源方面交流经验和进行鉴定,并 使之更简易可行。 欧洲能源网的活动在于在环境方面进行 持久的经济发展而作的国内与国际努力。 如欲得到更多信息,请与如下地址联系:M. Bernard Devin,Secrétaire du Club European En- ergy Network à 1'Agence Francaise pour la Maitrise de 1'Energie,27 rue Louis-Vicat,75737 Paris Cedex 15,France  相似文献   

11.
虽然在工业化国家里,酸雨、温室效应和其它与使用能源有关的危害早已成为谈论环境时的热门话题,而森林毁坏及沙漠化业已表明,第三世界,特别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也被卷了进来。 作为撒赫勒半荒漠生态系统和热带雨林的交汇区,喀麦隆的地理状况、木柴占68.5%的最终能源平衡以及占石油制品消费量和CO/CO_2排放量71.5%的运输行业,所有这些因素结合在一起,将这个国家带入能源与环境关系的论战中心。  相似文献   

12.
城市湿地是陆地湿地生态系统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城市湿地在人为干预环境下的碳排放特征以及影响因素对控制湿地排放温室气体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广州市海珠湖湿地在2013年12月至2014年11期间的美人蕉(Canna indica,CI)、野芋(Colocasia tonoimo,CT)、蓝花草(Aphelandra ruellia,AR)群落湿地的CO_2通量季节性变化以及相关环境因子.结果显示:CO_2的通量季节性变化明显,美人蕉、野芋通量最大值集中在3月至5月期间,而蓝花草通量峰值集中在9月至10月期间,分别为~(-1) 168.37、-607.57、-751.02 mg m~(-2) h~(-1),季节性CO_2通量强弱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美人蕉、蓝花草、野芋的年平均通量分别为-579.30、-373.05、~(-2)90.43 mg m~(-2)h~(-1),3种湿地植物的CO_2固定能力强弱比较为美人蕉蓝花草野芋.湿地植物、大气温度、水力条件是影响城市湿地CO_2通量的主要因子,高温促使城市湿地排放更多的CO_2,而高水位则主要通过限制土壤呼吸以减少CO_2排放;水中的氨氮含量上升显著增强美人蕉群落CO_2吸收能力.本研究表明,观测期内海珠湖湿地生态系统表现为CO_2的汇,CO_2固定量约为1 524.02 t,人为的湿地植物管理和水文调控能进一步促进湿地植物吸收CO_2并减少湿地土壤和植物排放CO_2,从而提升城市湿地的碳汇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控制温室效应的扩展,最近有不少国家已制订出了减少 CO_2排放的最新计划。下面即为部分国家计划在1990年的排放基础上要努力实现的降低 CO_2排放的目标:——澳大利亚打算从现在起到2005年时,将 CO_2的排放减少20%。——新西兰决定从现在起到2000年时,把 CO_2的排放减少20%。  相似文献   

14.
推进欧洲高尔夫球泛欧环境管理计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tubbs  D 《产业与环境》1997,19(1):47-49
欧洲高尔夫球运行主管机构已于1994年1月设立欧洲高尔夫球协会生态处。1995年期间,与欧洲委员会配合,实施了一个试验方案,以确定是否能对高尔夫球场进行环境审计。在今后几个内,还打算制度一份“欧洲高尔夫球场环境管理计划”所涉及的很多原则和政策也适用于世界上其它高尔夫球运行地区。  相似文献   

15.
应用CGE模型量化分析中国实施能源环境税政策的可行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一个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对中国若干工业行业按照差别税率对所投入的煤炭和油气产品征收从价能源环境税的情况进行了量化模拟,预测了该项政策在中国实施的可行性;并在量化模拟和分析之后得出如下结论:即征收能源环境税有助于促进工业部门,尤其是能源密集型行业,节能、降耗、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和削减SO2 和CO2 污染排放,但该项政策的实施并不能够从根本上促进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反而易对宏观经济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在中国目前现阶段不宜作为主要能源环境政策备选方案  相似文献   

16.
刘睿  翟相彬 《生态环境》2014,(7):1164-1169
人类活动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已经对自然生态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如果无法有效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到2030年将有超过1亿人因此而失去生命,且全球经济增长将削减3.2%。有效地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是人类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已经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中国的能源结构决定了中国燃煤发电是中国CO2主要排放源之一,因此实现燃煤发电碳减排对降低中国碳排放总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具有重要意义。准确地计算燃煤电厂产生的碳排放量是进行碳排放权交易、低碳火电厂在经济上具有可行性,最终实现燃煤电厂碳减排的前提条件之一。本研究根据世界资源研究所提供的计算工具首先界定了本研究对于碳排放计算的范围,其次阐述了不同电厂应针对其使用的燃煤进行工业分析的精细化程度不同而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最后对两组不同机组类型的中国火电厂进行了碳排放量计算和对比分析。根据以上分析得出了大容量、高参数的燃煤发电机组相比小容量发电机组不仅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时也能相对减少因生产电能而产生的CO2排放。其次,燃煤电厂CO2排放中煤炭固定燃烧占有绝对比例,脱硫及外购电力所占比例较小,但排放的绝对总量并不小。再次,由于大容量、高参数机组与小容量发电机组相比在生产单位电能所消耗的燃煤量更少、其排放的废弃中的CO2浓度相对较高,应此更适合安装碳捕捉系统,有助于提高捕捉效率,降低捕捉CO2的成本。因此,建议在未来建设碳捕捉系统时应优先选择大容量、高参数机组。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考虑单个燃煤电厂的煤质、考虑电厂脱硫、外购电力的因素,根据电厂对煤质不同程度的工业分析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目的在于更?  相似文献   

17.
应用增温-FACE(Elevated temperature and CO_2-free air controlled enrichment,T-FACE)试验平台,研究了CO_2浓度升高(比对照高200μL·L~(-1))和增温(比对照高1℃)对常规粳稻(Oryza saliva subsp keng)武运粳23不同部位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结果显示,2013年水稻季平均气温比2014年高3℃以上,尽管两年CO_2浓度升高或增温对水稻地上部干物质积累的影响趋势一致,但对不同时期干物质的影响程度有所不同,表现为CO_2浓度升高使2013年拔节-孕穗期和2014年成熟期水稻地上部干物质的积累显著增加40%和16.7%;增温使2013年灌浆期和2014年拔节-孕穗期地上部干物质显著减少14.6%和21.7%。CO_2浓度与温度升高对水稻地上部干物质积累的影响存在年际差异,主要与2013年穗中干物质减少而2014年穗中干物质增加有关。2013年不同处理下水稻各部位干物质分配不存在明显差异,2014年高浓度CO_2与CO_2浓度和温度同时升高降低了灌浆期水稻营养器官而提高了生殖器官中干物质的分配比例,增温并未使干物质在茎叶穗中的分配比例出现显著差异。同时,收获期水稻籽粒产量的变幅与地上部总干物质的变幅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2=0.911)。研究表明,整体上高浓度CO_2提高了而增温降低了干物质在水稻不同器官中的积累,二者共同作用对水稻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年际效应,主要是因为气候条件的差异而导致干物质在稻穗中的积累不同。此外,不同处理下干物质在稻穗中的积累及分配影响产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土壤CO_2与土下岩溶作用密切相关。了解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CO_2的时空变化特征及来源,将有助于准确揭示岩溶碳循环规律。2018年1—5月,在柏树湾和后沟2个岩溶泉域不同深度土壤中插入PVC管,并通过注射器抽取土壤CO_2样品,通过对比土壤CO_2浓度及其δ~(13)C的变化特征分析岩溶作用与土壤CO_2之间的关系,并对土壤CO_2的来源进行示踪。结果表明,(1)柏树湾土壤CO_2浓度(1 812—18 654μmol·mol~(-1))大于后沟(507—9 975μmol·mol~(-1))。2个泉域上覆土壤的δ~(13)C相近,但柏树湾和后沟土壤CO_2的δ~(13)C分别为-22.4‰—-17.03‰和-16.33‰—-11.45‰。土壤CO_2的δ~(13)C接近其上覆植被,说明上覆植被差异是造成柏树湾土壤CO_2浓度大于后沟的主要原因。(2)柏树湾土壤CO_2浓度最大值出现在4月,并在5月降低;后沟除20 cm处土壤CO_2浓度最大值出现在5月外,其他深度土壤CO_2浓度最大值也出现在4月,并且在3月和5月分别出现了降低的趋势。土壤CO_2浓度的时间变化受温度和降水共同影响,过多的降水量可能对土壤CO_2产生抑制作用。(3)在垂向变化上,1—3月柏树湾和后沟土壤CO_2浓度均未出现双向梯度,而是同非岩溶区一样,表现为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这可能是由于1—3月降水减少导致土壤含水量降低,从而限制了岩溶作用对底部土壤CO_2的消耗造成的。而随着降水增加,土下岩溶作用增强,促进了底部土壤CO_2的消耗,土壤CO_2浓度的垂向变化由单向梯度转为双向梯度。另外,各泉域不同深度土壤CO_2的δ~(13)C差异较小,并且具有相似的季节变化规律,证实H_2SO_4和HNO_3溶蚀碳酸盐岩产生的CO_2对土壤CO_2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9.
针对大量CO_2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构建BECR(Bioelectrochemical catalysis reactor)反应系统,将电化学还原与微生物催化还原相结合,转化CO_2合成有机化合物.从牛粪中分离筛选出产氢菌(Clostridium sp.S1),确定最优产氢条件.将筛选好的菌种接入BECR电催化转化反应器,通入CO_2,外加恒定阴极电势,检测合成的有机化合物.结果表明,反应装置接入电化学工作站进行CV测试时,在-0.7 V时出现还原峰发生还原反应,恒电位仪恒定阴极电势,合成的化合物为甲醇和乙酸.在24 h时甲醇和乙酸的积累量达到最大分别为3.096 mmol·L~(-1)和2.01 mmol·L~(-1).在电化学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下,实现了对CO_2的还原过程,并合成了有机化合物.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索富营养化水体“水华”形成机理 ,研究了甘油磷酸钠和磷酸二氢钾这两种外源性磷和振荡与否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 :在静止培养时 ,外源性磷能提高铜绿微囊藻的生长速率 ,提高的程度随着外源性磷浓度的上升而下降 .该有机磷比无机磷更有利于对数期铜绿微囊藻的生长 .同静止培养相比 ,振荡能大大降低铜绿微囊藻的生长速率 .在振荡时 ,只有添加高浓度的外源性磷才能促进铜绿微囊藻的生长 .因此 ,在“水华”暴发过程中 ,虽然水体中外源性磷数量是影响铜绿微囊藻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但是其它的环境因子可能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模拟风搅动的振荡就是重要的环境因子之一 ,振荡对铜绿微囊藻生长产生的不利影响要远远大于外源性磷的种类和数量所产生的影响 .图 6表 2参 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