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度随时间呈缓慢增加,并在经历一段时间后逐渐趋于动态平衡;其余各部位的比活度较低,较大部分接近于本底水平,表明952:被玉米和大豆根系吸收后不易在其体内迁移、输运;②喷施进人土壤中的95Zr主要滞留在表层(O一scm)土壤中,其量占总量的97.5%以上,表明9521被表层土壤吸附,不易随水流向下迁移;③对实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玉米和大豆植株中95zr比活度的消长动态拟合方程为em(t)二3.肠7(l一e一“·’582‘)和eb(t)=3.0925(1一。一“·’363,),经方差分析,表明回归方程较好地反应了95Zr在玉米一土壤和大豆一土壤体系中的消长动态。图l表8参14X…  相似文献   

2.
史建君  陈晖 《环境科学》2002,23(3):97-101
采用模拟污染物的同位素示踪技术进行了95zr在2种作物-土壤体系中的消长动态研究,并应用库室模型和非线性回归方法确定了各体系的拟合方程.结果显示:①玉米和大豆从土壤中吸收的95Zr主要集中在根部,且根部中的95Zr比活度随时间呈缓慢增加,并在经历一段时间后逐渐趋于动态平衡;其余各部位的比活度较低,较大部分接近于本底水平,表明95Zr被玉米和大豆根系吸收后不易在其体内迁移、输运;②喷施进入土壤中的95Zr主要滞留在表层(0~8cm)土壤中,其量占总量的97.5%以上,表明95Zr被表层土壤吸附,不易随水流向下迁移;③对实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玉米和大豆植株中95Zr比活度的消长动态拟合方程为Cm(t)=3.2067(1-e01582t)和Cb(t)=3.0925(1-e-0.1363t),经方差分析,表明回归方程较好地反应了95Zr在玉米-土壤和大豆-土壤体系中的消K动态.  相似文献   

3.
放射性核素60Co在蚕豆-土壤系统中的迁移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模拟污染物的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60Co在蚕豆-土壤系统中的迁移和分配动态.结果表明,60Co由表层土壤进入系统后即在系统中发生迁移,经根吸收的60Co能够向其他各部位迁移.蚕豆植株中60Co比活度起初随时间迅速增高,当达到某一最大值后开始下降.根中60Co比活度显著高于植株的其他部位,蚕豆各部位中60Co比活度的大小顺序为根>豆秸>豆壳>豆粒;土壤中60Co主要滞留于表层6cm内,其比活度与距土壤表层深度呈单项指数负相关;60Co在蚕豆-土壤系统中比活度的动态变化规律由多项指数描述;蚕豆对土壤中的60Co具有一定的富集能力.  相似文献   

4.
水中铀含量与生活区河水中含量无明显差异,537一2废物库周围地下水中惚含量与生活区河水中含量也无明显差异。_至今未监测到两个废物库中的放射性核素对周围地下水的明显影响。图2表4参8X5912(X)2(犯871茶树一土壤生态系统中ITID的迁移与消长动态/史建君一(浙江大学原子核农业科学研究所(华家池校区),农业部核农学重点开放试验室)//环境科学学报/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一2(X)2,22(2)一166一170环图X一9 采用模拟污染物的同位索示踪技术研究Hro(佩水)在茶树一土壤模拟生态系统中的迁移规律,测定了植物和土壤样品中两种形态氖(自由水佩和…  相似文献   

5.
沉万912(X犯01日】)结合态氛在作物生态系统中的形成动态/史建君…(浙江大学原子核农业科学研究所,农业部核农学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环境科学/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一2(X)1,21(5)一粼抖一叨7环图x一58 采用模拟污染物的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氛水在玉米、大豆和水稻中结合态抓形成的动态过程,并探讨了结合态氖形成的机理。结果表明,土壤(或水)中的佩水通过作物根系吸收进人作物体内,并在作物各部位形成结合态氟;作物体中结合态氟的比活度随时间呈增加趋势;作物籽粒中的结合态氖的比活度约为2一3Bq/g,玉米籽和稻谷中的结合态氖的比活度高于其…  相似文献   

6.
小麦对134Cs吸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小麦对~(134)Cs的吸收试验,结果表明,~(134)Cs在小麦中的比活度,根中最高,麦杆次之,麦粒最低。麸皮中~(137)Cs的比活度高于面粉。土壤对~(134)Cs的吸附能力,以青紫泥最强,红壤次之,小粉土最弱;土壤对~(134)Cs吸附能力的强弱与土壤的质地、PH和有机质含量有关。随着~(134)Cs施入土壤的延迟和施人次数的增加,小麦对~(134)Cs的吸收也增加。~(134)Cs在土壤中迁移很少,90.4%集中在0—3cm的表土层;~(134)Cs在土壤-小麦中的分配比为97.9%:2.1%;小麦对土壤中~(134)Cs的富集系数为1.75。  相似文献   

7.
位的分配规律为根>茎、叶,而cd在油菜体内不同部位的分配规律为茎、叶>根。重金属在土壤一油菜系统中的迁移能力为Cd>Pb>Hg。钝化剂对Pb、掩和Cd具有良好的吸附钝化作用,可有效地抑制Pb、掩和Cd在油菜体内的积累。表5参13X53以X)302077作物对土壤中环境激素铅的吸收效应及污染防治/匡少平…(青岛科技大学应用化学系)//农业环境保护/中国农业生态环保协会一以刃2,21(6).一481一484环图X一巧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水稻、玉米等作物对土壤中环境激素铅的吸收效应及污染防治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当土壤中加人不同比例的铅时(0一4姗mg·掩…  相似文献   

8.
采用模拟污染物的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HTO(氚水)在茶树-土壤模拟生态系统中的迁移规律。测定了植物和土壤样品中两种形态氚(自由水氚和结合态氚)的比活度,并应用具有相互交换的双库室开系统模型确定了茶和土壤分室的拟合方程。结果表明:引入土壤中的HTO,不仅在系统积分室间转移和分配,而且迅速向系统外扩散;HTO中的氚以自由水氚和结合态氚形式存在于茶树中,以吸湿性水氚和结晶水氚存在于土壤,其中自由水氚(或吸湿性不氚)远大于结合态氚(或结晶水氚);对实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茶树植株中的总氚比活度Ct(t)=314.09(e^-0.0569t-e^-0.3777t),土壤中的总氚比活度Cs(t)=136.73e^-0.3777t 112.22e^-0.0569t。  相似文献   

9.
新农药毗虫琳及其代谢产物对土壤呼吸的影响/刘惠君…(浙江大学环科所)//环境科学/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一2加l,22(4)一73一76 环图X一5x592‘双刃以刃258多氯联苯在水稻田中的迁移行为/毕新慧…(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科学学报/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一2(X)1,21(4)一454一458 环图X一9x5蛇2(X犯(X犯59氟氯菊醋在棉花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研究/郭明(塔里木农垦大学基础部)…//农业环境保护/中国农业生态环保协会一2田l,20(3)一155一157 环图X一巧X592 X839 .22(X犯众刀55黄河水体沉积物对敌百虫和甲拌磷的吸附/李桂芝…(烟台大…  相似文献   

10.
氚水在大豆土壤系统中的迁移与分布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采用模拟污染物的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氚水在大豆-土壤模拟生态系统中的迁移、分布规律.通过为期50d的模拟试验,测定了植物和土壤样品中2种形态氚(自由水氚和结合态氚)的比活度.结果表明:引入土壤中的氚水,不仅在系统各分室间转移和分配,而且迅速向系统外散逸;氚水中的氚以自由水氚和结合态氚形态存在于大豆植株和土壤中;大豆植株中的自由水氚比活度于6h时即达最大值(根19.4Bq·g-1;茎叶12.3Bq·g-1),随后便逐渐下降,而结合态氚呈缓慢增加;大豆根中的总氚比活度开始时高于茎叶中的比活度,而后趋于平衡,表层土中2种形态氚基本呈逐渐下降.运用示踪动力学分室模型原理对实验数据拟合得:土壤中的比活度Cs=88.37e-11.847t+7.38e-0030t;大豆植株中的比活度Cb=10.30(e-0.030t-e-11.847t).  相似文献   

11.
环境生物学     
X171以X)201357重金属在农田生态系统中迁移的建模研究/周海红(山东建材工业学院应化系环境教研室)…//农业环境保护/中国农业生态环保协会一2(X)1,20(5)一315一318环图X一15 对重金属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迁移机理进行了详尽介绍,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一整体数学模型,推导出作物籽实中的重金属含量与灌溉水质、土壤性质、作物根系性质等参数间的定量关系。对陕西交口灌区的农田生态系统也进行了模拟,所得到的模拟值与实测值之间吻合较好。图6表2参8X1712以犯01358稀土离子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生成的抑制作用/庞欣…(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  相似文献   

12.
X53 9401629锌及其它重金属元素在土坡中迁移性的调控/沙维奇B.H.…(莫斯科季米利亚捷夫农学院土化系)11环境科学学报/中科院环委会一1993,13(3)一304一309环情X一9 实验表明,使用不同处理溶液按不同顺序淋洗土壤,造成土壤中Zn、Cu、Fe、Mn、Ni等重金属元素迁移性不同,因而对作物生长及重金属元素对作物的有效性产生了明显影响。表5参X53 9401630土坡中铅的积累及污染的农业防治/符建荣(浙江省农科院土肥所)l/农业环境保护/中国农业生态环保协会一1993,12(5)一223一226,232环情X一15 叙述了铅在土旗中的分布和积累规律,土坡对铅的吸附…  相似文献   

13.
X820.32田2()3552受污染土壤的农业损失评估法初探/阮俊华…(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农业环境保护/中国农业生态环保协会一2(X)2,21(2)一163一165 环图X一巧 基于受污染土壤的特定涵义及其存在特征,提出了可用于受污染土壤造成农业损失的评估法。受污染土壤造成的农业损失评估法可分为当年评估与后评估,相应地农业损失评估计量与当年评估值与未来年份内应当考虑的若干个后评估累计值的加和。可将计算机信息系统应用于受污染土壤的农业损失评估。图1参4X820 .62(X) 203554啤酒废水生物治理工艺的综合评价/赵勇(河南农业大学环境系)…//…  相似文献   

14.
X53 Xsl7 95Q1668华南红壤对酸雨敏感性的研究/王敬华…(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学报/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一1994,31(4)一348~354 环信S一4 从我国红壤的特性和我国酸雨的特点出发论述了华南红壤对酸雨敏感性的特点。提出了研究红壤对酸雨敏感性的酸缓冲曲线法。根据土壤的酸缓冲曲线提出了两个具体指标:(1)土壤的酸害容量;(2)土壤的酸敏感值(△pH敏感砂。根据大量酸缓冲曲线的结果,对指标分别进行了初步分级,并对广东、广西、海南三省的土壤进行了概略分区。图5表2参12X53 95D1669山西主要农业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分布迁移特征及其生…  相似文献   

15.
境保护/中国农业生态环保协会一1997,16(6)一279~282环信X一15X592 9802171硫双威在棉花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研究/李治祥…(农业部环境科研监测所)//农业环境保护/中国农业生态环保协会一1997,16(5)一200~203 环信X一15X592 9802172氮肥和磷肥对土壤中2,4一滴降解的影响二Influ-enee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fertilizers onZ,4-D degradation in 5011[刊,英〕/Patriek T.Mulroy…// J .Environ.反1.Health一1997,B32(3)一353~362北图 用氮肥改良的土壤中’‘C一2,4滴的矿化作用明显降低,而且随若氮肥的使用率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另一…  相似文献   

16.
态环保协会一1994,13(6)一241~245 环信X一15 光解塑料在太阳光下铺晒可以降解成碎片,其分子量由277。。O降至5500。光解后的膜片以1:500浓度与土壤混告,对土壤物理性状产生了明显影响;对小麦、玉米、白菜的生长及产量,降吉一221一3,8丫scm处理组外,其它处理组均未显示不良影响。不改变土壤和作物中Cu、Cd、Ni等重金属的含量。土壤微生物能够在以光解后的碎片为唯一碳源的无机盐培养基上生长。图4表7参4X53 9502323碱性改良剂对富铝化淋溶土酸缓冲性能影响研究/吴杰民…(浙江农业大学环保系)//环境科学学报/中科院环委会一1994,14(4)一48…  相似文献   

17.
环境地学     
导作用。在中到大雨条件下,壤中累积输出的径流量都低于表面流,差幅决定于土壤表层界面特征。表面径流中的磷迁移量是壤中流的3一4倍。图4表2参13X1442(X) 101男3土壤酸化及天然土壤溶液中铝的形态/翁建华(中国水利水电科研院)…//中国环境科学/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一2(XX),20(6)一501一505 环图X一58 采用真空式土壤溶液采样器收集了宜昌、巫山松树林中天然土壤溶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拟一h助。蒯ion柱后荧光检测,分析测试了土壤溶液中可溶性铝的形态,研究了由于土壤酸化引起天然土壤溶液中不同形态铝的迁移转化。结果表明,天然土壤溶液中…  相似文献   

18.
环境生物学     
X171 2(X)301915扰动对外源性磷在模拟水生态系统中迁移的影响/史小丽(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环境科学/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一2(X)2,22(6)一537一541 环图X一58 采用同位素示踪法,模拟研究不同扰动强度对外源性磷在水体、铜绿微囊藻和底泥中迁移的影响,水体中外源性磷首先由快速的物理化学分配进人铜绿微囊藻和底泥中,然后其在水体中的迁移主要受铜绿微囊藻生长状况的影响。实验表明,当扰动强度为30r/而n时,铜绿微囊藻生长得最好,单位质量铜绿微囊藻中最大外源性磷含量与扰动强度无关,但扰动能加快铜…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中国表层土壤中239+240Pu比活度和240Pu/239Pu的范围、空间分布以及变异性,利用统计分析和数学模型的方法,定量分析了1991~2019年中国表层土壤239+240Pu比活度和240Pu/239Pu的范围,空间分布以及产生空间变异性的原因.结果表明:中国表层土壤中240Pu/239Pu比值集中在0.18的概率为99%,全球大气核试验沉降是中国表层土壤中239+240Pu的主要来源;表层土壤中239+240Pu比活度处于低放射水平(£1Bq/kg的概率为94%),西北和东北地区的表层土壤中239+240Pu比活度有较高的空间变异性.239+240Pu分布的空间变异性受到大气混合、冠层效应、土壤粒度、有机质和迁移(横向迁移和纵向迁移)的影响.同时,本文系统梳理了计算表层土壤中239+240Pu空间变异的数学模型,为定量评估239+240Pu的环境水平提供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X771 .03520(XX】1730土壤、矿物质对的C。的吸附/冯永红(浙江大学原子核农业科研所)…//环境污染与防治/浙江省环保局一1999,21(6)一7一9,11环图X一3 研究了土壤、矿物质对60C。的吸附与水浸解吸。结果表明,(l)土壤、矿物质对印C。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饱和吸附率为68.6%一97.1%,分配系数为砚一357cm,/g;吸附率和分配系数大小顺序两者相同;硅藻土>青紫泥>红黄壤>高岭土>珍珠岩>粉泥土。(2)60C。被土壤、矿物质吸附后不易解吸,解吸率1%左右,大小顺序为红黄壤>粉泥.上>高岭土>珍珠岩>青紫泥>硅藻土。图l表2参6选型、投资、效益等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