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湿地是大气中甲烷最大的自然来泊。科研人员采用密闭室技术,在一年的时间内对马德拉斯市被污染的热带海岸湿地的甲烷排放进行了测量。由于污染程度的差异,使得被观测湿地在甲烷排放上表现出了各自的时空变化特性。硫酸盐和盐度对甲烷产生的抑制作用也是本研究项目的内容。研究发现,土壤温度、沉积物含水量、盐度及硫酸盐是影响甲烷排放率的关键自然因素。研究表明,由于Adyar河口生态系统受到伙扰动,使得该地区平均甲排放水  相似文献   

2.
引言在各类水草中,人们认为凤眼莲是最有害的,世界有害水生植物中,凤眼莲居第八位。在热带和亚热带的许多地区,这种水草常阻塞河道、排水管和灌溉水渠。由于水渠被迅速淤塞,容量逐渐减小,从而使周围地区受到  相似文献   

3.
中东部地区湿地现状评价与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野外调查和资料收集的基础上,利用2000和1988年遥感数据,对我国中东部地区的湿地环境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我国中东部地区湿地类型多,面积大,但分布不均;人工围垦、农业生产活动和水利工程建设是导致中东部地区湿地破坏的主要原因;由于湿地面积缩小,导致湿地功能下降,湿地生物多样性降低,区域洪涝灾害频繁发生.   相似文献   

4.
南沙地区是广州城市空间“南拓”发展战略的重点开发区域,南沙地区湿地资源丰富。南沙建设必须正确处理湿地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实现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本文根据湿地资源调查结果,详细分析了南沙地区湿地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为南沙开发建设中保护与合理利用湿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湿地是什么     
《安全与环境工程》2004,11(2):58-58
今年2月2日是第8个“世界湿地日”,今年世界湿地日主题就是“从高山到大海,湿地在为我们服务”。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维护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人们把湿地称为“地球之肾”、天然水库和天然物种库。所谓湿地系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这个定义包括海岸地带地区的珊瑚滩和海草床、滩涂、红树林、河口、河流、淡水沼泽、沼泽森林、湖泊、盐沼及盐湖。所有的湿地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  相似文献   

6.
江苏王港海岸湿地的围垦现状及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海岸湿地是全球生物生产量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极高的资源开发价值和环境调节功能。王港地区是江苏沿海盐沼湿地发育的典型地区之一,随着盐沼湿地围垦的进行,湿地面积减少,环境退化。为了实现盐沼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须改变盐沼湿地开发利用的方式,发展科学的、有利于生态环境健康发展的产业,如开辟科研基地保护区、发展花卉、草坪业、滩涂生态旅游业、建立盐沼林牧复合生态系统、实行盐沼湿地的综合管理等,同时,还要严格执行相关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7.
肖剑声  秦宏 《陕西环境》1997,4(1):43-45
湿地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是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地区。1995年2月~1996年5月,陕西省环保局多次组织有关专家对渭南地区黄河湿地进行了考察,经过认真论证,认为:这一地区是黄河中游多种珍稀水禽重要的栖息地,是黄河中游干流流域珍稀水禽种数集中的地区,这里具有建立湿地类自然保护区的良好条件。1996年2月,陕西省第一个湿地自然保护区——陕西合阳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正式成立,它填补了我省湿地保护的空白,为我省跨入国际湿地生物多样性研究行列创造了条件,是我国加入《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实施《中国21世纪…  相似文献   

8.
2008年,广州市中学生环境科学夏令营在南沙区举行。林科院热带林业所管伟博士为同学们介绍湿地保护和红树林生态系统为主题的环保知识。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永久或暂时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包括与其毗邻的河滨、海岸,其内的岛屿及低潮水深小于6m的海域),蓄有静止或流动的咸、淡水体。  相似文献   

9.
澳大利亚制订协调湿地保护的政策澳大利亚环境部成立了为政府制订国家湿地政策提供指导的顾问委员会。保护对生态敏感的湿地正在迅速成为国际上日趋重视的问题,因人们在开始侵占这些一旦被损坏不易再恢复的地区。官员希望该协调政策将有助于国家更好地保护敏感的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0.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长期以来,它的价值不为人们所知晓。松花江北岸滩涂湿地生态系统,既保持着独立的自然属性,又与城市融为一体,是我国大城市中最大的城市湿地。本文通过调查分析,探析松北滩涂湿地的功能,使人们看清它的价值,保护湿地。  相似文献   

11.
乌梁素海是我国荒漠半荒漠地区具有很高生态价值和科研价值的大型多功能湖泊湿地,也是地球上同一纬度地区最大的湿地.该湿地于2002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成为被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生物多样性湿地自然保护区.本文分析了乌梁素海湿地自然保护区存在的污染问题并提出了污染治理方面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扎龙湿地是我国最大的保护丹顶鹤等珍稀鸟类和湿地生态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但近年来因诸多原因,湿地生态功能日渐退化,保护扎龙湿地已刻不容缓。我国湿地类型众多、资源丰富,湿地面积居于亚洲第一、世界第四。扎龙湿地是我国最大的保护丹顶鹤等珍稀鸟类和湿地生态类型的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北方同纬度地区保留最完整、最原始、最开阔的湿地生态系统,原生态的湿地美景、丰富的鸟类资源、世界闻名的丹顶鹤等已为世人瞩目,2005年被评为中国最美六大沼泽湿地之一,除具有一般湿地的生态  相似文献   

13.
湿地是地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在气候调节、水资源供给、净化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基于1990-2015年6期土地生态遥感解译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通过修正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因子和计算湿地价值的内外部贡献率,利用GIS定量研究了京津冀城市群及各个城市25年间不同湿地类型、不同功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并基于此进行功能定位。结果表明:(1)京津冀城市群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现先上升后波动下降的趋势,2015年湿地价值较1990年上升了29.3亿元,主要是由于河渠、水库坑塘价值的增加,以及水文调节、水资源供给价值的增加;(2)京津冀城市群的13个城市中,天津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高,且东部沿海区域湿地价值有增加趋势,南部内陆城市不仅湿地面积少且价值逐年下降;(3)水文调节、水资源供给和净化环境是京津冀城市群大部分城市湿地的主导功能,而河渠、水库坑塘、滩地则是提供服务功能的主要湿地类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减少与增加都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因此了解湿地价值的变化趋势及变化原因,明确湿地的功能定位,不仅可以增强人们对湿地生态的保护意识,同时也为未来京津冀地区湿地的修复、恢复及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人工湿地系统具有高效率、低投资、低运行费、低维护技术、处理量灵活、低能耗、处理效果好等优点,非常适合广大农村地区、中小城镇地区的污水处理,本文主要从湿地基质和湿地植物两个方面重点分析了潜流人工湿地对污染物去除的机理。  相似文献   

15.
中国湿地现状及其保护对策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湿地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是人类干预较少的生境之一;湿地具有重要而又独特的环境功能,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复杂的自然条件构成厂多样化的湿地类型,使之成为复杂的生态系统的有机部分;湿地蕴含着多样性的生物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国际意义。湿地破坏是由于人们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引起的,因此湿地保护必须首先注意合理地开发利用,建立持续发展战略,将湿地保护纳入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强化湿地保护的法律监督,兴建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积极开展有关的科学研究和国际合作,建立有利于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保护机制,努力提高人们的湿地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6.
元江河谷热带坝区自然优势及其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江河谷是我国云南省横断山脉中的干热河谷之一,属于热带半干旱河谷气候类型。具有丰富的热量资源和土地资源,但降雨量特少,生态环境脆弱,限制了多种热带作物的生长,长期以来未引起人们的重视。作者在该地区进行多年试验研究工作的基础上,从自然地理条件、生态环境,通过对比分析,论述了元江河谷热带坝区的自然优势。强调指出:该地区是我国发展优质紫胶--信德紫胶虫最理想的地方。从林业的发展方向与战略来考虑,指出今后元江河谷热带坝区的开发利用,主要是发展林业,走“生态林业”的道路。选择优质紫胶虫最好的寄主树滇刺枣作为造林树种,建立以滇刺枣人工林为主体的人工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7.
滨海湿地是湿地的重要类型之一,其资源、生态、旅游、文化、教育、科研等多方面的潜在功能对社会、经济发展均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中国滨海湿地遭受破坏的情况较为严重。当前,如何基于科学发展观,将滨海湿地纳入循环经济系统之中,更加合理地进行开发、保护,已成为关系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文章基于对山东滨州地区典型滨海湿地资源开发实践的研究,结合中国其他地区湿地开发保护的经验教训,以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进而探讨适合中国国情的滨海湿地资源开发思路、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议,以期能够对中国“十一五”时期的湿地开发、保护工作以及部分地区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一定借鉴、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南中国海海岸湿地退化现状和保护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南中国海湿地包括广东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海南省等五个行政区,总面积为15 393.75 km2。由于受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的巨大压力,中国南中国海湿地破坏严重,退化趋势明显。本文在对中国南中国海地区海岸湿地的现状、类型及湿地退化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南中国海地区海岸湿地资源保护与管理的建议,以便切实保护中国南中国海沿海多样化的湿地类型,持续发挥其生态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9.
浅析湿地教育与公众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作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因其独特的生态结构和功能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加强公众的湿地教育,提高人们的湿地保护意识,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湿地保护工作中来,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文章从中国湿地教育与公众参与的需要出发,分析了目前中国湿地教育及公众参与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形式角度探讨了湿地教育与公众参与的实施。  相似文献   

20.
城市拓展中湿地的综合保护与发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在简单回顾世界城市发展过程中对沿海湿地的威胁和影响上,以广州南沙地区为例,对其城市拓展和生态规划中的湿地综合保护与发展进行了探讨。从南沙地区规划中的功能定位出发,分析了该区的湿地类型和分布特征,对其重点湿地进行了确定,从湿地的功能与价值、湿地资源的稀缺性上分析了湿地保护的重要性,重点对湿地的稀缺性进行了论证。基于相似性理论,特别对十九涌湿地、大虎岛东岸湿地和龙穴岛东岸湿地进行了替代性和补偿性分析,充分论述了建立湿地保护小区的重要性和解决关键联系的必要性。初步对湿地保护小区的功能区进行了划分,提出了湿地优先保护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