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态膜技术以其高效、低成本等优点,在船舶含油废水深度处理领域展现出重要的应用潜力。然而船舶含油废水中有机物组成极其复杂,其在动态膜处理过程中的分子特征及变化尚需进一步研究。采用超高分辨质谱研究船舶含油废水中溶解性有机物(DOM)在动态膜过滤过程处理不同时间的分子组成特征。结果表明,船舶含油废水经动态膜处理前有超过2 200种DOM分子式,其主要由CHOS、CHONP等含杂原子类物质组成。动态膜处理过程中,前10 min由于活性炭的较强的吸附能力,对大部分有机物显示出良好的去除率,废水的COD和DOC去除率均在80%以上,此阶段对大分子质量、不饱和氧化性DOM去除效果较好。随后活性炭吸附能力下降,动态膜对COD和DOC的去除率逐渐衰减,60 min时均下降至50%左右。60 min后船舶含油废水中DOM的分子组成未观察到明显变化。本研究揭示了船舶含油废水在动态膜处理过程中DOM分子层面的组成和变化特征,为动态膜技术高效处理难去除船舶含油废水提供一定的工艺参考。  相似文献   

2.
涂铁石英砂的制备及其对砷的吸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加热蒸发法制备涂铁石英砂,并对其含铁量、比表面积、氧化铁膜的附着能力、表面形态和氧化铁物相等表面性质进行了研究。用涂铁石英砂进行了含砷废水的吸附实验,并考察了pH值、离子强度、Pb(Ⅱ)金属阳离子、Cr(Ⅵ)氧阴离子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石油类污染是水体环境主要的污染源之一,并且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用吸附法处理含有石油类污染的废水有较好的处理效果。膨润土是一种优良的吸附剂,对其进行改性能提高其吸附石油类污染物的性能。改性膨润土在在含油废水处理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其对石油类污染物脱附行为的研究还较少。本实验考察了搅拌时间、搅拌速度、p H、温度和盐度的变化对饱和吸附含油废水的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DAAC)改性膨润土脱附行为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最佳脱附条件:搅拌时间为25 min,搅拌速度为200 r/min,p H为3,温度为35℃,在此条件下,脱附率可达92.05%。在最佳脱附条件下使其再生,并和原土进行了比较,通过脱附动力学研究了其脱附的过程。结果表明,饱和吸附含油废水的PDMDAAC改性膨润土在最优条件下,脱附率可达92.05%,可以用来回收石油;再生得到的改性膨润土用于处理含油废水,去除率在82.84%左右,可以重复使用来处理含油废水;准二级脱附动力学能较好地描述脱附过程。旨在探索改性膨润土的吸附及脱附的规律,为膨润土用于含油废水处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微波-Fenton氧化-PAFSi絮凝法处理含油废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微波-Fenton氧化-PAFSi絮凝法处理含油废水,结果表明,200mL水样先经微波辐射6rnin,在pH=2,H2O2(30%)3.5g/L,Fe2+ 1.3g/L的条件下氧化4h后,采用聚硅酸铝铁(Al:Fe:Si=10:2:1)和聚丙烯酰胺在pH:8时进行絮凝实验,处理后废水浊度、SS、COD、含油量和色度分别降低了99.46%、96.66%、91.94%、97.97%和95.00%,且经处理后废水的BOD5/COD由原水的0.04提高到0.53。实验还分析了含油废水的降解机理。  相似文献   

5.
酵母菌产乳化剂能力及其对含油废水降解性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3株酵母菌(Candida lipolytica、Candida tropicalis和Candida halophila)产乳化剂能力与废水降解性能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3株酵母菌在含油废水中生长良好,且均可产生乳化剂.培养5 d后,菌株Candida lipolytica和Candida tropicalia...  相似文献   

6.
超临界水氧化处理含油废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在间歇式超临界水氧化反应装置上进行含油废水的超临界水氧化实验研究,反应温度390~430℃、压力24~28MPa、反应时间30~90s。研究表明:超临界水氧化法是一种高效、快速的有机废弃物处理技术;随反应时间增加、温度升高,废水COD去除率显著增大;以幂函数方程描述了氧化剂过量时含油废水超临界水氧化的反应动力学规律,氧化反应对废水的反应级数为1级,在26MPa时,反应活化能和频率因子分别为(5896.83±243.68)J/mol和(0.0652±0.0028)s-1,模型计算值与实验值的误差为±13%。  相似文献   

7.
微波-Fenton 氧化-PAFSi 絮凝法处理含油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波-Fenton氧化-PAFSi絮凝法处理含油废水,结果表明,200 mL水样先经微波辐射6 min,在pH=2,H2O2(30%)3.5 g/L,Fe2+ 1.3 g/L的条件下氧化4 h后,采用聚硅酸铝铁(Al:Fe:Si=10:2:1)和聚丙烯酰胺在pH=8时进行絮凝实验,处理后废水浊度、SS、COD、含油量和色度分别降低了99.46%、96.66%、91.94%、97.97%和95.00%,且经处理后废水的BOD5/COD由原水的0.04提高到0.53。实验还分析了含油废水的降解机理。  相似文献   

8.
黄璐  陈武  陈泉源 《环境工程学报》2010,4(12):2694-2698
通过对江汉油田采油废水水质分析以及混凝实验研究,分析采油作业返排液中主要化学组分对含油废水混凝处理效果的影响,探讨了混凝剂、常用油田化学品与浊度及油含量去除率的关系,初步分析了它们的作用机理。研究表明,在钻井液中,单宁、磺化酚醛树脂(SMP)等对含油废水处理的影响很大,在压裂液中瓜胶、重铬酸钾等的影响较大,酸化液中乙酸和柠檬酸等的影响较大,射孔液中盐酸等的影响较大。本研究的结果对于消除返排液对油田生产的不良影响,保证系列增储上产措施的实施及其有效性,避免环境污染,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微生物固定化技术处理含油废水的实验研究宫博1李德顺2(1.沈阳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辽宁沈阳110142;2.沈阳理工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辽宁沈阳110168)微生物固定化技  相似文献   

10.
微电解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微电解处理染料、印染、农药、制药、重金属、油分等废水的成果 ,本文从作用机理、影响因素两个方面讨论了微电解处理技术的研究与运用 ,探讨了微电解技术的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