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境中全氟有机物的毒性、检测分析及降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全氟有机物广泛使用50多年以来,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发现一定浓度的全氟有机物,各国研究人员针对该类物质特别是全氟辛酸(PFOA)、全氟辛烷基磺酸(PFOS)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介绍了该类物质的污染现状,阐述了全氟有机物的毒性、检测分析技术及降解技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全氟辛烷磺化物及其环境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氟辛烷磺化物(PFOS)是全氟化合物(PFCS)的代表物,以PFOS为原料可以生产许多用途广泛的PFOS相关物质,并且在环境中都能降解生成PFOS.PFOS是一种新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已经成为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主要从物理化学性质、毒性、环境及人体暴露水平等方面对PFOS进行了综述,并将中国有关的现有数据与其他国家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中国人体、水体均存在着大范围的以PFOS为主的PFCS污染.  相似文献   

3.
在西安市浐灞河湿地植物调查的基础上,选取优势种菖蒲(Acorus gramineus)、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荷花(Nelumbo nucifera)和鸢尾(Iris wilsonii)作为试验植物,研究了4种植物及其不同组配对水体总氮、氨氮、硝态氮和总磷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芦苇+菖蒲对总氮的净化效果最好,平均去除率为54.72%,但去除率最大值(94.98%)出现在菖蒲处理39d时;鸢尾+芦苇对氨氮的净化效果最好,平均去除率为60.56%,但去除率最大值(93.60%)出现在菖蒲+鸢尾处理39d时;芦苇+菖蒲对硝态氮的净化效果最好,平均去除率为50.54%,去除率最大值(94.63%)出现在芦苇+菖蒲处理39d时;鸢尾+芦苇对总磷的净化效果最好,平均去除率为52.35%,去除率最大值(86.93%)出现在鸢尾+芦苇处理39d时。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不同湿地植物对污染水体中氮、磷的去除效果,采用改进耗竭法研究水竹、金花菜、空心菜、雪里红、芋头和韭菜等6种湿地经济植物对溶解性总磷(TSP)、硝态氮(NO-3-N)及铵态氮(NH+4-N)的吸收动力学特征。目的是在对污染水体进行修复时,可以根据不同的污染程度选择相应的经济作物。结果表明:空心菜适应任何TSP、NO-3-N及NH+4-N浓度的污水,水竹则适应TSP、NO-3-N及NH+4-N浓度较低的污染水体;韭菜与金花菜对TSP、NH+4-N浓度较高的污染水体有较大吸收效率,而雪里红则适合浓度较低的水体;对于含NO-3-N水体,韭菜与雪里红具有较大吸收速率,适宜高NO-3-N水平的养分条件,金花菜具有较大亲和力,适宜于NO-3-N浓度低的污染水体;芋头的最大吸收速率最小而亲和力最大,不适宜作为湿地植物修复污染水体。6种湿地植物都具有喜铵性,对NH+4-N有更好的吸收效果。  相似文献   

5.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辽河水体中溶解性金属来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测定辽河水体中几种主要的溶解性金属(包括7种重金属)的含量和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PCA)法分析了金属的可能来源。结果表明,辽河水体中溶解性金属的平均浓度为Al>Cu>Zn>Cr>Hg>As>Pb>Cd,与欧美发达国家的主要水体相比,辽河水体的金属污染状况总体较重;辽河水体中溶解性金属的污染来源主要分两类:农业面源和工业废水污染源,工业综合污染源;根据主成分得分系数可知,采样点2(通江口)、3(三合屯)、7(朱尔山)的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于农业面源和工业废水污染源;采样点6(药王庙)的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综合污染源;基于PCA法的金属来源分析对辽河流域水体金属污染治理对策的制定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的渭河西咸段水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12年旱季和雨季的水质监测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绝对主成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APCSMLR)方法对渭河西咸段水体的污染特征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12年渭河西咸段水体主要以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污染为主,同时存在一定的As污染。总体上,研究水体旱季比雨季污染严重,旱季和雨季提取的主成分及大部分断面综合排名不同,说明降雨对水质产生一定的影响。渭河西咸段水体在皂河入渭之前的上游污染相对较轻,污染贡献以干流排污为主;对应的下游水质较差,皂河是其最大的污染源。  相似文献   

7.
硫酸盐还原菌的污染与防治方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硫酸盐还原菌 ( Sulphate-Reducing Bacteria,简称SRB)是一群严格厌氧的异养型微生物 ,其分布遍及全球 ,主要存在于水体的深部和浅部、下水道和油田等处 ,它们与石油、煤炭矿藏有关 ;它们在生态环境中的广泛分布及其特殊的代谢活动对人类环境和国民经济产生明显的影响 ,人们对此越来越重视 ,对 SRB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在环境科学的研究中 ,SRB在水处理 (特别是厌氧处理工艺 )中的应用已有报道[1 ] ,而对 SBR引起的污染与防治办法却鲜见报道。本文拟对此进行介绍。1 对水体的污染与防治1 .1 对水体的污染SRB对水体的污染是由有机…  相似文献   

8.
微生物是城市内河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多样性与水环境密切相关。以16S rRNA基因作为原核细菌分子标记,应用PCR-DGGE、定量PCR、克隆和测序方法,分析经生态修复工程处理后不同污染程度的城市内河水体细菌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生态修复工程明显提高了污染程度较低水体总氮(TN)、总磷(TP)和化学需氧量(CODMn)的消减能力,影响着城市内河水体中细菌群落的组成和含量,且随时间和空间不同而不同;生态修复工程显著地提高了重度污染水体细菌的含量;冗余分析(RDA)表明,水体中细菌群落组成与CODMn、TP和溶解氧(DO)等指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为了比较不同季节人工湿地挺水植物的脱氮效果,以菖蒲(Acorus calamus)、香蒲(Typha angustifolia)和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3种挺水植物为材料构建潜流型人工湿地,在春夏、夏秋两季间歇式均匀布水条件下,通过测定污水中pH及溶解氧(DO)、氨氮、硝态氮、总氮浓度,分析不同季节挺水植物的脱氮效果。结果表明:出水DO浓度在春夏季表现为对照(CK)湿地菖蒲湿地香蒲湿地芦苇湿地,在夏秋季表现为CK湿地菖蒲湿地芦苇湿地香蒲湿地;人工湿地出水pH均呈弱碱性,种有挺水植物的人工湿地在春夏季和夏秋季的pH分别为7.33~8.09、6.81~7.59;在春夏季,芦苇湿地的总氮去除率最高;在夏秋季,香蒲湿地的总氮去除率最高。  相似文献   

10.
水体中高氯酸盐(ClO-4)污染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介绍了现阶段水体中高氯酸盐(ClO4-)污染控制技术;分析了各种技术的优点与局限性;指出离子交换、生物降解与修复是目前处理水体中ClO4-的主要技术,认为探寻有效的组合处理工艺,开发更经济、高效的新处理技术,将是今后控制水体ClO4-污染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