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电凝聚去除微污染源水中浊度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电凝聚对微污染水中浊度的去除效果进行试验,得到比较明显的处理效果;对电凝聚去除浊度的机理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对实验数据进行了数学分析。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内蒙古包头市环境监测站2012-2013年自动站监测的氨氮和高锰酸盐指数的监测结果和实验室手工监测结果进行比对,得出氨氮和高锰酸盐指数手工监测值和自动监测日均值、手工监测值和自动监测月均值无显著性差异且有显著线性关系,分析自动监测和手工监测结果的偏差产生的原因,氨氮、高锰酸盐指数自动监测与手工监测的比对相对误差的绝对值偏高,自动监测的结果作为定性参考值,定量必须采用实验室标准方法监测。  相似文献   

3.
浊度是衡量水质的1项重要指标,它反映了水中悬浮物、微生物和有机物的去除程度.为了提高居民生活饮用水水质,使其逐步与国际接轨,我国于2001年颁布实施的<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中要求浊度不能超过1NTU.分别对强化和改造混凝、沉淀和过滤工艺的具体方法进行了综述,提出了提高饮用水水质,降低出水浊度的若干可行办法.  相似文献   

4.
采用0.500,0.200,0.074 mm 3种粒径的13X分子筛联合聚合氯化铝(PAC)去除水中氨氮,比较4种不同投加方式对水中氨氮的去除情况,利用3种强化除浊方案解决因投加分子筛而带来的浊度影响。粒径为0.200 mm的分子筛对水中氨氮去除效果优于其他两种粒径,在投加量为2.5g/L时,氨氮去除率可达76.6%。采用先投加分子筛后投加混凝剂的投加方式优于其他投加方式。缩短快速搅拌时间可以有效去除因投加分子筛带来的浊度增大问题,最大去除率可达96.3%,且对水中氨氮的去除效果影响不大。分子筛联合强化混凝对水中氨氮去除效果明显,粒径不同,去除效果不同,投加方式对于处理效果差别明显,通过缩短快速搅拌的时间,可以有效解决因投加分子筛带来的浊度增加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选择聚合氯化铝(PAC)、聚合硫酸铁(PFS)、聚合氯化铁(PFC)为絮凝剂,对比研究3种絮凝剂去除温室龟鳖养殖(greenhouse turtle aquaculture)废水悬浮物效果。结果表明,絮凝剂PAC的絮凝效果最佳。选择PAC为絮凝剂,阳离子聚丙烯酰胺(PAM)为助凝剂,通过响应面法以浊度去除率为响应值,PAC和PAM的投加量和搅拌时间为影响因素,对工艺关键参数进行优化,最终确定最佳工艺参数。根据响应面分析结果,确定龟鳖养殖废水的最佳絮凝条件为PAC质量浓度85.3 mg/L、PAM质量浓度19.8 mg/L、搅拌时间2 min。在此条件下浊度去除率为97.1%,为温室龟鳖养殖废水的优化絮凝处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一种超稳定、高碱度、高浊度浮选废水处理的实验研究.根据废水性质,确定以石灰和PAM(聚丙烯酰胺)作为混凝药剂处理高碱高浊度浮选废水.研究结果表明,当石灰的投加量为300 mg/L,PAM投加量为4 mg/L,沉淀时间为30 min时,出水悬浮物去除率达99%以上,浊度由原水的11 000多降低到3NTU左右,TP<0.5 mg/L,COD<60 mg/L,为废水回用奠定了基础,每m3废水的药剂成本约为0.1元,从而确定了一种经济有效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7.
根据粒径分散度对净化输煤系统冲洗水的影响进行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讨论。分析了混凝剂最佳耗量与粒径的关系及在相同混凝剂剂量时不同粒径和不同浊水浓度对残余浊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实验室间呼吸性粉尘中石英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目的在于研究影响实验室间测定数据差异性的因素 ,探讨改善测试技术提高精度方法 ;其方法是制备 3种试验样品 ,进行实验室间共同测试 ;其测试结果 :7个实验室对 3种样品报告了 6 2个数据 ,2个实验室采用 XRD法、5个采用 IR法 ,3种样品的测试变异性分别为 30 .5 %、16 .1%、6 9% ;其中 XRD为 (2 5 .2~ 6 7) %、IR为 (13.9~5 7) %。本研究课题的最终结论 :实验室间测定数据具有可比性 ,达到国际 80年代水平 ;标准物质应统一 ,制样、测试等技术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9.
针对煤矿矿区缺水、矿井水综合处理利用率低及处理成本高的现状,选取混凝法对矿井水进行处理.用正交试验的方法考察了混凝剂种类、投加量、絮凝时间和pH值对处理水浊度、色度和CODCr的影响,并对试验得出的最佳条件进行了添加助凝剂(PAM)的研究.结果表明,混凝剂种类对浊度和色度的去除影响差异极显著(p<0.01),是影响煤矿矿井水浊度和色度去除效果的主要因素,5种混凝剂(聚合硫酸铁、聚合氯化铝、三氯化铁、氧化钙、粉煤灰)中,聚合氯化铝去除浊度和色度的效果最好,氧化钙效果最差;聚合氯化铝(PAC)的投加量为20 mg/L时,在pH值为7.93(原水pH值),絮凝时间为15 min的条件下,处理后水的浊度、色度和CODCr分别为5.2 NTU、1倍和7.56 mg/L,去除率分别达97.28%、98.44%和96.35%;添加助凝剂聚丙烯酰胺(PAM)不如单独用聚合氯化铝(PAC)对煤矿矿井水的处理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实验结果得出了用硫酸铝和聚氧化乙烯(PEO)净化输煤系统冲洗水的最佳pH值,硫酸铝与ξ电位的关系及投药量与残余浊度的关系。分析了影响药剂使用效果的因素及产生良好凝聚的ξ电位。  相似文献   

11.
为保证海洋平台服役期间安全运行,以实验室海洋平台模型为研究对象,开展有关振动监测技术的试验研究。通过预制损伤等物理手段,模拟海洋平台模型完好与损伤状态。使用加载设备对平台模型加载,采集其在不同加载角度、频率与增益下的动力响应。对振动传感器校准后,利用传感器、信号调理仪以及信号采集软硬件设备,组成监测系统。分析试验数据,调整相关试验参数,选取最佳信号采集状态。选取双谱分析法对试验数据进行信号处理,得出平台模型完好与损伤状态的数据变化。结果表明:根据振动监测数据的双谱模量与频率分布,能够识别损伤。  相似文献   

12.
道路交通事故车辆行驶速度数值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为准确测算不同事故形态下的车辆行驶速度,客观公正地处理各类道路交通事故,笔者对常见的道路交通事故车辆行驶速度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系统地归纳了当前分析交通事故车辆行驶速度的一系列方法,主要是理论计算法、软件分析法、经验公式法、实验验证法、仪器读取法、监控信息测定法和人体特征损伤分析法等,为科学分析事故成因提供重要依据,也可作为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工作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工作场所粉尘检测和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对我国和美国工作场所中粉尘的采样、检测数据的统计处理、评价以及工作场所的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美国把粉尘职业暴露水平的检测、数据的统计处理、评价以及再检测与评价进行有机结合并形成完善的管理体系,我国和美国的粉尘采样方法基本相同,但我国缺少对工作场所粉尘职业暴露水平检测结果的统计处理以及再检测与评价的管理规定。通过对中美两国相关内容的对比和分析,针对完善我国粉尘暴露检测、数据统计处理、评价以及再检测与评价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最优指标法在环境监测优化布点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最优指标法对郑州市17个大气环境采样点的监测数据进行优选,得到的优化点位基本能反映城市空气质量的总体情况,可以达到环境监测优化布点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基于超声脉冲法的火灾损伤后混凝土裂纹深度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检测或诊断裂纹深度是火灾后混凝土结构受损综合评判的重要依据。开发一种专用的火灾后混凝土裂纹深度检测仪器,是一项填补国内该领域空白的重要研究课题。在研讨和分析超声脉冲法检测混凝土表面损伤裂纹深度的单面平测法、逐层穿透法和损伤层厚度判定3种测试方法的基础上,笔者设计开发了一种超声测试诊断仪,采用高精度计时电路、传感器驱动电路和自动增益电路,提高了仪器计时精度和抗干扰性。经对多组火灾损伤后的结构混凝土试件的测试,获取了6组共60个声时数据,用给出的方法进行了计算,得出的裂纹深度值与观察结果能较好地吻合。理论与实测表明,提出的裂纹检测方法和开发出的测试仪器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动载荷作用下煤岩体测试与分析方法,基于直径50 mm分离式Hopkinson试验装置,采用半导体应变片和电阻应变片2种方法采集透射波,开展淮北矿区典型砂岩动态冲击压缩试验,采用二波法和三波法分别计算得到砂岩试件的应变率、应力和应变峰值等动态力学参数以及能量耗散特征,分析不同应变片种类和计算分析方法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不同计算分析方法得到的应力应变曲线形态基本一致,2种应变片采集的数据可以组合使用;与电阻应变片相比,半导体应变片灵敏系数高,由其采集数据计算得到的应力值高、峰值应变小、应力应变曲线光滑,三波法处理数据具有更高的可靠性;根据2种应变片测试数据计算得到试件应变率、动态强度及峰值应变均随冲击速度的增加而增加,试件吸收能量变化也具有一致性,能量耗散率误差在10%以内。研究结果可为煤矿软岩动态力学性能测试与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仪器法和化学法对滤毒罐苯防护时间结果的一致性以及对防护时间判定的影响因素,参照强制性国家标准《呼吸防护 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GB 2890—2009),通过选择不同的实验条件,测试4种不同滤毒罐对苯的防护时间,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显著性差异检验和分析。结果表明:仪器法测定的防护时间小于化学法测定的防护时间;2种检测方法所测定的防护时间结果有显著性差异;测试浓度越高、气流流量越大、采样流量越大,2种方法测定防护时间的绝对差值越小。从防毒面具的安全性和与国外标准一致性考虑,建议采用仪器法判定防护时间。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隧道爆破掘进振动规律并合理控制爆破振动危害,对京张高铁大断面南口隧道爆破掘进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求得3个监测方向的场地系数K和衰减系数α值以及爆破振动峰值速度衰减回归方程,通过FFT法计算出主振频率和爆破振动波的振动频率范围,利用ANSYS/LS-DYNA对爆破工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喷锚支护和监测方向对爆破振动衰减回归分析影响较大;主振频率和爆破振动波的振动频率分布范围为50~300 Hz,无需考虑周边建筑共振情况,与周边古建筑和临近隧道的最小安全距离分别为147 m和12 m;数值模拟与实际结果对比发现二者振动峰值略有差别但整体趋势基本相同,证明建立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为避免新管幕法下穿铁路既有线施工所导致的轨面不平、列车晃车等铁路运营事故,以太原市迎泽大街下穿火车站通道工程为施工背景,考虑火车站内强电磁干扰环境对传统电磁、电容式传感器的影响,选用合适的光纤光栅传感器对地表沉降进行监测,设计了监测方案并搭建了监测系统,获得了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数据,并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土体沉降,获得了地表横向距离沉降规律,对比论证了该监测技术的正确性和有效性。监测和计算结果表明,新管幕法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呈漏斗状,中间大两头小,监测断面的最大沉降值为21.2 mm,在施工安全范围内。  相似文献   

20.
小型人工湖泊水环境变化特征分析及驱动因子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型人工湖泊能够改善城市水生态环境,但其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使水体发生污染。为了探析小型人工湖泊水质和底泥中污染物的变化特征及引起水质污染的主要驱动因子,以郑州大学新校区的眉湖为例,结合现场监测与实验室检测数据,分析了水质和底泥中污染物的变化特征及作用机制;在分析水质影响因子间相关关系的基础上,通过主成分和主因子分析识别了影响小型人工湖泊水质的主要驱动因子,即透明度、水温、p H值、电导率、氧化还原电位、叶绿素a、藻类、流速、总磷和总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