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海常见鱼类体内汞含量的种内和种间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海洋鱼类体内的汞含量及其影响因素是研究汞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生物放大效应的关键问题.为探明黄海鱼类体内汞含量的种内差异和种间差异,于2012年8~10月采集了9种共164条常见经济野生鱼类,用直接测汞仪测定了鱼体肌肉中的汞含量(总汞),同时测量了每个样品的体长、体重,并分析了不同种鱼类的食性和营养级.164条鱼类样品肌肉中汞含量(以干重计)变化范围为0.025~0.526μg·g-1,平均值为(0.124±0.096)μg·g-1.同一种鱼类,汞含量与体长、体重显著正相关.营养级大于2.8的捕食性鱼类体内汞含量高于营养级小于2.8的滤食性鱼类.此外,体重增长快的鱼类在生长稀释作用下,肌肉中的汞含量也较低.结果表明,体长、体重是影响黄海常见鱼类体内汞含量种内差异的重要因素,食性、营养级水平和体重增长速率的差异是影响黄海常见鱼类汞生物累积种间差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鱼类对水环境中甲基汞的富集能力,我们用非洲鲫鱼[Tilapia mossambica(peters)]进行了鱼类在水体中直接富集甲基汞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3.
小兴安岭泥炭藓沼泽生态系统中的汞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研究了小兴安岭汤旺河流域中的泥炭、土壤和植物样品的汞,泥炭地总汞的平均含量为65.8~186.6ng/g;高于黑龙江土壤A层汞平均含量,也高于美国佛罗里达大沼泽国家公园和瑞典Birkeness湿地的含量.甲基汞平均含量为0.16~1.86ng/g;约占总汞的0.2%~1.4%,泥炭地总汞最高浓度出现在5~10cm深处,为186.6ng/g,甲基汞最高浓度出现在10~15cm处,为1.86ng/g,均随深度增加而减少.甲基汞含量与总汞没有很强的相关性(P=0.05,r=0.28)  相似文献   

4.
红树幼苗对汞的吸收和净化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在砂培条件下用含汞海水处理的秋茄和桐花树等红树幼苗,其汞含量随着原培养液汞含量增加而增加.所吸收的汞大部分累积于根部,在1ppm汞浓度组,根部吸收的汞仅约有3%被转运到茎叶中.汞在根中的积累是与培养液汞含量呈双对数正相关.秋茄和桐花树根对汞的积累分别是原培养液汞浓度的16—174和16—100倍.桐花树和秋茄整株植物在四星期内吸收汞总量分别为原加汞总量的3.5—21%和3.2—37%.1ppm汞未对红树植物发生毒害作用,因此红树林对海水汞污染有一定的净化作用.  相似文献   

5.
神经网络在海水腐蚀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我国材料自然环境腐蚀网站长期以来积累的海水腐蚀数据,采用BP人工神经网络算法,建立了碳钢及低合金钢的海水腐蚀预测模型.该模型以合金成分、环境因素为输入参数,以平均腐蚀速率为输出参数.以碳钢、低合金钢的17种钢种在青岛、厦门、榆林海水腐蚀试验站16年腐蚀数据建模.选定A3钢与10CrCuSiV在以上三地16年的腐蚀数据为验证样本.结果表明该网络具有良好的预测精度,能够正确反映海水环境腐蚀性因素及金属材料腐蚀暴露时间与其腐蚀速率的关系,用于碳钢及低合金钢在海洋全浸环境中的腐蚀预测.  相似文献   

6.
草鱼、鲤鱼对汞的积累与排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汞是一种毒性较大的重金属.工业生产上排出的汞随废水、废渣及雨水冲刷,最终进入水体.水中的汞大部分沉积在水底,一部分沿食物链或直接吸收积累在鱼类及水生生  相似文献   

7.
通过测定校园学生主要食物中(包括主食、鱼类、肉类、蔬菜等)总汞和甲基汞浓度,同时采集志愿者头发作为生物指示物,结合外暴露和内暴露数据系统评估学生群体的汞暴露风险.校园食堂食物总汞浓度范围为0.57~207.50ng/g(以湿重计),甲基汞浓度范围为0.06~49.20ng/g(以湿重计),与已有研究相比处于较低水平.不同食物中汞浓度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如水产品中总汞和甲基汞浓度均比其他食物要高.所调查人发中总汞浓度为0.03~0.77 μg/g,甲基汞浓度为0.02~0.67 μg/g,男性发汞浓度要显著高于女性.人体汞浓度与个人饮食习惯存在一定联系,水产品食用频次较高的人群中发汞浓度也相对较高.男性学生总汞摄入量约为9200ng/d,女性约为7500ng/d.总汞摄入主要通过主食摄入,而甲基汞则主要通过水产品摄入.根据现行人群汞摄入风险评价标准,本研究中校园人群汞暴露风险较低,但水产品食用频次增加仍可能造成大量的汞摄入.  相似文献   

8.
在蓟运河河口生态系统中,水生生物对汞、DDT、六六六均有很强的积累能力,体内积累量大体上有沿生物营养等级而增高的趋势,尤以汞最为明显。汞在浮游生物、底栖动物、草食性鱼类、杂食性鱼类、肉食性鱼类及水鸟体内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34、0.48、0.90、1.28、1.70和3.29mg/kg。 六六六的浓缩因子较小(10~2),且易于排出;DDT的积累能力最强(10~4),但在生物体内易转化成毒性较小的DDE和DDD;汞有较强的富集能力(10~3),可在生态系统中循环住复。  相似文献   

9.
为了查明成都市城郊水产品中汞的安全性,分两次对成都郊区16个鱼塘进行调查采样,用微波消解-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仪并参考国标方法,测定了鱼中汞的含量。研究结果显示,与国家食品卫生标准鱼肉中汞含量(300ng/g)相比,16个鱼塘四种鱼肉中汞含量均未超标;鱼中汞含量空间分布上呈现东部>西部>南部;鱼的内脏中汞含量高于鱼肉;不同鱼类相比,肉食性鱼类>杂食性鱼类>草食性鱼类,无鳞鱼类>有鳞鱼类,即鲶鱼>鲫鱼>鲤鱼>草鱼。与国内外其它地区相比,成都市城郊鱼中汞含量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0.
我国沿海燃煤火力发电厂采用烟气海水脱硫工艺机组容量达22 404 MW,人们一直担心燃煤烟气中的重金属随脱硫转移到海水对海洋水质与生态产生不利影响。文章分析了燃煤锅炉重金属汞燃烧过程中的形态变化和迁移机理,估算了烟气海水脱硫工艺排水中的汞增量,并监测分析了国内部分电厂海水脱硫系统工艺水质、附近海域海洋水质与沉积物重金属的变化。监测结果表明部分烟气中的重金属随脱硫进入水体,电厂附近海域海水水质与海底淤泥中部分重金属含量有上升情况,但均满足标准要求,并未发现重金属富集现象。为控制海水脱硫对海洋的负面影响,提出了"良好的域海水扩散、低汞煤质、高效除尘与定期评估"等海水脱硫系统建设条件和运行管理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