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井下作业施工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 ,由于井下作业操作大都敞开井口进行 ,极易造成地层流体、施工入井液泄漏地面 ,对地表、水体和空气造成污染。1井下作业施工产生的污染物质井下作业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源主要是流体 ,即 :原油、地层水和入井液。1.1油井失控发生井喷 ,造成原油泄漏在进行新井投产或新层射孔作业时 ,如果对油藏压力系数认识不清楚 ,或井控措施不当 ,会造成油井井喷 ,原油直接外泄。另外 ,当井底压力大大超过静液柱压力 ,在作业施工中 ,井控措施不当也会发生井喷 ,造成原油泄漏。积存在管柱容积内的原油也易外泄。1.2地层水泄漏在油藏中 …  相似文献   

2.
泄漏检测与修复技术对于控制工业企业无组织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效益明显,通过分析泄漏检测与修复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状况,结合该技术在实际操作中的相关要求,提出建立和完善包括工业企业泄漏元件编码原则、泄漏检测与修复操作技术规范、泄漏检测与修复核查与评估方法、LDAR技术泄漏量核算方法以及LDAR技术信息管理系统接口规范在内的挥发性有机物泄漏检测与修复技术环境管理规范体系的整体设想,以促进挥发性有机物总量减排和环境空气质量改善.  相似文献   

3.
江舜茵 《环境》2010,(10):10-12
墨西哥湾石油泄漏事故发生后,美国专家估计,每天约有3.5万至6万桶原油从破裂的源头流入墨西哥湾,油污更漂至美国4个州的岸边,威胁至少600个物种的生存,对全美40%的湿地生态系统造成的破坏需要十年以上的时间才能修复。  相似文献   

4.
美国罗地雅公司因胺泄漏被起诉美国环境保护局决定对罗地雅公司提出起诉,因为该公司在哈蒙德的工厂发生胺泄漏。公司已同意为破坏联邦危险废料法支付53900美元罚款。据工厂调查,泄漏贮罐没有适当的防泄漏和溢流装置,人员没有适当培训。英国公布新的物质危险评价报...  相似文献   

5.
1999年 2月 2 3日 12时 2 1分 ,美国Tosco Avon石油公司发生火灾 ,该公司的紧急应变小组在 2 0分钟后便将火扑灭 ,但消防人员却花了近 2小时的时间才救出被火焰烧伤的维修人员 ,将他们从 30多米高的塔上放下来。消防人员认为 ,事故设备为原油装置 ,在起火时有操作人员与维修人员在上面 ,火球可能是由于维修小组在一条有原油副产物泄漏的管路上施工时所引发的。这座工厂在先前发生过几起事故 :1997年 1月 2 1日发生爆炸 ,造成 1死 2 6伤 ,被罚款 2 770 0 0美元 ;19 98年 7月 2 9日燃烧炉管路产生绿色的烟雾 ;1998年 8月 ,气体压缩机泄漏出碳…  相似文献   

6.
易燃有毒化学品泄漏的泡沫覆盖技术简介化工部化工劳动保护研究所邹兵我们知道挥发性的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的液体一旦泄漏会产生大量的气体,其扩散的蒸汽将严重污染环境,且易燃、易爆、人员中毒等,给工程抢险造成很大困难。为了减少这方面危害,人们采用了许多方法,但...  相似文献   

7.
典型连接件防腐密封剂在加速环境下的失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某型飞机典型连接件的防腐蚀密封设计,采用实验室加速环境谱开展验证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含密封剂的防护体系在加速环境下发生了开裂失效。对密封剂的失效情况及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密封剂失效后的解决途径及相应的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8.
高技术局部战争有空袭与反空袭和以中远程精确打击为主导的非接触作战的特点。但由于现代战争武器精良、爆炸威力强大,对大气、水、动植物、土壤等生态环境和人类造成了广泛、深重和久永的环境灾难,并引发了沙尘暴、地震、臭氧层破坏和放射性污染等一系列环境恶化。为此,提出了从体制支持、技术支持和舆论支持方面开展战损环境修复思路。  相似文献   

9.
采用泄漏检测与维修( LDAR)技术进行了全面检测和统计分析,分析泄漏的原因并通过维修减少泄漏。结果表明:芳烃抽提装置容易泄漏的元件主要为连接件和阀门,主要分布在泵区;SV≥5000μmol/mol的泄漏密封点占总密封点数的0.57%,对总泄漏量的贡献达到了82%,是造成泄漏排放的主要部分。设备管阀件泄漏造成的加工损失率为0.0009%,泄漏点停工维修修复率为83%,停工维修后整体泄漏率为0.03%;VOCs减排率为71%。  相似文献   

10.
浅谈环境资源的商品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环境资源主要包括大气、水、土地、矿产、水产、森林、草原、海洋、生物等。随着人口的增长、工业的发展和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人们对资源认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认识到环境资源是有限的,需要适度开发、合理利用、加强保护。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环境就是资...  相似文献   

11.
废热锅炉是石油化工企业常用设备,它充分利用生产过程中的余热产生蒸汽,从而降低能耗.废热锅炉如果发生泄漏,将会造成工艺气体串入锅炉水系统或者水串入工艺系统,引起催化剂、设备损坏,造成整个生产装置停车.2004年6月4日,某大型氮肥厂合成氨装置在投料开车过程中,废热锅炉(101-CA/CB)发生泄漏,当班人员在巡检中发现合成气压缩机入口分离器高液位报警,没有引起高度重视,致使事态进一步扩大,造成一段转化炉催化剂中毒.  相似文献   

12.
目的合理评估浮动核电站高能管路在水下冲击载荷下的疲劳寿命。方法开展高能管路静载、模态和瞬态响应分析,得到管路在水下冲击作用下的应力时程曲线,为管路疲劳寿命估算提供基本应力谱输入。基于冲击疲劳损伤模型,运用nCode疲劳分析软件,估算管路的冲击疲劳寿命。结果管路在一次冲击载荷作用下会经历多次应力循环,最大应力值超过材料屈服极限的11%。管路在横向冲击作用下的冲击疲劳寿命为3.95×10~4次。结论管路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的最大应力响应发生在冲击输入的正向三角波之后,反向三角波之内,是由于惯性效应造成的响应滞后现象。管路固定端、弯头和三通是应力集中区域,管路疲劳破坏一般发生在这些局部区域。  相似文献   

13.
郭磊  贾永刚  付腾飞  刘晓磊  赵战坤 《环境科学》2012,33(12):4352-4360
地下污水管线的泄漏将会对土壤、地下水环境产生严重的影响.本研究建立一套基于高密度电阻率测量的地下污水管线泄漏原位自动监测装置,通过室内模拟实验,验证该装置在不同地下水水位条件下对地下污水管线泄漏进行实时监测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当泄漏管线位于包气带中时,能够迅速监测到管线发生的小流量泄漏;当管线位于地下水水位附近,也能迅速监测到管线发生的小流量泄漏,而且通过管线以上土层电阻率的梯度变化,还可推测污染物泄漏的程度;当管线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时,由于污染物在地下水中迅速的混合并扩散,只有当泄漏达到一定浓度,使电阻率产生能够观测到的变化,才能监测到泄漏发生.本研究所使用的装置能够对位于不同地下水位和埋深条件下的污水管线泄漏进行实时自动监测.  相似文献   

14.
陈福阳 《环境保护》2023,(Z1):77-78
<正>废弃矿山属于工业废弃地的一种,弃之不管容易对包括地下水在内的多个环境主体造成重金属污染,环境危害较大。与此同时,相较其他类型的工业废弃土地而言,其对地表环境破坏严重,复耕、复垦或者生态修复的难度较大。为此,废弃矿山的修复与再利用已经成为困扰各方的环境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5.
<正>2013年6月3日,吉林省长春市宝源丰禽业有限公司发生因火灾导致的液氨泄漏事故,事故共造成121人死亡、76人受伤。2013年8月31日,上海翁牌冷藏实业有限公司发生氨泄漏事故,造成15人死亡、7人重伤、18人轻伤。2013年11月28日,山东乳山合和食品厂发生氨泄漏事故,造成7人死亡、4人重伤、2人轻伤、13人中毒。从以上事故案例可以发现,氨一旦泄漏,将对装置及周边人员、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本文围绕氨泄漏的风  相似文献   

16.
油气田开采过程中各物料在采收、处理、运输过程中具有高温、高压、操作条件苛刻等特点,在外界因素的破坏下,生产和输送设施具有发生物料泄漏、火灾爆炸等突发性风险事故的可能性.本文对油气田开发进行环境风险识别,确定最大可信事故,分析其环境影响,针对性提出环境风险应急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防止风险事故对周围环境造成次生污染.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重金属污染环境的问题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其中矿业活动是环境中重金属的最主要来源。植物修复技术具有物理、化学修复方法所无法比拟的费用低廉、不破坏场地结构、不造成地下水的二次污染等优点。可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因此易于被社会所接受,是一项很有发展前途的修复技术。本文从植物稳定、植物提取和植物-微生物以及动物的协同修复等三个方面简要介绍了矿区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炼油企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主要来源及危害,介绍了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在炼油企业的应用情况。通过对泄漏检测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对泄漏检测与修复效果进行评估,探讨了炼油企业不同密封类型的泄漏及修复规律,为炼油企业开展LDAR工作,减少VOCs排放,改善厂区环境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或参考。  相似文献   

19.
人们正切身感受着环境破坏带来的恶劣影响:厄尔尼诺现象在全球范围肆虐,频频造成气候反常甚至灾害天气;淮河水的污染使下游大量人口的饮水和农田灌溉成为困难…… 既然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发展到如此严重的地步,人类为什么不能采取有效、果断的措施来治理污染,改善环境呢?事实上人们已经想了很多办法来治理污染,但还没有从根本上扭转环境恶化的趋势。看来,环境问题的解决不仅是个技术的问题,它还涉及到更多的因素,比如广义的伦理学问题,涉及到人的认识问题,等等。 一些环境伦理学家认为,环境恶化、自然遭到破坏是由于人的骄奢淫逸…  相似文献   

20.
污染事件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影响,也通过环境质量和环境容量的下降造成间接的危害。如何识别污染事件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害、对由此造成的环境破坏程度加以分析和界定,有助于确定下一步的生态修复方案,使得污染事件责任人的赔偿有据可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