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5月4日,杨力学到鞍钢硅钢片厂去接任厂长。他与前任厂长高连忠接交时的第一句话是:“硅钢片厂是鞍钢第一家实现20年无工亡事故的单位,在抓安全工作上,你立了功、出了力,这个经验可不能带走,要传给我。”高连忠见老杨一片诚恳,一时不知从哪里说起,只是回答了一句话:“主要是说了就去做,多解决一些实事。” 杨力学也是一位老厂长,在第一簿板厂任过设备厂长,后又任无缝钢管厂厂长,深深理解老高这话的份量。老杨想起自己的经历,抓安全工作也有一定的经验,但是他的教训也不少。 1984年5月的一天,他的脚气病有点发炎,上班没换大头鞋,穿双布鞋…  相似文献   

2.
保险司机     
在鞍钢汽车公司一队人们称朝鲜 族工人金福浩是“保险司机”。这个绰 号对金师傅确是当之无愧。他开汽车 已经32个年头了,安全行车112万公 里,被命名为辽宁省、鞍山市和鞍钢 的安全行车标兵。 金福浩1948年从丹东来到鞍钢, 他深知作个汽车司机,就得时刻把安 全行车挂在心上。他多年来养成了一 个习惯,每天工作完了,都要把当天 开车的情况在脑子里过一遍“电影”, 哪些路段开得急?哪些地方出现过险 情?哪些自己处理得当?哪些还需要 改进?久而久之,他积累了许多安全 行车的经验。如:对面行车,礼让 “三先”;交叉路口,观看两面;遇见 小孩,防止…  相似文献   

3.
三十年,这个时间概念意味着一万多张日历,而易尚勤—鞍钢运输部矿渣站的一个普普通通的扳道员—在这么多张的日历上,从未留下过一次大小事故的记录,为安全运输做出了可贵的贡献。 2号扳道房地处矿渣站南大门,是鞍钢铁路运输的咽喉之地。人们形容这里是“三多扳道房”:道岔多,在不到30米的地段就有16组道岔;车次多,每班需要扳道200多次;方向多,鞍钢三个钢厂和一个铁厂以及鞍钢西半部站间小运转行车都必须由此经过。 30年前,易尚勤来到这不足5平方米的“陋室”里当上一名扳道员,从那时起,他就同信号灯、红绿旗、扳道器结下了不解之缘。为了确…  相似文献   

4.
1985年1月,60岁的王荡从大连市一轻工 业总公司党委书记的岗位上离休了。老朋友劝 他说:“咱们一起写小说吧!”老伴劝道:“这回你 可要歇歇了,在家抱抱孙子,养养花,享几年福吧!”王荡心里却琢磨着;革命了40年,离休后这革命之车将开向哪里呢? 王荡来到了市劳动局。他对劳动保护处的同志说:“给我安排点工作吧!我要把余生的精力全部奉献给安全生产工作。” 王荡为什么离休后非要搞安全生产工作呢?是鲜血和死亡在他心中刻下了一道伤痕,是惨痛的教训呼唤着他── 1979年7月,王荡担任大连钢厂党委到书记。刚到职第十天,一炼钢车间三号高炉一声爆…  相似文献   

5.
厂长脸红了     
某木材加工厂试制成功电动安全刨,大家赞不绝口。只有厂长说:“费这么多脑筋搞这玩艺儿干啥?我当了大半辈子刨工,只要多加点小心就没事!”说着他激动地举起右手向下一挥:“提高工效比啥都强!” “厂长,您这手……”技安科的老刘打断了他的话,大家这才看到厂长这只手的食指和中指都没了,齐刷刷的。霎时厂长的脸红了。厂长脸红了@孙理  相似文献   

6.
与老唐相识于上个世纪80年代,那时的老唐每天骑了辆自行车穿梭在福州的大街小巷。90年代初,老唐骑上了摩托车,一直到退休。去年5月初的一天,到老唐的工作室闲聊,要走时,外面突然下起了大雨,老唐说要开车送我,我还以为是开摩托,就说不要了,他说:“下了这么大的雨,我开车送你!”当时我愣了一下,这老唐什么时候会开车了?还买了车!着实令我大吃一惊!因为这事太突然了。这个对机器类东东有些迟钝的老男人,竟然会开车了,真是叫人大跌眼镜。当我走到老唐家的楼下时,他老人家正在倒车,并摇下车窗向我招手。  相似文献   

7.
《劳动保护》1990,(3):6-7
眼前山铁矿是鞍钢五大铁矿之一,生产设备、工艺基本上是50年代中期的水平。采矿、运输、破碎、排上和维修等工作场地分布在一个狭长的5公里山沟里。由于“线长、点多、面广”,作业环境复杂,安全生产的不利因素较多,曾多次发生伤亡事故。1986年,我们根据鞍钢的统一部署,结合矿山生产实际推行标准化作业,安全生产出现了转机,实现了较长时间的稳定局面。 我们推行标准化作业的作法可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第一,顺情入理地解决职工对标准化作业的思想认识问题。 近年来,我们从发动群众搞“三个分析”入手。一是分析事故案例。我矿1984、1985连续两…  相似文献   

8.
鞍山钢铁公司是我国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现有厂矿一百多个、职工近40万人。近几年来伤亡事故不断下降。1984年冶金部在鞍钢召开安全生产现场会,推广他们的经验。1985年,国家安全生产委员会又在鞍钢召开安全生产现场会,并将全国第一块安全生产的奖牌授予鞍钢,下面介绍的是鞍钢安全生产的部分做法。 一、确定○的目标。车间保厂矿、厂矿保公司,从1984年起,鞍钢制订了“实现工亡和重大设备事故为零”的奋斗目标。零的目标给人压力、催人奋进、让人追求。 二.一把手政策。一把手抓安全,也是改革安全管理模式上的突破,强化了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从…  相似文献   

9.
奶奶的笑声     
女友同他分手 ,他很苦恼 ,但当个安全员是他的最大心愿 ,既然当上了哪能放弃不干———搞不到对象苦恼我一个 ,安全出了问题 ,岂只一人苦恼 ?好不容易远房姨妈给介绍了一位郊外的姑娘。他搞安全工作 ,她也搞安全工作 ,门当户对 ,一见面就钟了情。可万万没有想到 ,姑娘的奶奶一口反对。当初你当安全员我就不同意 ,可你不听 ,结果怎样 ?没人看得起 ,像样的小伙子一个也不来问津 !如今你还去要一个安全员 ,结婚后两口子都会被人看不起———不行 ,我坚决反对 !姑娘从小没了爹妈 ,是苦命的奶奶把她拉址大的———婆孙俩相依为命啊 !奶奶的反对使…  相似文献   

10.
刘克 《劳动保护》2005,(4):81-81
胡社功,河南伊川县安全生产监管局局长。在伊川县,人们一说起安全工作,便想起胡社功。哪里有安全,哪里就有他的足迹;哪里有隐患,哪里便出现他的身影。全县各类工矿企业是他的办公室,为企业职工讲授安全知识课是他的家常便饭。他是一个“安全通”,讲起课来总有说不完的话题;他是一个“安全侦探”,天天奔波于全县各类工矿企业,排查和排除安全隐患;他是一个“安全使者”,他所到之处都能化险为夷。已接近知天命之年的胡社功,从事基层安全生产管理工作28年,对安全生产业务驾轻就熟,所以大家都叫他“老安全”。 学出来的“安全通”胡社功,1976年高…  相似文献   

11.
“五同时”     
在某厂一次事故分析会上,厂长滔滔不绝地批评有些干部如何不重视安全生产。 在讲话快结束时,安技科长给厂长递了个条子,请他强调一下“五同时”。 厂长看完字条高声说:“最后再讲一点,我们各级领导今后都要坚持‘五同时’,做到同吃、同住、同劳动。”安技科长一听不对头,忙提醒说:“是安全和生产的‘五同时’。”厂长听了点点头,又补充说:“对,对!还有同学习,同商量嘛!”到会的同志们听了,都不禁哑然失笑。“五同时”$西安市劳动局  相似文献   

12.
株洲市一家工厂调进一位干部,到化验室担任支部书记。书记走马上任已一个多月了,发工资时,工资表上却找不到他的名字。是谁的过错呢?书记一时弄不清道理。 于是,他来到财务科。财务科档案里查不到他的名字。不得已,只好去找厂长。厂长知道他的来意后略加思索,就反问:“你上任前有没有听过安全课?”这时,他才想起,刚调来厂时,干部科曾经给了一张条,叫到安全科听安全课。自己觉得当书记听安全课用处不大,就把这件事放到了脑后。厂长了解了事情根由,就心平气和地向他说。“我们厂有六千多职工,过去事故不少。从血的教训中,全厂上上下下都认识到…  相似文献   

13.
“条条款款那么多,哪里记得住啊!”受伤的管道工的嗟叹,给工会领导以启迪:井下老同志多、文化低,记不住那么多是实情,应该想个法子,既保持《规程》的完整性,又让《规程》易上口、记得住。 受伤人的叹息 呼喊救护的电话从大冶有色公司铜绿山矿负185米地层深处飞向矿医院! 白色救护车发出凄厉的啸声在盘山公路上急驰! “井下又出事了!”千百名矿山职工家属凭经验作出判断。 “幸亏他戴了安全帽。”医生说。 “幸亏医院抢救及时。”领导感激地说。 受伤的是位中年管道工。在事故分析会上,人们惋惜地提醒他:“当时,你若是按安全规程操作,先放余…  相似文献   

14.
上海钢管厂厂长高彦思同志非常重视安全生产,群众亲切地称他为“我们厂里最大的安全员”。 老高是个老干部,在战争年代多次负伤,动过几次大手术,还有好几种慢性病,但他一心扑在工作上,时时把工人的安全健康挂在心间。他任厂长,头一件事就是抓安全生产。他说:“当领导干部的,抓安全工作,不能光停留在口头上,多说不如多抓。”他经常深入车间、现场,对各车间、班组安全生产的情况和问题都很了解。有时事故发生了,他常常是第一个知道,安全员还落在他后面。厂里哪里有事故隐患,哪个班组、工种发生了事故,哪条路积水难行,哪个工人提出了安全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一 1月22日,我们局的文书小刘把一份S厂拍来的加急电报送交伍局长。满头白发的伍局长看过电文后,双眉紧锁,拿起粗炭铅笔在台历的记事栏上重重地写了几个大字:爆炸!又一次爆炸!! 我轻轻地走近写字台旁,瞥见那电文是; “我厂电雷管车间113段今日8时40分又发生了雷管爆炸,当场炸死一人,……”我还没看完电文,就听伍局长说:“你赶快去把安工程师找来。” 我急匆匆地到安全技术处去找安工程师,他在我们局里搞安全技术工作已二十多年了,是位有经验的老工程师。他走进局长办公室还没开口,伍局长就连珠炮似地对他说:“老安,看来这件事又得劳你办了,…  相似文献   

16.
说起黄建飞,在通州区政府部门、企业元人不知,无人不哓。哪里有安全的难事.哪里就有他.哪里有安全的事故.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安监战线上的“老黄牛”。自他调入安监局以来.负责协调解决安全综合监管难题16个.  相似文献   

17.
在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不断给安全防护工作带来一些新问题。要保证操作工人的安全健康,安全员要多动脑筋,多走群众路线,遇事多跟群众商量。 高层建筑的装修工程,阳台附近的装修活是容易出事故的危险区。抹灰、油漆工人在粉刷阳台檐口和顶板时,他们往往一只脚蹬在高凳上,一只脚蹬在阳台拦板上,一不小心摔下来,摔在阳台内侧,会造成轻伤;摔在阳台外侧,那就是掉进了“老虎口”,有生命危险。 为了保障操作工人的安全,后来,我们找施工员、架子工班长商量,经大家仔细一琢磨,计上心来,何不搞些简易栏杆试试。那就是在阳台外侧,从二层到最高层,统统…  相似文献   

18.
最近听少数煤矿干部说,安全工作天天搞,搞来搞去老一套。言外之意:厌烦了!一年到头,一次一次安全会议、安全教育、安全检查……很有些冷饭重炒、老生常谈的味儿。 其实,人生在世,一日三餐,也是老一套,但因厌烦而绝食者,古今中外、却未见史传。为什么一谈劳动保护、安全生产,有些人就嫌烦呢?原因盖出于“与己无关”,“侥幸麻痹”。有些人高高在上,千种隐患,万般威胁,危及不到他,加之,劳动保护不象吃饭那样“一顿不吃饿得慌”,放松一两次,未必就马上出纰漏,易生侥幸心理。 对症良药,一是要有满腔的阶级感情,二要关心人,重视人的价值。当然我们…  相似文献   

19.
铸新 《劳动保护》2004,(5):60-60
搞安全工作,少不了事故调查、原因分析。为此,我以前最怕人提到“事后诸葛亮”这个词。即使人家明明白白讲的不是我,我听着也有那种做贼心虚的感觉。时间长了,听多了听惯了,脸皮是厚了点,但那种羞愧感总是消除不了。不料到后来居然觉得戴上这顶“事后诸葛亮”帽子,还是蛮爽的呢  相似文献   

20.
鞍钢通过深揭狠批“四人帮”及其在鞍钢的资产阶级帮派体系,取得了抓纲治国一年初见成效的重大胜利。今年被命名为大庆式企业。公司党委领导广大职工,大找差距,响亮地提出狠批“四人帮”,从头学大庆,奋战一年,誓把鞍钢办成高标准大庆式企业的战斗誓言。与此同时,党委提出,职工干劲越大,越要注意职工的安全、健康,关心群众生活,解决好生产和安全的关系。遵照英明领袖华主席关于“认真搞好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加强劳动保护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