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近五百年流域性洪涝统计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以《中国近五百年旱涝分布图集》为基础,并将资料适当延长,提出了流域性洪涝及其指标。在此基础上,初步分析了我国主要流域单元近500年(1470 ̄1991年)和各世纪流域性洪涝事件发生折频次和持续性,并分析了南方、北方和全区域主要流域单元不同等级流域性洪涝空间遭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淮河流域洪涝变化的信息维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一定洪涝指标建立的淮河流域近五百年洪涝变化序列为基础,采用分形理论和方法,分析了淮河流域洪涝变化的分形结构特征;计算了淮河流域不同等级洪涝序列的信息分维及其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淮河流域洪涝序列是一种极不规则的Cantor集合;信息分维与洪涝发生的频度呈反相关关系,即洪涝程度越重,信息分维值越低,所反映的气候层次相对越高。信息分维及其变化有望成为时间序列变化趋势和气候层次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近40年洪涝旱灾害及未来减灾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涝旱灾害是黑龙江省的主要自然灾害。本文提出了黑龙江省洪涝旱灾害指标;分析了1949~1990年洪涝旱灾害的时空分布特性;提出理论损失新概念,较系统地估算洪涝旱灾害造成的实际损失和理论损失;探讨防灾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4.
暴雨洪涝敏感性影响因子分析及评估--以江西安义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区域地理环境存在差异,洪涝敏感性影响因子的选取主要根据区域地理特征及个人经验确定,缺乏统一的标准、系统的分析和科学的评价。洪涝灾害与影响因子之间是复杂的、多变量的非线性关系,与研究区的地质、地貌、土地覆盖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针对不同的研究区域,搜集尽可能全面的影响因子并对其进行优化选取是实现洪涝敏感性准确评估的前提和保证。南昌市安义县位于潦河中下游,是洪涝灾害的主要受灾区域。基于遥感影像数据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以安义县为例开展暴雨洪涝敏感性影响因子分析及评估研究。首先,利用成灾前后哨兵一号雷达影像提取安义县2016年6月30日至7月5日暴雨洪涝的淹没范围,选取高程、降水、用地类型、距河流距离、坡度等15个洪涝敏感性影响因子。然后,基于随机森林模型对15个影响因子进行重要性排序,按照排序结果对影响因子逐步精简,并基于神经网络模型对影响因子进行优化选取。最后,基于优化选取后的影响因子,采用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安义县洪涝敏感性评估,并用实例验证洪涝敏感性评估结果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精简收敛指数、坡向、剖面曲率、地形位置指数和汇流动力指数5个最不重要的影响因子后,神经网络模型的性能有一定提升;敏感性等级为中等及中等以上区域主要分布在潦河两岸,约占安义县总面积的1/3,近70%的洪涝分布在敏感性中等及中等以上区域,洪涝发生在洪涝敏感性等级为中等及中等以上区域的可能性非常大,洪涝敏感性评估结果与安义县实际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5.
太湖流域北部潜在洪涝风险区分析及影响评估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太湖流域历来遭受严重的洪涝灾害,并且近年来有不断加重的趋势。本文选择太湖流域北部的无锡市作为典型研究地区,研究其洪涝的危险性并进行潜在损失评估。人类活动,包括修筑圩区、森林破坏、人口增长、城市化等,对这个地区的洪涝形势有较大的影响;自然条件的变化使河道水位升高,洪涝历时缩短,洪峰增高。本文选择不同回归年(2,5,10,20,50年),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模型,计算了潜在洪涝危险区域和洪涝损失,主要结论为:(1)人类活动已经改变了自然的洪涝形势,增大了汇流和洪涝;(2)洪涝危险区与降雨中心有关;(3)筑圩成功地保护了圩内的土地,缩短了洪涝历时,增高了圩外河道的洪涝水位;(4)经济发展使洪涝损失增加。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典型年梅雨洪涝灾害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雨期降水形成的洪涝和枯梅年产生的干旱是江苏省主要的气象灾害.为了能客观地划分各年梅雨的旱涝等级,从而为防灾减灾决策提供依据,利用江苏省近50年来的梅雨资料,考虑梅期持时长短、梅期平均日雨量及暴雨日数等3个因子,给出了梅雨强度计算模型及梅期旱涝指标,较好地反映了江苏省每年各地的梅期旱涝状况.结合实际灾情,确定了典型梅雨洪涝年的标准.针对1954,1991和2003年3个比较典型的梅雨洪涝年,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长江及淮河流域上游的客水、入梅之前的降水量和梅期降水会直接影响该省梅雨期的洪涝灾情;(2)1991年的洪涝是历年来最为严重的,1954年的洪涝稍重于2003年;(3)3个典型梅雨洪涝年中全省最涝的地区都位于沿淮地区或江淮之间地区的北部,淮北地区这3年中都出现了较重的涝灾,淮北南部的灾情重于北部.  相似文献   

7.
王婷  吴绍洪  高江波  韦炳干 《灾害学》2022,(4):193-200+210
以浙江省苍南县为例,构建防灾能力、抗灾能力和救灾能力一体化的台风-洪涝-地质灾害链减灾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应用多级模糊综合评估模型定量评估台风-洪涝-地质灾害链减灾能力。结果表明,苍南县各乡镇台风-洪涝-地质灾害减灾能力可应对台风等级为10~12级,空间上呈现南北高、中部低的分布特征。评估结果较为准确地识别各乡镇减灾能力的优势和限制因素,其减灾能力差异主要受房屋抗风能力、房屋参保、工程设施抗洪能力等因素影响。区域台风-洪涝-地质灾害链减灾能力应基于减灾资源、灾害危险性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减灾策略。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城市内涝灾害频发,对城市交通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以邯郸市为研究对象,使用空间分析软件Arcgis处理其土地利用数据,将处理过的空间属性数据输入城市暴雨管理模型SWMM,模拟城市雨洪过程,计算城市区域淹没水量,并实现其可视化,绘制不同降雨条件下的邯郸市内涝交通风险等级分布图,并进一步对内涝区域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邯郸市内涝严重区域的面积随降雨强度增大急剧增加,邯郸市现有排水体系的内涝防治系统无法应对当前20年一遇的洪涝灾情,城市路口的内涝交通风险高于当地平均风险水平。基于此,本文提出改变地表覆被情况、增设蓄水池、改善城市排水系统等可行性建议,对内涝风险灾害预警及其防治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农业自然灾害区划指标之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自然灾害区划是防灾减灾和灾害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而正确地选取区划指标是进行区划工作的关键环节。本文作为《云南省农业自然灾害区划研究》课题的一部分,在探讨各单项灾害(干旱、洪涝、低温霜冻、风雹、水土流失)区划指标的基础上,提出了综合农业自然灾害区划的基本指标-即“综合农业自然灾害指数”,并对指标进行了分级,为区划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近40年洪涝灾害概况及防洪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孝祥 《灾害学》1994,9(2):74-77
本文分析了江苏省40a来洪涝灾害概况及1991年特大洪涝受灾情况。针对江苏实际,提出了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11.
赵洪杰  唐德善 《灾害学》2006,21(4):31-35
提出了防洪安全评价的概念,建立了防洪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利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多层次模糊优选评价模型对防洪安全进行评价;以辽宁省辽河流域为例,对不同历史时期防洪安全状况进行了比较,结果与实际相符。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灾害恢复力研究在领域的拓展和定义的延伸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灾害恢复力作为系统的一个有价值的属性,与风险、脆弱性和适应性一起成为当前灾害综合管理和减灾研究的重要内容。但目前灾害恢复力研究仍停留在理论和概念层面,鲜有深入的实际操作性强的工作开展。为进一步理解水灾恢复力的内涵和实质,为区域恢复力建设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作者在原有对灾害恢复力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开展了以湖南省洞庭湖区为例的洪水高风险区水灾恢复力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提出了由自然维、经济维、组织维、社会维组成的四维区域水灾恢复力概念模型,然后细致分析了区域水灾恢复力利益主体的相互关系,提供了初步的区域水灾恢复力评估模型。最后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对洞庭湖区区域水灾风险管理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对策和建议,旨在为政府的防灾减灾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上海洪涝灾害发生特征、致灾因子及影响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上海1949-1991年间洪涝灾害发生频次和程度数据,综合考虑城市化和区域环境变化对洪涝灾害的可能影响,系统探讨了研究时期内上海洪涝灾害发生的基本特征和趋势性。选取汛期降雨量、米市渡和黄浦公园年最高潮位以及逐年河道消失数作为主要致灾因子,分析了它们对上海洪涝灾害发生的影响程度和方式。研究表明,选取时段内上海洪涝灾害发生频率有下降趋势,灾害程度趋于减轻;水利工程对洪涝灾害的发生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致灾因子自身变化与城市化进程及其区域环境变化有一定的响应关系,其致使洪涝灾害发生的作用方式呈阶段性变化。降水和潮位的致灾影响基本是即时性的,河道消失的致灾影响则具有滞后性和持续性。多元回归分析表明,采用米市渡年最高潮位、年河道消失数和汛期雨量指标,可以进行洪涝灾害发生的趋势性预测。  相似文献   

14.
洪水灾害损失信息系统—FLOODIS系统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秀万 《灾害学》1994,9(2):27-31
本文借助遥感技术,设计出一个专题地理信息系统一洪灾损失信息系统FLOODIS,为损失评估模型提供评估区域洪水灾害损失的各种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信息以及经系统内专家模块处理后的专题信息,同时对其计算结果进行多种方式输出。  相似文献   

15.
Lihua Feng  Gaoyuan Luo 《Disasters》2010,34(3):695-704
Drawing on calculations of wind scale and earthquake magnitude, this paper develops a new quantitative method for measuring flood magnitude and disaster intensity. Flood magnitude is the quantitative index that describes the scale of a flood; the flood's disaster intensity is the quantitative index describing the losses caused. Both indices have numerous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advantages with definable concepts and simple applications, which lend them key practical significance.  相似文献   

16.
全球不同区域火山爆发与中国夏季旱涝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近500年来火山活动和中国旱涝资料,研究了中国旱涝型和各主要地区旱涝指数与不同火山区和不同季节火山爆发的统计关系,探讨了1991年江淮洪涝与该年6月火山爆发的可能联系。发现不同区域火山爆发对中国不同地区的旱涝影响不同,有的甚至截然相反。由统计检验表明,分区研究比不分区研究其信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7.
湖北省历史时期洪、旱灾害统计特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基于近2000年来的历史资料,对湖北省历史时期洪、旱灾害的统计特征及其演变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历史时期的洪、旱灾害经历了"少灾时期、增多时期与多灾时期"3个阶段,灾害出现的频率和影响的范围均呈增大趋势;洪旱灾害的空间分布呈现"洪水连江,干旱依山"的特点;洪旱灾害发生的季节集中性较强,中、大区域性洪水灾害集中在6-7月的梅雨季节,具有"梅汛"的特点,而旱灾以夏旱为多、春秋旱次之,严重的旱情多具有跨季节性的特点;总的来看,历史时期的洪旱灾害系交替进行,洪灾多于并重于旱灾.  相似文献   

18.
强火山爆发与我国华北地区夏季旱涝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富国  张先恭 《灾害学》1994,9(2):69-73
本文根据我国1470~1990年旱涝型和旱涝等级指数资料,研究了15世纪以来世界8个区域强火山爆发与我国华北旱涝的统计关系,发现火山爆发后1~2a内华北地区夏季以偏旱为主。  相似文献   

19.
基于免疫遗传算法的洪灾神经网络评估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灾情评估的结果既是制定防洪减灾决策的基本依据,也是评价防洪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提出了一种基于免疫遗传算法优化的神经网络模型(IGA—NN)并用于洪水灾情的评估,给出了IGA—NN的设计方法和优化步骤。同时还将ICA—NN与标准遗传算法优化的神经网络模型进行了比较,显示了IGA—NN的优越性。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IGA—NN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