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简讯     
正格林美"拿下"国家电废循环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4年11月27日,国家电子废弃物循环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格林美荆门循环产业园挂牌落户,该研究中心依托荆门市格林美新材料有限公司组建,由国家科技部于2014年9月正式下文批准立项。据介绍,该中心作为电子废弃物循环利用行业内唯一的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将站在世界电子废弃物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2.
<正>广东省石油化工腐蚀与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经广东省科技厅于2017年认定的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本中心共有12名成员,其中正高级职称5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8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团队顾问),广东省"千百十"人才1人,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1人,广东省"扬帆计划"青年博士人才1人,全国巾帼建功标兵1人。团队依托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广东高校劣质油加工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石油化工腐蚀与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同时与广东奥克化学品有限公司共建"广东省奥克环氧精细化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华南分公司共建"广东省管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3.
<正>广东省橡塑材料制备与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2014年经广东省科技厅批准建立的省级研究中心。目前研究中心有成员27人;其中教授(研究员)10人,副教授(高工)1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15人;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1人,广东省"杨帆计划"引进紧缺拔尖人才1人,广东省"杨帆计划"高层次人才1人;南粤优秀教师1人,高校优秀青年教师1人。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升军工材料环境适应性预评估准确性和环境适应性基础数据资源的应用水平。方法按照四同原则"同类型材料、同种试验环境、同种试验方式、相同性能"梳理研究重庆市环境腐蚀与防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0余年积累的橡胶、塑料、合金钢等军工材料的环境适应性数据。结果提出了军工材料环境适应性标杆数据的概念,简述了环境适应性标杆数据的主要作用,初步构建了环境适应性标杆数据体系框架,提出了环境适应性标杆数据的2种应用方法,并剖析了2种方法的优缺点,最后列举了环境适应性标杆数据的应用步骤,并以军工高分子材料环境适应性评估为例进行了说明。结论军工材料环境适应性标杆数据体系评估同类型军工材料环境适应性水平具有较高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5.
正近日,国家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组织专家对格林美公司全资子公司荆门市格林美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荆门格林美")承担的"国家电子废弃物资源化工程技术格林美研究中心"进行了可行性论证。专家组一致认为,荆门格林美是电子废弃物资源化领域的优势单位,拥有一支学术水平高、专业技术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研发实力雄厚;拥有较完善的试验装备和工程化研发条件;承担了一批国家、省市重  相似文献   

6.
<正>广东省非常规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经广东省科技厅于2015年10审批成立的省级研究中心。研究中心现有成员25人,其中教授(研究员)2人,副教授(高工)13人,具有博士学位12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3人;广东省"杨帆计划"引进紧缺拔尖人才4人。  相似文献   

7.
《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10,(4):F0003-F0003
辽宁欣泰股份有限公司是专业制造输变电产品的高新技术企业,中国低压成套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员单位,国家科技部确定的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省级电力电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荣获全国优秀民营科技企业创新奖。  相似文献   

8.
《环境保护》2015,43(2)
江西江锂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江锂科技”)主要从事镍、锂、钴、铜、锌、硫酸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及经营,是世界500强摩根士丹利及沃尔玛德同资本在中国的资源性战略合作伙伴、全球首家红土矿镍镁硅铁综合利用示范工厂、全球最大的红土镍矿湿法冶炼电解镍产业基地、全国第二大电解镍生产供应商. 科技创新 成就江锂特色 创建于2007年5月的江锂科技,同年10月就成立了“镍材料工程技术中心”,201 0年9月获准升级为江西省新余市镍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3年又升级为江西省镍材料及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靠科技创新,江锂科技成功研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低品位红土镍矿常温常压全湿法酸浸工艺提镍技术、红土镍矿湿法精炼高纯镍技术、红土镍矿低耗能提镍废水制备高纯氧化镁技术、红土镍矿低耗能提镍废渣制备高分散性白炭黑技术、20万吨硫铁矿制酸烧渣铁精矿化利用技术.  相似文献   

9.
崔伟宏简历:男,1962年毕业于苏联莫斯科测绘工程学院(技术硕士),现任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地球信息科学部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专家,国家遥感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总工,中国GPS协会导航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老教授协会海洋分会名誉会长,国务院科学技术突出贡献专家,国家遥感应用工程技术中心数字地球与循环经济部主任。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高职教育实践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我校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的实际情况,探讨了如何以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建立基于项目导向的综合能力实践课程体系,并对实践教学管理和保障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1.
《金属塑性变形》一书的著作者R·W·K·Honeycombe先生是英国剑桥大学的著名教授。据了解,国内好几所名牌大学(包括西安交通大学)材料专业的学者名流都曾在他那里进修过。该书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金属塑性变形研究之大成,系统地论述了晶体微观变形机理,是一部说理严谨,实验实践资料充分,图文并茂,深入浅出的专著。自1968年初版以来,先后在英、美、澳等国多次重版。1984年重版还有精装本。阅读此书,可以丰富大学材料专业、冶金专业、金属压力加工专业的教学内容,扩大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研究  相似文献   

12.
以工科院校材料物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出发点,结合学科特色,从材料物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实验及实践环节几方面探讨了材料物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  相似文献   

13.
<正>广东省非常规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广东省科技厅2015年10月审批通过的省级研究中心。研究中心现有成员28人:教授(研究员)4人,副教授(高工)12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12人;广东省"扬帆计划"引进紧缺拔尖人才4人。研究中心现有面积900多平方米,拥有仪器设备总值约1000万元,拥有智慧教室。单台价值超过5万元的仪器设备达到28台。具有代表性的设备有:天然气水合物形成及开采实验装置、煤层动态渗透率测试系统、综合驱油装置、煤岩/页岩气含量测试仪、高压油水相对渗透率测定仪、原油PVT分析仪等。  相似文献   

14.
以微电子封装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为依据,构建具有本专业特色的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经过3届本科生的实践,形成了"加强实践能力训练,注重创新精神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5.
为促进安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毕业要求"的达成,结合国内外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以及《火灾与爆炸灾害控制》相关课程设置的特点,回顾国内相关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现状,分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安全工程专业《火灾与爆炸灾害控制》相关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体系,构建以理论教学为中心,实验、实训、课程设计和实践创新四个实践环节为支撑的课程体系,并对教学方法、考核体系和教学评价进行了相关改革。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科学院海洋环境腐蚀与生物污损重点实验室依托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自上世纪50年代末就开展海洋环境腐蚀与生物污损研究,是中国科学院"一三五"规划的重点方向以及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的核心研究内容。目前拥有国家海洋腐蚀防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腐蚀与防护开放工作室、山东省腐蚀科学重点实验室、中日海洋腐蚀环境共同研究中心、中日海洋防腐涂料研究发展中心、中日海洋防腐合作研究中心、青岛市海洋环境腐蚀与防护重点实验室等研究  相似文献   

17.
高职专业实践教学是达到高职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本文论述了国内"汽车运用技术"高职专业实践教学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针对如何建设高质量的专业实践教学进行了探讨和构想,并提出了具体的措施,为"汽车运用技术"高职专业实践教学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航天科工防御技术研究试验中心(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二○一所),是型号产品检测试验研究中心,并履行质量技术监督职能,主要承担元器件复验、筛选、破坏性物理分析(DPA)及失效分析、环境与可靠性试验、材料理化分析、无损检测及安全防范工程等相关技术研究工作。也是为社会提供公正数据的第三方专业测试与评价机构。中心提供高标准的试验条件、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9.
<正>环境社会治理研究中心(Environmental Socio-governance Research Center, ESRC),是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的重要学科平台,主要职能是围绕生态环境部的中心工作和重点需求,开展环境社会治理理论、政策、实践相关研究,以研究推动国家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导向,推动全民行动,研究环境政策的社会影响,参与重要政策和规范文  相似文献   

20.
<正>广东省石油化工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2015年经广东省科技厅批准建立的省级研究中心。中心现有成员31人,其中,广西省"扬帆计划"引进紧缺拔尖人才1人,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校级培训对象8人;教授7人、副教授(高工)17人;具有博士学位17人。中心拥有化工机械研究所、现代设计与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能源与动力工程研究所、机械工程训练中心等科室,现有研究场地约4000m~2、仪器设备总值2000多万元。部分具有代表性的设备有:DCS控制典型化工生产流程综合实训系统、过程装备结构探测仪、换热面污垢特性在线监测评价装置、过滤装备仿真计算工作站,焓差实验系统测试设备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