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针对固定污染源烟气在烟道中流速分布对净化方法的效率和排放总量计算的影响,采用自主研制的组合式流场的流速采样枪和国标方法对某电厂矩形烟道进行了烟气在烟道中流速分布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组合式流场的流速采样枪在烟道同一断面上各测点进行同时、同步、多点测量,其测量数据既能反映同一断面各测点上的流速特征,又能反映断面上各点的均值。组合采样枪各测点的伸入深度与流速之间呈对数关系,相关系数为0.960 6,数据具有真实性和准确性。烟气流速在烟道分布相当不均匀,呈现高流速、中流速、低流速3个区域。烟气流速由烟道内侧向外侧逐步增大,由内侧3 m/s,增加到外侧16 m/s。烟道顶部流速要高于烟道底部流速。 相似文献
2.
在国内一个电厂的烟道上安装了超声波流速仪,进行了参比测试实验、在线校准实验、半年连续运行实验。参比测试结果显示,超声波流速仪对烟道截面流速的代表性好,在烟道直管段长度不够的情况下速度场系数精密度为1.88%,修正后与参比方法的相对误差为0.57%;在线校准实验显示,超声波流速仪零点和量程稳定性好,6个月没有明显漂移;连续运行实验期内有效数据采集率为99.9%,且与锅炉负荷相关性高。实验表明,采用超声波流速仪可以提高烟气流速测量的技术水平和可靠性,降低质量控制的难度和费用。 相似文献
3.
4.
采用过滤法与吸收法联用的采样方法,测定燃煤电厂烟气中Pb,并通过试验考察4种不同的吸收液和4种不同采样流量对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0.1 mol/L HNO_3、体积分数为5%的HNO_3+10%的H_2O_2和体积分数为1.6%的HNO_3+2.5%的HCl 3种吸收液均对Pb起到良好的捕集作用,且测定结果相近。采样流量控制在20 L/min吸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采用分级撞击采样器(DPI)对燃煤电厂烟气颗粒物测定并分析,试验表明,PM10、PM2.5及PM1在湿除出口/烟囱入口的质量浓度分别为0.26 mg/m3~1.47 mg/m3、0.22 mg/m3~1.29 mg/m3、0.17 mg/m3~1.00 mg/m3。分析可知,除尘器后烟气颗粒物PM10中主要是PM2.5,而PM2.5~10占比低于35%;烟气经湿法脱硫后,PM2.5~10的比例进一步大幅降低,经湿式除尘器后,PM2.5~10的占比变化很小,而PM1~2.5的占比大幅降低。监测结果表明,湿式除尘器对烟气颗粒物的脱除效果优于湿法脱硫,而随着颗粒物粒径的减小,2种脱除设备的脱除效率均出现降低。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燃煤电厂烟气排放过程(工况)监控系统的架构,排放过程监控子系统、参数监测子系统和数据采集传输子系统的实现方式,过程监控采集参数选择方法,模型建立步骤与验证方法。结合实际应用,分析如何判定脱硫设施运转正常,烟气参数监测是否正确,并提出了做好过程监控系统工作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简述汞污染和控制问题成为环境问题的新热点和前沿研究领域,介绍中国燃煤电厂烟气汞监测试点的基本情况。分析江苏省7家燃煤电厂煤中汞及烟气中汞排放水平,提出利用现有的除尘、脱硫、脱硝设施,能满足《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汞的排放限值要求。 相似文献
8.
对江苏省9家燃煤电厂入炉煤中ω(汞)及烟气中ρ(汞)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9家燃煤电厂入炉煤中ω(汞)为54.5~297 ng/g,平均值为139 ng/g,低于我国煤中ω(汞)的平均值(220 ng/g)。燃煤电厂排放烟气中ρ(汞)为0.08~16.97μg/m^3,远低于《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23-2011)汞及其化合物标准限值(30μg/m^3)。通过对燃煤电厂入炉煤中ω(汞)与最终排放的烟气中ρ(汞)进行分析,两者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10.
基于傅里叶红外光谱法(FTIR)监测燃煤电厂烟气处理流程中的SO3与H2 SO4.结果表明,布袋除尘进口、出口和烟囱出口的SO3与H2SO4之和(SO3+H2SO4)分别为(29.33±2.30)mg/m3、(25.15±1.63)mg/m3和(12.13±1.26)mg/m3;布袋除尘与湿法脱硫对SO3+H2 SO4... 相似文献
11.
南京某燃煤电厂汞的排放特点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南京某燃煤电厂330 MW机组,对煤、炉渣、粉煤灰、烟尘、石灰石、石膏和烟气中的汞取样测量,探讨煤中汞在燃烧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并进一步分析汞的排放特点及分布特征。指出,煤经燃煤锅炉炉内高温燃烧后,炉渣中的汞对环境影响不明显;粉煤灰、烟尘中的汞存在富集现象,且随着粒径变细,富集程度加剧;燃煤锅炉燃烧后,随石膏排放的汞占比较大,应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汞连续排放监测系统和汞吸附管采样系统的主要特点,比较了不同仪器的测定原理、样品处理技术、检出限和测定汞的形态,报道了美国环境保护署认证中心关于两个系统的认证结果.建议将汞连续排放监测系统与汞吸附管监测系统两种技术联合用于我国燃煤电厂排放总气态汞的自动监测. 相似文献
13.
参照美国EPA 30B方法,基于吸附原理,研制了用于燃煤燃烧源排放烟气中总气态汞的双路独立采样系统,结合热解析分析技术,现场测试结果符合30B方法的质控指标要求。建议加大国产吸附管的研制力度,开发适用于中国工况的汞采样器。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气态污染物监测系统的采样系统和分析单元,分析了其各自的优缺点。对稀释抽取式、冷干抽取式和热湿抽取式3种采样方法,以及非分散红外吸收法(NDIR)、非分散紫外吸收法(NDUV)、紫外差分吸收法(DOAS)、紫外荧光法(UVF)和化学发光法(CL)5种分析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冷干抽取式+紫外差分法以及稀释抽取式+紫外荧光法+化学发光法可以较好地符合燃煤电厂超低排放监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分别以燃用褐煤与烟煤无烟煤的2个电厂为例,研究2个电厂烟气降温过程中多环芳烃的分布及转化特征。研究表明,萘、菲、苯并[a]蒽和苯并[a]芘4种多环芳烃在烟气降温过程中呈过渡分子状态,在适当的条件下,存在相互转化的可能性;萘、菲、苯并[a]蒽和苯并[a]芘在不同的电厂随飞灰粒径变化所表现出来的吸附特性不同,颗粒的粒度影响多环芳烃的形成与吸附。在烟气降温过程中飞灰表面吸附的萘、菲、苯并[a]蒽和苯并[a]芘含量随着飞灰粒径的变小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