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深入研究现阶段东营市近岸海域的营养盐状况,本文以东营市管理海域为独立单元,根据东营市近岸海域2021年冬季、春季、夏季、秋季4个航次30个站位的海水水质监测数据,分析了东营市近岸海域中营养盐溶解性无机氮(DIN)和活性磷酸盐(DIP)的时空分布特征,分别应用富营养化指数法及潜在性富营养化评价模式对整个海域的水质富营养化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东营市近岸海域冬季、春季、夏季3个季节均有80%以上的站位DIN浓度符合二类海水水质标准,且空间分布整体呈现南部高、北部低的趋势;秋季DIN浓度整体较高,符合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站位仅占比6.7%;4个季节所有站位DIP浓度均符合一类海水水质标准,季节变化和空间分布未呈现明显差异;富营养化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东营市近岸海域除秋季富营养化程度较高外,其他季节基本未呈现富营养化状态;潜在性富营养化评价模式分析结果表明,东营市近岸海域的氮磷摩尔比均大于Redfield比值(16),总体呈现磷限制状态,秋季尤为凸显,93.3%的站位为磷限制潜在性富营养状态。研究结果可为掌握东营市近岸海域环境质量时空状况和陆海统筹的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为深入打好渤海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以2006年、2011年、2014年春季椒江口水质监测资料为基础,运用富营养指数法、有机污染综合指数法和潜在性富营养化评价法,对近10a来椒江口海域营养盐的时空分布变化特征和富营养化状况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近10a来,椒江口海域表层水体DIN、DIP均劣于四类海水水质标准,海域水体呈严重污染状态,富营养化程度较高;从时间上看,DIN、DIP浓度和富营养化程度均呈先加重后减轻的趋势;从空间上看,椒江口海域表层水体的DIN、DIP以及E值、A值平面分布均呈由河口向外海逐渐递减的阶梯状分布。入海径流携带的污染物、周边大型用海工程是影响该海域水体营养盐浓度和富营养化程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根据2014年10月对黄河口附近海域56个站位水质的调查结果,分析了该海域营养盐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对该海域的营养水平和有机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调查海域表、底层无机氮(DIN)平面分布表现为近岸向远岸降低的趋势,特别是在黄河口附近有高值区,且与盐度有显著负相关性,表明DIN主要来自黄河等入海径流的输入。表层海水中活性磷酸盐(PO4-P)平面分布表现为东北高西南低的趋势;底层海水中PO4-P平面分布较为均匀;PO4-P与海水盐度相关性不十分显著,表明调查海域PO4-P的补充并非主要来自黄河口等河流输入,而可能与有机物的分解矿化再生、浮游植物的大量繁殖以及海底表层沉积物中PO4-P向上输送补充等因素有关。从营养盐结构看,本次调查海域N/P均值大于Redfield比值;P与N相比显得相对缺乏。根据N/P比值与浮游植物生物密度平面分布表明,过高比值的N/P可能引起浮游植物的生长受到某一相对低含量元素的限制,从而导致浮游植物的生物密度较低。根据富营养化指数评价和有机污染综合指数计算结果,2014年秋季黄河口附近海域已处于富营养化状态,而DIN应是造成黄河口附近海域富营养化的主要因子;该海域有机污染程度属于2级,表明该海域开始受到有机污染。  相似文献   

4.
天津近海富营养化及环境因子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1995—2010年监测数据,通过Mann-Kendall趋势检验和Kriging空间插值等方法,对天津近岸海域氮磷营养盐、有机污染物和富营养状况的时空变化趋势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在天津近岸海域的48个监测时段中,有81.3%的监测时段处于富营养状态,有39.6%的ρ(DIN)和16.7%的ρ(DIP)超过海洋水质四类标准,有89.6%的ρ(CODMn)符合海洋水质一类标准;氮和磷为主要污染物,污染物质量浓度和富营养状态的季节性差异显著. ρ(DIP)、ρ(CODMn)和营养状态指数的年际变化主要呈下降趋势,ρ(DIN)呈先下降后显著上升的趋势;ρ(DIN)、ρ(DIP)和ρ(CODMn)在空间分布上基本遵循近岸高、远岸低的规律,其中ρ(DIN)和ρ(DIP)均显著呈带状分布,并且基本为北高南低. 防治天津近岸海域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是削减丰水期和平水期入海径流的氮负荷以及北部海域入海径流的磷负荷.   相似文献   

5.
天津近岸海域赤潮监控区富营养化状况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天津近岸赤潮监控区2003年度到2005年度的海洋环境监测资料,利用目前较为通用的富营养化综合指数法对该海域进行了富营养化评价,结果表明:(1)该区域富营养化现状整体呈现逐步恶化的现状,由2003年度的仅有一个站位发生轻微富营养化迅速恶化到2004年度、2005年度的严重富营养化;海水水质已经由2003年度的二类海水,锐减到2005年度的四类海水水质.(2)该区域严重富营养化现状主要是由陆源高营养盐(DIN和DIP)输入造成的.  相似文献   

6.
辽东湾西北部近岸海域水质现状调查及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辽东湾西北部海域2013年9月和2014年5月春、秋两季常规水质调查数据,分析了辽东湾西北部海域的污染状况、主要污染物及其来源。分析结果表明:辽东湾西北部海域的污染呈现离岸递减的分布特征,该海域的污染属于陆源污染,控制陆域污染物的入海将有效控制该海域的环境质量。该海域的春季一类、二类有机污染指数均大于1,部分站位三类有机污染指数大于1,春季的有机污染程度要重于秋季,并且秋季污染指数及污染物与离岸距离呈线性负相关,具有更加规律的离岸分布特征。该海域各海洋功能区的富营养化指数均大于1,具有轻度富营养化的趋势。该海域的富营养化特征污染物为无机氮,有机物污染的特征污染物为COD。  相似文献   

7.
依据2011年3月和9月在广西北海市铁山港附近海域进行的海洋环境综合调查结果,应用水质标准指数法、富营养化指数法、营养状态质量指数法和有机污染综合指数法对该海域的海水水质的现状和季节间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合历史资料探讨了主要污染因子在近30 a间的累年变化趋势。结果显示:该海域2011年3月和9月表层海水各评价要素中分别有部分超过一类海水水质标准,但基本符合海水水质二类标准,最主要的污染因子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化学耗氧量,主要污染区域位于铁山港和营盘港附近海域;近30 a间主要环境因子的变化趋势总体水平是逐渐增加的;该海域整体的富营养化水平处于季节性富营养化状态,春季为贫营养化,秋季为富营养化临界状态;该海域正处于开始受到有机污染的阶段。  相似文献   

8.
依据2011年2月~2016年1月在连云港近岸海域进行的19个季节航次海洋环境综合调查结果,分析探讨了该海域主要海水要素的季节变化趋势和相关性,结合历史资料阐述和评价了海域的营养状态水平、环境质量现状及变化趋势,对存在的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海域水质状况总体良好;水质评价结果显示无机氮(DIN)是海域内最主要的环境污染因子,且DIN含量近年来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年均值已经超过二类海水水质标准;此外其他环境污染因子是活性磷酸盐(DIP)、化学需氧量(COD)和油类.调查期间研究海域处于富营养化状态,潜在富营养化分析显示氮磷比值(N/P)有逐渐增加的趋势;绝大多数季节的有机污染状况为轻度污染状态.研究结论对科学、系统的认识和评估连云港近海生态环境现状及预测未来生态环境变化趋势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连云港近海海洋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黄海南部近岸海域水质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2005年1月黄海南部近岸海域水质现场监测结果,采用单因子指数评价法、富营养化指数(E)评价法、有机污染指数(A)评价法对该海域水质状况进行现状评价,结果表明:pH值、DO、无机氮、CODMn均达《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中一类水质标准;PO4^3- -P、BOD5仅达二类水质标准,且各监测站点超标率都已高于50%;43%监测站点E〉1,呈现明显富营养化,其余各站点E值也已接近1,处于富营养化临界状态;A值的范围为0.65~1.22.有57%的站点A〉1,有机污染巳相对较严重。总体来看,该海域水质已受到污染。必须对富营养化和有机污染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10.
大亚湾养殖区营养盐状况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31,自引:7,他引:24  
研究了1997年春季大亚湾大鹏澳海域及1997~1998年度和1998~2000年春季澳头海域营养盐及其他水化参数的变化。大鹏澳和澳头海域平均DIN含量分别为52.37、115.07μg/L,DIP为5.33、9.19μg/L,DSi为351.81、1068.3μg/L。大鹏澳海域营养状态质量指数(NQI)值多在1.0以下,平均0.97;1998~2000年春澳头海域NQI平均值分别为1.94、1.63、1.51。从1997年澳头海域水质状况来看,春夏季节水质污染程度较高,秋冬季节较低。研究结果表明:大亚湾海域整体水质良好,而且大鹏澳海域水质优于澳头海域,但近岸海区和养殖区已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水质已接近中营养型水平。  相似文献   

11.
根据2003年7月15日、2003年11月4日、2004年2月29日和2004年5月25日在渤海湾多项生态因子的调查结果,应用单因子法和综合指数法对该海域海水的质量状况进行了评价与分析,并与历史资料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渤海湾水体整体呈现富营养化,主要为无机氮严重超标;另外,春季水体有机污染较为严重,秋季无机磷含量也达到富营养水平.无机氮、无机磷、COD以及营养状态指数(EI)的时空分布大体呈现北高南底,近岸大于外海的趋势,分布趋势与历史资料基本吻合,但比历史同期无机氮、COD浓度增加,水体富营养状态呈现愈发严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江苏近岸海域水质不佳,赤潮、绿潮等生态灾害屡屡发生,富营养化是其潜在原因之一。本文对该海域2019年和2020年春、夏、秋季航次监测的无机氮(DIN)、活性磷酸盐(SRP)、叶绿素a(Chl a)等水质参数进行了空间分析,采用指数评价法量化了该海域的富营养化程度,并基于统计分析研究了该海域的富营养化特征。结果表...  相似文献   

13.
马鞍列岛保护区海域水环境质量分区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12~2013年马鞍列岛保护区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3季的水质监测结果,利用富营养化指数(E)、营养状态质量指数(NQI)、有机污染指数(A),对水质富营养化程度和有机污染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水质COD、DO含量符合第一类水质标准,DIP含量基本符合第二类水质标准,而DIN含量超标严重;在丰、平两水期,各评价因子含量差异性比较明显,而枯水期则基本接近。该海域富营养化和有机污染较严重,不同季节均呈现富营养化,有机污染在平、枯两水期为中度污染状态,而丰水期则为严重污染状态,污染程度均为丰水期 枯水期 平水期;从分区上看,B、C、D 3个功能分区所处的中西部海域水质富营养化和有机污染最严重,A区(石斑鱼资源保护区)所处的北部海域居中,而E区(生态养殖区)所处的东南部海域相对最轻。  相似文献   

14.
深圳近海海域营养现状分析与富营养化水平评价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戴纪翠  高晓薇  倪晋仁  尹魁浩 《环境科学》2009,30(10):2879-2883
根据2002~2007年对深圳近海海域水质的调查资料,阐述了深圳近海9个研究区域营养盐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了营养盐氨氮、硝氮、亚硝态氮及磷酸盐和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并利用有机污染指数、富营养化指数和潜在的富营养化对海域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深圳西部海域营养盐水平远高于东部海域,其中2002年和2006年营养盐的污染水平相对较高.东部海域水体中磷酸盐和无机氮的多年平均值为0.007 mg/L和0.078 mg/L,而西部海域则分别高达0.090 mg/L和1.544 mg/L.营养盐与pH和盐度等环境因子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研究区域的N/P多数大于Redfield比值,属于严重的磷缺乏区域.富营养化评价表明,深圳东部海域的富营养化程度远远小于西部海域,东部海域的富营养化指数6 a平均值为0.11,而西部海域则为42.15,基本上属于磷限制中度潜在性富营养化区,个别海域已达到磷限制潜在性富营养化状态.  相似文献   

15.
根据2011年-2012年茅尾海水质监测调查资料分析其营养特征,结果显示:茅尾海总体处于中度富营养状态,时空差异较为明显,以夏季最为严重,从湾顶河口往南部湾口减轻.有机污染等级为轻至中度,空间分布与富营养状况相似.水体盐度以湾顶河口区域向中南部呈梯度递增,与富营养化指数(EI)、有机污染指数(AI)、化学需氧量(COD)、亚硝酸盐(NH2-N)、硝酸盐(NO3-N)、铵盐(NH4-N)、溶解态无机氮(DIN)呈显著负相关,表明湾顶钦江、茅岭江的入海污染是茅尾海富营养和有机污染的主要物质来源,其径流输入与外湾潮流运动综合作用对茅尾海营养分布特征具有控制作用.茅尾海丰、枯水期氮磷比分别为60、18,丰、平水期均以磷营养限制为主,茅岭江是该海湾溶解态无机磷(DIP)的主要贡献者.DIP与盐度、EI、AI相关性不显著,对富营养和有机污染程度的贡献相比COD、DIN较为有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