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8 毫秒
1.
从"洪水控制"到"洪水风险管理"是国内外防洪减灾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全面了解洪灾风险分析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分析其研究趋势是进行洪灾风险管理研究的基础性工作.从洪灾危险性分析和洪灾易损性分析和洪灾灾情评估分析等方面,综述洪水为害风险分析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2.
在对洪灾风险分析所涉及的洪水为害风险分析研究现状与防洪减灾过程风险分析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展望了洪灾风险分析的研究趋势。这方面可以概括为:洪灾风险分析的综合化研究趋势、系统化研究趋势与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开拓与应用等三个方面。为我国洪灾风险分析研究的纵深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风暴潮洪水风险图制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洪水灾害风险图进行研究和归纳的基础上,根据上海市的地形、沿海提防、洪涝灾害等特点,分析了上海市风暴潮洪水灾害的成因,以及这些因素与洪灾危险程度间的相关关系。借助模糊数学方法,求出危险程度隶属度。在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上,采用多边形叠置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手段,研究洪水灾害危险程度区划的方法,进而绘制成洪水风险图。风险的评估采用了多指标综合评估方法,不仅计算了洪水的自然风险,同时考虑了防洪工程风险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严重的地面沉降可能导致洪灾风险评价结果发生改变。为完善双重灾害作用下的蓄滞洪区风险分析,基于灾害系统理论构建了天津大黄堡蓄滞洪区洪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为降低指标权重的人为干扰,建立了基于熵权法的洪灾风险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模型中通过评价指标值构成的判断矩阵来确定指标权重,使评价结果更接近实际情况。将模型运用于地面沉降前、后大黄堡蓄滞洪区洪灾风险的对比研究。计算结果显示:不考虑分区滞洪的影响因素,地面沉降使得蓄滞洪区的洪灾风险呈现整体增大的趋势,尤其是启用顺序优先的滞洪分区,遭遇50年一遇洪水时各评价单元的平均洪灾风险等级由Ⅲ级增加到Ⅳ级。实例研究表明:模型合理可信,可供解决地面沉降影响下的洪灾风险问题参考。  相似文献   

5.
基于GIS的河北省滦县洪水灾害风险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依据灾害学理论,基于GIS技术,通过综合分析致灾因子、孕灾环境的自然属性和承灾体的社会经济属性,从形成洪水灾害的自然环境危险性和社会经济易损性两方面出发,对河北省滦县的洪水灾害综合风险进行了评价。在洪灾危险性评价中,综合考虑降水量、降水变率、地形高程、坡度、水系分布等自然因素;在洪灾易损性评价中,综合考虑人口密度、单位面积年粮食产量和GDP密度等社会经济指标;在此基础上利用GIS方法对洪灾危险性评价和易损性评价进行叠加分析,得到滦县洪灾综合风险评价结果。结果表明:洪水灾害风险主要集中在滦县东南部平原区,且以河流干流为中心向两边递减,以东部的滦河、溯河中下游、西北部的管河上游风险最高。  相似文献   

6.
区域洪灾风险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针对国内外区域洪灾风险评价缺少系统规范体系现状,基于洪灾生命损失评价、经济损失评价,构建起以洪灾损失为核心的动态实用性的区域洪灾风险评价体系,实现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给出耦合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体的区域洪灾风险定义,探讨了基于洪水分析、易损性分析、损失分析的区域洪灾风险评价流程图.针对区域洪灾风险评价不确定性,从被动破坏损失、主动防御减灾角度提出系统量化的区域洪灾损失经济评价指标,结合研究体系应用实际,给出区域洪灾风险评价体系的进一步完善策略.  相似文献   

7.
中国洪水灾害风险区划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洪水灾害风险区划是洪水风险管理的基本依据.长期以来,受数据收集以及分辨率的影响,中国一直缺乏可以指导相关部门进行洪水风险控制及洪水保险的洪灾风险区划.本文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空间分析模块,基于高分辨率(90m)的全国降雨、地形坡度、河流湖泊缓冲区、人均GDP、人口密度、道路密度和耕地密度等影响水灾发生的风险因子图,采用水灾成因分析法和经验系数法,得到洪水的潜在危险区和经济易损区,进而得到中国洪水灾害风险区划.在此基础上,采用逐步回归法,逐步剔除各影响因子后,对引发洪灾的主要外在驱动力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洪水保险是利用投保人缴纳并累积的保险费用去补偿洪水灾害造成的损失的一种洪水风险分散机制。我国现已全面完成的洪水风险图试点工作为洪水保险研究提供了基础,为缺乏历年洪灾损失资料的地区提供了特定频率洪灾损失。针对这种资料不充分地区,提出了基于特定频率洪水的经济损失通过规划求解工具比选其最优分布类型,推求洪水保险费率与保费的方法。该方法可作为我国洪水风险图推广应用的范例,将其推广使用到各保护区与蓄滞洪区。以大黄堡洼蓄滞洪区为例,通过误差分析确定大黄堡洼蓄滞洪区洪灾损失更符合皮尔逊Ⅲ型曲线。按不同财产类型厘定洪水保险费率,居民财产、农业、工业与商业分别为5.109%、9.020%、6.109%、5.459%,所需缴纳保费分别为766元、2706元、5498元、4914元。  相似文献   

9.
秦淮河流域中游地区两变量洪水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淮河流域地处长江下游,其中游地区主要位于南京市江宁区境内,受汛期强降雨、上游洪峰以及下游长江水位顶托影响,洪水灾害频繁。针对秦淮河流域中游地区暴雨洪水影响因素众多的特点,利用二维Gumbel模型,开展了基于暴雨与洪水水位两变量的洪水风险分析。结果显示,与单变量极值分布相比,两变量极值分布综合考虑了暴雨和洪水的不同频率特征,能够较为全面地分析水文极值事件的统计规律,从而使洪水风险分析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世界上地震与洪水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两种灾害影响范围广泛,且很多地区为两种灾害的双易发地区,同时考虑地震与洪水作用的结构风险分析与设计是防灾减灾领域研究的重要问题。综述了国内外地震与洪水易发区结构性能分析与设计理论的研究进展,统计分析了地震与洪水的历史数据,根据洪水成因将地震?洪水灾害划分为地震伴随暴雨洪水、地震引发溃坝洪水两类,明确了地震与洪水的联合成灾机制和不同概率模型。总结归纳了地震?洪水灾害的不同表现形式,包括地震?洪水冲击接续作用、洪水冲刷?地震接续作用、洪水浸泡?地震接续作用,论述了地震与洪水作用下结构响应分析及易损性分析的研究现状,着重介绍了洪水冲刷?地震接续作用下结构全寿命风险评估和设计方法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开展地震?洪水灾害的其他表现形式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总结分析表明,地震与洪水接续作用加重了致灾程度,增大了结构失效风险,基于全寿命周期的结构抗多灾设计方法,能够有效减少灾害影响和损失,对于工程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洪水风险分析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我国洪涝灾害频繁,损失极大,引人注目。洪水的风险分析工作是实施非工程措施,从而科学有效地防洪减灾的前提和基础。在概括系统风险定义和来源的基础上,对洪水风险分析的研究现状作了评述。洪水风险分析的研究方法已从直接积分法、蒙特卡罗法、均值一次两阶矩法,发展到改进一次两阶矩法、二次矩法和JC法等。综述了洪水风险分析的研究成果,同时建议:(1)明确并统一风险分析的内涵;(2)开展“风险分析的风险”的研究;(3)将熵理论引入到风险分析之中;(4)拓展风险分析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如应用模糊信息优化处理技术、灰色系统、未确知数学等。  相似文献   

12.
在经典风险评价理论模型的基础上,结合自然灾害系统理论,建立了简明水灾综合风险评价模型,完成了中国九大都市群的水灾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我国都市群水灾风险呈现出以都市区中心市为核心的(近)圈层状分布;水灾风险由高到低依次为长三角、珠三角、长江中游、京津唐、吉黑、中原、成渝、辽中南和山东半岛都市群.基于上述研究,强调应建立包含水灾综合风险评价、水灾风险应急预案编制与情景模拟以及水灾风险区划与规划的水灾风险应急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3.
中国实行洪水保险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回顾洪水保险实施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我国洪水保险与世界洪水保险的差距,根据我国洪水灾害的特点和我国经济体制的特点,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洪水保险措施:建立洪水保险准备金是进行洪水保险的前提,洪水保险的特殊性决定了洪水保险不可能是个营利性的保险,因此要保证洪水保险的正常运行必须有社会和国家的扶持,洪水保险机构应按流域设立,中国洪水灾害发生的空间特点决定了洪水保险机构只能按流域设置,洪水灾害发生的时间特点决定了洪水保险的对象必须是固定资产,而不应该是流动资产,遭受洪水灾害影响最大的是农田,因此农田应该是洪水保险的对象,不应该是种植在农田里的农作物,另外可以通过农业保险对不同农作物进行保险,洪水保险需要洪水风险的分析和研究作技术支撑,没有科学的洪水风险分析,洪水保险很难顺利进行,加强与洪水保险有关的各方面法律法规的建立,在洪水保险法中明确界定洪水保险的保险对象,明确保险双方的义务和权利。  相似文献   

14.
马国斌  李京  蒋卫国  张静  马兰艳 《灾害学》2011,26(3):8-12,17
基于自然灾害风险理论,借助GIS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采用归一化和层次分析法,对中国全国范围尺度进行了洪涝灾害危险性评估。通过对洪涝灾害危险性因子分析,分别提取当天降雨量、前3 d降雨量、地形高程、地形标准差、河湖网络等因素作为评估因子,提出了各因子危险性指数计算方法,以及全国洪涝灾害危险性指数计算模型公式。根据统计分析危险指数的最小值、最大值,结合历史灾情,利用阈值分割法确定了风险等级分割值分别为0.3、0.45及0.6,将洪涝灾害等级划分为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与无风险四个等级,从而建立了类似于天气预报模式的全国洪涝灾害危险性评估模型,并以2010年8月22日为例进行了洪涝灾害危险等级评估的实际应用。最后,基于洪涝灾害的危险性评估的结果,结合危险区内人口分布、交通设施等基础数据,生成相应的预警产品。对可能发生的洪涝灾害发出预警与预测,为危险区人们乃至相关政府管理部门采取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Jane L. Fielding 《Disasters》2018,42(1):101-123
Previous research has shown that many vulnerable communities experience disproportional exposure to flood risk. This paper, though, is the first to look at broad ethnic/racial group differences in the United Kingdom. It contends that differences in culture and language, especially those of new immigrants, bestow vulnerabilities on such communities, resulting in a lack of knowledge that enables people to be aware, to be prepared, or to recover expediently after a flood emergency. Using UK 2011 Census data and Environment Agency flood maps, the paper demonstrates that it is the non‐white communities in Wales that confront the most disproportionate level of flood risk: 23 per cent as compared to 11.4 per cent of their white neighbours. In contrast, the difference in flood risk between white and non‐white ethnic/racial groups in regions of England is within a range of plus or minus two per cent, except for in Yorkshire and The Humber where white populations face a much greater risk of flooding.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福州滨海新城所面临的洪潮灾害风险和海堤建设规划情况.从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福建沿海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出发,介绍了国外沿海城市在考虑气候变化背景下如何确定海堤设计标准和我国防潮堤设计标准确定方法,分析了我国防潮堤现行设计标准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并对未来福州滨海新城防潮堤设计标准改进提出了建议,可供我国沿海地区相关问题参考.  相似文献   

17.
Inequalities in exposure and awareness of flood risk in England and Wal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ielding JL 《Disasters》2012,36(3):477-494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environmental inequalities of living in the floodplains of England and Wales and the differences in flood awareness of those 'at risk'. An area comparison is made between an etic, objective flood risk exposure, and an emic, subjective perception of that risk by social class. In all areas except the Midlands, the working classes were more likely to reside in the floodplains; the greatest exposure inequality is seen in the North East and Anglian regions. Flood awareness in the Anglian regions was much lower than average, but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class differences. In the Thames region, despite equal flood risk exposure between classes, the most deprived displayed the least awareness of flood risk. In the North East, inequalities in the distribution of flood risk exposure accompanied inequalities in perception, resulting in the least aware and most deprived experiencing the greatest flood risk.  相似文献   

18.
19.
城市防洪标准及对策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清泉  郭玉人 《灾害学》1993,8(1):46-50
本文分析了我国城市防洪存在的问题,并对防洪对策提出了建议,指出了通过防洪效益最优化确定城市防洪标准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