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尘肺病高发的现状使得社会对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的需求日益增加,国家也将《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通用技术条件》更改为新标准——《呼吸防护用品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防护范围扩大到粉尘、烟、雾和微生物等,对主要技术标准进行了修订。  相似文献   

2.
呼吸道防护用品是个人防护用品的主要组成部分。正确选用呼吸道防护用品,是实现预防职业危害的关键。因此,掌握选用原则,是有关企业主管人员和使用这项用品的职工所必须具备的知识。 所谓呼吸道防护用品,又称呼吸器或防护面具(口罩),其功能是防御有害气体、蒸汽、粉尘、烟、雾经呼吸道吸入,或直接向佩用者供氧气或清净空气,保证在尘、毒污染或缺氧环境中作业人员的正常呼吸。呼吸道防护用品按用途,可分为防尘、防毒、供氧三类;按作用原理,可分为过滤式、隔绝式两类。重要的品类有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过滤式防毒面具、氧气呼吸器、自救器、…  相似文献   

3.
<正>自吸过滤式呼吸防护用品,包括防毒面具、防颗粒物(尘)口罩等产品,在我国工矿企业应用极其普遍,是接尘、接毒作业人员呼吸防护的基本措施。由于自吸过滤式防护用品必须依靠使用者自主呼吸来克服过滤元件的阻力,呼吸阻力明显,使用者佩戴舒适性差。而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Powered air-purifying respirator,缩写PAPR)依靠电动风机来帮助佩戴者呼吸,具有降低使用者呼吸负荷,改善使用者配戴舒适度,提高防护可靠性等突出特点,尤其适用于一些条件恶劣的高强度作业环境。由  相似文献   

4.
自给式呼吸器又称携气式呼吸器,或隔绝式防护面具,是使佩带者呼吸器官和眼、面部完全与外界作业环境隔绝,而依靠呼吸器本身携带的气源来满足佩带者呼吸需要的一类呼吸保护装备,其主要由面罩、供气系统和背具构成.按供气系统的供气原理可将自给式呼吸器分成压缩空气式(也称储气式)、压缩氧气或压缩氧气-氮气式(也称储氧式)和生氧式三种.  相似文献   

5.
本文讨论了汽车制造喷涂岗位作业常用两种呼吸防护方案:连续送风式长管呼吸器与自吸过滤式呼吸器。通过对比两种呼吸防护方案的特点,包括防护等级、组合防护功能、使用舒适性,以及员工接受度,发现连续送风式长管呼吸器在各方面都要优于自吸过滤式呼吸器。此外还重点介绍了连续送风式长管呼吸器在此种环境使用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系统组成、压缩空气质量、压力调节,流量及认证组件等部分的使用要求和要点。  相似文献   

6.
矿用正压式氧气呼吸器是向佩戴人员提供氧气,吸收呼气中的二氧化碳,使佩戴人员在整个呼吸防护过程中与外界空气完全隔绝的呼吸器官防护用品。简而言之,呼出气体经过呼气软管通到清净罐,吸收掉呼气中二氧化碳,然后流到呼吸气囊补充氧气。其标准部件主要有:与佩戴人员呼吸器官相连的全面罩,呼吸软管,二氧化碳清净罐、气囊和气瓶。  相似文献   

7.
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是靠佩戴者自主呼吸克服部件气流阻力的过滤式呼吸器,人们对其认识也经历了一个过程。2003年发生的SARS 传染病,2009年的H1N1甲型流感疫情,以及近几年不断出现的雾霾天气,使其不仅用于职业防护中,在预防疾病传播、减小大气污染对人体危害等方面也有了广泛应用。 GB 2626-2006《呼吸防护用品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标准作为防颗粒物呼吸器的强制性国家产品标准,无论是在其行业地位和实际作用上,都十分重要。尤其是近年来PM2.5颗粒物防护的迫切需求,使公众对于呼吸防护的关注程度日益增大,而相关国家标准GB 2626-2006经过多年的实际应用,部分内容和检测方法与当今快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水平之间存在需要完善的地方。为此,在保持原标准的基本构架和思路不变的情况下,充分考虑国内外近年来科技水平的发展、测试方法的可操作性以及标准实际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等实际情况, GB 2626-2006有待进行修订完善。  相似文献   

8.
丁松涛  姚红 《劳动保护》2010,(12):88-89
高粉尘浓度限制了呼吸防护的有效性,也导致防护产品舒适性差,使用寿命短,接受水平低,仅从改进防尘呼吸器产品标准,握高产品性能角度出发,不能治本,不簏改变目前尘肺病预防的被动局面。  相似文献   

9.
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PAPR)是以机械或电力为动力帮助克服过滤元件阻力的过滤式呼吸器,通过强制性送风,可降低使用者呼吸负荷、改善舒适度和提高防护可靠性,以  相似文献   

10.
为了促进我国自吸过滤式逃生呼吸器技术和产品质量的提升,科学指导我国国家强制标准《呼吸防护自吸过滤式逃生呼吸器》的制定工作,通过调研分析当前国内外市场上自吸过滤式逃生呼吸器产品现状,系统梳理了相关装备及技术发展情况,研究表明产品的轻量化、防护的广谱性、使用的便捷性与可靠性是现有绝大多数自吸过滤式逃生呼吸器的核心性能要求。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外自吸过滤式逃生呼吸器标准,针对我国正在进行的自吸过滤式逃生呼吸器国家强制标准制定工作中应重点关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对下一步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提供基本思路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动力送风呼吸器国家标准的制订工作,概述了该国家标准的编制背景、原则,对该类呼吸防护装备的分类、主要技术内容及其编制依据,如送风量、泄漏率、防护时间、有效气流量等进行了介绍。该国家标准的制定对于规范和指导我国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的发展以及推动其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自给式呼吸器是使人的呼吸器官、眼睛和面部完全与外界受污染空气隔离,依靠面具本身提供的氧气(空气)来满足人的呼吸需要的一类防护面具,主要由面罩、供气系统和背具构成。面罩的结构和性能与过滤式防护面具面罩基本相同。呼吸器按供气系统的供气原理可分为贮气式、贮氧式和生氧式3种。自给式呼吸器主要用于有害物质浓度较高(体积浓度≥1%时),有害物质种类不明,环境空气中氧气浓度小于16%,以及空气中含有大量一氧化碳等状况,过滤式防毒面具无法发挥作用的场合。自给式呼吸器的优点是不论毒剂的种类、状态和浓度大小,均能有效地予以防护。自…  相似文献   

13.
长管呼吸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管呼吸器,即长管面具,又称供气式呼吸器,是一种使佩戴者呼吸器官与周围染毒环境隔离,依靠佩戴者的呼吸力或借助机械力,通过吸气软管引入清洁空气的呼吸防护装备,适用于长时间在缺氧,充满有毒有害气体、蒸汽、有害气溶胶环境中进行的定岗作业或流动范围小的作业。种类长管呼吸器一般由面罩、固定带和供气系统组成。根据工作原理,长管呼吸器分为洁净空气输入式和压气式2种。洁净空气输入式又分为自吸式和送风式2种;压气式分为恒流供气式、按需供气式和复合供气式等3种,见表1。呼吸器种类面罩类型自吸式密合型连接送风式密合型、开放型、送风…  相似文献   

14.
张明明 《劳动保护》2014,(2):114-115
每种呼吸防护用品在有限空间作业中,都有其优势和不足。选择合适的呼吸器,可以为有限空间作业提供足够的保护。  相似文献   

15.
调查重点行业企业在用呼吸防护用品质量状况,发现主要问题并研究对策,促进对呼吸防护用品的监督管理。对106家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并随机抽样37家企业对在用69种呼吸防护用品进行检测。所有企业均配发了呼吸防护用品,样品合格率为40.58%,LA认证率33.33%。防尘口罩过滤效率和泄漏率的合格率较低(40.38%和48.08%),且国内外品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防毒口罩防护时间合格率35.29%,防护时间、过滤元件通气阻力(30 L/Min和95 L/Min)的国内外品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6.
GB/T 16556-2007《自给开路式压缩空气呼吸器》(代替GB 16556-1996)和GB/T 20991-2007《个体防护装备 鞋的测试方法》,两项推荐性国家标准已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自2008年2月1日起实施。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社会公众普遍关心的PM2.5及其呼吸防护等问题,从PM2.5的尺寸、组成和危害及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的技术要求重点探讨了PM2.5可不可以防、如何来防,以期解除公众对PM2.5的神秘感,同时也提出了公众在面临PM2.5和大气污染时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8.
, 《安全》2013,(7):67
应用领域:满足《GB 6220-2009呼吸防护—长管呼吸器》中对连续送风式长管呼吸器的要求,广泛应用于热力、市政、消防、化工、船舶、石油、仓库、矿山等领域。为处于需要防护的工作岗位的使用者提供有效的呼吸保护,特别适合在严重污染或缺氧环境中,长时间工作时使用。装备也适用于消防员或抢险救援人员在有毒或有  相似文献   

19.
测定了在中等(100W)和高等(155W)劳动强度下,8名受试者佩戴5种自吸过滤式呼吸器(呼吸阻力及死腔不同)从事踏车运动时的呼吸模式变化。结果表明:口腔压力波动和外呼吸功因呼吸器而显著增加;随着呼吸负荷的增加,呼气压及吸气压相应增大;在呼吸负荷较大的情况下,呼气压及吸气压的增大更加显著;随运动负荷的增加,呼吸负荷对呼吸压的影响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20.
对遇险消防员迅速实施二次救援是目前减少消防员火场伤亡的重要措施。当遭遇迷失、受伤、被困等意外而依靠自身的力量无法脱险、或空气呼吸器低压报警装置起鸣时,消防员如果能延长空气呼吸器的使用时间,就能够为外部救援力量的二次救援提供宝贵的时间,为成功获救创造条件。测试采用自由呼吸和R式呼吸法两种呼吸方式下、在跑步机上以6km/h的速度快步行走和俯卧状伏于地面两种运动状态下55MPa空气的使用时间。结果证明,采用R式呼吸法较之自由呼吸时空气的使用时间更长,采用R式呼吸法俯卧状伏于地面能更有效地延长空气的使用时间。为了提高火场遇险消防员的生存机率,应将R式呼吸法作为消防员基本生存技能纳入灭火救援业务训练大纲,规范消防员火场避险行动程序,并系统化地开展实战化专项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