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2005年中国安全生产事故与自然灾害状况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综述了2005年中国安全生产事故状况和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和分析了安全生产事故和自然灾害发生的情况.2005年中国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717 938起,死亡127 089人,同比分别减少10.7%和7.1 %.煤矿共发生事故3 303起,死亡5 938人,同比分别下降9.2%和1.5%.2005年全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40 653.7万人(次)受灾,2 475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2 042亿元.全年农作物受灾面积3 882万hm2,绝收460万hm2.全年发生特大森林火灾3起,因森林火灾造成受害森林面积7.3万hm2.全年因海洋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332亿元.全年发生赤潮82次,减少14次;累计赤潮面积约27 070 km2,上升1.7%.全年共发生造成人员伤亡或直接经济损失50万元以上的地质灾害854起,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6.5亿元.全年共发生5级以上地震13次,受灾人口208万人,受灾面积15 040 km2,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6 亿元.2005年中国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较2004年有所缓和,但自然灾害状况较2004年严重.  相似文献   

2.
2006年中国安全生产事故与自然灾害状况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综述了2006年中国安全生产事故状况和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和分析了安全生产事故和自然灾害发生的情况,并给出了2006年10大食品安全事件.2006年中国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627158起,死亡112822人,同比分别减少12.6%和11.2%.非煤矿山共发生伤亡事故1869起、死亡2271人,同比分别下降3.1%和3.0%.火灾发生222702起,死亡1517人,受伤1418人,直接财产损失784468411元.2006年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43453.3万人(次)不同程度受灾,因灾死亡3186人;农作物受灾面积41091.3千hm2,上升5.9%,其中绝收面积5408.9千hm2,上升17.7%.因灾直接经济损失2528.1亿元,比2005年上升23.8%.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等地受灾严重.全国因气象灾害共造成2704人死亡,经济损失约2120亿元.2006年是中国海洋灾害的重灾年,风暴潮、海浪、海冰、赤潮和海啸等灾害性海洋过程共发生179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18.45亿元,减少34.3%,死亡(含失踪)492人.地质灾害共发生102804起.大陆地区共发生5级以上地震14次,死亡25人,直接经济损失18.6亿元.结果表明,2006年中国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较2005年有所缓和,但自然灾害状况较2005年严重.  相似文献   

3.
2007年中国安全生产事故与自然灾害状况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综述了2007年中国安全生产事故状况和自然灾害情况.2007年中国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506 376起,死亡101 480人,同比分别减少19.3%和10.1%.非煤矿山共发生伤亡事故1 861起、死亡2 188人,同比分别下降0 6%和3.9%.火灾发生15 9万起,死亡1 418人,受伤863人,直接财产损失9 9亿元.共发生森林火灾9 260起,草原火灾248起.2007年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39 777 9万人(次)不同程度受灾,因灾死亡2 325人; 农作物受灾面积4 899万hm2,上升19 2%,其中绝收面积575万hm2,上升6.2%.因灾直接经济损失2 363亿元,比2006年下降6.5%.安徽、四川、河南、湖南、云南、重庆、浙江、陕西等地受灾较为严重.全国因气象灾害共造成经济损失约2 342亿元.2007年共发生风暴潮、海浪、海冰、赤潮和海啸等灾害性海洋过程163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8 37亿元,死亡(含失踪)161人.地质灾害共发生25 364起,死亡598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4 75亿元.大陆地区共发生5级以上地震17次,地震灾害造成死亡3人,直接经济损失20.19亿元.结果表明,2007年中国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较2006年有所缓和,自然灾害状况也较2006年轻.  相似文献   

4.
许厚德 《安全》2001,22(3):41-42
1 灾害事故的严重威胁 在我国,灾害和事故造成的破坏愈来愈严重。在20世纪90年代的10年中,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增长了5倍。在1990~1998年的9年中,我国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平均为人民1533亿人民币,相当于年国民生产总值的3%~6%,每年的灾害损失,超过国家财政收入的1/4以上。其它事故伤亡破坏也十分严重。1998年全国工矿企业、交通、民航、铁路、船舶及火灾事故,造成了近10.4万人死亡。其中道路交通事故占首位,死亡约78067人,第2位是矿山事故,死亡约9221人。因火灾死亡2389人。灾害事故已经成为未来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障碍。  相似文献   

5.
近日,应急管理部会同自然资源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气象局等部门和单位对2020年1月全国自然灾害情况进行了会商分析。经核定,1月份,我国自然灾害以低温冷冻和雪灾、地震、风雹灾害为主,干旱、森林草原火灾、地质灾害等也有不同程度发生。各种自然灾害共造成68万人次受灾,2人死亡;1.4万间房屋受损;农作物受灾面积50.2千公顷,其中绝收5.7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7.5亿元。  相似文献   

6.
2019年,我国自然灾害以洪涝、台风、干旱、地震、地质灾害为主,森林草原火灾、风雹、低温冷冻、雪灾等灾害也有不同程度发生,经应急管理部会同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红十字会总会、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等国家减灾委成员单位会商核定,全年各种自然灾害共造成1.3亿人次受灾,909人死亡和失踪,12.6万间房屋倒塌,农作物受灾面积192.57平方千米,直接经济损失3 270.9亿元。  相似文献   

7.
今年5月12日是全国第十二个防灾减灾日。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频繁、灾害种类较多、受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据统计,仅2019年,各种自然灾害共造成1.3亿人次受灾,直接经济损失3270.9亿元。  相似文献   

8.
泥石流灾害生命损失风险评价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影响泥石流灾害生命损失的4个主要因素,包括泥石流强度、泥石流发生时间、风险人口脆弱性和泥石流警报时间.在目前研究的基础上,将泥石流灾害生命损失风险定义为一次泥石流灾害发生概率与其可能造成的潜在死亡人数的乘积,初步建立了泥石流灾害生命损失风险评价模型.根据2003年四川省两次泥石流灾害的有限数据,评估了泥石流灾害造成的生命损失风险,预测结果与实际数据有一定差异,主要原因是风险人口数据的准确性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9.
2020年,我国气候年景偏差,主汛期南方地区遭遇1998年以来最重汛情,自然灾害以洪涝、地质灾害、风雹、台风灾害为主,地震、干旱、低温冷冻、雪灾、森林草原火灾等灾害也有不同程度发生,经应急管理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卫生健康委、统计局、气象局、银保监会、粮储局、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红十字会总会、国铁集团等国家减灾委成员单位会商核定,全年各种自然灾害共造成1.38亿人次受灾,591人死亡失踪,10万间房屋倒塌,176万间房屋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19957.7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3701.5亿元。  相似文献   

10.
为揭示交通事故经济损失的变化规律,笔者研究并利用时间序列的方法,建立了ARIMA模型,对1985—2005年全国交通事故经济损失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和预测。根据原始数据的特点,选择随机时间序列分析方法。通过对模型的识别和参数的选择,得到2006—2008年的交通事故损失的预测值分别为2.9559,2.9707和3.0129亿元,置信区间为95%。通过对1985—2005年交通事故经济损失的预测结果与原始数据的比较表明,预测结果接近原始数据,该方法为交通事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了技术指导和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基于危化品储罐区内发生的多米诺效应,以单灾种引发的多米诺事故研究为基础,根据物理学中的触发器原理解释多灾种耦合引发储罐区其他罐体失效的场景,并提出基于物理学理论的多灾种耦合效应模型;基于一储罐区实例分别建立在火灾、爆炸情况下罐区的灾害扩展网络图,并通过无量纲化处理得到综合灾害扩展网络图;分析储罐区在多储罐受灾情况下的灾害扩展情形,得到当D1,D2发生灾害时,D4,D5灾害扩展概率最大;当D1,D8发生灾害时,D4灾害扩展概率最大,建立了多灾种耦合效应的关联图。研究结果对化工园区多灾种耦合的后果预测评估具有指导意义,有助于减少危化品储罐区多米诺效应的发生以及强化危化品储存的安全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一带一路”是促进各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跨时代宏伟构想,更是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契机。“一带一路”战略涉及范围达65个国家,其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和经济损失是强烈和致命的。对“一带一路”所经区域的自然灾害及其分布特征的研究,显示全球范围内自然灾害呈现出逐年上升、以洪涝和地震灾害最为显著的趋势;东亚地区的地震和洪涝灾害,中亚、西亚地区的干旱灾害,中东欧地区的高温及洪涝灾害都显示出地区性的主要灾害影响特征;灾害分布特征的研究对“一带一路”所经地带的自然灾害防御具有重要意义,也对促成“一带一路”经济带的安全展开有着学术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水毁灾害是长输油气埋地管道灾害中造成经济损失最严重、对环境危害最深远的自然灾害之一。为了分析埋地管道在水毁灾害中的稳定性,探讨了埋地管道在水毁灾害中的载荷分布情况;采用特征值屈曲理论,分析了埋地管道在水毁灾害中悬跨和漂浮2种主要形式下,不同管道外径和管道壁厚对埋地管道在水毁灾害中稳定性的影响,计算得到特定条件下埋地管道水毁的极限长度;建立了埋地管道在水毁灾害中的有限元模型。结果表明:管道在水毁灾害悬跨和漂浮情况下极限长度和屈曲位置不同,随着管道壁厚的增加,埋地管道在水毁灾害中的稳定性近似呈缓慢的线性增长;增大管道外径能够有效降低埋地管道在水毁灾害中的位移,并显著提高管道在水毁灾害中的抗屈曲能力。  相似文献   

14.
突发事件条件下的应急疏散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仅要考虑时间因素,而且要考虑疏散网络中各路段的受灾风险水平。因此,对于人群快速转移避灾路径的解算结果,不仅要求快速,还要求避灾。基于灾害预测的疏散路径优化理论模型,在求解时变灾害条件下,集成考虑实时与未来灾害影响的转移避灾路径优化算法。采用C#程序设计语言和Visual studio 2013平台,开发了进行模型算法实现的原型系统,并通过算例进行了说明。结果表明:在预先设置的灾害情景中,提出的模型算法可以提前规划出避开灾害且疏散时间较短的路径,为制定应急预案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福建“金三角”经济区域综合防灾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海峡西岸闽南“金三角”经济区(简称为“西岸金三角”)为对象,重点针对该区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文化传统、交通布局和城市规则等方面的主要特征,总结、分析和研究灾害的主要类型、已灾教训和潜在危险及其趋势;经系统研究,预测未来灾害的基本形式;着重分析未来灾害出现的可能性及其损失程度;从区域基本建设角度出发,科学地提出了防灾、减灾、救灾,乃至重建及其预警的主要举措和基本策略,特别提出了数字区域、信息档案、安全规划、应急预警等先进、科学和合理的理念、方法、技术和措施在区域综合防灾中的应用。为工程实践、经济计划、投资决策和规划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volution path of dust explosion accidents and emergency decision-making, and to accurately predict the disaster damage levels of various disaster bearing bodies. This paper extracts 56 key scenario elements from four aspects, namely state, answer, goal and environmen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ypical dust explosion accident cases. At the same time, a general scenario evolution path of dust explosion accident is constructed. Using fuzzy number set theory and dynamic Bayes joint probability model, the accurate solution of scenario state probability was realized. With the help of accident cases and dynamic Bayes approach, the dust explosion consequence prediction index system and evaluation criteria were constructed, covering factors such as dust explosion intensity, casualties, direct economic losses, equipment damage, building damage, environmental damage and other factors. A polyethylene wax dust explosion accident in a city of China was used to verify the dust explosion accident scenario evolution model and consequences prediction model. The predicted results we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actual damage of various carriers of the accident, which indicated that the model could be used for dust explosion accident prediction and disaster loss prediction. The research results provided reference and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prediction of dust explosion accident evolution direction, emergency aid measures decision and deployment, disaster damage prediction and evaluation.  相似文献   

17.
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呼伦贝尔草原火险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外还没有对不同火险条件下草原火险时空发生概率的研究,而这方面研究对草原火灾管理对策和防火救助应急预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呼伦贝尔草原火灾统计月报表和相关气象、社会经济资料,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建立草原火险预测模型,对草原火险进行了空间上的预测.结果表明,日平均风速、日降水量对草原火险影响较大. 以2005年所有火灾案例对草原火险预测模型进行检验,研究表明,该预测方法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可为火灾管理和减灾决策的制定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GIS在巨灾保险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 ,巨灾的不断发生 ,使得许多保险和再保险公司遭受巨大赔偿 ,乃至可能造成破产。究其原因 ,除了人们对巨灾自身难以抗拒这一客观原因外 ,保险企业对巨灾保险的风险管理方法、技术和手段的不适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为此 ,笔者分析了利用GIS辅助巨灾保险风险管理的优越性 ,并就GIS在巨灾保险的信息管理、风险累积预测和风险管理专家系统中所起的作用和发挥的功能分别进行了探讨。利用GIS辅助巨灾保险风险管理 ,不仅可以了解巨灾的发生和变化规律 ,进行危险性区域和费率区域的划分 ,而且可以优化保险和再保险方案 ,并通过专家系统设计出符合实用灾情的风险管理及保险管理的对策 ,对保险公司的巨灾保险风险管理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利用衡阳市2006年山洪灾情数据,引入综合灾情指数对湖南省衡阳市山洪灾害进行综合灾情损失评估,得出耒阳市的综合灾情指数最大;灾情重的直接原因是暴雨大,水位短时间上升快。同时,暴雨-山体滑坡-泥石流灾害链放大了灾情;农村地区防灾减灾意识淡薄、防洪工程标准偏低以及减灾措施不当也加剧了山洪灾情。为此,要通过加强工程建设与山洪灾害危险性宣传来提高农村抗灾能力,达到安全减灾目的。  相似文献   

20.
云南电网几乎覆盖云南全境,已有的灾害历史表明:地质灾害可以导致电网设备产生物理性损伤,致使电网不能正常运行,甚至产生连锁反应,造成局部电网瘫痪.目前国内学者在电力系统易损性领域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尚无应用广泛的规范性易损性评价模型.围绕云南电网地质灾害易损性评估,提出了基于内生易损性和外因易损性的电网地质灾害易损性评估方法;采用统计分析方法,以云南电网本身健康指数和历史地质灾害资料为依据,通过从内生易损性和外因易损性对云南各市(州)局电网进行了地质灾害易损性评估;按四级分区法绘制了云南电网地质灾害易损性区划图.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省作为地质灾害多发易发省份,云南电网有43.75%部分处于地质灾害高易损性等级以上,电网的安全运行受到较严重的威胁,分析结果可为云南电网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管理等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