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安全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是一个全社会都在倾力关注,但又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内因决定外因,而外因又通过内因发生作用是不可置否的辨证规律.健全完善的安全规章制度、周密细致的安全防范措施、充分必要的安全技能知识和日益加大的安全生产投入是确保安全生产的基础,是主导安全生产的"内因".一些企业安全生产重大事故连续不断,既非安全措施缺乏,规章制度不严,也非领导重视不够,技能培训不足.归根到底是抓安全生产的"内因"力度有余,而"外因"缺少"火候".倘若忽视诸如工作态度、技术资料、劳动纪律、亲情效应等安全生产"外因"的边缘管理,任何一个低级错误的反作用力都有可能使我们来之不易的安全纪录"功亏一篑".为此,我们要着力做好四个方面的安全生产边缘管理.  相似文献   

2.
安全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是一个全社会都在倾力关注,但又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内因决定外因,而外因又通过内因发生作用是不可置否的辨证规律。健全完善的安全规章制度、周密细致的安全防范措施、充分必要的安全技能知识和日益加大的安全生产投入是确保安全生产的基础,是主导安全生产的“内因”。一些企业安全生产重大事故连续不断,既非安全措施缺乏,规章制度不严,也非领导重视不够,技能培训不足。  相似文献   

3.
安全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是一个全社会都在倾力关注,但又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内因决定外因,而外因又通过内因发生作用是不可置否的辨证规律.健全完善的安全规章制度、周密细致的安全防范措施、充分必要的安全技能知识和日益加大的安全生产投入是确保安全生产的基础,是主导安全生产的"内因".一些企业安全生产重大事故连续不断,既非安全措施缺乏,规章制度不严,也非领导重视不够,技能培训不足.归根到底是抓安全生产的"内因"力度有余,而"外因"缺少"火候".倘若忽视诸如工作态度、技术资料、劳动纪律、亲情效应等安全生产"外因"的边缘管理,任何一个低级错误的反作用力都有可能使我们来之不易的安全纪录"功亏一篑".为此,我们要着力做好四个方面的安全生产边缘管理.  相似文献   

4.
陆愈实     
陆教授认为:在不断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法律、规章制度、机制、管理体系、技术标准的同时,还应在"化"字上做文章,即要把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化为人们的安全意识;把安全生产法律、规章制度化为人们自觉的行为准则;把安全生产理论知识、规程、技术标准化为人们的安全生产技能,从而形成政府、部门、生产经营单位的互动,形成领导、管理人员、从业人员互动的局面.  相似文献   

5.
《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相似文献   

6.
<正>作为安监执法人员,在现场发现违章是否一定要处罚呢?这是摆在安监系统执法人员面前的难题。首先,对于违章行为,《安全生产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教育和督促从业人员严格执行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向从业人员如实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第四十九条规定:"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  相似文献   

7.
为了防止事故,确保施工、生产安全,对生产设备在技术上采取安全措施的同时,也应采取各种方法使操作人员不要有引起事故的不安全行为,这就是安全教育。安全教育的结果应使企业员工意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自觉把安全生产法律、规章制度做为日常行为准则,掌握安全生产理论知识、规程、技术标准等安全生产技能。  相似文献   

8.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根据"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以制度的形式明确规定企业各级领导和各类群体中在生产活动中应负的安全责任,它是企业岗位责任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中整个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核心,是一个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9.
安全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是一个全社会都在倾力关注,但又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内因决定外因,而外因又通过内因发生作用是不可置否的辨证规律。健全完善的安全规章制度、周密细致的安全防范措施、充分必要的安全技能知识和日益加大的安全生产投入是确保安全生产的基础,是主导安全生产的"内因"。一些企业安全生产重大事故连续不断,既非安全措施缺乏,规章制度不  相似文献   

10.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根据"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以制度的形式明确规定企业各级领导和各类群体中在生产活动中应负的安全责任,它是企业岗位责任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中整个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核心,是一个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11.
正搞好安全生产管理,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是各级政府和企业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安全生产管理不仅具有一般管理的规律和特点,还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和方法。对于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建章立制三原则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是企业贯彻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国家和行业标准、贯彻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的行动指南,也是企业有效防范生产经营过程中安全生产风险、保障职工安全健康、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措施。建立健全安全规章制度是企业的法定责任。例如《安全生产法》  相似文献   

12.
戴斌 《安全与健康》2007,(11):29-29
安全责任追究是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法律手段,是防止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重要举措.我国《安全生产法》及相关管理条例、规章制度等,均对安全责任追究作了明确规定.然而,笔者从一些企业乃至地方政府对安全责任追究的调查情况看,部分存有雷声大、雨点小的现象,严重缺乏动真碰硬的惩处力度.这不仅使安全责任追究的法律法规和相关规章执行大打折扣,更重要的是直接影响安全生产工作的有效落实.  相似文献   

13.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范围和服务的对象是企业生产现场的职工和班组的安全作业.因此,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只有多深入生产现场,才能摸清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和职工的思想动态、操作技能,发现不安全因素,提出有效整改措施、纠正"4违"行为,从而取得指导、促进企业安全生产的发言权和主动权.笔者根据20多年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认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在生产作业现场进行安全检查时,应注意坚持做到、做好"3有、3看、3记、3教"工作.  相似文献   

14.
常从媒体上看到,某煤矿发生安全事故,而其相关制度却是完整无缺,不仅有"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有"煤矿灾害应急处理预案"、还有各部门签订的"安全生产承诺书"等等.而最终还是出现了安全事故,究其原因,是把大功夫花在了做秀的表面文章上,而忽视了规章制度实质性的落实.  相似文献   

15.
《江苏劳动保护》2005,(1):10-13
第六条企业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应当具备下列安全生产条件:(一)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完备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二)安全投入符合安全生产要求;(三)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相似文献   

16.
根据事故统计资料分析,绝大部分事故都是由于员工违反操作规程引起的.对事故进行处理时往往发现企业有规章制度,但操作人员了解不够,认识不足,因此执行不力.规章制度的要求与现场执行存在很大的差距.如何使规章制度在现场得到有效执行,这是决定安全生产效果的关键. "目视管理"正是提高执行力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常言道,小心驶得万年船.安全似乎只能是经验、小心和缓慢的衍生物.可近年来,河南油田水电厂却在安全上大作"赛"文章,赛职工安全知识水平、赛职工安全生产技能,赛单位安全管理方法,最终赛出了安全生产的长周期.  相似文献   

18.
6月,我们迎来了第10个全国"安全生产月","安全责任,重在落实"是今年"安全生产月"活动的主题,即以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为重点,以"三深化""三推进"为主要抓手,严厉打击各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严格落实责任,健全规章制度,夯实安全基础,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全面加强安全监管和安全管理,坚决防范  相似文献   

19.
杨智君  杨君 《安全》2005,26(2):52-53
安全是煤矿管理的永恒主题.安全思想教育与安全生产管理一直是安全工作中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它们铸就了煤炭企业发展中多环节、多因素、动态复杂的系统工程.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重生产管理,轻安全思想教育,注重硬件功能,忽视软件效应的"一头沉"现象屡见不鲜,直接影响和制约了企业安全生产.因此我们要不断拓宽安全思想教育领域,有针对性地抓好以人为本的安全思想教育,变领导被动管理为职工主动参与,使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到实处,最大限度的发挥思想教育在安全生产管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漆柏林  王少龙 《安全》2012,33(8):27-28
班组是企业的最基本单元,也是企业安全管理的最终落脚点和着力点,是各项安全生产工作的直接执行者.班组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木桶理论的"最短板". 1当前电力企业班组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安全规章制度执行不到位.企业的各项工作都要通过班组去落实,"上有千条线,班组一针穿".国家安全法规和政策的落实,安全生产方针的落实,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的执行,都要依靠和通过班组来实现.例如按照《安规》要求,运行人员在使用验电器进行验电操作前,应先在有电的设备上进行试验,以确认验电器良好,但有些运行人员违反《安规》要求,直接使用验电器进行验电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