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沸石联合生物吸附再生工艺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沸石联合生物吸附再生工艺用于城市污水脱氮的可行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城市污水,在3h的水力停留时间下,当沸石投加量为120mg/L时,平均出水氨氮为3.18mg/L,总氮为16.3mg/L,COD为29.2mg/L。在硝化细菌的作用下沸石粉能够得到有效的生物再生,试验中再生率达到了80%。  相似文献   

2.
沸石联合生物吸附再生工艺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沸石联合生物吸附再生工艺用于城市污水脱氮的可行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城市污水,在3h的水力停留时间下,当沸石投加量为120mg/L时,平均出水氨氮为3.18mg/L,总氮为16.3mg/L,COD为29.2mg/L。在硝化细菌的作用下沸石粉能够得到有效的生物再生,试验中再生率达到了80%。  相似文献   

3.
沸石生物联合吸附再生工艺参数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简述了沸石生物联合吸附再生工艺(ZCS工艺)的工艺原理,选取了影响沸石生物联合吸附再生工艺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因素,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工艺的运行参数.在优化结果为泥龄(SRT)40 d、沸石投加量16.8 g/L、外回流比(R)1、内回流比(r)1、A池碳源投加比(m)0、吸附池溶解氧(DO吸)1 mh/L和O池溶解氧(DOO)2 mg/L的条件下稳定运行后,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一级B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沸石联合微生物固定化去除微污染水体中氨氮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沸石联合经过驯化的活性污泥微生物固定化,通过静态实验.考察了不同粒径沸石及不同组分固定化方法对沸石联合微生物固定化去除氨氮的影响;通过动态实验,考察了沸石联合微生物固定化去除微污染水体中低浓度氨氮的机制.结果表明,活性污泥经过16 d的驯化,氨氮去除率为90%以上;沸石吸附氨氮为快速吸附,粒径<0.5 mm的沸石的吸附容量明显大于其他粒径的沸石;不同组分固定化小球对氨氮的去除效率不同,各组分均有贡献,吸附容量依次为:沸石固定化小球>沸石联合微生物固定化小球>微生物固定化小球;沸石联合微生物固定化去除微污染水体中低浓度氨氮可分为4个阶段,即沸石吸附阶段、吸附饱和及微生物适应阶段、硝化作用明显加强和沸石部分再生阶段、微生物作用良好和沸石进一步再生阶段,最终沸石吸附与生物再生处于良好的动态平衡中,氨氮去除率达到60%左右.  相似文献   

5.
活性炭和沸石对氨氮的吸附特性及生物再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活性炭和沸石作为吸附材料,分别考察了这两种吸附材料对水体中氨氮的吸附特性及其生物再生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活性炭和沸石对水体中氨氮的等温吸附符合Freundlich等温式,其拟合度分别为0.9783和0.9303;静态吸附结果表明活性炭和沸石均具有较好的氨氮吸附性能,24 h内沸石对氨氮的吸附能力为1.27 mg/g,高于活性炭的0.53 mg/g;动态吸附中沸石达到吸附饱和的时间为96 h,较活性炭达到吸附饱和的时间长,沸石显示出作为氨氮吸附剂的优越性;活性炭和沸石经过96 h的生物再生后吸附性能获得一定程度的再生,出水中氨氮浓度比未进行生物再生前分别降低17.31 mg/L和8.32 mg/L,且都在表面形成了稳定的生物膜。  相似文献   

6.
提出一种新型活性污泥工艺--两池轮流曝气活性污泥法,试验研究了其对城市污水处理的效果及可行性.试验表明,两池轮流曝气活性污泥法处理城市污水对有机物和氨氮的去除效果明显.在进水COD浓度为402.18~413.06 mg/L,总氮为54.02~61.86 mg/L,氨氮为51.46~58.72 mg/L,总磷为2.43~3.51 mg/L时,该工艺对COD、总氮、氨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82.06%~88.11%、76.81%~81.36%、78.64%~85.87%和62.53%~70.26%,出水可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二级标准.本工艺具有良好的适用性,为城市污水处理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及思路.  相似文献   

7.
沸石强化A/O生物脱氮实验研究表明,沸石对配水氨氮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其吸附特征可以通过Frend lich和Langmu ir吸附等温线表征,但对污水中氨氮的吸附较配水吸附要复杂。由于沸石能与微生物构成沸石-生物复合体,从而增加了系统的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数量,改善了A段的反硝化作用和O段的硝化作用。吸附饱和的铵沸石在硝化细菌和电导率的协同作用下,经好氧曝气4.5 h,能再生69.8%。在A段,进水氨氮浓度较高,沸石吸附氨氮,提高污水碳氮比,促进生物反硝化;进入O段,在盐度和微生物的协同作用下,混合液氨氮浓度因为生物降解而逐渐降低,不断打破铵沸石的吸附-脱附平衡,铵沸石不断释放氨氮而得到充分的再生。  相似文献   

8.
杨朗  李志丰 《环境工程学报》2012,6(8):2715-2719
分别研究了沸石的等温吸附模型,改性沸石在交换柱中的穿透与再生,通过化学沉淀法对再生废液中氨氮的回收等。结果显示:60~80目单位重量天然斜发沸石对氨氮的饱和交换容量为4.15 mg/g;30 mg/L的氨氮废水经过交换柱后沸石的穿透吸附容量和平衡吸附容量分别为:4.50 mg/g和4.757 mg/g。化学再生后,用化学沉淀法使再生废液中氨氮由202 mg/L降到16.3 mg/L。  相似文献   

9.
在利用渗透反应格栅技术修复地下水氨氮污染过程中,掌握氨氮在不同介质环境中的转化规律及存在形态对多介质渗透反应格栅中各介质作用及氮转化过程的控制十分重要.针对进水氨氮浓度约10 mg/L的模拟地下水,以天然河沙、释氧材料、斜发沸石及海绵铁为反应介质,设计了一套多介质渗透反应格栅模拟氨氮在各介质环境中的转化及归宿.结果表明,在天然河沙层,氨氮优先被河沙吸附固定,但去除量有限(△C<1.5 mg/L),氨氮主要以离子态溶于模拟地下水.在好氧沸石层,氨氮经沸石吸附及生物硝化协同作用几乎被完全去除,该层出水氨氮浓度低于0.01 mg/L,且氮主要存在形态为硝酸盐氮(C=10~26.6 mg/L).在铁厌氧层,部分硝酸盐氮经海绵铁化学还原和生物反硝化作用,分别被转化为氨氮(△C=2~9.5 mg/L)和氮气(△C<8 mg/L),其余硝酸盐氮以离子态继续存留于模拟地下水.  相似文献   

10.
沸石生物联合吸附再生工艺中溶解性有机物的特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三维荧光技术(EEM)和凝胶过滤色谱法(GFC)研究了沸石生物联合吸附再生(ZCS)工艺中溶解性有机物(DOM)在系统中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生活污水DOM中主要的荧光物质有类蛋白质(荧光峰A和B)和类腐殖质(荧光峰C),经ZCS工艺处理后,荧光峰B较峰A的强度降低更多,说明类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发生了变化;荧光峰C削...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describes results from a pilot study of a novel wastewater treatment technology, which incorporates nutrient removal and solids separation to a single step. The pseudoliquified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 pilot system was tested on grit removal effluent at flowrates of 29.4 to 54.7 m3/d, three different solid residence times (SRT) (15, 37, and 57 days), and over a temperature range of 12 to 28 degrees C. Despite wide fluctuations in the influent characteristics, the system performed reliably and consistently with respect to organics and total suspended solids (TSS) removals, achieving 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 (BOD) and TSS reductions of > 96% and approximately 90%, respectively, with BOD5 and TSS concentrations as low as 3 mg/L. Although the system achieved average effluent ammonia concentrations of 2.7 to 3.2 mg/L, nitrification efficiency appeared to be hampered at low temperatures (< 15 degrees C). The system achieved tertiary effluent quality with denitrification efficiencies of 90 and 91% total nitrogen removal efficiency at a total hydraulic retention time of 4.8 hours and an SRT of 12 to 17 days. With ferric chloride addition, effluent phosphorous concentrations of 0.5 to 0.8 mg/L were achieved. Furthermore, because of operation at high biomass concentrations and relatively long biological SRTs, sludge yields were over 50% below typical values for activated sludge plants. The process was modeled using activated sludge model No. 2, as a two-stage system comprised an aerobic activated sludge system followed by an anoxic system. Model predictions for soluble BOD, ammonia, nitrates, and orthophosphates agreed well with experimental data.  相似文献   

12.
针对混合型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波动大、C/N低、总氮稳定达标困难等共性问题,开发出适宜于低C/N、贫营养等苛刻环境条件的高效脱氮菌剂.现场中试结果表明:经过脱氮菌强化后,生化系统脱氮效率提升8.5百分点,出水平均总氮较强化前下降3 mg/L,出水水质稳定性明显提升,生物强化效果显著.在不补加碳源条件下,深度处理出水总氮完...  相似文献   

13.
采用循环式活性污泥法(CAST)处理模拟生活污水,通过控制曝气量,使反应器中DO在0.13~0.74 mg/L之间,在常温下快速实现亚硝酸型硝化,然后增大曝气量使反应器内DO在0.7~3.36 mg/L之间,控制曝气时间1.5 h,考察系统内亚硝酸型硝化的维持情况。结果表明,14℃条件下,通过先控制低溶解氧浓度再控制曝...  相似文献   

14.
以模拟城市污水为处理对象,采用循环式活性污泥法(CAST)反应器,对交替缺氧/好氧模式下系统去除污染物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运行期间系统内有机物的去除率稳定,出水COD小于40 mg/L,COD平均去除率为91.7%;NH4+-N、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3.9%、72.4%,出水TN以NO3--N为主;系统的除磷性能良好,磷酸盐的平均去除率为90.6%。此外,出水COD、TN和TP均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A要求。  相似文献   

15.
针对Et处理量为1500m3的高校中水处理设施,论述了缺氧/好氧-MBR(A/O—MBR)处理工艺运行特性,完成了长效监测及经济性评价。系统MBR池污泥浓度(MLSS)控制在8~12g/L,缺氧池和好氧池水力停留时间(HRT)分别为3h和7h,污泥回流比为200%~300%。当进水COD、总氮、氨氮平均浓度分别为481.3、75.1和65.8mg/L时,出水COD、总氮、氨氮平均浓度分别为16.5、13.4和0.7mg/L,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6.4%、81.9%和99.0%。在进行化学除磷的情况下,出水总磷的平均浓度为0.8mg/L,平均去除率86.5%。出水水质优于《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中的相应水质指标要求。经济性分析结果显示,该中水站的电耗为0.58kWh/m3。  相似文献   

16.
采用A/O-CSTR工艺处理高氨氮污泥脱水液。进水氨氮浓度浓度约为375 mg/L,C/N比小于1.0,反硝化碳源明显不足。A/O反应器完成短程硝化反应,CSTR定期投加初沉污泥作为碳源进行反硝化。两者联合达到总氮去除的目的。实验研究短程硝化反应的启动过程,以及CSTR出水回流对短程硝化和系统脱氮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具有良好的硝化反硝化效果。A/O反应器亚硝酸盐积累率迅速提高并稳定在90%以上。CSTR有效利用初沉污泥实现了稳定的反硝化。出水回流有利于提高总氮去除率,在回流比为200%时,系统平均总氮去除率达到85%以上。  相似文献   

17.
以实际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考察了传统进水/曝气和改良型分段进水的交替缺氧-好氧(A/O)2种运行模式对CAST工艺的快速启动及脱氮除磷性能稳定维持的影响。结果表明,传统进水/曝气运行模式下,系统达到最佳营养物去除性能所需启动时间30 d,稳定运行阶段TN平均去除80.66%,磷的去除率维持在66.30%左右;采用改良型交替运行模式,反应器达到稳定运行状态仅需18 d,系统稳定运行时TN平均去除81.36%,磷去除率稳定维持在90%以上,出水磷浓度在0.3 mg/L以下,出水水质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A(GB8978-2002)。研究还发现,传统运行模式下,由低温引起的污泥沉降性能变差导致系统污泥严重流失,反应器几乎丧失污染物去除性能;而低温对交替运行模式下的反应器除磷性能几乎没有影响,总氮去除则因氨氮不完全硝化而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8.
利用摇动床生物膜反应器(简称摇动床)技术具有的容积负荷高与污泥产量低的优点,在普通活性污泥池的前部填充高性能丙烯酸树脂纤维(Biofringe)填料,研究了摇动床和活性污泥法组合技术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组合技术具有很强的有机物去除能力,当进水COD平均质量浓度由1500mg/L上升到2514mg/L时,出水COD的平均去除率基本保持在96%以上;整个运行阶段的出水COD浓度均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二级标准;当进水NH4+-N浓度增加时,NH4+-N的去除率由99.7%降低到76.5%,但是在试验运行的整个阶段,摇动床和活性污泥法组合技术系统都表现出较强的硝化能力;活性污泥池中最高的混合液悬浮固体(MLSS)质量浓度为10625mg/L,最高MLSS约为普通活性污泥法的4倍;运行结束后的污泥产率为0.186,污泥产率仅为普通活性污泥法的50%左右。  相似文献   

19.
针对受低浓度氨氮污染的地下水,实验筛选组合了不同的反应介质,利用串联的多介质填充柱模拟渗透反应格栅,通过物理吸附及生物硝化-反硝化作用来实现氮的去除。结果表明,在进水氨氮浓度为10 mg/L、流速为0.5 m/d的条件下,模拟柱对氨氮的去除率达到98%以上,且不会出现亚硝酸盐及硝酸盐浓度的升高。水体经过释氧柱后溶解氧由2mg/L升高至10 mg/L以上,表明释氧材料可提供硝化细菌所需的好氧环境。好氧柱中填充易于生物挂膜的生物陶粒及对氨氮有较强吸附能力的沸石,二者联用通过生物硝化-物理吸附协同作用实现对氨氮的去除,其中生物作用实现的氨氮去除量占总去除量的50%左右。后续厌氧反应柱填充海绵铁除氧并利用松树皮颗粒作为碳源,创造反硝化菌生长条件,硝酸盐氮浓度可由10 mg/L降低至5 mg/L以下,实现对好氧反应阶段所产生的硝酸盐的去除,避免了地下水的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