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黄勇华  潘伟斌 《环境科技》2007,20(A01):53-55
随着沿海地区乡镇经济的迅猛发展,开展乡镇的环境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重点对中山市乡镇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行分析,强调对乡镇进行环境规划的重要性,并对中山市开展乡镇环境规划的意义、内容和注意事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建议在开展乡镇环境规划中应避免盲目套用城市环境规划的方法,应根据乡镇发展的特殊情况,研究适合的环境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2.
同步脱氮除磷新工艺处理校园生活污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国内现行工艺氮磷去除不能兼顾的现实,采用活性污泥、生物膜组合系统(活性污泥、生物膜培养采用原水→配水→待处理废水逐级诱导培养获得单池相对纯净的生物相.避免了硝化菌与聚磷菌的泥龄矛盾,利用反硝化聚磷"一碳两用"缓解了碳源竞争问题),并采用独特的聚磷污泥回流方式使全部聚磷菌污泥经历释磷、聚磷循环,克服了水体中氮磷去除不能兼顾的问题.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对校园生活污水有良好的处理效果.当进水的CODCr、NH 4-N、TN、PO3-4-P的平均浓度为349.84mg·L-1、32.28mg·L-1、35.76mg·L-1、6.45mg·L-1时,出水平均浓度为14.77mg·L-1、1.46mg·L-1、5.48mg·L-1、0.63mg·L-1,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5.7%、95.12%、84.45%、92.01%.长期的运行表明此工艺对氮磷有稳定的去除效果,出水水质满足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3.
本文综述了城市污水生物脱氮除磷技术研究及应用进展,分析了目前应用的脱氮除磷工艺机理及其特点,探讨市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深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污水生物脱氮除磷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氮、磷去除率不达标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是世界各国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已被各国政府高度重视.本文简要介绍了生物脱氮除磷的基本原理,着重分析了运用短程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反硝化除磷技术的工艺:SHARON工艺、CANON工艺、ANAMMOX工艺、SHARON与ANAMMOX联合工艺、DEPHANOX工艺、BCFS(R)工艺的机理和研究进展.同时指出经济、高效、低能耗的可持续脱氮除磷工艺是污水处理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HITNP同步除磷脱氮新工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HITNP同步除磷脱氮新工艺采用复合式活性污泥生物膜系统,避免了硝化菌和聚磷菌的污泥龄矛盾.利用反硝化除磷的“一碳两用”缓解原水碳源不足的矛盾.通过独特的硝化液回流方式,使全部污泥经历了释磷和聚磷循环,厌氧池污泥浓度是缺氧池污泥浓度的1.5~2倍,对进水中的大分子有机物降解效果好,厌氧池COD的去除率高,强化系统的除磷能力.以低碳氮比的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长期的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出水中的总磷、氨氮、总氮和COD的去除率分别为91.1% 、88.7%、58.1%和88.6%.出水水质平均值为磷0.27  mg/L,氨氮1.74  mg/L,总氮17.30  mg/L和COD 24.38  mg/L.HITNP同步除磷脱氮新工艺具有稳定的同步除磷脱氮效果,出水达到国家城市污水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污水脱氮基本原理、其影响因素。并讨论了几个常用工艺优缺点及各自的使用条件,工程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污水脱氮基本原理、其影响因素。并讨论了几个常用工艺优缺点及各自的使用条件,工程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富营养化水体爆发水华和赤潮的水质恶化事件频频发生,众所周知,污水中的氮和磷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罪魁祸首,为了避免造成对水体生态环境的进一步破坏,并考虑到水资源的再生循环利用,国家把污水排放氮、磷一级指标做了进一步的提高.国内现有的脱氮除磷工艺很少能使出水中的氮和磷同时达到理想的去除效果,为了出水水质能达标,通常引入深度处理工序,使工艺复杂化并增加了成本,此外,二级生物脱氮除磷工艺本身还存在着基建费用大、能耗高、剩余污泥排放量大等缺陷.对此,需要深入污水二级生物处理段进行分析研究,并时其进行全程的优化.基于生物脱氮除磷的机理,综述了国内外二级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研究进展,并对比了各工艺的优缺点,提出了优化二级生物处理工艺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生物脱氮除磷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传统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出发,将生物脱氮除磷新工艺分为基于不同营养类型微生物独立生长、基于新机理、基于处理设备高度简化三类,并对前两类做了详细介绍,同时对今后生物脱氮除磷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生物脱氮除磷机理及新工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孙衍增  蒋彬  殷琨 《云南环境科学》2006,25(1):54-56,53
对污水的生物法脱氮除磷机理作了简要的分析,并介绍了几种高效、经济、实用的生物脱氮除磷新工艺。  相似文献   

11.
废水的生物脱氮除磷新工艺的设想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结合废水生物脱氮除磷机理和影响因素,在对几种典型脱氮除磷工艺氮、磷去除率进行比较的基础上,解析了一些典型工艺除氮除磷不足之处。根据重庆城市污水水质实际情况和地形的特点,设想一种新的生物脱 氮除磷工艺,从而弥补传统工艺的不足。可望提高系统的脱氮和除磷效率,达到更好的脱氮除磷的目的,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相似文献   

12.
A2/O-MBR工艺是将传统的A2/O工艺与现行的MBR工艺结合,使两者的优势得到了互补组合.研究结果表明:A2/O-MBR系统中产生的高污泥浓度不仅降低了水力停留时间且存在着同步硝化反硝化、反硝化除磷等过程,这样使其在较低的C/N(m(C):m(N)=5~6)下有着良好的脱氮除磷效果.在进水р(COD)为260~300mg/Lр(TN),р(TP)分剐为46~48mg/L,7~8mg/L下.其TN,TP的去除率达到76%,95%以上.试验期间,污泥有良好的沉降性能.  相似文献   

13.
采用人工配水,研究进水在不同pH值,碳源类型,碳氮比条件下,厌氧/好氧/缺氧(A/O/A)sBR工艺对生物法脱氮除磷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进水条件对反应器的影响较大,当pH值为7.5,乙酸钠为碳源,碳氮比为1.4时,反应器运行效果最佳,系统对PO43--P,NH4+-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7.28%,99.5%.N...  相似文献   

14.
NPR工艺是一种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相结合的工艺,具有强化脱氮除磷的能力.中试研究采用固定的分段进水比例(厌氧流量∶缺氧流量=7∶3),在污泥龄为10 d的情况下,比较了0.6 m3/h和0.9 m3/h2种流量下对氮磷去除效果,分析了在0.6 m3流量下,工艺是如何对CODCr,NH3-N,PO43-进行去除的.试验发现:在0.6 m3/h流量下:出水稳定达到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在0.9 m3/h流量下,出水稳定达到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标准.  相似文献   

15.
电絮凝法同步去除氨氮和磷的模拟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电絮凝法去除废水中的氨氮和磷,电极板采用铝板或不锈钢板,研究了电絮凝除磷热力学与动力学过程,考察了不同工艺参数对氨氮和磷去除效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相对于铝电极而言,不锈钢电极更适宜于电絮凝去除氨氮和磷;Redlich-Peterson方程能较好地描述电絮凝产生的絮凝体对磷的吸附行为,得到的Gibbs自由能变都在-20~0kJ/mol范围内,并且吸附是自发进行的吸热过程,升高温度有利于吸附;由于假二级动力学方程拟合时其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8,故假二级动力学方程更适宜描述电絮凝产生的絮凝体对磷的吸附动力学过程;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加,氨氮和磷的去除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在强碱性条件下,氨氮的去除率相对降低,酸性条件下水中磷的去除率较高,随着溶液pH的增高,磷的去除率呈逐渐降低趋势. 去除氨氮和磷的能耗分别为0.15~0.50和0.02~0.04kW·h/g.   相似文献   

16.
改进分段进水A/O生物脱氮工艺强化生物除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伟  彭永臻  殷芳芳  王淑莹 《环境科学》2009,30(10):2968-2974
采用分段进水A/O中试处理系统处理低C/N生活污水.为实现同步脱氮除磷,对分段进水A/O工艺进行改进并对改进前后系统的脱氮除磷效率进行评价.改进前分段进水A/O工艺平均TN去除率为66.52%,TP去除率为29.74%;改进后的分段进水A/O工艺不仅可以稳定地实现同步脱氮除磷,在三段进水比为0.45∶0.35∶0.20时,系统平均TP去除率达89.81%,且由于反硝化除磷的强化节省部分碳源,TN去除率达73.61%,比改进前提高7.09%.为验证不同阶段聚磷菌及反硝化聚磷菌在系统内的选择增殖情况,试验对不同运行阶段的活性污泥进行静态厌氧放磷、好氧及缺氧吸磷试验,结果表明,工艺经过改进后,聚磷菌及反硝化聚磷菌均得到较大程度地选择富集.采用改进工艺,污泥最大比好氧吸磷速率[P/(MLSS.t)]由2.34 mg/(g.h)提高到10.67 mg/(g.h),最大比缺氧吸磷速率由0.33 mg/(g.h)提高到2.81 mg/(g.h).  相似文献   

17.
去除废水中的氮、磷营养元素,是污水处理工艺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参阅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介绍了城市污水脱氮除磷新工艺--生物倍增工艺、MSBR工艺.对这2种新工艺的基本原理、特点及今后的发展动向等作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8.
污水同步脱氮除磷技术及运行控制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污水脱氮除磷机理为基础,从反应动力学和过程动力学角度对同步脱氮除磷的主要影响因素:溶解氧DO浓度、有机负荷、亚硝酸盐和硝酸盐浓度、污泥龄θC、流态和回流比进行了分析,指出通过模拟试验来确定运行控制参数并对其进行智能控制(IC),可保证系统稳定、高效、节能运行。  相似文献   

19.
AB工艺无厌氧、缺氧段,氮、磷的去除率低,不具备深度脱氮除磷功能。而A2/O工艺具有同步脱氮除磷功能,可以作为AB工艺改造方案之一。试验以实际生活污水为对象,研究好氧池中不同的溶解氧浓度范围内系统对COD、氮、磷的去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好氧池DO对COD的去除影响较小,出水平均值达到21.9mg/L;对氨氮的去除则起着关键作用,在DO为3.0mg/L以下时,氨氮的去除率随着DO的增大而升高;DO为1.5~2.5mg/L时总氮去除效果最佳,过低、过高对总氮的去除都不利;总磷的去除效果几乎不受好氧池DO的影响,但厌氧池和缺氧池的释磷、吸磷过程却受DO的影响变化较大。系统中厌氧池和缺氧池同时出现了反硝化和吸磷作用,但尚不能判断是否存在反硝化除磷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