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宣传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社会行为学等理论为基础,针对宣传者与受传者的心理动机的形成及其过程,结合当前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的方针与任务,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与研究,目的旨在拓宽防震减灾宣传的新思路、新方法,挖掘防震减灾宣传的潜力,以达到防震减灾宣传的最佳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2.
我国海岸带环境灾害的基本特征与减灾对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李杨帆  朱晓东  邹欣庆 《灾害学》2005,20(1):65-66,71
海岸带是自然灾害与社会经济发达区相互重叠的特殊环境地带.我国海岸带环境灾害的基本特征是种类繁多,频次高,破坏性强,与社会经济发展耦合,易形成复杂灾害链等.本文提出了基于可持续发展观点的、以工程建设与生态建设相结合、灾害区划与综合减灾相结合、基础研究与高科技应用相结合的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3.
强有感地震事件的社会影响及其应急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我国大陆地区近年来发生的几例强有感地震事件的分析,认为强有感地震事件对社会影响具有小震致灾、中震成灾、波及范围广等特征;强有感地震社会影响的产生与社会经济的重要地位、基础设施的安全程度、社会防灾减灾意识、公众的心理承受能力等因素有关.从而提出了处置强有感地震有针对性的快速响应、科学决策、信息沟通、自救互救、正确引导、强化宣传、做好善后等应急对策.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矿山工程活动日益活跃,规模和强度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矿山灾害也日益增多。除了通常的“五大”灾害外,还有以矿山动力现象为主的矿山地震灾害。本文通过贵州矿山地震的典型矿例,较系统地总结分析了矿山地震的基本特点,破坏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治对策与建议,必须矿山、专业和社会各方面共同采取措施,作出努力。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相似文献   

5.
长江中上游地区生态灾害类型及防灾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俊飙  彭珂珊 《灾害学》1992,7(4):73-77
本文从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协调的观点出发,对长江中上游地区生态环境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成因作了论述,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城市恐震心理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更才  王国荣 《灾害学》1994,9(1):84-88
本文以地震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与社会行为学等理论为基础,从分析我国城市地震灾害的特点入手,探讨城市恐震心理产生的原因、人们的行为表现以及对城市社会的影响,从而提出防止和消除城市恐震心理的对策途径。  相似文献   

7.
高风险社会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8,他引:3  
成松柏  陈国华 《灾害学》2007,22(1):18-22
经济和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伴随的副作用使人类社会逐渐处于“风险社会”乃至“高风险社会”之中。当前我国正处于结构调整和社会转型中,存在着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各种各样的风险。在对现代社会风险的特点进行归纳后,对其量化方法也进行了初步探讨,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从影响风险大小的各因素入手,拟定了若干风险管理对策,对如何面对“风险社会”和提高风险承受能力可起到积极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8.
田翠琴 《灾害学》1996,11(2):91-95
运用旱区环境社会学的观点和方法,从旱灾、旱区环境与人类行为交互作用的角度分析旱灾,提出减轻旱灾、谋求旱区可持续发展的综合途径、措施与对策。对策的重点是非技术措施与方法,如调适人类开发利用生态资源的观念、方法及群体行为,改善旱区的社会格局、加强旱区人类行为评估和移民管理等。同时提出减轻旱灾,必须强化旱灾的社会学研究。  相似文献   

9.
湖北省地质灾害的特点、机制及其减灾对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湖北省地质灾害具有“灾害种类多、灾情重、时空分布不匀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本文根据对岩石圈系统、大气圈系统与人类社会圈系统的研究,针对防灾减灾,指出应加强三个方面的工作:①多种灾害并案研究、并案治理;②科学规划、重点研究,分阶段治理;③利用新技术、新手段,建设“群测群防”监测、预报信息化网络。  相似文献   

10.
黄雪松  覃志年  唐炳莉 《灾害学》2004,19(Z1):29-33
2003年夏~2004年冬,广西出现大范围、长时间的干旱.干旱给广西社会经济带来许多不利影响,为此,政府部门提出了相应的防御对策.  相似文献   

11.
城市地震时人的心理反应与应急对策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刘更才 《灾害学》2001,16(4):72-76
本文运用社会心理学、社会行为学与地震社会学的原理,分析研究城市地震灾害发生时,人们的心理行为反应特征以及制约震时人们心理行为反应的主客观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震时人们应采取的应急对策。  相似文献   

12.
生物资源在害虫防治中的减灾作用和开发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论述了害虫防治中的丰富生物资源,讨论了生物资源在农业减灾作用中具有良好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及开发潜力,提出了开发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医院建筑是灾时与灾后医院提供医疗救治和应急救援服务的重要载体,其防灾减灾能力决定着医院功能的发挥。我国医院建筑体量大,主要受地震、火灾、洪涝、台风和重大传染性疾病等灾害的影响,灾害暴露性高。同时,既有医院建筑存在人员过度密集、老院区老旧建筑多、灾害隐患多、疏散与应急场地不足、防灾与应灾能力差等现实问题。一旦发生重大灾害,极易丧失医疗救治功能,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直接和间接损失。通过对我国医院建筑防灾减灾现状进行梳理归纳,总结了既有医院建筑在承灾体本身、防震减灾、防火、防洪、防风及应对疫情等方面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从防灾设计与改造等多方面对如何提升医院建筑防灾减灾能力给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十一·五"期间中国重大地震灾害预测预警和防治对策   总被引:16,自引:10,他引:16  
地震灾害曾经对我国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造成巨大的破坏.地震事件已经成为影响公共安全的重要问题.提高地震灾害预测预警科学技术水平、加强房屋的抗震能力和地震应急能力、强化救灾物资储备基本建设是"十一·五"期间我国应对重大地震灾害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5.
我国海岸带灾害成因分析及减灾对策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近年来海岸带灾害越来越成为制约海岸带-我国最重要的经济带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在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的背景下,分析探讨了我国海岸带灾害的基本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概念性减灾对策框架,海岸带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全球变化(相对海平面变化、气候异常)和人类活动是导致我国海岸带灾害的3个主要方面。据此,认为减灾的关键在于合理规范人类行为,保护和改善本已十分脆弱的海岸带生态环境,使人与自然界和谐相处;对于全球变化诱发的灾害,则力求基于科学认识与预测,在海岸带开发中合理规划建设,做到未雨绸缪,实现海岸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山东是经济发达地区,但也是自然灾害多发地区.本文概述了山东省多种气象灾害及其造成的社会经济损失以及防灾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17.
针对湖南省特殊的地理条件、致灾的天气系统、脆弱的生态环境、较低的防洪能力,研究了湖南省城市洪水灾害的主要成因,分析归纳出湖南省城市洪涝灾害的基本特点.在此基础上,根据湖南省城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提出了洪灾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8.
长江洪涝灾害的可持续发展综合防御对策体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中生 《灾害学》1999,14(3):28-31
洪涝灾害严重制约了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 本文分析了洪涝灾害的主要成因, 从合理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经济三者之间深层次关系出发, 建立了长江洪涝灾害的可持续发展综合防御对策体系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讨论了甘肃省主要自然灾害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并提出了减轻自然灾害的综合防御对策。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常熟-太仓5. 1级地震为例,阐明经济发达地区,随着乡镇工业的发展,大批劳动力的高度集中,新技术的应用,地震灾害的威胁和潜在的震害相应增加。震后,保险部门成功地运用保险机制在稳定经济、稳定社会中充分显示了它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