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13年6月16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主持编制的《阿拉善盟沙生资源植物研发与产业化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专家评审会在北京召开。  相似文献   

2.
2013年6月16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主持编制的《阿拉吾盟沙生资资源植物研究与产业化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在北京通过了专家评审。  相似文献   

3.
基于《中国植物红皮书》第一、二册名录,重庆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77种,隶属于47科,71属。根据第一批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重庆有52种49属32科;其中一级5种,二级24种,三级23种,濒危6种,稀有21种,渐危25种。水平分布有三个中心,即大巴山南缘地区、武陵山区、大娄山北缘地区。论文最后提出了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4.
春天是万物更新的季节。由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牵头、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国家计划发展委员会国土地区司、中国农业部农业区划办和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联合组织的、在中国科学院院士孙鸿烈同志主持下撰写的《中国资源科学百科全书》 ,最近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了。她不仅为新中国成立50周年献了一份厚礼 ,也为新千年自然科学宝库增添新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 ,资源问题越来越引起人类的关注 :资源短缺会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 ,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会导致一系列的环境问题。资源不仅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  相似文献   

5.
嵩山是著名的旅游区,国家的第二个森林公园。篙山共有维管束植物147科,633属,1411种(包括变种)。根据植物资源的特点划分为11大类。其中用材植物338种,果树资源89种,观赏植物资源316种,淀粉植物资源94种,油料植物资源153种,纤维植物资源147种,药用植物资源 1046种,牧草饲料资源植物 303种,芳香油植物资源 71 种,鞣料染料植物资源149种。针对嵩山的具体特点,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发展保护嵩山植物资源的建议:(1)保护古木、珍稀植物和自然环境。(2)充分利用本地的优势植物资源,增加经济效益。(3)大力营造乡土树种,保护森林公园的植被景观。(4)就近引种观赏植物,美化旅游景点。(5)积极开展森林公园的科学研究和科学普及工作。  相似文献   

6.
重金属超积累植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大环境问题,而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尤其是超积累植物的应用是治理污染土壤的重要手段之一。文章介绍了重金属超积累植物的概念和作用,详细综述了近年来重金属超积累植物的研究成果,包括其富集特征、种质资源、种属及时空地域分布特点以及其吸收重金属的生物学机理等,并对该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与应用作了简要的探讨。以期引起人们对该领域的重视,并为国内在超积累植物的相关研究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湖北省珍稀特有植物及其分布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湖北省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环境复杂,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据统计全省蕨类和种子植物约有4500种(包括种下等级).根据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及有关规则精神,提出湖北省珍稀特有植物的主要种类及其在省内的主要分布产地,供有关科学研究和大自然保护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8.
桂林桃花江是风景秀美的漓江的一级支流。近年随着桂林城市经济的发展,桃花江水质逐年恶化。水质的恶化及人类的经济活动也影响到了江内及江两岸植物的种类和分布状况。本文经过一年时间,对桃花江中下游植物资源做了具体调查,结果是:(1)桃花江中下游植物主要有45种,隶属31科,其优势种为构树、水榕、桃金娘、铁芒箕、莽草、芦苇、水蓼、水花生、苦草。(2)岸坡植物、水生植物呈层状分布,可划分为岸生、湿生、挺水、沉水四个植物带。(3)植物群落呈现出“小聚居,大杂居”的状况。根据调查结果,评价了桃花江沿岸植物资源状况。  相似文献   

9.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也是人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环境污染问题己成为限制中国国际贸易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之一,因此对污染土壤进行修复十分必要。本文探讨了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技术的基本类型、研究与应用的典型实例及尚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技术及尚待解决的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也是人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限制中国国际贸易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之一,因此对污染土壤进行修复十分必要.本文探讨了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技术的基本类型、研究与应用的典型实例及尚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北方及其毗邻地区综合科学考察》(项目编号:2007FY11030)是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重点项目,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董锁成研究员,项目专家组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原副主席、中国-俄罗斯友好协会常务副会长刘恕研究员,副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孙九林研究员。项目专家顾问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原常务副院长孙鸿烈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自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北方及其毗邻地区综合科学考察》(项目编号:2007FY11030)是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重点项目,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董锁成研究员,项目专家组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原副主席、中国一俄罗斯友好协会常务副会长刘恕研究员,副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孙九林研究员.项目专家顾问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原常务副院长孙鸿烈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原主任陈宜瑜研究员.  相似文献   

13.
化学物质污染与可持续发展徐晓白(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环境问题与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休戚相关,全球性重大环境问题,例如大气污染(酸沉降、臭氧层耗损、全球变暖)、海洋污染、淡水资源紧缺和污染、土地退化和沙漠化、森林锐减、生物多...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重金属污染环境的问题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其中矿业活动是环境中重金属的最主要来源。植物修复技术具有物理、化学修复方法所无法比拟的费用低廉、不破坏场地结构、不造成地下水的二次污染等优点。可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因此易于被社会所接受,是一项很有发展前途的修复技术。本文从植物稳定、植物提取和植物-微生物以及动物的协同修复等三个方面简要介绍了矿区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桂林桃花江是风景秀美的漓江的一级支流.近年随着桂林城市经济的发展,桃花江水质逐年恶化.水质的恶化及人类的经济活动也影响到了江内及江两岸植物的种类和分布状况.本文经过一年时间,对桃花江中下游植物资源做了具体调查,结果是:(1)桃花江中下游植物主要有45种,隶属31科,其优势种为构树、水榕、桃金娘、铁笀箕、葎草、芦苇、水蓼、水花生、苦草.(2)岸坡植物、水生植物呈层状分布,可划分为岸生、湿生、挺水、沉水四个植物带.(3)植物群落呈现出“小聚居,大杂居“的状况.根据调查结果,评价了桃花江沿岸植物资源状况.  相似文献   

16.
三峡库区植物多样的特点,即:物种资源丰富,遗传信息量大,生态类型复杂,植物区系统源古老,珍稀濒危物种较多,特有植物丰富,并找出了威胁三峡库区植物多样的原因,提出了保护三保护三峡库区植物多样性而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杂草资源的利用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对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基本原理、作用方式及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论述,认为现有修复植物均不同程度存在一些弱点,还难以大规模应用于修复实践。杂草具有抗逆境能力强、生长迅速、繁殖能力强以及在环境条件适宜情况下生物量能够急剧提高等特点,可以弥补现有修复植物的缺点和不足,是较理想的植物修复资源。结合笔者的研究情况,对杂草资源在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中的利用方式、修复植物筛选方法进行了论述,而且在植物修复生物量处理方面也进行了讨论,试图为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进一步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三峡库区有2070多种资源植物,被称为中国的绿色植物宝库。但2003年6月三峡工程蓄水后,受淹没影响的库区陆生珍稀植物多达500余种,现在要进行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还有290余种,任务非常紧迫。目前,三峡植物园收集迁移珙桐、南方红豆杉、宜昌楠等三峡库区珍稀濒危植物共96种12800株,三峡库区特有植物26种3100株。  相似文献   

19.
植物景观要素在华山旅游风景资源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继瓒 《陕西环境》1997,4(1):26-28
在任何一个地理景观或任何一个旅游区,植物常常是最鲜明的、最引人注目的地物,它们给人以生气勃勃的环境和自然美的享受。相反,一个风景区旅游,如果没有植物景观装点和衬托,那是不可思议的,它将会成为没有生气的死寂。因此,植物美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皆不可缺少的美的要素。尤其是旅游风景资源是旅游业赖以发展的基础;只有景观美,才会对旅游者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对华山旅游风景区来说,植物景观在其“石奇木秀”的特殊风景资源中,更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植被景观是华山风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华山”之名,最早见于《山海经…  相似文献   

20.
走过60年,资源科学研究已从最初的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发展成了一门综合性的资源科学学科体系。期间,国家先后编制了7次科技发展规划,尤以《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和《1978—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对资源科学的形成与发展影响最大。前者推动了中国自然资源综合考察事业的形成与发展,后者促进了中国资源科学考察事业的发展与壮大,进而推动了资源科学的形成与发展。60年来的中国资源科学可以初步划分为大规模的自然资源综合考察时期(1950—1960年代)、区域资源综合科学考察与资源科学研究时期(1970—1980年代)和资源科学学科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时期(1990—2000年代)等三个阶段;2000年前后中国资源科技工作者先后完成的《中国自然资源丛书》、《中国资源科学百科全书》和《资源科学》等三项标志性成果的出版,为我国建立资源科学体系奠定了科学基础;2008年《资源科学技术名词》正式颁布,必将进一步促进中国资源科学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