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建筑安装施工生产中,有近80%的生产安全事故都是由于职工自身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从构成事故的三因素,即人—机械—环境的关系分析,“机械设备”“环境”相对比较稳定,惟有“人”是最活跃的因素,而“人”又是操作机械设备、改变环境的主体,因而,紧紧抓住“人”这个活跃因素,通过科学的管理,有效的培训和教育,正确的引导和宣传,以及合理、及时的班组安全活动,不断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是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关键。建筑安装工程项目部应根据其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管理目标,结合本项目工程的安全生产特点,制定安全生产管理的教育培训工作计划…  相似文献   

2.
生产安全事故是由生产过程中操作因素引起的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所造成的危害。着力加强对人与物的管理(以下简称“双控”管理),从源头上采取控制措施,就有可能减少或避免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安全生产是企业的生命线,要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必须重视人的因素,必须强化群体的安全意识,要尊重人,关心人,以人为本,营造“安全第一”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好安全文化氛围。本文结合一些实例,谈谈让每一位职工积极行使安全管理的民主权利.主动干预不安全行为,积极进行安全互助,自觉遵章守纪。形成安全管理“命运共同体”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在安全生产诸要素中,人起着决定性作用。安全管理的核心是人,安全生产本身就是对人的生命权益的维护。耶么,介业安全生产工作中如何做到“以人为本”呢?我们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去认识和思考。  相似文献   

5.
安全生产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安全意识的培养是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的有力保证,是提高企业员工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的重要措施,。以胡锦涛同志为代表的党中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提出要构建和谐社会。但近一段时间以来,全国上下安全事故频发,给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极大损失,这显然与党中央的意图、全国人民的意愿,与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大好形势格格不入。事故的发生,固然有这样、那样的客观原因,但其中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那就是职工的安全意识问题。在企业中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要把的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就要牢固树立职工的安全意识,培养职工正确的安全观念,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方针,深刻吸取安全事故教训,强化安全主体意识,筑牢安全生产的思想防线,不断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  相似文献   

6.
目前,全国每年因安全事故死亡13万多人,伤残70多万人。安全生产,连着千家万户的安宁,直接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居安思危。就是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看到安全生产中的不足,在“安全的时候抓安全,无事的时候想有事”,把“小事”当作“大事”抓,把苗头当作事故抓。把工作做到前面,落到实处,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安全事故频发,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少数干部中存在着忽视安全生产、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错误倾.向。他们对经济指标看得很重,对安全生产却掉以轻心,为了局部、眼前的利益和所谓的“政绩”,甚至不惜以牺牲劳动的安全健康、资源和环境等为代价。  相似文献   

8.
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大局。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之一,也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历来受到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今年党中央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作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党中央、国务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安全发展,通过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减少安全事故发生,为实现“三保”目标提供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相似文献   

9.
安全工作说到底就是人的工作,人是决定一切的因素。如果人思想上对安全不重视、没有及时排除隐患,那么哪怕有最完善的规章制度、最先进的机器设备、最舒适的工作环境、最合理的物料输送,也难保不会发生安全事故。而有关数据表明,这种思想上的隐患导致的“三违”行为,已经成为安全事故频发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贯彻实施《安全生产法》维护职工生命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全生产法》的出台和颁布实施,是我国安全生产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中国的安全生产工作从此进入了法治时代。《安全生产法》的制定和颁布实施体现了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实质就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去年修订和颁布的《工会法》明确规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而《安全生产法》总则第一条开宗明义地指出: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  相似文献   

11.
随着煤矿企业改革步伐的不断深入,许多深层次的职工安全思想隐患日益凸现,职工安全思想隐患的不稳定因素在不断增加,由此引起的安全事故频发,给企业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给职工家庭带来的悲惨遭遇,令人视之心惊胆寒?川煤集团、达竹公司和柏林矿业公司为有效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从生产设施、设备、工作环境、安全规章制度、  相似文献   

12.
蔡猛 《劳动保护》2022,(6):55-55
安全生产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前提,企业安全管理与经济效益必须同向发力、互促并进。近些年,安全生产领域持续加压,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断压实,特别是一些规模以上企业,安全管理逐步趋于规范化、标准化,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有了质的提升。但随着企业安全管理上层次,接踵而来的就是安全隐患的“动态清零”,生产安全事故的减少,导致企业安全管理机构职权的削弱和安全管理人员“边缘化”。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跃升是一个可喜的变化,但安全管理人员的“人微言轻”又让人堪忧。  相似文献   

13.
安全文化建设对企业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作用,从伤亡事故产生的机理来看,安全事故是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环境、物与物、物与环境之间的正常关系失控而产生的后果,即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而物的不安全状态归根到底也是人为因素造成的(自然因素除外)。  相似文献   

14.
声音     
《现代职业安全》2009,(12):10-10
“咱们都是家里的顶梁桩,上有老下有小,出个事昨办?一个班里的工友就是亲兄弟,在井下,我们不仅要自保,更要互保、联保,在安全生产上如果班长不严、不管、不问,那才是对大家不负责任。” 这是中国平煤神马能源化工集团七星公司开拓四队班长白国周在生产过程中经常对工友说的话。白国周不断探索班组安全管理的新方法,并坚持把这些管理方法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创造了22年没有出现任何生产安全事故的奇迹。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矿山生产属高危行业,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由于管理上的缺陷,加上物的不安全状态,形成了事故隐患,若人的不安全行为触及事故隐患时,就会导致事故的发生。因而,在人、事、物及环境系统中,人的因素是主要的。矿山安全管理实质上就是人的管理,那么,到底哪些人易引发事故呢?笔者通过在矿山近二十年来的所见所闻。总结认为近80%的事故是由以下几种人造成的:  相似文献   

16.
2007年是安全生产工作的“落实年”和“攻坚年”.刚刚结束的全省安全生产会议上仇和副省长要求各地、各部门要在安全生产各项工作的落实上狠下功夫,见到实效。可见,“落实年”就是要“抓落实”。“落实”这一环节抓不好,再好的决策、制度、措施都将是一纸空文。近年来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地区和单位,有一条深刻的教训。就是工作不落实。工作不落实,是当前普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那么,怎样使“抓落实”真正落到实处?笔者认为应该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无论是从媒体报道的各类沉重惨痛、令人发指的群体性安全事故中,还是发生在我们身边或亲眼目睹的单个安全生产事故里,我们不难发现,70%~80%是由于“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即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发生的。著名的海因里奇理论“88:10:2”也告诉我们,100起安全生产事故中88起纯属人为。  相似文献   

18.
企业的任何生产过程都会伴随一定的不安全因素。为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就必须预测可能发生事故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危险因素),针对这些不安全因素,制订防范措施。而安全检查及检查所使用的安全检查表就是发现不安全因素(危险因素)的手段和工具,是最基础、最简便的识别潜在不安全因素(潜在的危险因素)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当前,安全生产形势非常严峻,尽管党和各级政府出台了不少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安全监督管理的力度,取得一定成效,但据报端披露,各类事故依然高发频发,事故总量及死亡人数居高不下。剖析其深层次原因,归根结底是人的因素。有资料显示,安全事故多是人为,并非天灾。各类事故中,有70%以上是由于人的行为造成的,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安全生产只有而且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实施“以人为根本”、“以人为基础”、“以人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思想、理念和举措,才能最大限度地扼制各类事故发生,从而实现安全生产形势的根本性好转。  相似文献   

20.
如何让安全更“科学”?就要先明确什么是安全科学。笔者认为,安全一词的基本涵义是“无危则安,无缺则全”。所谓安全是一种主体没有危险的状态,且这种状态是客观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如安全感)为转移。安全不是一种实体,必须依附一定的实体。如当安全依附人的行为时,那就是“人的行为安全”,当安全依附物的状态时,那就是“物的状态安全”,当安全依附作业环境时,那就是“作业环境的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