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湿地公园是具有一定规模的,以湿地为主要景观,以湿地生态系统维护为基础,兼具了湿地展示与湿地应用功能,可以提供观赏与文化的生态旅游地。而湿地公园也是湿地保护体系中的一员,所以开展湿地公园建设中,湿地的保护是重要的工作。本文以高台县湿地公园为例,分析了高台县湿地公园湿地保护的不足之处,并对此提出未来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浅谈潘安湖湿地公园水质保护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公园建设是利用采煤塌陷区进行生态修复再造的一种良好方式,潘安湖湿地公园为采煤塌陷地生态修复先行示范区。保护湿地公园的水质、防止水体富营养化对于湿地公园的良性发展尤为重要。本文研究了湿地公园目前所面临的生态问题,从对周边农田施肥进行合理控制、生活污水截流、加强湖泊自净功能、加强旅游污染控制、加强环境监测等几个方面浅谈了潘安湖湿地公园水质的保护对策。以促进湿地的可持续利用,实现人与湿地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滇池湿地公园是具有多种独特功能的生态系统,它不仅为本地居民提供休闲娱乐价值、供水价值、生产价值以及可贵的云南地区湿地生态系统的科研文化价值,而且为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态多样性和稀有物种资源保护提供了重要保障,在调节气候,降解污染等良性生态循环系统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对滇池周边湿地公园生态服务功能及开发利用现状进行实地调研,提出了可持续环保利用与生态服务功能提升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淮北国家城市湿地公园野生植物区系及栽培植物营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对淮北煤矿塌陷区国家城市湿地公园野生植物区系进行调查,对公园栽培植物营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该区共有野生植物42科95属115种,其中单子叶植物6科27种,双子叶植物35科87种,蕨类植物1科1种。菊科(Compositae)、禾本科(Gramineae)和豆科(Leguminosae)为优势科;属的成分相对分散,均为寡种属和单种属;植物以农田杂草为主,区系成分简单,野生湿地植物种类优势明显。2)湿地公园湿地植被划分为2个植被型组、5个植被型和18个群系。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l)、藜(Chenopodium album)、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苍耳(Xanthium sibiricum)、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香蒲(Typha orientalis)等为湿地公园湿地植物优势种群,形成大面积优势群落。3)栽培植物共计19科31属34种,主要有意杨(Populus × canadensis ‘I-214’)、垂柳(Salix babylonica)、冬青卫矛(Euonymus japonica)、马尼拉草(Zoysia tenuifolia)等。4)园区有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等外来植物共10种,其中小花山桃草(Gaura parviflora)为安徽省首次记录。论文针对公园野生植物保护及栽培植物营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及修复对策。  相似文献   

5.
新疆温泉博尔塔拉河国家湿地公园湿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本文在对湿地公园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就湿地公园的保护与恢复提出了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6.
《环境》2005,(8):43
星湖湿地属于基塘湿地,星湖湿地公园是全国首个湿地公园。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以工业园区污水厂尾水为补给水源的景观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在2015年植物生长季对天津某工业园区人工湿地公园进行了水质采样分析。检测结果表明:湿地进水中ρ(COD)为44!70 mg/L,ρ(BOD)为2.8!5.6 mg/L;出水中ρ(COD)为43!60 mg/L,ρ(BOD)为3.3!4.8 mg/L。潜流湿地对污水处理厂排水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BOD去除率为90%,COD去除率为10%!30%,出水B/C比值较进水有较大降低;潜流湿地出水进入表流湿地后,COD与BOD有所升高,其升高比例分别为10%、225%,这可能是因为表流湿地有水生植物生长,植物腐叶会导致有机物质释放。在湿地公园总出水前设置深水景观湖,有利于出水COD浓度进一步降低。  相似文献   

8.
广东镇海湾红树林湿地公园是广东省重要的红树林湿地之一。据野外调查:(1)该湿地公园内共有秋茄(Kandelia candel)、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等真红树植物7种,其中无瓣海桑为国外引进树种;半红树植物有黄槿(Hibiscus tilioceus)、假茉莉(Clerodendrum inerme)等4种;常见的红树林伴生植物有厚藤(Ipomoea pes-caprae)、沟叶结缕草(Zoysia matrella)等;(2)主要红树林植被群落有桐花树群落、秋茄+桐花树群落、白骨壤+秋茄+桐花树群落等;(3)2018年迄今观察记录到鸟类8目21科34种,其中中国红皮书保护鸟类2种,即褐翅鸦鹃(Centropus sinensis)和青脚鹬(Tringa nebularia);(4)为了更好地保护镇海湾的红树林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建议今后从依法保护、保护与恢复相结合、先保护后利用等方面予以加强。  相似文献   

9.
湿地公园对局地气候舒适性影响的数值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湿地公园对局地气候舒适性的影响,利用WRF数值模式,对重庆市梁平区待建湿地公园的位置与面积规划进行敏感性试验。结合当地主导风向和实际项目需求,设计了不建设湿地公园、湿地公园占地分别达10 km2、15 km2和20 km2等面积敏感性试验,以及湿地公园位于保护区西南部、东北部和分为南北两部分等建设位置敏感性试验。通过对比不同试验方案下垫面修改前后模拟结果的2 m气温、湿度等气象要素并计算热气候指标,认为湿地公园建设面积约15 km2、且将湿地分为两部分但东北部面积较大时,对当地的局地气候舒适性有较好改善。对风场的分析表明,这可能是因该规划方案能产生新的风道所致,因此也说明湿地公园的规划应当将局地风环境状况作为重要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城市湿地景观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上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作为我国西部规模最大的开放性城市湿地公园,南河湿地公园对于促进广元市的生态平衡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航运工程的开发与建设会对河道所处的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特别是河道型湿地,因此在环评阶段如何分析航道建设对湿地的影响尤为重要.主要通过航运工程本身的特点和湿地公园的生态现状进行结合,通过使用GIS叠图法、生态机理分析方法分别从土地利用资源、湿地水资源、鸟类行为等方面进行影响分析,提出在航运工程施工过程中进行"湿地重建、支流保护"、鸟类监测等措施,以保护航运过程中的湿地生态环境,为航运工程生态影响分析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深圳市湿地类型有近海及海岸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和人工湿地共4大类,总面积12 188.57 hm2,占深圳市国土面积的6.12%。本研究提出深圳市湿地保护和利用模式。湿地保护模式分重点保护湿地和一般保护湿地两个层次,重点加强湿地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与管理。湿地利用模式划分为防护型湿地、资源利用型湿地、水质净化型湿地和湿地公园。水质净化人工湿地作为一种新型高效生态水质净化技术,可应用于污水处理厂尾水深度处理、河水水质净化、面源污染控制与水源保护等领域。湿地公园是对城市湿地面积缩减的弥补和平衡,具有综合生态服务功能,对城市湿地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针对利用水资源环境创建城市生态湿地景观的研究,介绍了南京湿地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有湿地水质需要改善、湿地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和湿地科研有待加强,探讨了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包括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定位体现地域特色、新济洲湿地建设思路,介绍了新济洲水资源协调利用,主要包括,建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机制、合理控制湿地污水排放、开展湿地治理,提升湿地水质,提出了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内容,并进行了对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14.
山东聊城城市湿地公园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多重生态服务功能.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不合理的湿地开发行为,导致城市湿地功能衰退.加强城市湿地公园建设,有利于实现城市人居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本文以中国江北水城(聊城)为例,介绍了聊城城市湿地概况,论证了城市湿地公园建设的可行性及意义,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聊城城市温地公园建设的重点内容,并提出了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5.
早就听说浙江有一个与西湖、西泠印社并称杭州"三西"的西溪湿地,没想到,今年5月利用到杭州讲学的机会,领略了这个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西溪湿地是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西溪湿地公园位于杭州市区西部,距西湖不到5千米,占地面积10.08平方千米,  相似文献   

16.
城市湿地公园是城市湿地保护与利用的重要实践,具有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作为一种新污染物,在水体环境中普遍存在,是当前环境研究和公众关注热点.基于高通量定量PCR与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深入研究了厦门城市湿地公园水体环境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种类、丰度水平和分布特征.结合微生物群落特征和水质理化性质,阐释了城市湿地公园抗生素抗性基因污染的影响因子和驱动机制.结果表明,城市湿地公园水体环境总共发现了217种抗生素抗性基因,丰度水平高达6.48×109 copies·L-1,抗性基因呈现出丰度较高、种类多样以及普遍共存的特点,城市湿地公园是抗生素抗性基因分布的重要热区和存储库;Marivivens、 NS5_marine_group和Planktomarina等9种微生物是41种抗生素抗性基因的潜在携带者,微生物群落结构对城市湿地公园水体环境抗性基因变化的单独解释量达到了51%,因此微生物群落是城市湿地抗生素抗性基因赋存和演化最重要的驱动力.基于研究结果,暗示着城市湿地公园水体环境抗生素抗性基因具有潜在水生态安...  相似文献   

17.
国家湿地公园时空格局特征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采用标准差椭圆、点模式分析、统计分析等方法,运用ArcGIS可视化技术,从时间和空间视角分析国家湿地公园的空间格局特征,并探究其与城市的区位关系。研究表明:(1)国家湿地公园在时间序列上分为试点起步阶段、发展与成长阶段和规范发展阶段,各地发展不均衡,“质”的发展不同步于“量”,正式国家湿地公园处于规范发展的起步时期;(2)多尺度空间研究表明正式国家湿地公园空间以聚集分布形态为主,随机分布为辅,整体呈东北—西南分布格局,形成2个高密度热点区和3个中密度次热点区;(3)从城市尺度看,正式国家湿地公园呈现较大空间异质性,具有偏向城市规划区内或靠近城市规划区分布的特征;(4)正式国家湿地公园呈现为人口格局主导特征,响应了胡焕庸线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秦王川国家湿地公园为例,基于湿地景观生态规划原则以及湿地公园景观特征将秦王川国家湿地公园划分为5个功能区,明确了各区的功能特征与总体规划控制措施,针对水域景观和植被景观提出规划策略,为今后秦王川国家湿地公园的可持续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成都市活水公园人工湿地塘床系统的生物群落   总被引:53,自引:0,他引:53  
活水公园人工湿地塘床系统栽培有菖蒲、芦苇、茭白、香蒲、伞草、马蹄莲、凤眼莲、浮萍、睡莲等近30种适合本地人工湿地塘床系统种植的湿地植物,并由此形成含有高、低等生物的生物群落,与系统各湿地单元共同构成了较为完整的具有净化污水功能的生态滤池。  相似文献   

20.
选取薏苡作为湿地植物构建潜流人工湿地系统,研究该系统对公园厕所污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人工湿地系统中薏苡长势良好,在水力负荷8 cm/d、水力停留时间1.5 d情况下,该系统对COD、氨氮、总氮和总磷的平均去除效率分别为56.4%、53.3%、49.8%和73.0%;无植物空白对照系统对COD、氨氮、总氮和总磷的平均去除效率分别为46.0%、50.1%、49.1%和68.1%。薏苡应用于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不仅可行,还能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