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国家林业局2005年底公布的沙化土地监测结果,“三北”地区有9个省区荒漠化土地出现好转,6个省区的沙化土地发生好转,分别比1999年减少了4万多km^2和近0.8万km^2。这个数据表明,我国1978年启动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历时28年,累计投资40亿元,给华北、东北、西北地区的生态带来了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2.
今后5年我国将新增沙化土地治理面积1110万hm^2,重点治理地区的生态状况将明显改善。 国家林业局防沙治沙办公室主任刘拓今天对记者说,尽管我国防沙治沙成效显著,但土地沙化形势依然严峻,呈现出明显的脆弱性、不确定性、反复性、不平衡性和艰巨性等特点。为进一步加大防沙治沙力度,保持防沙治沙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国家林业局将开展集中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破坏沙区植被和野生动植物资源、造成土地沙化、非法征占用沙化土地等违法行为;进一步推进科学治沙,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建立健全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所长徐铸日前说,面对沙化、退化严重的态势,中国草原发展已经进入生态保护的关键期。 据统计资料表明,中国共有43亿亩可利用草原,但草原退化现象比较严重,条件较好地区的围栏放牧率为20%。这种沙化、退化趋势在内蒙古草原显得更为突出,全区6359万hm^2可利用草地面积中的3867万hm^2沙化、退化,约占60%。其中,呼伦贝尔草原和锡林郭勒草原分别沙化、退化23%和41%,鄂尔多斯草原沙化、退化68%以上。  相似文献   

4.
到2000年,我国环境的控制目标是:工业废水排放量控制在300亿t左右;工业废水处理率达到84%,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20%左右;SO_2排放量控制在2100~2300万t,工业废气处理率达到90%,城市居民燃气化率达60%,集中供热面积达到4.7亿m~2;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45~50%,控制有毒有害废物污染;交通干线噪声等效声级维持1990年水平,城市环境噪声达标率比1990年提高15~20%;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15~16%左右;每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4万km~2;全国各类自然保护区面积达到7000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7%。  相似文献   

5.
发刊词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流域面积180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五分之一;耕地3.6亿亩,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养育着全国三分之一的人口;工农业总产值约占全国的40%;人才荟萃,科技、教育发  相似文献   

6.
生态移民工程是中国政府为保护生态环境和缩减贫困人口实施的重要举措,让生态移民对气候变化产生的土地沙化有感知并尽快采取适应性策略,对防止生态移民成为“生态难民”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社会影响理论和风险-处理能力-社会评价-适应(RCSA)的分析框架,使用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和巴彦淖尔市调查的506户生态移民在土地沙化感知、社会影响与采取的适应性策略方面的调查数据,并使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和多分类Logit模型回归研究,发现:①沙化区生态移民对土地沙化的感知是移民对土地沙化采取适应性策略的先决条件,但并非感知到了土地沙化的生态移民就一定会采取适应性的防治措施。②沙化区的生态移民在新安置区受到的社会影响对移民是否有能力采取应对土地沙化的适应性策略有显著性的影响。③体现移民家庭风险处理能力的部分资产变量对移民的土地沙化感知以及采取的适应性策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为更好地帮助生态移民减少气候变化、土地沙化带来的不利影响,沙化安置区基层政府除了让新搬迁来的生态移民积极增强资产能力外,还要帮助他们积极融入新的社区,拓宽宣传气候变化知识的渠道,增加宣传内容的多样性,引导生态移民了解应对土地沙化的技巧和方法,帮助移民减少土地沙化带来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巴林右旗草场退化问题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巴林右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北部 ,是著名的科尔沁草原的组成部分。笔者于 2 0 0 1年 1 2月考察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时 ,发现了许多反常规现象 ,进而有了一些思考。巴林右旗是以草原畜牧业为主体经济的牧业旗。天然草牧场退化、沙化的速度在不断加快。全旗总土地面积约 1 0 2 .53万hm2 ,其中草牧场面积约 85.73万hm2 。由于传统畜牧业的影响 ,已经退化、沙化的草牧场面积达 6 8.4 7万hm 2 ,占草场面积的 80 %。我们所考察的主要是巴彦尔灯苏木 (镇 )和巴彦琥硕镇。巴彦琥硕镇位于巴彦尔灯苏木的北部 ,两地的自然状况大抵一致 ,但巴彦尔…  相似文献   

8.
全世界每年损失耕地2100万公顷。每分钟损失40公顷.全世界每年有1100万公顷森林消失,每分钟消失21公顷。全世界每年有600万公顷土地沙漠化,每分钟沙漠化土地11.4公顷.全世界每年有250亿吨泥沙流入大海,每分钟流入4700吨.全世界每年有4500亿吨废水排出,每分钟排放废水、污水85,000吨.  相似文献   

9.
随着石漠化综合治理一期工程的持续推进,我国土地石漠化整体扩展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由过去持续扩展转变为净减少。据第二次石漠化监测结果,全国仍有石漠化土地面积12万平方公里,石漠化防治任务还十分繁重。为进一步提高石漠化综合治理成效,本研究以毕节撒拉溪示范区为例,采用工程分区的方法,确定各区的生态服务主导功能,将"治石与治贫"相结合,石漠化治理工程与地方生态产业培育相结合,从不同地貌部位、不同石漠化等级,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不同坡度等级、进行小流域石漠化综合治理技术空间优化配置,探索石漠化精准治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针对沙化土地广泛分布的汉江中游河谷平原区,采用MODIS EVI数据分析2003~2011年区域植被状态时空变化,并据此探讨沙化土地的动态特征。利用时序植被指数统计分析,探讨研究区植被的总体变化规律;分析不同缓冲区植被指数的空间分布格局,反映了区域环境状况的空间差异以及由此而可能产生的土地利用格局的变化;并基于不同距离缓冲区的EVI时空差异对比分析,探讨沙化土地动态与植被变化的关联关系。研究表明,近9a来汉江中游河谷平原区EVI呈明显上升趋势;随着离河流距离的逐渐增加,每千米范围内各年的年均EVI值均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空间特征,并在距河3km区域处EVI值达到最大;而EVI的时空差异,则体现了沙化土地的空间分布与动态特征。  相似文献   

11.
针对沙化土地广泛分布的汉江中游河谷平原区,采用MODIS EVI数据分析2003~2011年区域植被状态时空变化,并据此探讨沙化土地的动态特征。利用时序植被指数统计分析,探讨研究区植被的总体变化规律;分析不同缓冲区植被指数的空间分布格局,反映了区域环境状况的空间差异以及由此而可能产生的土地利用格局的变化;并基于不同距离缓冲区的EVI时空差异对比分析,探讨沙化土地动态与植被变化的关联关系。研究表明,近9 a来汉江中游河谷平原区EVI呈明显上升趋势;随着离河流距离的逐渐增加,每千米范围内各年的年均EVI值均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空间特征,并在距河3 km区域处EVI值达到最大;而EVI的时空差异,则体现了沙化土地的空间分布与动态特征  相似文献   

12.
生态破坏使西部年损失千亿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环保总局 12月 2 9日公布的调查表明 ,目前西部每年因生态环境破坏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 15 0 0亿元 ,占到当地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 13 %。据统计 ,目前西部的水土流失面积已占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的 62 .5 % ;西部地区沙化面积超过 160 0 0万公顷 ,占全国沙化面积的 90 % ;新增耕地 90 %以上来自对林地和草地的破坏 ;草地面积持续减少 ,鼠害严重。环保总局有关人士建议西部地区应从根本上解决粗放型经济发展和掠夺式资源开发引起的生态破坏 ;主要调整人的经济行为 ,辅以生态工程措施 ,重点解决人为生态破坏问题生态破坏使西部年损失千亿…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 60年代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迅猛发展 ,资本由美国本土的东部向中部和西部开拓 ,对西部的大片土地进行开发 ,拓荒者潮水般地涌进了西部草原 ,无节制地开垦和过度放牧造成了地表土的严重流失 ,土地的物理化学性质变坏 ,水、土、气、热的生态平衡被打破 ,大风呼啸 ,龙卷风夹带着黑色的土粒和泥沙 ,铺天盖地 ,形成 1 934年 5月 1 1日开始的一连串的震惊世界的“黑风暴”灾难 ,它使美国的土地资源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黑风暴”波及美国本土 2 0多个州 ,占整个国家 75%的面积 ,大平原 1 0 0多万英亩农田的 2~ 1 2英寸的肥沃表土全部丧失 …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建设土地工程学科,解决土地问题。研究方法:围绕土地工程学科建设,运用综合分析法进行深入阐述。研究结果:(1)土地资源存在土地沙化面积不断扩大、水土流失严重、土壤污染总体形势严峻等问题;(2)土地整治与高标准农田建设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土地问题;(3)要解决土地问题,必须有科学的学科体系支撑,并指出目前土地工程学科建设情况。研究结论:要解决土地问题,必须加强土地工程学科建设,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土地工程实践,以工程实践丰富土地工程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5.
巴西可持续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持续发展的潜力、背景 巴西国土面积为8511996.3km~2,是拉美发展中最大的国家,具备建设一个现代富强国家和持续发展的良好地理条件及自然资源。 直到60年代初巴西基本上堪称为一个农业国,50年代到60年代末为巴西战后的第一次发展。从1964年起巴西开始制定全国安全和经济总体规划。 70年代伊始,巴西政府发展战略政策逐步考虑针对性和选择性,突出重点,实施大投资计划。科技能力加强,促使生产结构产生了较大的变化,世界上称这个时期为巴西之经济奇迹,也被誉为战后巴西的第二次大发展。  相似文献   

16.
因煤炭开采造成的土地塌陷面积已达58.5万hm^2,且每年还有新增沉陷面积4万hm^2;煤矸石累计占用土地近6.5亿hm^2,且每年以200~300hm^2的速度增加。在日前召开的煤炭开发建设项目生态保护研讨会上,专家们呼吁,应尽快制订煤炭开发中的生态补偿机制以协调矿区发展,使得矿区生态恢复与重建任务得以落实。目前面临的问题是:  相似文献   

17.
截止 2 0 0 3年底 ,全国共建立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区 1999个 ,保护区总面积 14 3 98万公顷 (其中陆地面积 13 975万公顷 ,海域面积 60 3万公顷 ) ,约占国土面积的 14 .4%。与上年相比 ,自然保护区数量增加了 2 42个 ,面积增加了 110 3 .1万公顷 ,增长率分别为 13 .8%和 8.3 %。在已建的自然保护区中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 2 6个 ,面积8871.3万公顷。 2 0 0 3年新批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3 8个。2003年中国自然保护区建设情况…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可持续农业发展中上土地生态环境约束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论述了河北省土地生态环境存在的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土地盐碱化、土地干旱化、土地污染等主要问题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提出了保护和整治土地生态环境,保证可持续农业发展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上海城市土地利用形成、变化及其空间作用机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基于多时段TM遥感影象资料,对上海地区近10年来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类型、形成过程和相关空间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农业用地是全区近10年来城市用地扩展的主要来源;②灌草丛与弃耕地作为一类独特的“中间过渡”土地利用类型,其数量、分布在一定程度上指示着新开发区形成、扩展的强度和方位;③具有较大面积、较少转变次数的土地利用变化类型,其空间格局强度最为显著,空间凝集度和亲和性也最强,构成区域城市化扩展的主体骨架。在此基础上,以具有较大规模的多个扩展核(常构成城市的CBD)为核心的“多核扩展”和以卫星城、交通干线周围为主的“点—轴扩展”模式,成为本区域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形态组建和扩展的主要形式;④上海中心城区及其他主要城镇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利用效率和集约化程度较高,以中、小城镇为主的城市化扩展过程则往往经历了较多的土地利用转变方式及其过程,城市化过程中土地集约化使用程度低,城市化土地利用扩展过程显得零散,规律性、可解释性较差。  相似文献   

20.
我国城镇建设用地粗放型利用问题突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国土资源部全国城镇存量建设用地专项调查结果,到2004年底,全国城镇规划范围内共闲置土地108万亩,空闲土地84万亩,批而未供土地203万亩,三类土地总量为395万亩,相当于现有城镇建设用地总量的7.8%。据估算,我国城镇土地至少还有40%的潜力,如果集约利用,每年可以节约出近60%的耕地占用数量。我国将采取四项措施,推进土地资源市场化配置。一是继续扩大国有土地有偿使用范围,加快修订《划拨用地目录》。二是稳步推进工业用地的招标拍卖挂牌供1应。三是加快集体建设用地使用制度改革步伐。四是要重视发挥土地储备机构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