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品味冬季     
我几乎爱上了冬季。不为别的,只因为冬天有融融的炉火、温暖的阳光和飘零的雪花。虽然没有鲜花、绿草的点缀,但我还是由衷地感谢造物主设计了冬。岁月更迭,四季交替。没有冬的萧瑟,或许我们永远感受不到春的温柔妩媚;没有冬的单调,或许我们永远不会知道夏的多姿多彩;没有冬的真  相似文献   

2.
以前我只知道海鸥是人类最熟悉的海鸟,并不知道海鸥也和内陆有联系。直到去春城昆明看到海鸥与人共舞,我才对海鸥有了更深地了解与喜爱。在昆明的翠湖和大观楼等水上风景园里,每到冬天,西伯利亚那边的海鸥就成群结队来到昆明了,红嘴鸥当然是最多的。它们要到来年二、三月份才会  相似文献   

3.
一场噩梦     
正我不知道,我是谁,为什么存在,每天就在这广袤无垠的地方来回飘荡。不知不觉间,我就这样存活了不知多少年。我的身姿是那样的轻盈,我喜欢在这广袤的天地间来回旋转。每天在晨露中醒来,在风中飞扬自己的舞姿。去不一样的地方,看不同的风景。直到有一天……我在隆隆声中苏醒。一阵狂风,将我轻盈的身子带走,一阵尘土,让我看不见方向,在混乱中飞向不知名的天空。不知飞了多久,终于看得见了,却看见远处,树立起一个个高大的冲天柱,冲天柱的头上有  相似文献   

4.
晒太阳     
一到冬天,太阳就成了上好的东西。所谓上好,是说对于缺薪少炭的人们,它成为一种干净、健康、环保而且免费的燃料。由于人类的成长,有史以来就是在阳光的不可缺少的参与下才得以完成的,所以人对阳光的依赖无所不在,对阳光、太阳的崇拜,也弥散于生活在各方土地上的人群中。在物质不甚丰厚的年代,或物质不够丰富的社会中,冬季的严寒是难以抵御的,于是人们自然而然就期待起了太阳,期待起了阳光,虽然那时人们还没有自觉的环保意识。太阳终于从阴云密布的天空中放射出了它的光芒,人们不约而同、迫不及待地用不同的方式晒起了太阳。阳光照射在人的…  相似文献   

5.
为环境付出     
<正>美丽的环境往往会使每个人的心里感到舒适,心情愉悦。保护环境,其实也是为了保护自己,而那些破坏环境或不珍惜环境的人,同时也是在害自己,因为环境被破坏的同时也会损害人类的切身利益。我不愿意看到那些秀丽的风景被人破坏,更不愿意未来某一天我们会生活在荒凉的世界里。每当想到周围环境被破坏后的样子,我便浑身不自在。那时  相似文献   

6.
宋朝的冬天     
张宏宇 《环境教育》2011,(12):94-94
朱敦儒鹧鸪天有诗句:"检尽历头冬又残,爱他风雪忍他寒。"英史学家汤因比曾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在宋朝诗词人的笔端,宋朝的冬天有些凄凉,或许因为梅是冬天最坚强的尤物,描写宋朝的冬天的诗句也总是与梅有关。"枫叶欲残看愈好,梅花未动意先香。"这是宋人陆游笔下的《初冬》,写梅来表达冬天,王安石更有独到之  相似文献   

7.
美国高中     
唐颖 《环境教育》2016,(Z1):122-124
正我始终记得儿子在国内上学期间的一件事。冬天夜晚天早已漆黑一片,好容易等到儿子回家,他说他今天忘了戴红领巾,老师要他现在立刻戴着红领巾回学校一趟,不准坐车只能步行,说这是惩罚。步行去学校这一来一回至少1小时,此时已快8点,他没有吃饭,还有大量作业要做。我告诉儿子,这么晚了我不同意你去学校,你赶快吃饭做功课。儿子哭了,一定要立刻去学校,他说不想明天在课堂被老师狂骂。我  相似文献   

8.
王英琦 《绿色视野》2011,(10):61-61
当西方的资本主义陷入经济衰亡时,当东方的恐怖主义加紧制造人肉炸弹时;当全球各种极端气候、生态危机直逼临界崩溃时;当仓皇的人类在大地上寻求种种拯救之路时,却忘了一个最重要、最迫急、最终极性的使命:越是进化接近尾声,越是应当面向星空,面向宇宙母亲回头追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我的最终使命是什么?  相似文献   

9.
地球日之思     
正4月22日地球日,是人类对地球母亲的忏悔日。让我们想一想,人类过度地消耗资源和污染环境,已经给地球造成了怎样的灾难;让我们想一想,我们每个人在这样的灾难中负有怎样不可推卸的责任。当脆弱的生态难以维系,人类的消费将如何持续;当地球患了绝症,人类又能生存多久?地球日,也是人类自身的拯救日。人类既是环境灾难的制造者,也是环境灾难的受害者,更是环  相似文献   

10.
绿荫的留恋     
翟福琼 《绿色视野》2010,(10):57-58
又是一个赤日炎炎的盛夏。不知为什么,这几年的夏天特别热。有专家说,这是人类过分向大自然排放危害大气层的有害气体,而使地球变暖的缘故。可我总觉得有点不对劲,不也有专家预言随着"暖冬"的到来,长江以南的冬雪将成为历史了吗,那为什么2008年冬天的雪灾那样狰狞可怕,让"预言"成为笑谈?  相似文献   

11.
人类的朋友     
我是一只啄木鸟,我是人类的朋友,在烈日炎炎的夏天,我飞出自己的巢穴,来到了充满人类的世界。有一天,我飞到了马路边上的一棵大树上,被几个小男孩看见了,马上捡起石头向我砸来。难道我就那么让人们讨厌吗?我飞走了,但我一定要问一问我是不是那么让人讨厌。我遇见了大树爷爷。"大树爷爷,我让人们讨厌吗?""不,你是一只啄木鸟,整天帮我治病,是你把我治好了,使我又成为人类的'氧气瓶',你是人类的朋友呀!""人类的朋友?哦!我是人类的朋友!我是人类的朋友!……"我连蹦带跳的,高兴极了,我又飞到了公园里,吃了很多我最爱吃的虫子。  相似文献   

12.
冬季,草木凋零。按照传统观点,人在这个季节宜静少动,甚至蜷缩在温室或衣被之中,北方称之“猫冬”。应该说这是生物天生的御寒行为,但这是一种消极的本能防护。按现代科学研究结果,人不应被动地对待寒冷,而要以积极的态度从事多种运动进行健身。这能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增强中枢神经系统调节体温的功能,使身体与寒冷的天气环境取得平衡,有效地改善肌体抗寒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活动肢体关节,有利骨骼、肌肉的运动,减缓衰老退化;运动消耗了热能,必然提高肌体的需求量,这样可以增进食欲,促进胃肠消化,减少胃肠道疾病。此外健身运动还有利于减缓心、肺等内脏器官衰退。俗话说得好:“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摆脱“热被窝”的诱惑吧,让我们放松身心,走进大自然、融入大自然,动动筋骨伸伸腿,在凛冽的寒风中领略冬天的奇妙感受。  相似文献   

13.
宿琬琳 《环境教育》2011,(10):74-74
假如我是一棵树,我希望生活在一个不太热闹,又不太偏僻的郊外。我可以享受那里的宁静,慢慢欣赏那里的美丽风光,听鸟儿婉转歌声;还可以一面晒太阳,一面睡午觉,多么惬意啊!  相似文献   

14.
2003年的“非典”都是在大城市爆发的,包括香港、广州、台北、北京。这些城市的生态系统已经退化了。一个是自然退化,包括环境污染、系统退化、资源枯竭、生态服务功能下降,环境越来越不适宜人类生存;另外还有就是人类生态退化,现在的人越来越懒(包括小学生都靠计算机),越来越胖,越来越贪,越来越不适应自然环境。这些问题大家都清楚,见多不怪。究其生态原因,我觉得有三个方面:一个是物,即资源代谢问题;一个是事,即系统结构和功能的问题;还有一个是人,即人的行为和信息反馈机制问题。  相似文献   

15.
<正>我住的小区有很多人养狗。晚上回家时,常常会遇到一些年轻男女在遛狗,通常是比较名贵造型时尚的狗。大爷大妈也有遛狗的,但他们的狗一般和他们一样外型平和朴素。有一个冬天的晚上,回家前在楼下小超市买东西,门口蹲了一只土黄色的杂种小狗。他眼巴巴看着我,我吹了声口哨,他应声而来,跟着我挑东西、付钱。我问超市老板:"你的狗吗?"他探身看了一眼,说:"不是,流浪狗吧。"为了不辜负这只狗的眼  相似文献   

16.
<正>我的家乡在东北,然而现在,在我家乡的冬天是呼吸不到新鲜空气的。各种工厂、锅炉房矗立着一座座烟囱、农村的家家户户焚烧秸秆……口罩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必需品。天气转暖,满园的春色本应令人心旷神怡,但是这些风景已经无法使人们心情愉悦!在城市的许多角落,烧烤、小吃摊犹如雨后春笋般的冒了出来,散发出来的浓烟呛得人睁不开眼,嗅不到花香,也看不到美丽的景色。再加上马路上来往穿梭的汽车、摩托车排放的尾气,让城市的空气污浊不堪。  相似文献   

17.
刘康琪 《环境教育》2014,(11):82-83
正假如我有一根魔杖,就什么都不用怕了,我可以带着这根魔杖,去干我想干的一切事情。第一站,我要去茂密的森林——看那高大的树木,美丽的鲜花,清清的小河。我要和活泼灵巧的小猴子一起开心地玩耍、一起愉快地爬树;和小鸟们一起欢快地歌唱,一起自由地飞翔;和小鹿一起高兴奔跑,成为它们的朋友。如果碰到人类,我要用魔杖阻止他们破坏森林,让他们保护小动物,保护我们的小伙伴,给它们一个温暖、美好的家园。  相似文献   

18.
人与自然,以谁为本? 印度洋大型地震海啸给人类最大的教训,就是折射出我们在对人和自然的关系上,认识需要深化。这几年来,“天人合一”的说法甚为盛行,有人把“天人合一”解释为人和自然相处和谐。对这样与词语原意不甚相符的解释我并不反对,但是我认为,人类要看到天与人之间不完全是和谐的一面, 还有不和谐的一面。如果我们在人天关系上没有一个冷静的估计,就会放松警惕,导致灾难性的后果。这个问题从哲学角度来看更加值得反思。从历史来讲,在人类发展的早期,人类对自然的抵御能力很有限,所以一些进步思想家强调人定胜天,鼓舞人类与自然界作斗争。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些年来人类的能力越来越强了,好像自然界的许多问题人类都能够解决,所以目前有些人生怕人类对自然界破坏得太过分,以至于反而对人类不利,所以强调要和谐。  相似文献   

19.
<正>社会学中的环境问题差异性触手可及的蓝天,如木棉花一样的云朵,弥漫着甜润湿气的清新空气,在来到昆明的第三年,我终于知道,这座被称为彩云之南的城市,最吸引人的不是五光十色的街道,不是风花雪月的偶遇,而是萦绕在城市上空的那一抹最纯净的气息。令我记忆犹新的是,当本地人初次听我提起"雾霾"一词时,所有人的表情都是无动于衷。这种在当下人人谈之色变的污染,对云南这片净土似乎丝毫不构成威胁。当一些人为了抵制雾霾而拼命呼号奔走时,这边的人却给了我近乎漠然的回应。当时的我天真地以为,一个连雾霾都  相似文献   

20.
2003年第3期科技的发展为人类社会创造了高度繁荣的文明。汽车、电脑、飞船、空间站……当人类正为此陶醉欢呼时,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出现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在迅速恶化。黑雾、酸雨、臭氧空洞……一次又一次为人类敲响了警钟。有的人将此归结为科技的发展及片面的追求于经济的最大化。龚三堂先生在《生态环境道德论》一书中,对此进行深入的系统的分析,提出更为深刻的理论。他认为环境危机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是人类与环境关系不协调的结果。而这种不协调正是由于人类长期以来不承认自然的价值,不承认人与自然之间的伦理道德关系所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