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工业废水中总铬的快速消解和光度法测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介绍在测定工业废水中总铬时,用蒸汽消解法,在硝酸介质中破坏样品中的有机物,并使铬转化为可溶性Cr(Ⅲ),用活性炭吸附脱除残余的有机物、色素和胶状物。在室温下以Ce(Ⅳ)氧化 Cr(Ⅲ)为Cr(Ⅵ),NAN3还原过量的Ce(Ⅳ),然后用二苯碳酰二肼(DPC)光度测定。平均回收率约98%,水样中铬含量为0.352ppm时,相对标准偏差为2.3%。  相似文献   

2.
环境水体中的重金属铬污染备受关注,实现废水中铬的去除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采用静态法,研究了对ZSM-5分子筛吸附Cr(Ⅲ)产生影响的因素,讨论了吸附动力学及共存离子效应,同时结合吸附Cr(Ⅲ)前后的ZSM-5分子筛表面性质,对ZSM-5分子筛吸附Cr(Ⅲ)的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Cr(Ⅲ)在ZSM-5分子筛上的吸附速率较快,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提高阳离子强度和溶液酸度均能增强ZSM-5分子筛对Cr(Ⅲ)的吸附效果;常见离子Cl~-、NO~-_3、Na~+、K~+对Cr(Ⅲ)在ZSM-5分子筛上的吸附影响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3.
黄河兰州段悬移质泥沙对氨氮的吸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研究了黄河兰州段不同粒径的悬浮泥沙对氨氮的吸附行为,拟阐释黄河兰州段水质自净的机制。通过分析探讨了含沙量、氨氮初始浓度、泥沙粒径和化学成分对氨氮吸附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黄河兰州段不同粒径泥沙的吸附动力学和等温吸附过程(R20.9);含沙量对泥沙吸附氨氮作用具有显著影响,且氨氮吸附量和平衡时间与含沙量呈明显负相关性;氨氮初始浓度与氨氮吸附量及平衡时间呈正相关性;同时,泥沙颗粒越细,吸附氨氮的能力越强,吸附容量越大,反应的自发程度越高。此外,泥沙有机质、Fe2O3、Al2O3和MgO的含量随粒径减小而增大,它们对单位质量泥沙最大吸附量(Sm)具有正效应。泥沙的吸附在黄河兰州段水质自净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 铬存在于电镀、冶炼、制革、纺织、制药等工业废水污染的水体中.天然水中也常含有微量的铬.在环境监测分析方法中,通常推荐用二苯卡巴肼比色法测定六价铬.为了测定天然水中浓度更低的Cr(Ⅵ)含量,就要采用离子交换、液一液萃取或共沉淀法进行富集.但这些方法费时较长或操作麻烦.1981年,青山卫等人以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为发泡剂,对泡沫浮选分光光度法测定Cr(Ⅵ)进行了研究。此法可测出3μg/ι的Cr(Ⅵ),但较大量硫酸根存在时有干扰,而天然水中一般都含有SO_4~(2-)离子.后来他们又改用十二烷基磺酸钠为发泡剂,  相似文献   

5.
电动修复不同形态铬污染土壤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土壤中铬的价态对电动修复效率的影响以及电动修复前后土壤中铬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电动修复对于土壤中1 000 mg Cr(Ⅵ)/kg的去除效果明显,总铬去除率达59.7%;而对1 000 mg Cr(Ⅲ)/kg的去除效率较低,仅为6.2%;Cr(Ⅲ)和Cr(Ⅵ)(各500 mg/kg)同时污染的土壤,铬的去除率介于中间,为18.7%.电动修复前后,土壤中铬的形态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中,电动修复对土壤中Cr(Ⅵ)的提取形态影响最大,而对Cr(Ⅲ)提取形态并无太大的影响.总体上,电动修复后对于生物有效的弱酸可提取态铬的浓度都保持在较低水平,预期铬的环境风险(物理流动性和生态风险)将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6.
制革废水生化处理后的出水仍残留低浓度的铬,为揭示微量铬在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EPS)中的分布及胞外聚合物在生物处理过程中的转化,通过改良热提取法提取生物处理过程中EPS和SMP,测定各组分中多糖、蛋白质、总铬等含量,分析制革废水生物处理中EPS组分的特征、金属铬的分布和EPS各组分含量。结果表明:一级生物处理中EPS的蛋白质和多糖含量均逐渐降低,二级生物处理中EPS含量增加,活性污泥SMP与邻近沉淀池出水组分及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具有较强的相似性;铬在不同来源污泥EPS中的分布存在差异,污泥表面吸附及EPS对铬的络合富集、EPS的水解及代谢组分外排的行为均影响铬的迁移;通常,水体中铬首先被S-EPS吸收,经LB-EPS运输渗透至TB-EPS中储存。根据Pearson分析结果,总铬的分布与胞外聚合物中PS/PN及PS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以上研究结果可为制革废水铬排放总量控制和深度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某些工业废水中,同时含有Cr(Ⅵ)、Cr(Ⅲ)及还原性杂质.Cr(Ⅵ)的二苯碳酰二肼比色法测定,或因酸性介质中还原性物质干扰而不能直接显色,或因Cr(Ⅲ)经氧化后给Cr(Ⅵ)测定引入正误差.本实验运用均匀沉淀的原理,在含还原性硫化合物的碱性工业废水中,对Cr~(3+)与Cr~(6+)的分离进行了试验.笔者曾对合成水样及某铁合金厂工业废水进行沉淀分离操作,滤液经氧化消解后,用二苯碳酰二肼比色法测定Cr~(6+),变异系数均在±3%左右.  相似文献   

8.
以中国七大典型河流水域为研究区域,通过整合相关文献中已有的研究成果,探究了流域水体和沉积物中抗生素的赋存状况以及水体中抗生素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1)在典型流域水体和沉积物中,共检测出8类49种抗生素,水体中抗生素的检出种类普遍高于沉积物;(2)抗生素浓度水平最高的区域是辽河和海河流域,黄河、松花江和开都—孔雀河流域...  相似文献   

9.
利用铬在污水中存在的形式不同,三价铬以阳离子Cr~( 3)形式存在,而六价铬以阴离子Cr_4~(-2)和Cr_2 O_7~2的形式存在,可分别采用阳离子交换树脂进行交换分离。将污水经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动态交换分离Cr~( 3)后在溶液中测定Cr~( 6)。用强碱型阴离子交换树脂静态交换分离Cr~( 6)后在溶液中测定Cr~( 3)。用二苯碳酰二肼为显色剂,Cr~( 6)在酸性条件下可直接  相似文献   

10.
在对现有Cr(Ⅵ)污染控制方法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用还原剂添加的矿物聚合物对Cr(Ⅵ)进行解毒/固化的研究思路。以煤矸石为原料,以水玻璃和Na OH为碱性激发剂,合成矿物聚合物;以Fe Cl2·4H2O为还原剂,用还原剂添加的矿物聚合物对Cr(Ⅵ)进行解毒/固化实验,并采用XRD、TEM/EDS、XPS对固化体进行检测。当添加的Fe(Ⅱ)与Cr(Ⅵ)的摩尔比≥3∶1时,矿物聚合物中总铬的浸出浓度小于1 mg/L,铬固化率大于99%。还原剂添加的矿物聚合物对Cr(Ⅵ)最大固化量为0.8%。在合成过程中,Fe(Ⅱ)和Cr(Ⅵ)添加的矿物聚合物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Fe(Ⅱ)被氧化成了Fe(Ⅲ),Cr(Ⅵ)被还原成了Cr(Ⅲ),随后Fe(Ⅲ)和Cr(Ⅲ)同时被矿物聚合物中的—OAl(-)(OH)3吸引,并固化在非晶质结构中。  相似文献   

11.
生物矿化针铁矿吸附铬的机理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铁矿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对重金属离子在地表的迁移和转化有重要影响.利用天然生物矿化针铁矿进行了Cr(Ⅲ)吸附研究,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对吸附后的样品进行表征,发现样品中铬的含量随着Al2O3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说明表面带负电荷的含高岭土等的粘土较针铁矿对Cr(Ⅲ)有更强的吸附能力.样品的XPS研究表明,NO3-也参与了反应,且促进了Cr(Ⅲ)的氧化.研究还发现,Cr(Ⅲ)在针铁矿上的吸附不均匀,与文献报道的情况不同.  相似文献   

12.
应用连续浸提技术研究了黄河内蒙古段表层沉积物中硅的赋存形态及沿程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沉积物中残渣态硅(Residual-Si)含量最高,占5种硅形态总量(∑Si)的91.78%(质量分数,下同)~98.08%,但Residual-Si对上覆水影响不大,其余4种硅形态均为生物有效硅(Valid-Si),Valid-Si仅占∑Si的1.92%~8.22%,但对黄河水体硅循环具有重要影响。人工筑坝会导致水体总颗粒物(TMP)浓度减少,使大坝下游沉积物中可交换态硅(IEF-Si)、碳酸盐结合态硅(CF-Si)和上覆水溶解硅(DSi)含量明显降低;旅游景点和电厂产生的人为污染会通过大气沉降和地表径流等进入到水体,使水体营养程度进一步升高,浮游植物在沉积物中汇集,导致下游沉积物IEF-Si、CF-Si含量升高,增加沉积物中硅的释放风险。  相似文献   

13.
在HAc—NaAc缓冲溶液(pH5.0)中,Al(Ⅲ)——氯磺酚S配合物有一灵敏的络合吸附波,二次导数波峰电位为-0.60V(vs·SCE).Al(Ⅲ)浓度在1.9×10~(-7)~1.9×10~(-5)mol/l范围内与峰电流成线性关系,检测限0.003μgAl/ml.探讨了该波的性质和机理。方法用于测定水和铝壶内煮沸水中的微量铝,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流动注射在线预富集-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水样中Cr(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二乙基硫代氨基磺酸钠(NaDDTC)作为螯合剂的流动注射在线配合C18固相萃取预富集联用火焰原子吸收测定体系,在线分离测定水体中的Cr(Ⅵ),分析试样速率为50个/h,对含Cr(Ⅵ)0.02mg/L和0.15mg/L的标准 溶液进行8次平行测定,其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6.90%和2.18%,相对误差为2.11%-4.75%,方法检测限为4.92ug/L。富集时间为40s,与直接进样比较,灵敏度提高8倍。Cr(Ⅲ)的含量即使达到10mg/L也不影响测定。  相似文献   

15.
土壤pH和Eh对重金属铬(Ⅵ)纵向迁移及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自身pH和Eh是重金属铬(Ⅵ)在土壤迁移转化中的重要影响因素。为了研究铬(Ⅵ)在土壤不同初始pH和Eh条件下的纵向迁移与转化,调节土壤pH和Eh,采用室内土柱连续降雨淋溶实验,制备5种不同性质的土样进行土柱淋溶实验,在不同时刻不同埋深处取土样,并溶解过滤取上清液测试铬浓度(原子分光亮度计法)。结果表明,酸性条件下的土壤吸附性较好,氧化条件下的土壤迁移性最强,还原条件下的土壤中被转化还原为铬(Ⅲ)的量最多。因此,可以通过调节土壤的pH和Eh来有效地控制铬的迁移和转化。一方面,调节土壤pH,增大pH值,减弱土壤吸附能力并加速淋滤出土壤中的铬(Ⅵ);另一方面,调节土壤Eh,降低Eh值,促使土壤中铬(Ⅵ)的还原,转化成毒性较小的铬(Ⅲ),减轻土壤铬污染,改善土质。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辽河水体中溶解性金属来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测定辽河水体中几种主要的溶解性金属(包括7种重金属)的含量和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PCA)法分析了金属的可能来源。结果表明,辽河水体中溶解性金属的平均浓度为Al>Cu>Zn>Cr>Hg>As>Pb>Cd,与欧美发达国家的主要水体相比,辽河水体的金属污染状况总体较重;辽河水体中溶解性金属的污染来源主要分两类:农业面源和工业废水污染源,工业综合污染源;根据主成分得分系数可知,采样点2(通江口)、3(三合屯)、7(朱尔山)的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于农业面源和工业废水污染源;采样点6(药王庙)的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综合污染源;基于PCA法的金属来源分析对辽河流域水体金属污染治理对策的制定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Ⅰ水中钴的测定(一) 简介钴试剂4-[(5-氯-2-吡啶)偶氮]-1,3-二氨基苯(简称5-Cl-PADAB)作为测定钴的分光光度法试剂,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很好的选择性。在pH5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的钴离子以2∶1结合生成稳定的红色络合物。该络合物能被TBP 3-甲基-1-丁醇混合萃取剂定量萃取。再用磷酸—盐酸混合酸反萃取于水相中,在570毫微米波长处测吸光度。此法可消除铁(Ⅲ),铬(Ⅵ)等的干扰。方法简便、快速。最低检出限为0.13微克/升。  相似文献   

18.
铬(Ⅵ)是确认的致癌物,因此,铬是水质分析中必测的重金属元素。为测定水和废水中的铬,国内外的分析工作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关于水中微量铬的测定的报道也  相似文献   

19.
黄河水以含沙量大而著称,用一般方法直接测定原水(混均水样)中总金属必须经过十分繁杂的处理程序,多种元素同时测定几乎不可能,有些元素其方法灵敏度也不能满足要求。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提供了直接测  相似文献   

20.
目前,在制革厂中测定Cr(Ⅲ)的分析方法常常采用氧化法,即将Cr(Ⅲ)氧化成Cr(Ⅵ),然后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或者用二苯氨基脲显色进行比色测定。这样不仅易造成环境污染影响人的身体健康,而且操作时间过长难以及时指导生产。虽然有将EDTA直接用于测定Cr(Ⅲ)的报导,但是,实验条件的选择是保证测定结果准确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