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随着环境伦理理论研究的深入,环境伦理学实践效能问题已广受关注.强化实践效度作为环境伦理学本土化建构的重要目标指向,要求立足于具体区域的环境问题进行研究.从微观层面,对特定区域内的环境问题进行实证研究,对提升环境伦理学实践效度具有重要意义.参6.  相似文献   

2.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是我国一项重要的环境管理制度.这项制度如何有效地推行,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规范.本文结合天津市的情况,对这项制度推行的基本步骤和方法,保证措施及考核办法以及存在问题的改进建议,做了较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3.
跨世纪环境化学展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环境化学》1999,18(1):1-9
l 形势和任务,挑战和机会什么是21世纪的重要环境问题?在21世纪来临之际,世界各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以及国际科联(SCOPE和IGBP)等组织纷纷对当前全球性、区域性环境形势以及21世纪环境问题进行了研讨.UNEP1997年出版《全球环境展望》(Global Environmental Outlook,简称GEO-l),提出了全球性、地区性的主要环境问题.环境化学方面涉及到淡水、大气污染、土地退化、海洋和沿海破坏、城市污染、废物增加等.还指出了温室气体的排放、化学品和能源应用增长、可再生资源使用的非持续化、城市发展无计划以及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相似文献   

4.
生态经济规划—协调发展与环境的主要技术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发展与环境是当前人类面临最严峻的问题.深刻认识和探讨发展与环境的协调已成为各国政府和科学家的共识.生态经济规划是协调发展与环境的主要技术途径.本文探讨了当前开展生态经济规划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以及研究的基本观点、思路、程序和方法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前,模式动物秀丽线虫已被广泛应用于环境暴露评价和环境毒理学研究中.在系统介绍了各种秀丽线虫转基因品系在环境暴露与毒性评价以及环境毒理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基础上,分析了秀丽线虫转基因品系在环境暴露与毒性评价研究中的灵敏性与直观性的特点.最后,讨论了秀丽线虫转基因品系在环境暴露与毒性评价以及环境毒理研究中尚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  相似文献   

6.
结构性环境问题——我国环境评价遭遇的"结构"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小阁  栾胜基  艾东 《生态环境》2008,17(2):879-884
近年来 "结构性环境问题"在我国频发,尤其是结合项目环境影响评价(EIA)制度而突出表现为一种困境--"符合环保先进标准的高环境风险项目".当前学界对于环境问题的认识逐渐从物理层面转向社会层面,然而,对环境评价的研究还停留在基于环境要素功能特征的方法改进和制度完善,当前的结构性环境问题反映出的环境资源在不同利益群体间的不合理性分配还没有被充分认识到.由此,文章借助析出的环境问题两个主要影响变量:环境资源的稀缺性和配置结构的合理性,对"结构性环境问题"的产生过程和特征进行了分析.进而,文章借助系统论的功能-结构理论,结合厦门PX项目事件,认为现有环境评价主要定位于"功能性"特征,还不能针对性地把握结构性环境问题,由此面临结构性困境.为了避免这种困境,有必要进一步展开针对结构性环境问题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和制度研究,而且环境影响评价的"结构性"转化也具备着基础理论的支持.  相似文献   

7.
关于贸易与环境关系的几点认识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环境与贸易是环境与发展的热点问题之一。环境与贸易的主要关系问题包括贸易活动本身与环境的关系问题 ,以及贸易规则与环境的关系问题。环境成本外部化是这些问题的根源。我国在新形势下针对这些问题应当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环境化学研究和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环境化学》1998,17(1):1-7
随着世界各国环境问题的不断发生、发展,以及科技和管理的进步,近年来环境科学不断向纵深发展.1997年是第一次联合国人类和环境大会(1972年)在瑞典召开的25周年,也是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召开5周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等国际环境组织、国际科联的环境学术组织,以及欧美等国纷纷总结和探讨环境科技今后的发展战略、方向和优先研究领域.总体上,环境科技一体化思路在加强,生态学、经济学、新技术不断介入,对环境化学的要求也日趋综合.环境化学研究为可持续发展服务的要求日趋明确.  相似文献   

9.
石油烃污染场地环境风险评价与风险管理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石油烃污染场地是我国最突出环境问题之一,目前该领域的环境风险评价与管理仍十分薄弱.论文较系统地分析了国际上石油烃污染场地环境管理方法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在我国建立基于风险的石油烃污染场地环境管理模式的对策建议,同时指出了问题最突出、形势最为紧迫的污染场地类型,即加油站和储油罐的渗漏问题.该类石油烃污染场地分布广,危害严重,需要高度重视这一方面的研究与环境管理.基于风险的石油烃污染场地环境管理中,污染场地的环境风险评价是核心内容.围绕这一中心问题,论文深入阐述了包括基于风险的场地分类方法、场地环境标准的制定、评价指标的选取以及模型方法的应用等内容,指出目前国际上对于石油烃污染场地管理的主流模式主要呈现4大特点:1)基于风险的场地管理取代了通用的、一刀切的环境质量标准;2)分层次的方法(Tiered Approach)得到广泛采用;3)指示污染物和石油馏分相结合的方法逐渐取代了基于总石油烃的评价方法;4)各种预测模型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环境化学发展新动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静宜  陈定茂 《环境化学》1996,15(6):481-487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资源与能源的开发利用、城市化过程的加速、人口增加,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层出不穷,对环境化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从而促进了环境化学的发展.由于人类对环境化学品的利用和控制以及对环境的合理管理等需要,从追溯、监测、分析、鉴定化学沾污物/污染物来源,研究其在自然环境中的化学变化过程及其所产生的生态效应/健康影响中的化学问题、污染化学防治和控制的方法等,环境化学家利用化学学科的原理、方法和手段以及其他学科的有关知识和手段,研究和改造复杂的人类环境  相似文献   

11.
海洋滩涂贝类养殖环境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薛超波  王国良  金珊 《生态环境》2004,13(1):116-118
随着海洋滩涂贝类养殖业的发展,滩涂贝类养殖环境日趋恶化,生物病原大量滋生,养殖生产受到了严重的阻碍。文章介绍了我国滩涂的分布、类型和资源开发利用状况;结合滩涂贝类养殖生产和发病状况,从微生物学、底栖生态学和污染生态化学等角度,对我国在海洋滩涂贝类养殖环境方而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提出了滩涂贝类养殖环境方面亟需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养殖容量的确定、底栖生物生态的研究、健康养殖模式的确立和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等。  相似文献   

12.
酒泉地区城镇类型较多,城镇体系中的许多关系需要统筹协调,本文侧重从城镇的规模和空间关系分析,城乡一体化和区一发展,基础产业和环境建设等三个角度,探讨了区域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3.
城市环境经营是城市经营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城市环境、城市环境经营的内涵出发,对成都市环境经营的战略层次、目标层次、策略层次和操作层次进行了系统的实证研究,并就目前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围填海的海洋环境影响国内外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围填海是通过人工修筑堤坝、填埋土石方等工程措施将天然海域空间改变成陆地以拓展社会经济发展空间的人类活动,它是当前我国海岸开发利用的主要形式。大规模围填海在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文章在系统收集了国内外围填海的海洋环境影响研究报道成果的基础上,分别从:①围填海对滨海地形地貌、湿地景观的影响研究;②围填海对近岸海域水动力环境的影响研究;③围填海对滨海湿地退化与生态功能的影响研究;④围填海对近岸海洋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影响;⑤围填海对海洋渔业资源衰退的影响等5个方面深入分析了围填海的海洋环境影响国内外研究进展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剖析了加强围填海的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估,实施围填海的海洋生态环境修复与生态补偿等国际围填海研究新趋势。针对围填海的海洋环境影响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加强对集中连片围填海区域的长期累积效应研究、加强围填海对海洋生态环境结构功能影响过程及机理研究、加强多学科交叉在围填海海洋环境影响方面的综合研究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深圳市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治理及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公路建设曾经给深圳的生态环境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危害 ,主要有 :严重的水土流失及其派生影响 ,对一些具有观赏价值的自然景观产生破坏 ,影响了部分区域动植物生存环境等。主要对这些环境影响及已进行的治理及其成效进行综述 ,对治理工作的不足及未来对策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近六、七十年来兰州城市发展对城市气候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城郊对比法研究了近六、七十年来兰州城市发展对城市气候环境的影响。通过六、七十年来的气象记录、近年来的环境监测记录及实时遥感图象定量的研究工业发展以来兰州城市气候环境的变化。通过研究发现随着城市的发展兰州的大气、光热,湿度、降水、风场等气候环境趋于恶化,工业化及城市发展造成的气候环境的变化已经危及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同时对整个生态环境的破坏也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结合气候环境恶化的趋势,提出了改善气候环境的具体办法。  相似文献   

17.
洮儿河流域农业生态地质环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分析了吉林西部洮儿河流域的农业生态地质环境特征,揭示了流域内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五大农业生态地质环境问题;按照地质、地貌、自然资源状况、生态环境灾害、环境质量等综合要素对流域进行了环境分区;最后论述了流域内农业生态地质环境的演化过程和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支持人居环境健康发展的自然调和理论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人类聚居的城市环境和建筑环境,与人类自然气象环境之间持续着动态的自然调和作用,当然调和理论是支持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理论之一;文中圈定了自然调和理论研究的框架体系;介绍了面向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所进行的自然调和技术研究进展;剖析了自然调和理论问题研究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9.
气象条件作为影响生态系统最活跃、最直接的驱动因子,影响着生态系统的质量和人类生存的环境,关系着生态保护和建设的成果,而城市生态系统具有与其他系统不一样的气候特征,目前还未形成一套有关城市的生态气象监测评估方法。基于生态气象学理论,分别从城市气候环境、与气候相关的陆表环境、大气环境、人居环境以及城市高影响天气气候事件等5个方面选择不同的要素和指标开展了城市生态气象监测评估初步研究,并以北京为例,利用2018年国家和区域自动气象站资料、大气成分观测资料、2002—2018年MODIS卫星资料、Landsat及环境一号卫星资料,开展了2018年北京城市生态气象监测评估。监测评估显示,(1)2018年北京城市“热岛”和“干岛”气候特征明显,并在北京二环与五环之间存在一个“冂”形风速低值区。(2)2018年北京陆表生态环境、大气环境、人居环境进一步好转:其中植被覆盖度达61.6%,创2002年以来新高,气象条件贡献率达50%,生态涵养区植被生态质量处于正常偏好的面积比例达93.2%;中心城区陆表温度为2011年以来最低值;重要水源地密云水库、官厅水库水体面积均为2000年以来最大值;气溶胶光学厚度、霾日数、大气静稳指数分别较过去4年平均值下降14%、31%和8%,大气扩散条件偏好,对霾日减少贡献率达21%,外地污染传输对PM2.5贡献达到53%;城市生态冷源较2013年明显增加,城市“热岛”得到缓解。(3)历史罕见的夏季高温闷热、冬季阶段低温、极端强降水以及持续无降水等高影响天气气候事件给城市安全运行和生态环境带来不利影响。综合评估表明2018年北京气象条件总体利于陆表生态环境改善,有利的气候条件提高了生态环境的质量,但城市生态质量仍面临着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城市热岛、低风速以及外来大气污染输送等风险。  相似文献   

20.
黄河源区自然条件严酷,生态环境脆弱。随着黄河源区资源开发力度逐步加大,草场和灌丛植被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具体表现为草原退化严重,水土流失加剧,土地荒漠化扩大,水源涵养能力大为降低。因此,保护黄河源区生态环境,建立黄河源头特殊生态功能保护区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